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docx
《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2 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向1小说
近年来,高考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小说,且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选材多样,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以外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辅,有整篇小说,也有长篇、中篇小说的节选;二是题型稳定,为一道四选一客观题和两道主观题。
高考对小说的考查,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分析人物,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分析人物性格;二是分析小说中具体段落的意义和作用;三是分析表现手法,要求分析人物、景物描写所使用的具体手法,文章的线索,小说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四是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从人物、主题、情节等方面探究小说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等。
虽然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的三篇文学类文本中,课标全国卷Ⅰ赵长天的《天嚣》是小说,课标全国卷Ⅱ林徽因的《窗子以外》、课标全国卷Ⅲ李娟的《我们的裁缝店》是散文,都是也不排除小说仍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查的首选文体。
预计2018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仍会考查小说,题型设置可能稳中有变,但仍将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命制,分析人物形象仍是考查重点,探究题的难度可能会降低。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
芦芙荭
顺子站在回村的路口。
现在是秋天,风舔光了树上的叶子。
他看见自己家的房子闪烁在那片树林里,心里有些紧张又有些害怕。
三年了。
他离开村子都三年了。
顺子自出生起至上高中,就没离开过这个村子。
村子里的人都是靠种地为生的,每天早上,屋外树上的鸟儿一开始喳喳,他们就起了床,孩子们背了书包去上学,大人们便扛了锄头下地去干活。
一把锁锁了门,一把钥匙就丢在门槛下,全村人都可合法地使用,家家户户都这样。
在村里,谁都知道谁家的钥匙放在什么地方。
有时,老张在地里干活,种子用完了,要回家去取种子,老李便从地里冒出头对他喊:
“老张呀,顺道上我家取壶水给我捎来吧。
”老张就会走到老李家门前,从老李家门槛下取出钥匙开了门,拿了水壶。
那样子就好像进自家的门一样。
因此,有了门槛下那把合法的钥匙,锁在村子里就成了风景的一个亮点,有了另一种耀眼的意义。
顺子家的钥匙也是放在门槛下的。
顺子的父亲几年前就逝世了。
尽管那时顺子已远离村子上了高中,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但顺子的母亲还是习惯将钥匙放在门槛下。
顺子明白,母亲是怕自己在地里忙了,他回来进不了门。
可是,就在三年前,顺子的母亲突然就病倒了,村子里的人帮忙将顺子的母亲送到了县医院。
当医生告知顺子他母亲的病情时,顺子呆住了。
要治好母亲的病,需要一大笔钱。
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哪来这么多钱呀?
顺子整整想了几天,救母心切,他决定铤而走险。
顺子有个同学曾带顺子去过他家,同学的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老板,很有钱,他家的保姆就是顺子同村的人,就在前两天,他的同学告诉他,他们一家要去国外旅游。
那天晚上,顺子等护士查过房,母亲也睡下后,便一个人悄悄出了门。
他在同学家那扇门前定定地站了好长时间,本能地将手伸向门槛下,门槛下没有钥匙,他便顺手按下了门铃。
这时要是屋里有人,他就会放弃那个念头。
可他等了好长时间,屋里却没有动静。
在确定屋里没有人后,顺子从身上掏出了提前准备好的工具。
一切都是那样顺利。
顺子将钱全都拿了出来,又放了一些回去,想了想,又放了一些回去。
他将手里的钱掂了掂,确定这些钱足够给母亲治病了,才将钱揣进包里。
欲出门,看见柜子上有纸笔,抖动着手,又不知怎的,他写了四个字:
窃钱救母。
他想,同学认得他的笔迹,便没有留名。
两天,仅仅两天,警察就将顺子从医院里带走了。
顺子被定为盗窃罪,判了三年半……
现在顺子借着黄昏的掩护,悄悄地走到自家的门前。
门锁着,那锁看起来冷冰冰的。
顺子习惯性地弯下身子,将手伸进门槛下面。
竟然摸到了钥匙,还是那把,三年呀,难道这把钥匙一直在门槛下躺了三年?
