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520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docx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

一、水体施肥的作用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为什么要在水体中施肥?

各种水产养殖对象都是异养生物,其生长的物质、能量需要完全依赖于食物~外源性饵料。

除工业化、高密度养殖生产主要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外,天然饵料是水产养殖生产中主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基本食物。

在苗种培育、大水面天然增殖、以滤食性水产动物(鱼、虾、蟹、蚌、贝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水体,若能及时地、保质保量地供给天然饵料,满足水产动物的物质、能量需求,优质高产就有物质保证。

水中的天然饵料包括浮游植物、高等水生植物、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

浮游植物和高等水生植物都能直接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初级生产者,其生产能力称为初级生产力。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盐类(氮、磷、钾、钙等和无机盐)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在肥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类,在自然阳光照射下,能很好地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大量繁殖浮游植物。

在瘦水中,营养盐比较贫乏。

水产动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是溶解于水中的简单无机物,水产动物通过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而生长,因而水产动物的生长与水体中的无机盐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人们每年从水体中捕捞出大量的水产品,相应带走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向水体中补充这些物质,就会发生入不敷出的情况,而使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长此以往,水体生产力将逐渐降低,因此需要通过施肥来增加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的含量,加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保证水体最大限度的生产力。

2、施肥有哪些具体作用?

施肥的目的是培育优质、适口、水产动物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或二级饵料(有机碎屑),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施肥的具体作用有以下3点:

①、使浮游植物因得到必要的营养元素而大量繁殖。

②、促进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有益菌的增殖,为鲢、鳙、鲤、鲫、鲮、虾、蟹、蚌、贝等提供各种适口饵料。

③、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碎屑,直接为水产动物所利用。

3、施肥对水中细菌有何影响?

细菌是促进水体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可缺少的分解者,也是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食物。

因此,水中细菌的数量多少对提高养殖产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施肥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细菌的数量,施用不同肥料,对细菌繁殖的效用也不同。

在生产中可以看到,施肥区及施肥区附近的细菌大量聚集,同时施肥水域有大量的吞食细菌的浮游动物。

由于浮游动物的吞食及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施肥区细菌的数量也开始减少。

为保证细菌的繁衍增长,必须投入新的肥料。

4、施肥对浮游生物有何影响?

①、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的性质有密切关系(见表1)。

②、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量也有密切关系。

施肥量较大、水温较高→以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群;

施肥量较小、水温较低→以小型硅藻(如纺锤硅藻、圆盘硅藻)或金藻等为

优势种群。

表1:

施不同肥料后浮游生物优势种群及数量高峰持续时间

肥料种类

有机肥

无机肥

氮肥

磷肥

生化肥料

优势种群

隐藻、尾毛虫、周毛虫等先出现

放射硅藻、栅藻、榴弹虫、弹跳虫

绿球藻

固氮藻类

易消化的硅藻、隐藻、金藻、轮虫

数量高峰

4~7天

2天左右

3~6天

③、施肥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主要在初期,以后随着浮游植物种类的增多、密度的增大以及生态环境的复杂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转为营养需求复杂、增长率较低但竞争力强的大型种类(例如鞭毛藻类、蓝藻)。

④、施传统肥料后,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鲢易消化的浮游植物一般在4~5天达到数量高峰,鳙易消化的浮游动物在5~7天达到高峰。

生化肥料:

浮游生物数量在施肥第2天立即上升,第3天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开始出现高峰期,此后高峰期持续4~6天。

⑤、底栖藻类与浮游植物之间在养分和光照上存在着尖锐竞争。

如果水绵等大型丝状藻类先增长起来,则养分被吸收,浮游植物就难以增长;反之浮游植物若大量繁殖,由于透明度降低,底栖藻类也难以滋生。

这种情况在早春清塘、施肥后可能出现。

早春的水温低,必须选择晴朗、温暖天气,施足基肥或追肥,使浮游植物抢先繁殖起来。

⑥、施肥后浮游动物出现顺序为:

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因此,在施肥时应掌握好各类浮游动物的数量达到高峰期所需时间,以保证培育的浮游动物在个体大小和数量上及时满足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生化肥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1、常用肥料有哪些类型?

