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6106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

《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开放30年收藏.docx

改革开放30年收藏

改革开放30年收藏:

琐碎的记录就是价值

老照片、粮票、砖头式录音机……时下全国各地都在对这些改革开放30年藏品发布“征集令”,随后各种藏品展览、纪念活动也将拉开帷幕。

“大家都在打听那些照片的价格。

”北京报国寺收藏品市场的一位摊主对本报记者说,的确,这些藏品背后的特定时代风貌成为人们收藏的主要动力,而拍卖价格的不断走高,更是印证了它们的收藏价值。

摄影原始片不容错过

  1991年的上海光新路口,路口中间有一条铁轨,火车经过,两边护栏挡住行人。

火车通过,护栏拉起的瞬间,长时间等候的车流,从两边聚集到一起,形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王文澜摁下快门,成就了这张著名的《自行车王国》。

滚滚自行车流观者心中涌动起一股难以名状的不舍情感,难怪藏家要用1.65万元将这张照片买走。

  在北京都美画廊的仓库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纸袋,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照片都按内容装在大纸袋里,这样的纸袋足足几十个,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挂出来。

画廊主人赵庆伟是个超级摄影收藏迷,只要他能买得起的照片都会被他“截留”,他正在筹备办一个十大建筑摄影展,通过照片展现北京的十大建筑在不同年代的变化。

“人们过去都知道买老照片,七八十年代的照片因为非常便宜我也买了很多。

”赵庆伟没想到现在价格上涨了这么多,几年前还没有什么行情的有些照片,现在突然上万了,升值上百倍。

  与改革开放有关的摄影涉及领域比较宽,由于财力限制、个人喜好、收集难度,人们选择分门别类收藏,比如有人收藏北京拆迁照片,反映胡同的变迁;有人收藏服饰照片,反映不同时期的精神面貌。

也有人像赵庆伟那样,只要价格不高就留下来,再过30年,就显示出这些照片的价值了。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人买得起相机了,拍摄以及后期冲洗制作的费用也可以掏得起了,那时玩摄影的至少几千万人。

因为距离现在时间近、数量多,所以有人觉得那时的照片升值难度大。

但赵庆伟认为,普通人当时可能也拍了,但不是专业摄影,拍摄用光、角度、胶片材料、冲印都不够专业,所以留下的影像不够清晰、专业。

况且,很多偏远城市的人还是不具备摄影条件。

人都有怀旧情结,想找到以前的记忆,收藏市场的形成是必然的。

  现在国外收藏者正在成为旧照片购买者之一,遇到自己喜欢的照片往往不吝价钱。

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加,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环保等方面都引起了世界关注,通过与上世纪50、60、70年代的影像对比,可以更形象地了解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所以这类照片让国外影像收藏者很感兴趣。

  在整理改革开放有关藏品时,赵庆伟还发现一些记录食品、日用品、工业品等行业变迁的照片。

比如,改革开放之初的80年代,太阳镜、喇叭裤、录音机成为一种流行符号,而如今那种“大砖头”录音机已经不再生产了,拍摄当时录音机生产线的照片就成为见证。

企业建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些照片对于行业博物馆而言就是无价之宝。

  小票证也有天价粮票、布票、副食品票曾经对于中国家庭而言“生死攸关”,在物资严重短缺的年代里,吃、穿、用都需要凭票证定量供应,它像一把尺子,量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物质生活从贫穷到小康的跨越。

老北京梁学义收藏了各个时期票证几万枚,看着这些曾经熟悉的票证,让人见票思情。

不过如今票证的功能可不仅仅是怀旧了,随着存世量越来越少,常常是可遇而不可求,一些珍稀票证的价格早已冲破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53年至1993年的40年中,发放不同名称、不同用途的票证约500种。

