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702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6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重点.docx

财政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财政的含义

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经济活动。

二、公共需求的定义

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不是个别需求简单累加的总和

第二章

1、效率和公平的含义

1、经济上的效率又称作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在既定的个人偏好、生产技术和要素投入量下,资源配置已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

无论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

2、公平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

公平是一种价值判断。

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1、市场失灵

(1)含义:

是指在市场已经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下,仍不能带来经济效率和满意的收入分配的各种情况。

(2)原因:

竞争的缺点(竞争失效、自然垄断)、公共品、外部效应、不完善市场、不完全信息、宏观经济效率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偏好不合理

2、政府失灵

(1)含义:

是指由于存在政府内在的缺陷二导致政府干预的低效或无效,无法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资本的最优配置。

(2)原因:

不完全信息、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差异、政府决策机制的缺陷、政府运行效率的问题、寻租

(3)矫正:

立宪改革、恢复竞争、政府改造、社会监督

第三章

一、公共品

1、含义:

是指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2、性质:

非排他性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出来,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它的同等消费。

非竞争性是指一旦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收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3、分类:

(1)纯公共品和混合公共品

纯公共品指的是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条件的产品。

混合公共品是指不同时充分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特征

排他性

竞争性

(1)私人产品

(3)公共资源

(2)俱乐部产品

(4)纯公共品

第一类混合公共品是俱乐部产品,它的特点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是却可以较轻易地做到排他性,即不付费者可以排除在消费之外;第二类混合公共品是公共资源,它的特点与俱乐部产品正好形成对照,它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是却无法有效地排他,即不付费者不能排除在消费之外混合公共品是指不同时充分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全球性公共品、全国性公共品、区域性公共品和地方性公共品

全球性公共品:

多国公民能同时享用的公共品,其收益外溢到其他国家,比如大气层的保护。

全国性公共品:

一国公民都能毫无额外成本地享用的公共品,如国防、法律制度等。

区域性公共品:

某一地区的居民能够享用的公共品,如“三峡工程”的建成将使整个长江流域特别是靠近三峡的几个省受益。

地方性公共品:

某一地方(如城镇、街道)的居民可以享用的公共品,如街道的路灯。

4、公共品的均衡分析

(1)鲍温模型

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比较私人产品提供和纯公共品提供之间的差异,给出了公共品均衡供给所需具体条件

假设:

一个社会中有A、B两人和私人产品和公共品两种产品

私人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公共品的需求和供给

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差别:

公共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

消费者购买私人产品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会反映其对私人产品的实际需求,但市场无法直接提供公共品的实际需求信息。

这里所假定的某人对公共品的需求曲线,只是模拟市场做出的。

公共品的需求和供给图中向下倾斜的虚拟需求曲线,表明个人的公共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相加,而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相加。

这是因为私人产品和公共品的基本特征,即私人消费性与共同消费性决定的。

两者的差异表明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具有自身的规律:

从个人看,个人是否付费与其能够得到公共品利益间缺乏直接的内在联系,即公共品的边际效益不等于边际成本。

从政府看,在公共品提供既定的情况下,个人缴费的多少与提供公共品的成本有直接的联系。

“免费搭车”的存在,使得公共品的提供数量不会因享受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付费人数的变化却会改变公共品的成本。

(2)林达尔模型

模型重在说明公共品的供应是由社会中的个人经过讨价还价和磋商来决定的。

其最佳条件是每个人所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等于1。

模型更多地考虑了政治过程对公共品提供的影响。

该模型试图找出民主社会中公共品的合理水平,以及在不同的人之间如何分摊公共品的成本问题。

在两线交叉点处,A和B都同意公共品的产出水平为G´,且A支付税收份额h´,B支付1-h´。

h´和G´的组合被称为林达尔均衡,相应的税收价格就是林达尔价格。

这样的结果是A和B一直通过的。

这是一种纳什均衡。

它意味着任何人或一组人,如果改变配置都将使处境变坏,就会阻止这种结果发生。

因此,林达尔均衡实现时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林达尔均衡满足公共品供给帕累托效率的一般条件,因为在h´和G´点以外任何一点,改善个人A的处境必然会损害个人B的利益。

同时,林达尔均衡描述了实现公共品局部均衡的一种民主化社会的财政决策过程,即预算过程的两个方面──公共支出与税收负担的决定过程,或反映公共品的供给与需求的过程。

社会成员A与B不仅参与了对公共品需求的决定,表示了愿意分担的税收份额,也参与了公共品供应量的决定。

显然,这一公共品有效供给的理论模型,对于人们提高政府公共支出的效率与设计合理的税制是有较大启发意义的。

第四章

1、外部性

1、含义

只要某一个人的效用函数(或某一厂商的生产函数)所包含的变量是在另外一个人(或厂商)的控制之下,即存在外部效应,用公式表示为:

Ua=Ua(X1,X,2X3,...,Xn,Y1)

即活动主体a的活动不仅受其自身活动的影响,还受来自于类似Y1这类活动的影响。

2、类别

从外部性的影响结果来看:

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外部效益和外部成本),前者是指第三方所获得的收益并没有在交易双方的价格中体现;而后者则是指第三方所承担的部分成本没有包括在交易双方的价格中。

从产生源来看:

外部性既有可能来源于生产者,同时有可能来源于消费者;从承受者来看,外部性的“直接受到”载体也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3、本质--市场失灵

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决策者赖以决策的边际效益或成本偏离了社会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均衡的最优数量被打破,市场失效。

QQ初

负外部性分析

初始的均衡点在Q初,此时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其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但是当存在负外部性时,该行业的供给曲线就不能反映社会边际成本,事实上未能通过价格反映的部分成本由社会承担了{此时社会边际成本包括私人边际成本和所承受的边际损害)。

因此,当单个生产者或消费者不是按照社会边际成本来确定自己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时,他们仍然在Q初点行动。

然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均衡点应该在Q点,显然它低于市场均衡水平Q初。

Q1Q2

正外部性分析

在完全竞争市场,初始均衡点在Q1。

但当存在正外部性时,实体决策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此时边际社会收益既包括私人边际收益也包括边际外部收益,社会的最优效率水平将在Q2形成均衡。

而此时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实体来说,它没有因此而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它仍然在Q1点行动。

此时Q1

4、矫正

(1)市场机制对外部性的矫正

一体化与外部性矫正

当存在外部性时,初始的交易双方表现为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一体化的做法是通过扩大实体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性带来的效率损失。

科斯定理与外部性矫正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科斯认为:

外部性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产权界定不明或不当引起的。

他认为,只要交易费用为零,那么无论哪一方拥有产权,都能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是科斯定理。

产权是指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及自由转让权等权利。

社会道德约束与外部性矫正

制定公共道德规范并加以教化

局限:

约束机制软弱

(2)政府对外部性的矫正

政府直接管制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通过适当的管制机构进行直接的管理和控制,违法者要遭受到相关法律的制裁,其基本要义是标准必须由政府立法制定,一旦制定后企业和个人一致遵守。

矫正性税收------“庇古税”

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矫正性补贴

矫正性补贴是政府为使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将边际收益或外部边际成本考虑进来而采取的一种支付行为。

政府财政补贴降低了厂商或个人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供给量在一定价格下扩大,达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法律措施

法律措施也是政府纠正外部性的重要手段。

正如科斯所言,产权不清不是外部性产生的根源,但是政府明确地界定并保护产权就可以减少外部性的发生。

在现代法制社会中,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对经济运行会产生巨大的约束力,法律干预外部性的作用主要在于建立经济秩序和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3)政府与市场对外部性矫正的协同作用

经济理论证明实诚存在失灵,当外部性发生时,市场也不一定能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它需要政府补充。

同时,政府行为也可能存在失灵,而且有可能直接导致外部性的发生。

因此,在对待外部性的问题上,合理的策略就是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功能。

下面以环保为例做分析:

S2S0S1

P3

P2

P0

P1D0D1

O

Q2Q0Q1

排污权供给和需求变动对价格的影响

如图所示,D0与S0处于均衡状态(政府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因此供给几乎无弹性),Q0为均衡数量。

假设有排污新企业进入,使得D0外移至D1,则排污价格从P0上升到P2,P0P2为新企业必须支付的成本,如果政府进一步缩小许可证发放,则其成本会越高。

二、庇古税的含义

实现外部性内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核心内容在于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

第五章

1、公共选择的含义

集体行动的组织把该组织中成员的个人选择有效率地转化为组织的选择,实际是政府选择。

二、投票规则——多数票规则(阿罗不可能)

简单地说就是在一般的条件下,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N种备选议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偏好次序并准确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多样性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

阿罗在其著作《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1963第二版)给出了民主社会中公共选择必须满足的五大条件:

条件1:

自由三选择原则。

条件2: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正相关。

条件3:

不相关的对象具有独立性。

条件4:

自由选择。

条件5:

非独裁性。

三、寻租

1、内涵:

(1)寻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活动,所耗资源是一种浪费。

无论是寻租还是“设租”,两种活动都消耗资源而且都表现为资源浪费;

(2)寻租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垄断或取得类似于垄断的地位以获取特殊利益;

(3)寻租是一种收入分配转移活动。

2、构成:

以政府限制出租汽车数量中的寻租活动为例,将寻租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对政府规制产生的额外收益的寻租(业主向主管营业执照发放官员);

第二层次是对政府肥缺的寻租(官员向上级授权者);

第三层次是对政府收入的寻租(有关利益集团向政府财政部门)。

3、影响:

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寻租使本来可用于生产的资源白白被消耗,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者新财富,只是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装入了私人口袋,导致资源无效配置。

寻租还会导致不同部门官员的争权夺利,败坏政府声誉,增加廉政成本。

4、影响因素:

(1)政府行为活动的范围。

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越广,寻租的可能性越大。

(2)政府行为的具体方式。

如政府订货的商品和工程,是以内定的方式还是公开招标。

(3)政府行为所受约束程度。

是否存在软政权,即权力约束软化。

5、反寻租策略:

基本思路应是使寻租者的私人成本超过其私人收益。

(1)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并对寻租者严厉制裁。

(2)减少官员以权谋私的机会。

一方面将政府的职能范围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另一方面,实行公共决策的民主化,限制特定政府官员的权力。

第六章

一、财政支出增长理论

1、含义:

各级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成本,包括为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实现收入分配而进行的转移支出。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性因素:

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

政府职能、政局是否稳定、政府机构设置及其工作效率的高低;

(3)社会性因素:

人口状况和文化背景。

2、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理论解释

1、瓦格纳法则

(1)无论是社会发展所需的“环境条件”,还是经济结构及社会成员关系的复杂化,都有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加强。

(2)为了保障社会经济的有效运作和良性发展,政府有必要直接介入大规模的投资生产领域。

(3)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并由此将产生拥挤等一系列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有效地干预和管理。

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财政支出增长取决于需求的收入弹性。

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将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归结为两类因素:

一是内在因素,二是外在因素。

(1)内在因素:

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增长与GDP增长线性相关。

(2)外在因素: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荡时期,急剧增加的财政支出迫使人们接受提高的税率和新增的税种,但在动荡时期结束后,税率水平并不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一些新税还要继续存在。

因而就形成了财政支出的“梯状”增加趋势。

3、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该理论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解释了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1)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政府投资往往要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2)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

政府的投资便开始转向对私人投资起补充作用的方面,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

(3)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

财政支出结构从以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为主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并进一步使得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加快。

4、鲍莫尔法则

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所导致的产品单位成本的不同来分析财政支出增长的。

私人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引起部门工资水平的上升。

而公共部门为了得到应有的劳动投入量以向社会提供足够的服务,其工资水平的提高必须与私人部门保持同步。

这将使得公共部门提供服务的单位成本相对上升,从而导致既定数量的公共产品相对于既定数量的私人产品之间的价格上升,于是就必然会形成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第七章

1、区分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内容有待补充)

1、含义不同。

(1)购买性支出是政府为维持其职能运转和投资的需要,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在市场上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或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2)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该居民和其他受益者的支出。

2、内容不同。

(1)购买性支出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化教育支出、科学研究支出、医疗卫生

支出等。

(2)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第八章

1、社会保障

1、形式

(1)社会保险:

包括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女工生育保险。

(2)社会福利:

小范围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抚恤。

2、经济功能

(1)调节投融资功能

社会保障的资金是直接来自于保险费、财政预算及资金运用增值的收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通过在财政投融资上的作用,既实现了保障基金的增值,客观上也使其成为了国家调节投资的一大支柱。

(2)平衡需求功能

当经济衰退而失业增大时,失业补助和社会救济给失业和生活困难的人们以购买力,客观上扩张了社会有效需求;另外,把一部分高收入的社会成员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生活陷入困境的社会成员手中,也可以达到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3、基本筹资模式

(1)先收现付模式

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当年或近期内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其做法为:

首先,对当年或近期内各项社会保险所需支付的费用进行测算;然后,按照需要分摊到参保的单位和个人,按统一比例提取,当年支付,不为以后年份提供储备基金。

现收现付式下,当代人经费劳动者负担----医疗保障,上代人经费当代人负担----养老保障,非劳动者经费劳动者负担----失业保险。

(2)完全基金式

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其做法为:

首先,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失业率、退休比率、指数化工资率、预期平均寿命、利息率等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综合测算出参加社会保险的成员在整个投保或退休期享受各种社会保障待遇所需的基金总额,然后,采取先提后用的办法,将其按一定的提取比例分摊到整个投保期间,由投保人按期提取;与此同时,对已提取而尚未支付的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

(3)部分基金式

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据此确定收费率。

部分基金式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较灵活的模式,一方面,它可避免收费率的频繁调整,使企业和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负担均衡;另一方面,由于储备数量少,因此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证社会保障基金受益者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

