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64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docx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心得

一、泰勒所处时代的工业背景,面临的管理问题是什么?

1.劳资矛盾尖锐,企图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P39-40)

①资企图付最少的工资,获得最多的剩余价值;劳企图付最少的劳动,获得最大的相对利益率;

②资用最直接的,强迫式的管理法对待工人;劳用最隐藏的无声的对抗来抵制管理效果的实现;(P10-16)

③不公平体制下的相对不公平:

劳资关系的抱怨存在于劳资双,不切主题地抱怨和发泄。

(P57-58)

2.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

①劳资双的关系停留在初级状态,没有也无法将生产效率作为最佳的结合点,更加不可能做为共同利益的实现点。

②例证:

施密特搬运铁块效率12.5长吨→47长吨(P53)

砌砖效率120块/小时→350块/小时(P60)

检查钢珠工作时间10.5小时→8.5小时(P67)

机床切削效率提升2.5-9倍(P77)

3.经验主义盛行,经验就是权威,无人去分析并改进经验,并使之书面化、系统化。

①职工口头传授并学习经验。

(P23-24)

②“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式(P26-27)要求工人承担多种职责“计划→具体工作→工作任务完成”(非专业的社会分工)

③管理的式,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掌握和积累技能、知识。

④例证:

铲运工的铲运负荷(P49-50)

砌砖工的动作合理性(P58-59)

金属切削的速度,刀具形状,角度吃刀深度之间的配合关系(P67)

二、泰勒如解决这些问题并总结出科学管理的原则的?

1.小围试行,不正面触及主要矛盾;

①选1个人来做搬铁块试验;

②选1台订床做金属切削试验;

2.通过实验抓数据并总结分析,推广成果;

①搬铁块试验及数据表;(P53)

②切削实验,总结规律;(P81-89)

3.将规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①《科学管理原理》;

②《论金属切割工艺》;

③《工厂管理》。

4.自已研究成果带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形成学科,升华为思想。

①甘特,巴思,吉尔布雷斯夫妇;

②相关研究的诞生:

时间分析,管理的“例外原则”动作分析,等等(现代IE学科,工业工程)

5.科学管理的原理四个要素(P22)

①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②科学地选择工人;

③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

④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

6.科学管理的构成:

①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的法;

②协调,而不是分岐;

③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

④最大的产出,而不是有限制的产出;

⑤实现每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最大化,富裕最大化,而不是贫困。

三、结合自已的岗位谈谈对读本书的收获,对泰勒解决问题态度的认识?

1.用科学来取代经验,不要迷信或树立权威,要敢于质疑,研究,剖析现实中的问题,规则。

2.事实最有力量,事实最难体现;要用合适的法体现事实,用事实推动工作和学科的发展。

3.认识人性,以人为本的管理式。

四、其它收获

①生动的语言(与施密特的对话);

②管理者的勇气;

③朴实=伟大,在泰勒身上的体现,令人顿生敬意。

 

一、          科学管理原理的产生背景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工业革命不仅引起工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形成了大机器生产,也引起了工业生产组织的变革,建立了工厂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取代蒸汽动力,不断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出现规模巨大的垄断组织。

而当时的管理仍滞留在手工业时代的传统的管理水平上,即依靠企业主个人的主观经验和臆断行事,缺乏理论指导,这显然不适应大工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需要新的理论出现。

当时的生产和管理状况。

当时的车间管理如劳动的专业化、操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都没有建立起来,更谈不上工作的协调化、一体化和系统化,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效率低下,生产的潜能得不到发挥,而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他们急需一种新的管理法来指导生产,提高生产率。

二、  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容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

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

1、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

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

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

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2、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

3、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法取代经验工作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

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包括三面的容:

(1)时间和动作研究

(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法,并选用标准工具(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

2、《科学管理原理》第2页P2――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一致的;除非实现了雇员的财富最大化,否则不可能永久地实现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反之亦然;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标,是可能的。

启示:

1)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员工是公司的财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马斯洛五大需求层次的个体,他们也追求着个人的财富;2)只有当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都达到最大化时,公司的利益才能持续地保持最大化:

高薪酬与低工时(高效率)是一致的;4)管理者应该致力于提升员工效率,在提升公司效益的同时,改善员工的收益。

3、P4――在更复杂的制造企业中,事实也非常清楚,只有以最低的全部支出完成企业的工作,才能为工人和雇主带来永久的最大化财富。

启示:

1)管理者应进行持续改善,以降低成本/以最小的资源进行投入,包括人力、自然资源和以机器、建筑物形式存在的资本费用;2)“最低”理论上有,但实际无法操作计算,所以持续改善成了当今制造管理的主题,也是精益生产的灵魂;3)在工厂里,只有追求持续改善,不停地降低成本,才能改头号员工的福利和公司的利益。

4、P8――通常实行的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每个工人为了保护其最大利益而必然要“磨洋工”。

启示:

1)大多数情况下,现场存在着大量的“等待”与“动作”的浪费,如果不深入现场观察,则无法发现这些浪费;2)如果没有对作业的详细容进行时间的管理,而只是粗矿的管理,则必然有“磨洋工”的机会;3)即使是计件工资制,“磨洋工”的现象也是同样令人感到糟糕的,甚至当计件制设计不合理时,会使“磨洋工”更重。

5、P26――广义上讲,通常所采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可定义为:

使工人发挥其“积极性”,作为回报,可从雇主那里得到“特殊激励”的一种管理制度。

启示:

1)“积极性加激励”希望将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但几乎是不可能的;2)科学管理以科学的研究,以绝对的“一致性”来充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3)运用科学管理,除了工人面的改善外,管理者要负责把工人已有的知识汇集起来,运用统计的法进行管理。

6、P27――由工人“积极性”的组合,加上管理者所承担的新工作,才使科学管理比过去的管理制度更加有效。

启示:

1)泰勒时代的工作计划几乎是没有的,管理者用“积极性加激励”的式刺激工人快速完成作业,但实际上工人的积极性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2)后来发展起来的计划、IE都是为了将工人与管理者的职责分开,大家均分地承担工作;3)科学管理下,管理者(领导者)自身要承担新的四个面任务,包括:

第一,提出工人操作的每一动作的科学法,代替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法;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而不像过去那样由工人选择各自的工作,并进行自我培训;第三,与工人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所制定的科学原则行事;第四,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

管理者应该承担起那些自身比工人更胜任的工作(过去管理者把几乎所有工作和大部分职责都推给工人)。

7、P29――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职责几乎是均分的。

解答:

1)管理者应研究并设计出高效的作业法,而不是让员工自己选择作业法;

2)对设计出的法,应由管理者对员工培训教育,确保员工理解并按照新法进行作业;

3)应为员工提供可以指导现场的老师,也帮助员工进行持续改善;4)现场的问题,应由管理者进行解决,员工不承担对问题的解决职责。

8、P29――归纳起来,在.“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制度下,实际上全部问题由“工人决定”,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半的问题由“管理者决定”。

启示:

1)每日的计划,管理者应该有科学的数据进行分析、组合与归纳;除“工作”以外,其余的“动作”则应尽量消除或从工人手里移出来,例如转运、寻找工具、判断下一个要生产什么等;3)如果这些工作由工人去完成,则工人可以有各种法将其真正的工作效率变得低下。

9、实例一:

搬运生铁

启示:

1)所有机械工艺,存在的科学是如此之深奥,以至于十分胜任这些工作的工人(缺乏培训或智商不高)也不可能领会其中的奥妙及科学的原则;

2)科学管理原理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实行时,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对搬运生铁采用新的计件工资制;

3)科学管理制度下,在与工人交流时,有一个硬性规定:

一次只与一个工人交谈,因为每个工人都有其特长和不足;

4)巴思发现支配疲劳反应的规律,即劳动强度如引起头等工人的疲劳。

一天工作任务不变时,当单次负荷越轻时,工人有负荷的时间越长,直至最后达到他一整天都在搬运也不感到疲劳的程度;

5)最原始的劳动也存在科学问题;如果仔细地挑选适合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如果研究从事这类工作的科学规律,如果对仔细挑选的人进行了培训,使其按照这一规律办事,那么所取得的成果远远超过“积极性加激励”管理下所能取得的成果:

6)挑选工人不是要去寻找一些特殊的人,而是从普通人中挑选特别适宜从事这类工作的人;

7)在通常的管理模式下,以科学替代单凭经验行事,科学地选择工人,并促使其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是不可能的;

8)把工人从其不适应的岗位上换下来,对其本人正是件好事,这是他们找到最适合其工作的第一步;

9)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科学规律来。

10、实例二:

铲运工作

启示:

1)对头等铲运工,应该有一个给定的每锨铲运量,即铲运负荷,只要他一天中平均铲运负荷为21磅左右,他每天就能完成最大的铲运量。

需使用合适的铁锨,如铲运矿时,用小规格铁锨;铲运灰土时,用大规格的铁锨;

2)为使每位工人在开始每项新工作时都能领到合适的工具,得到正确的作业指南,就要建立一套详细的制度;

3)工人每天上班前,可取出两纸,一纸说明他取什么样的工具以及在什么地干活,另一纸有对他前一天工作的评定意见;

4)具体研究单个工人时,如果这个工人未完成任务,就要派一个称职的老师指导他,准确地告诉他如才能把工作做得最好。

同时,分析到底他能不能当一个称职的工人;

5)在个性化管理工人的式下,不会由于他一次的失职就武断地开除他,或降低其工资,而是给予其改进时间,帮助其精通现有的工作。

或者,把他调换到更符合其体力和智力的工作岗位;

6)科学管理要求管理者的真诚合作,需要建立一套密的组织制度,由下面几类人员构成:

①一类人员本身是熟练的工人,充当老师的角色,对工人进行帮助和引导;

②另一类人员在工具库工作,负责为工人配备合适的工具,并有序摆放工具;

③还有一类人员,负责工作安排,准确记录每个工人的收入等。

7)科学管理所取得的全部成果中,最主要在工人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