改革开放初期,小到粮油,大到自行车、缝纫机,还得凭票购买才行。

电视机、电冰箱更是凭票再加上人情关系才能有谱。

比如,1977年4月,北京和天津实行猪肉定量供应,居民每人每月定量供应猪肉2斤,直到1985年5月,北京对猪肉实行价格开放,取消统销。

但1988年由于供应偏紧,肉、蛋、糖又由凭证改为凭票定量供应。

  作为计划经济、统购统销历史见证的各种票证,虽然当时家家都有,但很少有人省着吃用把票证收藏起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未使用过的票证很少见,到了90年代初,国家物资供应逐渐改善,票证发得多用得少,收藏者才可能收藏到整版票。

梁学义收藏了一套1978年的全国粮票,因为当时经济形势出现了好转,这套粮票印制后没有发放,所以相当珍贵,一套四枚收藏市场价格至少在千元以上。

  直到1993年5月,粮票停止发行使用,与粮票一起退出历史舞台的还有其他副食品票证。

而布票、纺织品专用券、自行车券、缝纫机券等票证家族其他成员则在早几年已悄然淡出。

  如今票证收藏已经在国内形成一个庞大群体,北京、武汉、广州等地每年都会举办票证交流会,全国各地的收藏者互相交换藏品,像全国第一套粮票和最后一套粮票整版这样的藏品,常常是有价无市,收购者是有多少套要多少套,但藏家却不愿意出手。

  特殊节点特殊价值

  十一届三中全会、安徽凤阳“大包干”、企业股份制改革、香港回归……从1978年到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中,有很多这样的重大事件。

那些记载了这些历史时刻的藏品,也因为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而拥有特殊身价。

  1978年3月18日-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

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由此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一张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小全张、盖北京3月18日开幕首日封和1979年从小爱科学小型张盖北京日戳,三件纪念邮品目前的拍卖估价达到2000元以上。

  上世纪80年代末,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原始股”在老百姓眼中一夜之间成了暴富的稻草。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发布了认购新股的公告,一场股票大战由此拉开。

摄影师张新民用镜头记录下了《深圳8·10股潮》,这张照片在北京华辰拍卖会上拍出了3.136万元。

  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时间2001年11月10日晚6时38分,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宣布:

部长级会议以协商一致的方式批准中国入世。

一个月之后,2001年12月11日,中国被批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

正式签署中国加入WTO的法律文件时,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所用的一支英雄金笔、发言稿和当时签字时的背景横幅以及入世槌等都已成为国家博物馆珍藏品。

但普通人依然可以对这个主题产生收藏的乐趣,比如“入世”号外、火花、邮票各个门类,既有纪念意义,也有一定的升值潜力。

收藏者认为,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是藏品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如果数量稀少,或者有当事人的签名,那就具备了升值的空间。

  高端藏品身价看涨

  提到市场号召力,当代艺术家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可能最吸引眼球。

这幅2006年拍出了2200万元天价的油画巨制,描摹了正在施工的三峡工地、即将消失的村庄、爆破的废墟以及心态复杂的移民。

而这幅画当初被画廊收购时,远没有后来的这个拍价高。

  影像是除实物外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最直接的记录。

在影像拍卖市场上,由于本身的价值和藏家的认可,“改革开放摄影”成为被看好的一只“潜力股”,王文澜、张新民等名家的作品自然位列其中。

  《走向开放》拍摄的是三名模特在天安门前展示北欧裘皮,这是王文澜1986年的作品。

21年后,在北京华辰上拍出了1.1万元。

影像评论家鲍昆这样评价:

198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改革开放,社会生活开始恢复正常。

审美的意识开始回归,各种新的事物不断出现。

这幅作品就非常形象地记录了这一伟大的变化,是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的一个典型瞬间,因此这幅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另一位摄影师张新民在1997年拍摄了一张反映当时老城区住房紧张的照片《10平方米10户人家》,这张照片也以过万元的价格成交。

  相对于纪实而言,当代艺术家翁奋一直用他的敏感和想象捕捉着急剧变化的中国现实。

在他的《鸟瞰-上海》里,两个少女相依站在大厦天台上,望向远方无边无际的高楼大厦,少女的背影平静而没有表情,她们的内心是充满期待,还是恐惧?