顺子进了门,又拿出那把锁,把手从门缝伸出去,将门锁上,顺手将钥匙放在了门槛下。
这样,从他门前经过的人,就不会发现他回来了。
他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
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
屋子里的一切都和三年前一样,不一样的是,三年前,每次回到家里,母亲就会忙前忙后,而现在,母亲却一动不动地待在墙上的黑边相框里……
那天晚上,是顺子这三年来睡的第一个好觉。
直到第二天快中午时,他才被开锁的声音弄醒。
顺子从卧房走出来时,见一个女人推开他家的门,走了进来。
女人看见顺子,吃了一惊。
接着,她的表情由吃惊变为惊喜。
“顺子,你回来了?
”
这女人是同学家的保姆,她怎么进到家里来了?
顺子的疑惑写在了脸上。
那保姆便说:
“顺子,回来了好呀,村里人都说你是个孝子。
村主任便安排人每隔一段时间,就来你家帮着打扫打扫,他想让你回来时,家里是干干净净的。
这不,今天轮到我了。
”
保姆说完,就开始扫地抹桌子,并不无内疚地对顺子说:
“你的同学……从国外来电话说我不该报你的案……说你留了字,三年后你就会赚到钱还他,我弄得你三年无法赚钱……”
顺子在抹泪,那泪越抹越多,他不知道当时是保姆报的案,他说:
“不,你做得对,我做错了,我没用合法的钥匙开门……我用犯法的手段也没有救活母亲……”
保姆说:
“不要哭。
”
顺子抹干眼泪继续说:
“但是,这三年我也赚了,赚到了比钱还贵重的东西,我懂了:
人人心里都要有一把守法的锁,守法和生命一样重要……”
这时已近中午,顺子看见村子里的人开始陆续从地里回来,他们走到门前,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合法的钥匙,每道门上都有一把锁。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子因偷盗被判刑,三年过后他回到村子,虽然看见自家房屋时有些慌张,但走到自家门前时仍非常自信能摸到钥匙。
B.顺子因同学家保姆的举报被判了三年半的刑,保姆认为自己不该报案,一直内疚不已,因此主动到顺子家打扫卫生弥补过失。
C.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插叙了顺子因偷钱为母亲治病而被判刑的事件,巧妙地促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颇具匠心。
D.小说的侧面描写非常成功,顺子的同学就是借助保姆的话出场的,他认为顺子根本不是偷盗,会赚来钱还给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
C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内容和主要表现手法、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此类题目是综合性考查题,往往从小说的内容、行文结构、情感主旨、艺术手法与特色等方面命题,选项常从整体与局部两个角度进行表述。
本题中A、B两项从内容方面命制;C、D两项从写作手法与内容相结合的角度来命制,考查了插叙、侧面描写等表达技巧。
此类题的错误选项往往表现为对文本的情节、人物关系、主旨等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有出入,或者拔高、贬低了文中人物形象,或误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生判断时要抓住关键点,仔细辨别。
2.小说结尾描写顺子看到的画面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1)呼应标题。
本文的标题是“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村里人回家从门槛下取钥匙的画面呼应标题。
(2)印证主题。
印证人人心里都要有一把守法的锁,要用合法的钥匙开门的主题。
(3)首尾照应。
和文章开头部分的第三、四段照应,反映顺子生活的村庄民风淳朴依旧,一片和谐。
(4)以景结情,丰富了人物形象。
以和谐的画面反映了顺子的心理变化,丰富了顺子的形象。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命题着眼于全篇小说,考查结尾的作用。
结构分析概括类题在小说、散文中都有涉及,结构分析往往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结合在一起考查,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
一般而言,如果所选阅读材料的情节结构特点不是很鲜明,则会在选择题中考查;如果所选阅读材料的情节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则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如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第11题的第
(2)小题就考查了考生分析小说的明暗线索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
3.小说写顺子刚回到家时感到“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你认为最后他是否会在村子里待下去呢?