常用的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

常用有机肥:

绿肥、粪肥、混合堆肥、生活污水等。

常用无机肥:

氮肥、磷肥、钾肥、钙肥等。

生化肥料是针对水产养殖的特点而研究开发的新型复合肥,是替代传统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水产专用肥。

2、传统肥料有哪些优缺点?

(1)、有机肥:

优点:

营养元素较全面,肥效较缓和而持久。

缺点:

①、成分复杂,肥效变化大,不易掌握准确的施肥量;

②、分解慢,肥效迟;

③、用量大,操作繁重,增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即使经过发酵后施用也会带入大量有机渣质,造成水体污染并易引起泛池等现象;

④、耗氧量大,据计算分解1吨大粪要消耗3.4~3.8吨氧,分解1吨牛粪要消耗5吨氧,分别相当于2.8吨和4.0吨鲤一个生长季节(约180天)的耗氧量。

(2)、无机肥:

优点:

分解快,肥效快;成分较单纯且易确定;用量较少,操作强度较小,对水体的污染较轻等。

缺点:

①、肥效不持久;

②、有效成分的水溶性较差;

③、容易改变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极易沉淀造成底泥板结;

④、培养的藻类以蓝藻、绿藻为主,饵料价值比鱼类容易消化吸收的金藻、硅藻、隐藻差。

3、生化肥料的有哪些特点?

①、与传统无机肥相比,生化肥料的氮、磷含量高,氮、磷的水溶性好,添加了水生生物必需的铁、锌、镁、铜、钴、钼、硒等系列微量元素,从而提高肥效并能激活有益藻、菌的生物酶活性,加强其同化作用,加快其繁殖和生长速度,保证水产动物有丰富的天然饵料。

在鱼蚌混养肥和虾蟹肥中,根据蚌、虾、蟹、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钙元素的需求量,按比例添加了适量的活性钙。

②、富含生物有机酸(腐植酸、胡敏酸、乌敏酸等),既具有传统有机肥肥效持久的优点,又能提高水生植物的生理活性,而且不产生有机渣质,对水体和底质没有污染,

③、添加的生物活性物质,能促进鱼、蚌、虾、蟹、贝易消化藻类的繁殖,抑制有害藻、菌的繁殖和生长,增加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净化水质、改善底质,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减少泛池,提高养殖动物的活力。

④、用量少而准确、见效快而持久、水色爽活、肥效比高。

既能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又减少病害;既提高产量,又降低成本,增加施肥的直接效益和综合效益。

⑤、应用广泛,适合池塘、水库、湖泊、滩涂等水体的海水、淡水养殖,不同系列分别适合于鱼类混养,鱼蚌混养,虾、蟹、贝养殖等。

生化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的结果见表2。

表2:

生化肥料与各类肥料的比较

肥料类型

肥料功效比较指标

营养物

对水质影响

污染状况

病害传染

成本

方便程度

操作强度

肥效

绿肥或粪肥

不稳定

大量耗氧

有机污染

易传病

简便

慢而持久

混合堆肥

不稳定

易污染

未发现

较复杂

较快

无机混合肥

较差

改变pH

污染较轻

不传病

较低

较简便

较大

快而不久

有机+无机肥

较全面

未发现

简便

较好

生活污水

不稳定

不可预测

污染较重

未发现

最低

简便

较好

生化肥料

全面

改善水质

无污染

不传病

较低

最简便

较小

最好

4、不同生化肥料的特点如何?

