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98660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docx

八年级上册政治期末复习资料陕教版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资料陕教版

第一单元不断完善自我

第一课做自己的主人

第一课时: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理

(上)

一、从众的含义: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

二、从众的原因:

1.人们往往认为众人提供的信息更为全面可靠,不自觉地以他人的意见和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考依据。

2.人们一般都不愿意和群体作对,不愿触犯众怒,不想被别人看成越轨者。

3.地位低、权威小的人追随地位高、权威大的人。

4.知识较少、智力水平较低,自信心比较低,自尊心也不太强。

5.性格上优柔寡断,缺乏主见,易受暗示。

6.处于焦虑、犯愁、紧张的情绪状况。

三、从众的影响:

→双刃剑

利:

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等。

弊:

可能抹杀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使人放弃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人变得无主见。

从众的启示

1.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2.增强自控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增加自信心。

(下)

好奇心是可贵的,有好坏之分。

好奇心的作用:

1.好奇心是求知的萌芽,是创造的起点。

2.不正当的好奇心会带来不利影响。

三、把握好奇心的正确方向

要培养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智力能力,有利于增强品德的好奇心。

如何把握?

1.提高我们的独立思考和自控能力。

2.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3.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

第二课时:

学会主宰自己

自控的定义:

自我控制指不受外界因素的引诱和影响,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明辨是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提高自控能力:

1.善于明辨是非。

2.自我暗示。

3.通过他人监督。

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把握好第一次。

3.持之以恒。

4.请他人监督。

第二课自尊自信,快乐生活

第一课时:

我有我的尊严

(上)

一、自尊心的含义:

1.自尊心是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

2.自己要尊重自己,爱护自己的心理。

二、自尊心的作用:

自尊是个人前进的动力,有助于个人取得成功。

自尊与尊他的关系:

1.自尊和尊他是获得尊重的前提。

2.自尊与尊他是不可分离的。

3.有自尊的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四、如何拥有自尊?

1.接纳和珍爱自己,同时做到自尊自重。

2.学会尊重他人。

3.做到自律自强。

(下)

自尊要知耻;自尊不能自傲;自尊始于知耻,无耻则无德。

培养自尊心:

要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

1.积累成功的经验。

2.要自爱自律。

第二课时:

我自尊我快乐

自信的含义:

自尊是对自己的欣赏,自信是基于自尊而产生的对自己的信心。

自信的作用:

1.自信是人们成才和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

2.自信心能激励一个人下决心克服困难,成为强者。

3.自信的人不会盲从。

三、增强自信心:

1.陶冶情操。

2.欣赏自己,要寻找自信的支点。

3.积累成功的经验。

第三课学会独立飞翔

第一课时勤俭节约伴我行

(上)

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重要性):

1.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2.劳动推动历史前进。

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二、劳动形式多样: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脑力劳动、体力劳动

开发和保护创造性劳动(重要性):

做法:

1.高度重视和提高所有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

2.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巨大作用。

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启示:

我们要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实践劳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成为创造性人才。

(下)

节俭的重要性:

1.财富是辛勤劳动的结晶,滴滴汗水渗透其间。

我们到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劳节俭的优秀品质。

2.节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传统美德中的一块瑰宝。

3.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节俭的习惯

从小事做起:

珍惜父母劳动成果。

不攀比浪费。

学会合理开支。

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对节俭的新认识:

1.要适度消费,改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过度节俭会抑制国家经济。

3.理性消费,养成良好的习惯。

①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该花的一定要花

②该现在花的钱不必等到将来,该将来花的钱现在不能花

③根据家庭收入状况花钱

第二课时自理自立任我飞

(上)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1.劳动对我们每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①帮我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②有助于掌握劳动技能

③提高自理自立能力

④培养团结意识、责任心

2.方法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②家务劳动

③公益劳动

二、自理自立任我飞

1.自立的含义:

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2.表现:

①自强自理的生活态度

②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③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行动

3.公益活动

形式:

①做社区志愿者;②义务大扫除;③义务植树

意义:

给他人送去温暖和帮助,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

(下)

自立的重要性:

1.自立是成功的重要能力。

2.自立能让我们适应生活,立足社会,拥有美好人生。

二、如何培养自理能力

1.从小事做起。

2.克服依赖心理

学习:

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

生活:

自己的事自己做

3.自立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

4.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娱乐和休息。

第四课自我保护,自我防范

第一课时撑起自我保护伞

(上)

青少年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1.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具备的重要能力。

2.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14岁以下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

二、自我保护的技能、方法:

1.日常生活中的自护。

2.安全上网:

①不轻易泄露信息

②抵制不良信息,不浏览不传播

③不轻信网友

④增强防范意识,不沉迷网络,遵守网络公约

3.应对险境:

①沉着冷静,机智周旋

②伺机逃跑,寻求帮助

(下)

面对不法侵害,寻求法律帮助,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武器。

1.寻求法律帮助的途径:

①向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各种组织投诉,要求调解。

②到法院打官司。

③打官司遇到经济困难是,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④可以求助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机构予以保护。

2.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保护?

①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利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二、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

1.思想上树立法制观念。

2.行动上明辨是非,抵制不良诱惑。

3.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自救技巧。

4.面对犯罪分子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5.面对不法侵害,寻求法律帮助。

第二课时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

(上)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相同点:

①有危害性;②违法行为;③不够刑事处罚

不同点:

①危害程度不同;②情节不同

2.两者与犯罪的关系:

不良行为如不加以制止、改正,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刑法》→刑事处罚→犯罪

(下)

不良行为发展成违法犯罪的原因?

个人:

辨别是非能力差、交友不慎、自控能力差、不能拒绝不良诱惑、法制观念淡薄。

家庭:

家庭暴力、父母没有及时关心教育。

社会:

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

影响身心健康。

2.影响学习和进步。

3.可能诱发犯罪。

4.危害他人社会利益。

三、杜绝不良行为的途径:

个人

1.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自我防范。

2.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完善人格。

3.遵守法律法规。

4.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危害。

5.防微杜渐,防患于为然。

家庭

制止家庭暴力,父母应及时关心教育孩子。

学校

1.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加强法制教育。

社会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加强监管力度,净化文化市场和文化环境。

第二单元与他人和谐相处

第五课诚信使你我走得更近

第一课时诚信无价

诚信的含义:

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

守信,信用,信誉,信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的重要性

1.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立身之本。

2.就企业而言,诚信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是立业之本。

3.就城市而言,诚信是发展的不竭资源,是立市之本。

4.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家形象,是立国之本。

第二课时做诚实的人

诚实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诚实的复杂性:

1.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要求。

2.诚实不是“哥们儿”义气,要勇于指出他人错误。

3.诚实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

三、善意的谎言:

并不是出于个人私利而是为了维护他人利益。

四、做诚实的人

1.思想上树立诚信意识

2.行动上

①不掩饰错误逃避责任

②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③拒绝谎言、远离欺骗、从点滴做起

④慎重承诺,积极履行责任

⑤处理好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的关系

第三课时共铸诚信

消费者要讲诚信

1.不诚信的表现:

假药、假种子、假化肥、假广告、假商标、假烟、假酒

2.危害:

侵犯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3.解决措施(怎样构建诚信社会?

生产者、经营者:

提高道德修养,不制假、不售假。

国家: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社会:

加强舆论监督,创造社会良好风气。

消费者:

提高辨别能力,依法维权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权利

经营者必须承担相应义务

①保证消费者人身安全②维修、调换、退货③出具票证或单据

④提供真实消费信息⑤明码而且真实标价⑥在保质期内承担质量保证

⑦接受监督

消费者要学会依法维权(方法)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节;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请求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5.直接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

四、启示

1.树立诚信立市的意识和理念。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不诚信的行为

4.各地政府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树立良好习惯

·补充

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专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六课平等对待你我他

第一课时人与人是平等的

平等:

人格和法律地位

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2.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3.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4.违法行为都要依法追究

第二课时平等待人

重要性:

1.体现着我们对他人和对自己人格的尊重

2.获得他人尊重,有助于提高人格魅力

3.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二、表现(做法):

1.不因身体、智能、家境的正常差异而自傲、自卑,或歧视、嘲笑他人。

2.平等待人不能凌弱欺生

3.以真诚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第三课时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人格尊严权包括:

1.肖像权2.名誉权3.荣誉权4.姓名权5.隐私权

各种侵权行为表现:

1.肖像权:

我国法律规定: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丑化、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都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2.名誉权:

我国法律规定:

“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使用暴力或口头、文字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损坏他人名誉、人格的行为,都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