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顺子会在村子里待下去。
(1)记忆美好。
顺子和父母在这个村子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记忆美好,值得留恋。
(2)顾虑消除。
顺子不愿在村子里待下去是害怕村民瞧不起自己做过盗窃犯,而包括当事人在内的村民都原谅了他。
(3)被人们的行为感动。
村主任派人隔段时间打扫一下顺子家,让顺子心存感激。
(4)乡情依旧。
村民家依然门上有锁,门槛下有钥匙,淳朴依旧,亲切依旧。
示例二顺子不会在村子里待下去。
(1)自卑心理。
顺子毕竟曾经是个盗窃犯,从监狱里出来,自觉和村里的守法村民不是一路人。
(2)心愿已了。
顺子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老屋已进,相框中的母亲已见,心愿已了。
(3)内心愧疚。
用犯法的手段没有救活母亲,留下来会不断触及内心的伤痛。
(4)已无亲人牵挂。
顺子的父亲早早去世,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也已经去世,他无所牵挂。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小说探究题常见的探究方向有对小说主旨的多维解读、对小说构思(如情节安排、结尾效果、某一段落的合理性)的不同看法、对小说内容(或人物,或标题)的探究分析。
本题属于探究多方观点类题,在高考中,该类题常要求结合内容、人物性格、情节等说明某个观点,解题时一定要明确探究角度,观点鲜明,能够自圆其说。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预谋犯
契诃夫
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一个身材矮小、消瘦异常的庄稼汉。
他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有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和一双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
一头蓬乱的浓发已很久没有梳理,看上去像一顶帽子,使得他的面容越发显得阴沉。
他光着脚。
“丹尼斯!
”审讯官说,“你走近一点,回答我的问题。
本月七日,铁路看守人阿金福夫沿线巡查时,撞见你正在拧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
瞧,这就是螺丝帽……他把你同这颗螺丝帽一齐扣下了。
是这样吗?
”
“啥?
”
“事情是像阿金福夫说的那样吗?
”
“没错,是这样。
”
“好。
那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
”
“啥?
”
“你别‘啥啥啥’的,回答我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
”
“要是用不着,俺才不去拧它哩,”丹尼斯斜眼望着天花板,声音嘶哑地说,“俺们拿它做坠子……”
“听着,老乡,你别跟我装糊涂,说正经的!
用不着撒谎,扯什么坠子不坠子的!
”
①“俺一辈子没有撒过谎,这会儿说俺瞎扯……”丹尼斯眨巴着眼睛,嘟哝着,“再说,老爷,没有坠子能行吗?
你若把鱼饵或是蚯蚓装到钓钩上,不加上个坠子,难道它能沉到水底?
还说俺瞎扯哩……”
“你要做坠子尽可以拿铅块,子弹壳……或者钉子什么的……”
“铅块在大路上可找不着,得花钱去买。
说到钉子,那不管用。
螺丝帽这东西最好不过了……又重,还有个小洞。
”
“你装什么糊涂!
倒像是昨天才出生的,或者从天上掉下来的。
难道你不明白,笨脑瓜,拧掉螺丝帽会造成什么后果?
要不是看守人及时发现,火车就要出轨!
许多人就会丧命!
你就成了杀人凶手!
”
“上帝保佑,可千万别出这种事!
老爷,俺干啥要去害人?
难道俺们不信教,或是什么坏人?
谢天谢地,好老爷,俺一辈子没害死过一个人,就连这种念头也没有转过……”
“那么依你看,火车是怎么出事的?
告诉你,你拧下两三颗螺丝帽,火车就要翻身!
你要明白,那些螺丝帽是用来固定铁轨和枕木的。
”
“这个俺们也懂……俺们又不是把所有的螺丝帽都拧下……还留着许多呢……俺们办事也不是不动脑筋……俺们也懂……”
“去年这地方有一列火车出轨了,”审讯官说,“现在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您说啥?
”
“我是说,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去年有一列火车出轨……我弄明白了!