照片将人们引入对城市化的思考。

2006年《鸟瞰-上海》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了18.3万元,8个月后在中国嘉德的成交价已涨至28.6万元。

  记录改革开放30年的影像很多,但不是每张片子都能进入艺术品市场流通,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影像部经理李欣认为,从收藏的角度讲,更强调摄影师的艺术成就,最简单的办法是,先收名家名作。

这些影像大部分都是纪实,记载了历史的某一个瞬间,比如曾璜1985年拍摄的北京西什库天主教堂在关闭27年后重新开放时,人流涌动的场面,还有吴家林1998年的作品《关上街子天》,地上跑的马车、卡车和天上的飞机在瞬间交错。

李欣认为,这些摄影师也是中国摄影史上绕不过去的人,他们的作品都在市场上流通并有不错的成绩。

正如她强调的要从艺术价值角度来收藏。

  一张粮票、一幅照片、一台缝纫机……随着这些老物件退出人们的生活,它们在收藏市场上的身价开始扶摇直上。

记录改革开放的藏品多且庞杂,尽管从收藏角度讲收藏什么都有价值,但必须是稀缺资源才可能升值。

老照片收藏正当时国外市场价格已是国内百倍

赵庆伟表示,老照片收藏投资在中国还没形成规模,目前这个市场还比较小,一年的老照片拍卖成交总额也就1000万元人民币,油画家赵小刚一张油画的价格顶全年老照片拍卖的价格,正是由于这个市场现在小,意味着未来潜力大。

而且现在在中国,有些好的老照片价格还处于低位,300~500元就可以在市场上淘到不错的老照片,白领阶层也可以承受。

从邮票投资介入收藏市场的赵庆伟,具有中关村(6.05,0.13,2.20%)的IT企业经营背景。

出于对投资价值的敏感,赵庆伟选择避开常规的代理经营模式,以及目前疯长的当代油画等项目。

他另辟蹊径地选择如书籍插图、老照片、手稿等对于中国艺术市场来说尚未完全启动而颇有些“前卫”的品类。

赵庆伟表示,在中国的收藏门类里,只有老照片是唯一与西方老照片几乎是同时期、同水准的,清末、民国时期大量外国人拍的老照片留在国内,收藏资源在中国很丰富,不像油画,中国人做收藏投资优势不明显。

老照片价格应该可以直接和欧美有可比性,但现在不合理。

老照片在欧美价格已经很高,2006年2月14日,纽约索斯比拍卖的中国老照片《荷塘月色》拍出了290多万美元的高价,创出国际老照片价格新高的消息震撼了收藏界,也拉开了中国老照片收藏市场的潘多拉魔盒。

但目前在中国,最贵的老照片也就是2008年华辰影像春拍专场中,由英国人托马斯?

查尔德拍摄的三张《圆明园》照片创出的高价。

由于这些照片清晰度高,拍摄技术先进,对圆明园零散石刻的归位和寻找都提供了重要线索,极具史料价值。

最终,这三张100多年前的老照片以95.2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中国老照片拍卖史上的纪录。

赵庆伟表示,在欧美,老照片拍卖价格超过100万美元的情况很普遍,欧美老照片市场是中国的100倍,一年拍卖成交总额至少达到1亿美元。

升值空间较大

中国老照片网创办人、收藏家仝冰雪称,从2007年至今两年的时间里,老照片平均已经翻了一番,一张普通的清末老照片在2007年平均不过5000元,到现在至少已经升到了10000元。

目前比较瞩目的是转机片。

在各式各样的相机里,有一种专门用于拍摄大型合照或风光照片的相机,习惯上叫做“转机”,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同时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拍合照,转机片可以达到3~4米长。

在华辰2009秋季拍卖会上,转机片《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拍卖价格超过1万元,《白兰先生电传试验合影》拍卖价格超过2万元。

在同日结束的北京歌德秋拍老照片专场上,《中央领导与“东方红”全体演员合影》拍卖价格加上12%佣金价格为1.1万元,而这些转机片一年前在市场上也就卖2000~3000元,升值超过5倍。

看到转机片的涨幅,赵庆伟感慨:

“自己以前买了,当时还挑,应该见多少,买多少。

”赵庆伟认为转机片的涨幅不是偶然的,买家看好转机片的一个原因是看好其礼品价值,上面名人多,送礼拿得出手,需求很旺盛。

从赵庆伟的观察来看,现在参与的人已经比以前多多了,参与的资金也大了,过去百万元级以下的人在玩,现在都是千万元级的。

赵庆伟认为老照片的收藏投资成规模增长还需要2~3年时间,从趋势来看,这两年的成长曲线上升的角度还是很陡的。

仝冰雪介入老照片收藏是偶然的。

2000年,新买的房子装修完后,仝冰雪一直在为装饰用的图画发愁。

一次去潘家园旧货市场闲逛,偶然发现了一幅民国年间的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遗址照片,紫檀木相框,买来挂到家里,感觉非常满意。

仝冰雪也意识到,早期老照片虽然难找,但也不是绝对搜寻不到,从此开始了他的老照片收藏生涯。

仝冰雪指出,老照片收藏和其他收藏一样,一定是用闲钱来购买,切忌想指着短期投资来买车、买房,这样往往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那些长期投资的人反而获利颇丰。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老照片投资的风险和其他投资一样,就是想卖时未必能及时变现,但相比其他投资,老照片投资有一大好处,是现在还基本没有假货,因为老照片造假成本要高于价值成本,所以从这个角度说,风险系数是很少的。

仝冰雪认为老照片的收藏要成体系,收藏者通过自己的研究、梳理,使某个收藏成系列,成系统,之后出手,它的价值就会大大增加,如果收藏者能够把这些藏品著书立说,进行展览,那它的价值更会大大增加。

现在老照片的投资大部分还是一种泛泛购买,首先注重的是老照片的史料价值,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方面人们没有认知。

仝冰雪收藏的“叶景吕:

一个中国人六十二年的自拍照”在业内引起了轰动。

在淘宝网,这套老照片叫价10万元人民币。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多数藏家认为这套照片定价过高,并且上传到网上的图片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具体反映照片的实际价值,所以一直没有引起买家关注。

仝冰雪看后立即决定收购它。

在与书商一系列讨价还价后,仝冰雪以一个他认为相当低的价格“捡漏”成功。

去年,国内一位收藏家得知了仝冰雪的这套老照片,曾出价超过百万元人民币,仝冰雪没有卖,仝冰雪说:

“我要出书,在国内外做巡展。

关于老照片的投资策略,仝冰雪表示,无所谓时机,越早买越好。

东西肯定是越来越贵。

而买卖时机,一个是和大时代背景的契合,比如,2007、2008年奥运老照片热,明年世博会的老照片热,后年应当是辛亥革命的老照片热。

收藏的最终境界反而不在收益上了,仝冰雪说:

“老照片原则上是不卖的。

如果觉得奇货可居,想靠它赚钱,就会成天紧盯着价格,反倒忽略了它真正的价值,弄得自己心态也不平衡了。

收藏老照片对我的个人性格影响很大,老照片让人变得单纯,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沉静下来,内心有了追求,对名利也就看得淡了。

陈东升:

伟大是熬出来的企业贵在坚持

2008年04月12日 11:

37新浪财经

  2008年4月12日“第15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发布会”在北京金台饭店召开。

新浪财经直播此次大会。

以下为泰康人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演讲实录。

  陈东升:

  非常感谢李兰秘书长,也借此机会特别祝贺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能够走过15年的历程。

  当前最热的一个主题就是中国的崛起,而今年最热的题目是回顾、总结并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

我觉得改革开放30年的核心是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

回顾我们的历史,实际上我认为有三个篇章。

第一个篇章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个篇章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三个篇章是改革开放30年。

  关于第一个篇章,我认为鸦片战争实际上是中国落后的结果,不是落后的开始。

在明朝中期的时候,西方就进入航海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工业革命,建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社会。

它们用15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剧变,但是我们还是处在乾隆盛世,还是处在农业国家。

