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757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

《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

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0年各省市中考《光》实验探究试题汇编(含解析)

1.(2020•贺州)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B与A的距离是18cm,则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  cm。

(3)移去蜡烛B后,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还表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2.(2020•兰州)小亮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8cm。

小亮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呈现出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应用在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上。

3.(2020•桂林)“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应该与平面镜M  (选填“垂直”或“平行”)放置。

(2)入射角为45°时,反射角为  。

(3)当入射光沿AO射向镜面,反射光将沿着OB射出;然后用另外一支激光笔沿BO入射,反射光恰好沿OA射出。

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4)让激光笔的入射光沿着光屏左侧的E板射到镜面的O点,当光屏右侧的F板与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时,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绕ON转动F板,使F板与E板在同一平面内时,才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  平面内。

4.(2020•西藏)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1)在桌面上铺一张坐标纸,纸上竖立一块  (选填“5mm”或“2mm”)厚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去承接这个像,发现白纸上找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中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

(3)比较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格子数,并记录下来,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可以得到结论: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5.(2020•鞍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

(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

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

6.(2020•锦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观察到光屏上有烛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将向  移动。

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

(两空均填“上”或“下”)

7.(2020•天水)“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选填字母符号)。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8.(2020•鄂尔多斯)图甲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纸板A、B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让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入,则发现反射光线沿  方向射出。

(3)实验结束后,小明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装置如图乙,却发现点燃蜡烛A,在平面镜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根本无法透过平面镜看到蜡烛B.小明可用  代替平面镜,让实验顺利完成。

(4)实验结束时,小华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如图丙。

现将平面镜移至图丁位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9.(2020•阜新)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操作如下:

(1)实验前,小明调节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将蜡烛放在如甲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实像,小明计算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把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的、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上。

(4)乙图中,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的虚像的是  (选填“A”或“B”)。

10.(2020•烟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先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及光屏中心位于同一高度上,然后将它们调节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1)此时像的特点是什么?

(说明像的倒正、大小和虚实)

(2)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零刻度处,则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且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处透镜保持不动,移动光屏后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此时蜡烛经凸透镜成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

(4)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厚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现将图中虚线圆圈部分当做是人的“眼睛”,当蜡烛远离“眼睛”时,“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  (选填“变薄”或“变厚”),

改变其对光线的偏折能力,从而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则该“眼睛”为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应该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进行矫正。

11.(2020•葫芦岛)下面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12.(2020•沈阳)安安和康康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

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调节蜡烛的烛焰与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在  (选填“50cm~60cm”、“60cm~70cm”或“70cm~100cm”)范围内移动。

(2)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在光屏上看到烛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倒立的像。

(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康康应在步骤

(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

康康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安安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的像,如图乙是安安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  (选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

(5)请在图丙中完成从烛焰发出的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

13.(2020•大连)实验课上,同学们分组探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

某小组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光具座。

“F”形LED发光体。

凸透镜(焦距为10cm)。

光屏和刻度尺(量程为0~30cm)。

(1)第一次实验时,该小组调整好LED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如图甲所示。

将发光体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通过移动  来达到预设的物距。

(2)调整物距后。

移动光屏承接到倒立的实像。

该小组发现这个像的高度与发光体很接近,依靠视觉很难比较该像与发光体的大小关系。

为了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

则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在本次实验中。

光屏上的像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则像距v1=  cm。

(3)该小组继续进行实验。

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虚实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距v/cm

1

19.0

实像

倒立

放大

v1

2

16.0

实像

倒立

放大

26.9

3

13.0

实像

倒立

放大

43.6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得出结论后。

该小组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他们发现其他小组选取了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也得到了与自己相同的结论。

这样使该探究的结论更  。

14.(2020•金昌)吴江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带支架的蜡烛、光屏、一个凸透镜、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光具座等器材,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光源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

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吴江小组按照实验步骤做了四次实验,如图乙所示是第一次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40

13

2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3

4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

正立、放大的虚像

①吴江小组忘了记录第1次像的性质,表格中标有“△”的位置像的性质是  ;

②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

③第4次实验中,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在透镜的右侧观察,看到的像在透镜的  侧(选填“左”或“右”)。

15.(2020•常州)如图甲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

(1)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现象。

(2)把温度计放在色散光带红光的外侧,发现其示数变大,表明该处存在人眼看不见的  。

(3)将蓝底、红字的小纸片放在光屏上蓝光区域,小纸片呈现  底、  字。

(4)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

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  (小于/等于/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

(5)如图乙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

若改用蓝光照亮物体E时,应将光屏适当向  (左/右)移,才能呈现清晰的  (缩小/等大/放大)的像。

16.(2020•潍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调整,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1)保持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除移动蜡烛外,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时,物和像之间的距离为44cm,该透镜的焦距为  cm;

(2)一同学用图乙所示的LED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这样改进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17.(2020•朝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