”
“您念过书,所以才明白事理,俺们的恩人——上帝知道,该让谁明白事理……您刚才评判了一大通,是怎么回事,可那个看守人也是庄稼汉,啥也不懂,就知道一把揪住俺的后脖领,拖着俺就走……你先说出个理来,再拖人也不迟呀!
俗话说得好,庄稼人有庄稼人的道理……您再记上一笔,老爷,他还扇俺两个嘴巴子,一拳打在俺胸口上。
”
“搜你家的时候,又搜出另外一颗螺丝帽……那颗螺丝帽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拧下的?
”
“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
”
“哪个米特罗凡?
”
“就是米特罗凡·彼得罗夫呗……难道没听说过?
他在俺们村编大渔网,卖给老爷们。
他需要很多这种螺丝帽。
编一张网,估摸着也得十来颗……”
“你听着……刑法规定:
凡蓄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肇事者明知该行为的后果——听明白了吗?
明知!
而你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是什么后果——该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
”
“当然,您知道的东西多……俺们是无知无识的人,这个俺们哪能弄懂?
”
“行了,你住嘴吧……你什么都懂!
你就会瞎扯,装糊涂!
”
“俺可以走了吧?
”沉默半晌后丹尼斯问道。
“不行。
我得把你押起来,再送进班房。
”
丹尼斯不再眨眼,抬起浓眉,怀疑地望着审讯官。
“怎么要去班房?
老爷!
俺可没有这个闲工夫,俺得去赶集。
伊戈尔欠俺三卢布的腌猪油钱,俺得去讨回来……”
“住嘴,别碍事。
”
“坐班房……要是真做了坏事,去也行啊,可是……活得好好的……犯什么罪啦?
俺又没有偷东西,好像也没跟人打过架……”
“住嘴!
”
“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
”丹尼斯继续嘟哝,这时两名壮实的士兵押着他走出审讯室,②“你哪怕用树条抽我一顿,可是得有凭有据,凭良心……”
(有删改)
1.小说第一段刻画了丹尼斯怎样的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①贫穷。
穿着打补丁的裤子,光着脚。
②邋遢。
蓬乱的浓发很久没有梳理,看着像戴着一顶帽子。
③愚昧。
不知道自己已经犯法,在审讯官面前一副冷漠的表情。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命题着眼于全篇小说,要求概括主人公丹尼尔的性格特征。
赏析小说的形象,包括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与特定物象。
对于主要人物形象,命题角度多侧重概括与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解题时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和他人的评价;对于次要人物形象和物象,命题角度多侧重对其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从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的关系、小说主旨等角度思考。
欣赏作品形象是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小说阅读的高频考点,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5—6分,考生要重点复习。
2.阅读文中画线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分析画线①处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2)解释画线②处的含意。
(1)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写了丹尼斯对审讯官的反驳,表现了丹尼斯和审讯官认识上的差异,突出了丹尼斯的愚昧。
(2)丹尼斯认为审讯官对自己的审判不公正,依然认为自己没有犯法。
【解析】
第一个问题,细读句子,很明显这是语言描写,然后再看对人物的描写,可以发现还有神态描写。
表达效果则可从对人物的刻画的角度分析。
第二个问题,要注重把握丹尼斯的心理,明确丹尼斯说这些话表达的意思,如“可是得有凭有据,凭良心……”说明此时丹尼斯不满审讯官的审判结果。
第
(2)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要求分析的语句一般含意丰富,对解读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内涵主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瞻前顾后,分析言外之意。
具体而言,首先要抓住被分析语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中的“有凭有据”“凭良心”,这两个关键词表明丹尼斯认为审讯官没有证据,审判不公正;其次要抓住被分析语句运用的手法,如果是比喻句,要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阐述本体,同时说明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后要联系语境或文本内容,不要单纯地只解释字面意思,要理解语境意,有的试题在题干中明确指出要求结合上下文理解,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Ⅲ第5题“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3.丹尼斯和审讯官之间有何矛盾?
