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原真题必修一.docx
《高考原真题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原真题必修一.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原真题必修一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2011年海南卷)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
3.(2011年北京卷,)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4.(2011年山东)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5.(2011年江苏)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6.(2011年上海)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7.(2011年四川卷)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8.(2011年海南卷,4)《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
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A.岭北行省B.辽阳行省C.甘肃行省D.云南行省
9.(2011年广东)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10.(2011年江苏)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11.(2011年海南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
“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
12.(2011年海南卷)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B.枢密使C.三司使D.布政使
13.(2011年北京卷)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14.(2012年海南卷历史,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
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15.(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
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16.(2012年广东)“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17.(2012年山东文综历史,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8.(2012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
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
察官员
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19.(2012年上海历史)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
为宣政院使。
《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
”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A.向各省宣达政令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
地区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20.(2012年四川)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
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21.(2012年全国)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2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3.(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
24.(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
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
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
25.(2013·海南单科)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26.(2013·江苏单科·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
“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7.(2013·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
“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
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28.(2013·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29.(2013·江苏单科·5)光绪《大清会典》载:
“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
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
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
”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30.(2013·重庆文综·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31.(2013·山东基能·55)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
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2011年山东文综,14)“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顺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他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2.(2011年广东文综,19)有学者认为:
“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
3.(2011年江苏历史,12)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4.(2011年上海历史,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C.公元前6世纪初D.公元前6世纪末
5.(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9)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
“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6.(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
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7.(2012年天津)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
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8.(2012年江苏历史,1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9.(2013·全国)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10.(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
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
“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
”这打动了陪审团。
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11、(2013·安徽文综·19)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
“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
这表明(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12.(2013·重庆文综·10)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
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言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
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直接民主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C.代议制民主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
13.(2013·江苏单科·13)右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14.(2013·广东文综·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
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15.(2013·海南单科·9)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
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16(2013·山东)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如果一个人弄伤了贵族的眼睛,那么贵族依法可以弄伤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
”上述规定反映了该法典的( )
A.同态复仇原则 B.阶级歧视原则C.抑强扶弱原则 D.保护商业财产原则
17.(2013·浙江文综·20)“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
……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
”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2011年全国)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来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林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2.(2011年海南卷)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
“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
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
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
”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
3.(2011年广东文综,20)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1787年美国宪法
4.(2011年江苏)恩格斯指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
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
”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5.(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6.(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7.(2013·海南)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
8.(2013·全国新课标卷)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9.(2013·山东文综·15)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
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
10.(2013·海南单科·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军权高于行政权B.分权与相互制衡C.总统权力至上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11.(2013·四川文综·9)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
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
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
据此可知( )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1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13.(2013·北京文综·22)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内各邦实力的差距。
但在这个帝国中(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14.(2013·上海)1640年英国革命和1789年法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有所不同,但诱因相似,即( )
A.征税问题B.宗教问题C.民族问题D.战争问题
15.(2013·广东)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前政体”是( )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011年福建)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
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2.(2011年全国)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3.(2011年重庆)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
“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A.1851年B.1895年C.1898年D.1906年
4.(2011年四川卷)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
“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
5.(2011年全国)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