(1)此时光屏上形成的是蜡烛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小”)的像;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本实验所使用凸透镜的焦距在  cm的范围之间;

(3)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个凸透镜,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该操作可以用来模拟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

(4)如果从蜡烛的一侧观察凸透镜的表面,也会看到一个蜡烛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  (填“折射”或“反射”)形成的。

18.(2020•盐城)小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将平行光  凸透镜,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这样做目的是使像呈现在  ;

(3)将蜡烛移动到图乙所示位置,需向  侧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找到  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19.(2020•包头)某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凸透镜焦距为  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

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节。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将蜡烛移至34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10.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一段距离。

20.(2020•济宁)小明利用如图(a)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节到同一水平高度。

小明按要求调好后,将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为了能找到凸透镜成像时像的位置,需要对光屏进行的操作是:

  ,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烛焰的像即将超出光屏的上边缘,这时可以向上移动  (选填“蜡烛”“凸透镜”或“光屏”),再次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小明摘下眼镜放到凸透镜前,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如图(b)所示。

拿走眼镜,需将光屏向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小明戴的眼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此实验中,光屏相当于人眼睛构造中的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

【解答】解:

(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都可以成像,玻璃板如果薄,两个像距离近,测量误差小,实验效果好,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反之,较厚的玻璃板两面,都可以成像,会出现了两个不重合的像,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B与A的距离是18cm,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9cm;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

(5)该实验还可以得到结论: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故答案为:

(1)薄;

(2)9;(3)虚;(4)不变;(5)垂直。

2.

【解答】解:

由题可知此时u=40cm﹣10cm=30cm,f=8cm,所以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

倒立;缩小;照相机;

3.

【解答】解:

(1)为了使光的传播路径能呈现在硬纸板上,应让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2)已知入射角为45°时,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45°;

(3)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在一个平面内;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

(1)垂直;

(2)45°;(3)可逆;同一。

4.

【解答】解:

(1)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而成像,如果玻璃板很薄,所成的两个像基本重合,对实验影响很小,所以应该选薄玻璃板。

(2)白纸不能承接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可以得到结论: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故答案为:

(1)2mm;

(2)虚;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相等;(3)相等;垂直。

5.

【解答】解:

(1)根据图可知,烛焰距凸透镜50cm﹣20cm=3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说明此时满足80.0cm﹣50.0cm=30.0cm=u=2f,所以f=15.0cm;

(2)把蜡烛A移到10cm刻度线处,物距为40cm大于两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生活中照相机就是依据此原理制成的;

(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把光线会聚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4)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需要将光屏向上移动一些。

故答案为:

(1)15.0;

(2)缩小;照相机;(3)凸透镜;远视眼;(4)向上。

6.

【解答】解:

(1)实验中,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

(3)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向下运动,所以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移动;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

故答案为:

(1)同一高度;

(2)倒立;放大;投影仪;(3)上;下。

7.

【解答】解:

(1)白色纸板ACDB应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这样反射光线才可以在硬纸板上呈现;

如图甲,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则反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即反射光线将会顺时针转动;

(2)因为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应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进行多次实验。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

此现象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而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则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所在的平面也垂直于平面镜,所以可知反射光束在纸板前方,故应选C。

故答案为:

(1)垂直;顺;

(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C;

8.

【解答】解:

(1)探究光反射实验时,纸板A、B的作用有两个:

①可以通过纸板观察光的传播路径;②还可以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2)让入射光线沿FO方向射入,根据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

(3)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可以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的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硬币成像仍然在a处,故选A;

故答案为:

(1)显示光路;

(2)OE;(3)玻璃板;(4)A。

9.

【解答】解: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0cm,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特点知,此时u=v=20.0cm=2f,可得f=10.0cm;

(3)将蜡烛移到光具座上25cm刻线处,此时2f>u>f,物距变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知,像距变大,应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

(4)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透镜同侧,故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的虚像的是A。

故答案为:

(1)烛焰;

(2)10.0;(3)远离;放大;投影仪;(4)A。

10.

【解答】解:

(1)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40.0cm,像距为15.0cm,物距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40.0cm>2f,f<15.0cm<2f,解得:

7.5cm<f<15cm;

(2)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零刻度处,此时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像距变小了,则像会变小;

(3)若将蜡烛移到20cm刻度处透镜保持不动,此时的物距为30.0cm>2f,移动光屏后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4)当蜡烛远离“眼睛”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向前移动,为了使像仍然能成在光屏上,需要增大眼睛的焦距,所以“眼睛”需调节凸透镜的厚度使其变薄;

若该“眼睛”无法调节凸透镜达到应有的厚度,像成在了光屏的前方,为近视眼,需要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

(1)倒立、缩小的实像;

(2)左;变小;(3)缩小;(4)变薄;近视眼;凹透镜。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