请简要分析。
丹尼斯认为自己是为了钓鱼才拧掉枕木上的螺丝帽,又没有害人,所以不犯法,并且别人也拧枕木上的螺丝帽,他认为自己当然也可以;审讯官认为拧掉枕木上的螺丝帽是违法的,丹尼斯是知法犯法。
4.小说中审讯官三次让丹尼斯“住嘴”,他说这话的原因不尽相同。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①第一次,审讯官认为丹尼斯是在装糊涂,认为他明知道拧掉铁轨上的螺丝帽是犯法行为,却在法庭上喋喋不休地说自己什么都不懂。
②第二次,审讯官认为丹尼斯碍事,是在胡搅蛮缠,已经告诉他他要坐牢,他却说还要赶集去要账。
③第三次,审讯官已经实在没办法忍受丹尼斯,对丹尼斯完全失去了耐性。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回到原文看这三次“住嘴”出现的语境,根据审讯官说话的背景和具体的话语来分析原因。
比如第一次,背景是审讯官说按刑法规定丹尼斯的行为要被判刑,丹尼斯说自己无知无识,审讯官说“行了,你住嘴吧……你什么都懂!
你就会瞎扯,装糊涂!
”审讯官这样说是认为丹尼斯是在装糊涂。
之后的两次也可以照此方法分析。
考向2散文
散文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考的文学样式,2017年高考有多套试卷考查散文。
高考所选散文,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内容丰富,文化味浓(如关注乡土文化),拯救意识强(如关注环境破坏等社会问题),题材多样,写景状物类、议论抒情类、写人叙事类都有涉及。
分值在20分上下浮动,考题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理解词句的意思、分析概括文意内容、分析结构作用、鉴赏表达技巧和探究评价是命题的重点;坚持“主题辐射”的命题原则,不论是有关内容、结构的题目,还是有关表达技巧的题目,都与主旨密切相关。
虽然小说仍然是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体裁,但不排除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卷考查散文的可能性。
题型设置可能会采用小说阅读一客观两主观的命题形式,也可能单纯考查主观题。
句意理解、句段作用、内容分析仍会是命题的重点,“主题辐射”仍是命题的重要原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寂静的声音
【美】戈登·汉普顿
①“人类终有一天必须极力对抗噪音,如同对抗霍乱与瘟疫。
”这是诺贝尔奖得主暨细菌学家罗伯特·柯赫在1905年提出的警语。
历经一个世纪后,这一天已经比先前近得多。
今日,宁静就像濒临灭绝的物种。
城市、近郊、乡村,甚至最偏远、辽阔的国家公园,都避免不了人类噪音的入侵,而在洲际之间往返的喷射机,也使得北极无法幸免。
此外,对抗噪音与维护寂静不同。
典型的反噪音策略,像是耳塞、噪音消除式耳机,甚至噪音削减法,都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法,因为它们无法帮助我们重建与大地的感情,无法帮助我们聆听大地的声音,大地却是不断在说话的。
②人类的历史已经走到一个重要的时刻:
如果我们要解决全球的环境危机,就必须永远改变现今的生活方式。
我们比以往更需要爱护大地,寂静正是我们与大地交流的重要管道。
③不受打扰、宁静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尽情诠释它们的意义,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早在人类的噪音存在以前,这世界只有大自然的声音。
尽管这些声音远远超越人类语音的范围,就连抱负最远大的音乐演奏也无法比拟,但我们的耳朵早已完美地演化出聆听这些声音的能力,像是瞬间吹拂而过的微风暗示着天气即将发生变化,春天的第一声鸟啭预告着大地即将再度转绿、蓬勃繁衍,迫近的暴风雨承诺会驱走干旱,变换的潮汐提醒我们天体的运行。
这些体验都能帮助我们找回与大地的情感,了解我们过去的演化。
④寂静并不是指某样事物不存在,而是指万物都存在的情况。
它就像时间一样,不受干扰地存在着。
我们只要敞开胸怀,就能感受得到。
⑤寂静滋养我们的本质、人类的本质,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
等我们的心灵变得更乐于接纳事物,耳朵变得更加敏锐后,我们不只会更善于聆听大自然的声音,也更容易倾听彼此的心声。
寂静就像炭火的余烬能够传播。
我们找得到它,而它也找得到我们。
寂静有可能失去,却也能够复得。
尽管大多数人以为寂静是可以想象出来的,其实不然。
要体验寂静使心灵富足的奇迹,一定要先听得到它。
⑥寂静是传授花粉的昆虫拍打翅膀时带起的柔和曲调,当它们为了躲避一时微风小心翼翼在松枝间穿梭时,虫鸣与松林的叹息交织成一片,可以整天都在你耳边回响。
寂静也是一群飞掠而过的栗背山雀和红胸鸸,啁啁啾啾、拍拍扑扑的声音,惹得人好奇不已。
⑦你最近听过雨声吗?