所以才会落后挨打。

  回顾鸦片战争以来的160年,实际上有两个主线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

落后的结果是觉醒、觉悟,是崛起的开始。

从此改革、革新、革命和改良就伴随我们的民族成长,这是一个社会的变革。

  第二个层面的变革是在思想领域。

中学和西学这一对矛盾到今天还在演绎,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今天新儒学的崛起。

一直到今天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的解决。

  关于第二个篇章,我认为共和国60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所谓三个阶段是从经济层面来讲的,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建设成农业社会;邓小平把初步工业社会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今天的领导人把中国从一个新型工业社会带入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社会,或者迈向发达社会。

这三个阶段中包括两个时期,就是毛泽东阶段的计划经济时期,以及从邓小平到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实际上,邓小平完成了中国从计划经济时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转型。

现在这个时期,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

所以,三个时期都有很鲜明的特征,很鲜明的口号和很鲜明的主题。

  关于第三个篇章,就是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30年,从三中全会开始,再到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农村改革,再到城市改革,再到我们到今天还没有完成的教育、医疗,保障体系的核心体制改革,我们的改革已经30年,还有许多体制还有碰撞,甚至还没有改革,最典型的就是教育和医疗,到现在还没有市场化的改革。

但是,30年的改革开放,所有的改革,我认为归结起来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方面的,主要是70年代和80年代初兴起的价格改革,由于价格改革逐步演绎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

  第二个伟大的改革,对中国社会具有深刻影响的改革,是在微观层面的、企业层面的,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所有制和产权的改革。

所有制产权改革的结果是两个,一个是建立了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第二个就是企业家群体的兴起、成长和崛起。

两个改革的完成,市场配置资源以及混合所有制体制的形成,这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微观层面来讲,这样一个所有制和产权的改革,它的过程是伴随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崛起的过程。

所以,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崛起的过程,历史上我们又划了三个阶段,现在有很多种研究的方法和不同的观点来归纳总结。

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产权不清,戴红帽子,以企业所有制的制度来进行划分。

第二个阶段,92年的时候,当时国家颁布了两个重要文件,就是《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

这两个文件,我当时揣在怀里进行下海创业,我觉得非常兴奋。

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文件对中国历史具有划时代的作用,甚至不亚于三中全会的意义,因为它开启了中国现代企业的历史。

  93年也颁布了《公司法》,98年颁布了《合同法》。

也有西方学者说中国所有法律文件里面,有两个最伟大的文件就是《公司法》和《合同法》。

  创业和企业家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所谓西方的网络科技革命。

网络科技革命带给中国的就是一批海归派。

我有一句话,头顶着哈佛、耶鲁的名牌大学的帽子,手里拿着创业的商业模式合同书,怀里揣着风险基金。

他们只知道雅虎,eBay,这样一种崭新的创新模式。

那时候是一种新的浪潮,真正是网络英雄的时候,过去的历史都是会过去的。

所以他们那时候是英姿勃发,所以我那时候是体会很深,能感觉到社会进步了

  当然,我认为中国加入WTO之后,可以称为“后WTO时期”。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从这样一种历史的演进过程来看企业家的变迁。

实际上里面有一条非常深刻的制度创新的逻辑,就是企业家价值和企业家财富。

所以,我们经常讲第一桶金的来源,经常争论原罪和所谓的阳光财富。

这实际上体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法律制度。

同时,这三个阶段的三个企业家阶层,又演绎了中国企业家创富和企业家价值的认定制度的演进和创新。

实际上,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慢慢的孕育、发展、形成和完善的过程。

  第一代企业家产权不清,那时候是搞承包制。

第二阶段,企业的产权已经逐渐清晰了。

像我是92年下海的,看了这两个文件以后,觉得机会来了,拿着这两个文件,按照这两个文件起草创始合同,公司章程。

所以,90年代的时候企业家的价值和企业家财富的积累没有被认可。

到了第三个阶段,又有了《公司法》和《合同法》,同时他们带回来了最伟大的制度概念和制度创新的概念,就是企业家创始价值制度的创新,这个制度创新实际上有很强的法律基础,就是把商业思想,商业模型计划书,甚至把技术和主意,以及团队进行价值化。

