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67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

《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学案.docx

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学案

考纲阐释

一、内容呈现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解读

1、重要的实词应该掌握其在语境中的特定含义,要求准确。

2、虚词、句式、词类活用主要不涉及含义,而是涉及语法功能,要能掌握其常见的用法和语法特点。

3、翻译题坚持直译为主,增强踩点意识。

学案一断句题

【真题导航】

1.(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

條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日: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答案解析】

选A。

可根据年号、官职名、句意、标志来断句。

2.(2015年高考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关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儿卓荦,初读《诗》日,舍书叹曰:

"大丈夫在世,或为国灭贼以取功名!

”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兒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兒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

“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兒曰:

“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兒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

“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兒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兒曰:

“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

“今被执矣。

”护兒叹曰:

“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

“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解析】

选D。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学法点拨】

1.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背景和大致意思,同时重点关注划线句子涉及的名词、虚词、动词、句式,可适当划分划线句子的句子成分。

2.关注语句层次。

通读语段或要断句子的上下文,看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有几个层次,这样才能准确断句。

3.先易后难。

先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再逐步缩小范围,最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4.断句后检查验证断句的正确性。

一要检查语意是否通畅,二要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精选精练】

1.(2014·四川)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限画9处)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2.(2013·北京)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学案二文化常识题

【真题导航】

1.(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下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案解析】

选D。

 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

不能指其他儿子。

2.(2015年高考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下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取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答案解析】

选C。

此题考查对古代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而不是简单的长子。

【学法点拨】

1.高考涉及的文化常识题往往在教材中出现过,因此教材中的文言常识应该高度重视,重点掌握。

2.人教版必修五《中国文化常识》课涉及古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可作为复习的线索。

3.抓重点和基本的常识,过于偏难的了解即可。

4.应借助这种题型增强对祖国礼乐文明和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努力培养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精选精练】

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高三期中考试)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位、即位:

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祚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2.(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2016学年上期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

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学案三信息筛选题

【真题导航】

1.(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下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答案解析】

选C。

【解析】“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

“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的宦官。

(2015年高考全国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见前文),完成第3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删史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