美国西北部的大雨林,无疑是聆听雨声的好地方。
其实雨季的第一种声音并不是湿淋淋的雨声,而是无数种子自耸立的树上掉落的声音,很快跟随而下的是轻柔飞舞的枫叶,它们就这么静静地飘下,宛如冬日驱寒的毯子覆在种子身上。
但是这场宁静的交响乐只是前奏而已,等强烈暴风雨的前锋抵达后,就可听到震撼人心的演奏,这时每一种树都会在风雨交加的乐声中,加入自己的声音。
在这里,即使是最大的雨滴也可能没有机会撞击地面,因为高悬在头顶三百英尺处的厚密枝叶与树干,会吸收掉许多水分……一直要到这些高空海绵变得饱和之后,水滴才会再度形成与掉落……撞击较低的枝丫,再如瀑布般坠落在会吸收声音的厚密树苔上……接着轻轻掉至附生性的蕨类上……然后扑通一声无力地滑进越橘类的灌木丛里……再重重打在坚硬结实的白珠叶上……最后无声地压弯山酢浆草苜蓿般的细致叶片,滴落地面。
无论日夜,在雨停后,这场雨滴芭蕾总会再持续一小时以上。
⑧柯赫发展出能辨识病因的科学方法,回想起他的那句警语,我相信寂静未受遏阻地消失,就像煤矿坑里用于侦查瓦斯的预警金丝雀,是一个全球性的警讯。
我们如果不能坚决抵抗噪音,对大自然的寂静不断消失的情形置若罔闻,在面对更复杂的环境危机时,又怎么可能处理得好呢?
(原文有删改)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而生动,请对此加以分析。
该句将大地发出的声音比拟为“说话”,赋予大地以人的情感,传达出作者对于大自然的尊重、热爱,生动地表达了维护寂静的重要性。
2.分析第⑤段画线句“我们找得到它,而它也找得到我们”在文中的含意。
我们只要敞开胸怀,保持敏感的听力,就能聆听得到大自然的寂静之声。
寂静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向我们传递大自然的声音。
【解析】
理解画线句的含意必须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句的深层内涵。
本句中首先要明白“它”的指代内容,由第⑤段可知“它”指“寂静”,据此可分析两个“找得到”的含义,第一个“找得到”是指我们保持内心的安静,就能聆听到寂静之声,第二个“找得到”是指寂静就在生活之中,它会主动向我们传递这种声音。
3.第⑦段连用一系列动词摹写水滴“滴落地面”,十分精妙,请加以赏析。
摹写出雨滴下落过程中力度的不同变化,以及时而轰鸣时而轻柔、忽急忽缓的音韵节奏,静中见动,动中显静,体现林中雨滴千姿百态、活泼多变的自然之美。
【解析】
首先要明白动词的使用会使事物富有动态美,这个“动态”包括力度、节奏等方面;然后找出第⑦段的一系列动词:
“撞击”“坠落”“滑进”“打”“压弯”等,分析其摹写雨滴哪方面的特点。
答题时应先概括内容(从力度和节奏两方面概括),有手法的要答出相应手法;然后答出其作用,这里主要用于刻画形象。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要求赏析摹写水滴“滴落地面”所使用的一系列动词。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2017《考试大纲》“文学类文本阅读”模板新增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词语的语境义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