这种价值化方式就是溢价的方式。

所谓溢价的方式,就是找一个风险基金或拍卖公司,我有这个想法卖给你,我可以作价40%。

然后,剩下的60%的股份,用一块美金来定价,用这样一种溢价的方式就彻底解决了企业家价值的认定。

  到这个时期,就彻底完成了所谓的阳光财富。

我认为在中国历史上这两次伟大的制度创新,到现在后WTO时代,所有的创业者,再不用担忧所谓原罪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从此中国在制度上完全解决了企业家的价值的认同,完全解决了企业家价值积累的制度问题。

 陈东升:

伟大是熬出来的企业贵在坚持

(2)

  2008年04月12日 11:

37  新浪财经

  三代企业家,对中国的贡献不一样。

当然,历史的结果也不太一样。

后来我一总结,大概有好几种现象。

比如说一个就是,像万科,有20年的历史,那时候还在没有制度保证的时候,把万科做成中国房地产的老大,王石坚持了他的一种价值。

第二种模式就是柳传志模式,完成了企业家价值的认同,所以联想的模式很好,一直走到今天。

还有一种模式,最开始就是集体企业创业,比如说像鲁冠球。

一开始就是集体,最后变成个人。

还有一种,当年产权不清,今天还是不是很清楚,比如张瑞敏模式。

最可悲还有两个失败的模式,大家经常看到59现象,比如像褚时健。

  这一代的企业家我叫作先驱者,现在硕果仅存的只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和鲁冠球。

  关于第二代的核心我有一个观点,就是所谓左右派。

其中有几个重大的事件。

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是邓小平的南巡,创造了非常好的社会环境。

背后还有两个重要的催化剂,一个是89年以后,一批中青年在深刻的分化,第二年就是91年苏联东欧倒台后加速了分化,再加上南巡的东风和环境。

所以,那时候有很多中青年下海。

当时有一句话,说南海的椰子砸下来,砸伤的是一个董事长和两个总经理。

  第三代的企业家最风光的,就是阳光创富。

到第三代企业家的时候整个企业产权清晰,企业家财富和企业家价值得到了最终的制度保证。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的成长、崛起经历了三个制度创新。

根本的是企业家价值从不被认同、从被剥夺到企业产权清晰。

  像我作为第二代企业家,我觉得既幸运,又不幸运。

说幸运的是,我们一开始是按照产权清晰的企业来做的,没有原罪的问题。

但是,不幸运的是,如果要看张朝阳等等这些好朋友,我也不服气,我们没有享受到制度的优越。

但是要尊重历史,因为我就是出生早嘛。

  所谓的原罪实际上是制度缺陷的伪命题。

就是因为制度的缺陷,造就了这样一种伪命题,所以有原罪的问题。

如果要是从张朝阳开始算,再倒推到我们,我们这一代和第一代是不幸运的。

但是还是要理性的看,历史就是历史,要尊重历史,社会的进步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伟大是熬出来的,这句话很有哲理。

做企业是一场马拉松赛跑,做企业也像坐公共汽车一样,要到终点站的。

今天回过头来看,30年的改革开放,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和成长的过程,非常像当年毛泽东搞革命时期的道理,革命洪流浩浩荡荡,也有叛变,也有落伍的,也有战死的,总是会牺牲一部分人,最后目标达到了。

改革开放到现在,经济的发展,也像革命洪流一样浩浩荡荡。

在经济改革大潮洪流中,有的人贪污、坐牢了,也有的企业失败了。

但中国经济的崛起,企业家阶层的崛起和成长,这样一个浩浩荡荡的洪流是任何人不能阻挡的。

  我认为企业一定要有20年的时间。

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人做企业不成功,三年就跑了。

所以,前三年是最难煎熬的。

做企业三年走过来生死问题就解决了,五年走过来就有基础了,八年走过来,脚根子硬了,十年走下来,有一点品牌,二十年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很多人都梦想成为百年老店,实际上能不能成为百年老店,就要看你是不是进行马拉松赛跑,是不是准备好要到最后终点站下车。

  我认为加入WTO后,中国的企业合企业家的成长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开放和竞争,是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所以,我一直都是奉行开放,奉行竞争的人,只有竞争才能够造就伟大。

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