2、补贴的形式

1、按照财政补贴的项目划分

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进出口补贴、公用事业补贴

2、按照财政补贴的透明度划分

(1)明补:

政府以现金形式直接将财政补贴给予最终接受补贴者的经济行为。

(2)暗补:

政府将补贴给予向最终消费者提供商品或劳务的经营者,从而降低商品和劳务

的价格,提高最终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3、按照财政补贴的对象划分

对生产者的补贴、对商业企业的补贴、对消费者的补贴

4、按照财政补贴的内容划分

现金补贴、实物补贴

5、从财政补贴列收列支的不同方法划分

财政直接列支、冲减财政收入

3、区分照顾性和激励性税收支出

1、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例如,企业由于受到扭曲的价格等因素的干扰,造成政策性亏损,或纳税人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暂时性的财务困难,政府除了用预算手段直接给予财政补贴外,还可以采取税收支出的办法,减少或免除这类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这类税收支出明显带有财政补贴性质,目的在于扶植国家希望发展的亏损或微利企业,以求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保持基本平衡。

2、刺激性财政支出,主要是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

这类税收支出是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方面,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也主要表现于此。

第十章

1、财政收入

1、形式

(1)按照收入形式分类

税收、政府收费、公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基金、捐赠收入等,特殊时期还包括通货膨胀税等

(2)按照产业部门分类

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

(3)按照价值来源分类

C(不变成本)、V(可变成本)、M(剩余价值)

(4)按照预算管理方法分类

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2、衡量收入规模的指标

(1)价值分析法

如果用F表示财政收入,N表示国民收入,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F/N=(F/M)∙(M/N)

其中:

F/M为财政集中率,它与M/N共同决定着财政收入规模的上限。

(2)现代总量和相对指标分析法

绝对规模:

用财政收入总额来考察

相对规模:

用财政收入总额与GDP间的比例关系来分析。

其中:

小口径的财政收入规模,即财政收入占GDP,所指财政收入仅包括税收收入和纳入预算的各项收入;

大口径的财政收入规模,即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所指政府收入包括财政收入和不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还包括既不纳入预算内也不纳入预算外的制度外收入,同时还包括其他未纳入预算的收入。

(3)其他指标

政府边际收入率:

新增政府收入占新增GDP的比重,反映的是政府集中财政收入的强度。

政府收入弹性:

政府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间的比例关系,反映的是财政收入与GDP间的相关关系。

第十一章

1、课税原则

1、亚当斯密税收原则

平等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原则

2、瓦格纳税收原则

(1)财政收入原则(充分原则、弹性原则)

(2)国民经济原则(慎选税源原则、慎选税种原则)

(3)社会正义原则(普遍原则、平等原则)

(4)税务行政原则(确实原则、便利原则、节省原则)

3、现代税收原则

(1)税收效率原则:

分为税收经济效率、税收行政效率。

税收行政效率原则-----指的是以尽可能小的税收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税收收入,用税收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例来衡量。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就是考察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使社会以最小的额外负担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即税收的额外成本最小化和额外收益的最大化。

经济学家们认为要减少税收的额外负担,就应该使税收保持“中性”。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也就是不能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

(2)税收公平原则

2、最适课税原则

最适课税理论也称为最优课税理论或最优税收理论,用于研究税制设计应当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既达到一定的公平目标并取得一定的税收收入的情况下,又使得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的理论。

1、拉姆塞法则

最适商品课税:

如何设计商品税的课税范围和税率,以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

“拉姆塞法则”为实行差别商品课税提供了理论依据。

它包括:

(1)“逆弹性法则”----最优的商品税体系中,税率应与应税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

(2)“等比例减少法则1”----要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税率的设置应使各种应税商品的生产以相同的百分比减少。

2、米尔利斯的模型(倒“U”型模式)

最适所得课税:

如何设计所得税率才有利于实现公平。

具体内容是:

从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说,对中等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可以适当提高,因为提高这一阶层的税率带来的税收收入大于提高高收入阶层的税率带来的税收收入,并能使对这两个阶层的征税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保持在同等程度上。

相反,对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应实行较低的边际税率,因为降低低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有利于增进低收者的福利,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而降低高收入阶层的边际税率,则可以强化税收对经济主体的刺激,促进效率的提高,增进社会总福利。

3、税收的经济效应

1、税收的收入效应:

指由于征税改变人们的收入水平,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生产、消费数量,消费与储蓄,劳动与闲暇)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2、税收的替代效应:

指政府实行选择性征税政策而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即纳税人用低税或非税活动代替高税或征税活动。

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替代效应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消费选择的替代效应税收对消费选择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收入效应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税收对劳动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