(1)、鱼蚌混养肥:

珍珠蚌和各种贝类相同,属软体动物,是滤食性水生动物,即通过进、出水管水体的流通,将水体中的藻类过滤下来为食物,因而养殖水体必须富藻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保证鱼蚌混养的健康生长,提高珍珠的产量。

珍珠蚌的生活环境要求:

透明度25~30cm,即含藻类较丰富的水体中生活,底质无污染。

根据季节不同,藻群组成不同,水色也不一样,一般分为二种:

一种是以绿藻、隐藻、硅藻、金藻为主组成的藻群,水色呈绿色或黄绿色;另一种是以硅藻、黄绿藻、金藻为主组成的藻群,水色为浅褐色或黄褐色,而且珍珠蚌养殖需要富钙和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作为珍珠蚌形成珍珠必需的物质基础。

珍珠蚌专用肥是新一代高效复合肥,是针对育珠蚌水体的理化要求和鱼蚌混养的营养需求特点,精心研制开发的含氮、磷、钙的复合肥料,根据水体施肥“以磷促氮、以微促长”的理论,合理配比各营养要素,充分发挥有机肥、无机肥、微量元素及微生物的不同特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培肥水质,促进优良藻类的大量繁殖、生长,控制藻相平衡,将老化水质转为嫩绿水质,水色鲜活,为鱼、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浮游植物酶的活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水中溶氧。

使用后水质来肥迅速,肥效持久,水色爽活,鱼类生长迅速,病害减少;育成的珍珠珠形美观、色泽亮丽,珍珠品质明显提高。

(2)、鱼类专用肥:

滤食性鱼类是以浮游生物(藻类、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为食,肥水才能养出优质高产的鲢、鳙及其它滤食性鱼类。

培肥水质,施肥是关键。

传统施肥养鱼一般采用纯化肥或直接用畜禽粪肥泼洒于养殖水体,其最大的缺点是水质理化因子容易产生剧烈变化或有机物大量沉积,造成底质严重污染,到高温季节产生严重泛池或暴发出血性败血症(暴发性出血病)等现象。

针对传统施肥养鱼的缺点,采用无机肥+腐植酸、胡敏酸、乌敏酸等活性有机酸肥+有益微生物的方法,经科学复合配比研制出鱼类专用肥,具有用量省、见效快、肥效持久、对养殖生态无污染的优点,形成藻群丰富、水色嫩绿活爽的养殖水体,增加天然饵料生物。

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加强,增加水中溶氧。

生物有机酸和某些微量元素,能提高水生植物的生理活性,加速对水中氨态氮、硝态氮的分解和吸收,改善养殖水环境,促进鱼类健康生长,发病率明显下降,能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复配了有机肥之精华~腐植酸类有机酸和无机肥、微生物作为虾蟹贝专用肥,不仅具有浮游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氮、磷主要元素,而且含有水生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生理活性物质,能增强水生生物多种酶的活性、加速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吸收利用,培养出大量适口的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为虾、蟹、贝提供优良的天然饵料,并能净化水环境。

有益藻类的大量繁殖能控制藻相平衡和调节藻类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氧化水体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改善水质,缓冲水体酸碱度,形成良性循环,抑制致病生物生长,促进虾、蟹、贝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成活率,缩短生长期,从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科学地将无机、有机、生物配比复合,克服了单纯使用化肥容易改变水体理化性质和单纯使用畜禽粪肥容易造成底质恶化、高温季节泛池的缺点,并通过微生物改善水质和底质,保护养殖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是虾、蟹、贝养殖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产品。

5、如何使用生化肥料?

(1)、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①、在放养前一周,施足基肥培肥水质,新池:

6.0kg/亩·米,老池:

4kg/亩·米。

②、养殖过程中视水质肥度施追肥,追肥量为每次1.0~2.0kg/亩·米。

③、以晴天上午施用为宜,将本品溶于适量水中,30~60分钟后均匀泼洒。

④、无论是施基肥还是施追肥,在施肥后的三天内,最好不换水或注水。

⑤、本品不宜与碱性物质一起存放或施用。

施生石灰前后一周内不宜施用。

⑥、受潮后可能产生少量结块现象,但不影响肥效,将块粉碎后照常施用。

(2)、施肥量的调整

①、根据池塘情况调整施肥量:

淤泥过厚,应减少施肥量并配合使用益池保。

保水、保肥性能差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施肥量。

新池可适当增加施基肥和追肥的数量。

②、根据主养种类调整施肥量:

主养鲢、鳙,适当增加施肥量,透明度宜稳定在20~25cm;主养鲤,施肥量可略少,透明度宜在30cm左右;主养草鱼,施肥量不宜过多,透明度宜在35cm左右。

③、根据季节和天气调整施肥量:

4~6月,水温较低,鱼、蚌、虾、蟹、贝吃食量较少,水中营养物质易缺乏,可适当增加施肥量;7~9月,混养池的投饵量大,水质已较肥,可不施追肥或少施追肥;9月后,天气转凉,水质变淡,可酌情增加施肥量。

(3)、虾、蟹、贝养殖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施肥方法:

①、虾、蟹、贝苗种放养前的施肥在清塘消毒的基础上,放养前1周左右进水,消毒后施肥,施肥量为2kg/亩·米,使水质很快肥起来,不仅培育好虾、蟹、贝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同时大量浮游生物形成光栅,阻止了光线通过,降低池底光照,抑制青苔和底藻的生长。

当透明度达25cm时,可采用保水灵、益池保,稳定水质、净化底质。

②、虾、蟹、贝养殖中后期的施肥水质要求透明度高一些,一般控制在40~50cm,水体里仍然有一定量的藻类,维持生态平衡。

③、沿海一带常采取虾、蟹、贝混养模式,特别强调的是贝类本身以藻类为饵料,正确的说应该以肥水方法培育藻类,提供贝类生物饵料,根据水质的肥度,适当施肥,而不存在经常投喂贝类饵料。

6、如何配合其他产品使用生化肥料?

①、用清塘净清塘消毒。

②、施肥后,在水体肥度达到最佳状态后可用益池保稳定水体,分解衰老藻体,补充肥力,延长肥效。

在鱼类混养池,常因投饲过量,残饵和排泄物发酵、肥水,这时可不施追肥,应使用保水灵、益池保来稳定和保护水质。

③、若因枝角类、桡足类过量繁殖,大量吞食藻类,使水质变清,可先使用鱼虫杀星、蛛虫煞星等杀灭“红虫”后,适量换水,再施用。

④、在盐碱地区,连续阴雨、暴雨前后,低位池会出现碱性过强造成池水突然变清的现象,在适量换水后,先使用科洋EM源露,3天后再施用。

请勿使用“碳铵”,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产生危害。

⑤、如发生虫害或暴发性出血病,可配合使用科洋公司鱼虫杀星、克暴灵及菌虫双克Ⅳ。

⑥、在高温季节,由于残饵和排泄物发酵后快速分解,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导致蓝藻大量繁殖。

可使用科洋公司优马林、蓝博士、纤虫净,既杀灭蓝藻,又杀灭纤毛虫,用药4天后部分换水,再施用。

三、环境因素对施肥的影响

1、环境因素会影响施肥效果吗?

水体中天然饵料生物的多寡,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质、土质、营养物质等因素都可能对天然饵料产生影响,施肥仅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而且,施肥效果本身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要想达到施肥的预期效果,必须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加以利用。

2、水温对施肥有什么影响?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程度,从而影响它们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水温较高,水生生物的活力强,新陈代谢旺,对肥料的吸收利用率也强,反之亦然。

细菌对生化肥料的有机成分的分解作用强度也依水温变化而不同。

水温较高,分解作用旺盛,肥效较快。

施肥后,浮游生物达到高峰期的时间也随水温和天气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水温在22℃左右,天气晴朗,适量施肥后约2~3天水色可达到肥水标准;若施肥后遇到阴雨天气,由于温度降低,光照不足,有机成分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较慢,有时5~6天后,水质也不转肥,此时不要轻率地肯定是施肥量不足而大量施加追肥,待天气晴1~2天后视水色情况再决定是否施追肥。

3、酸碱度(pH)对施肥有什么影响?

在中性和弱碱性水体施肥,能产生最大效果,此时浮游生物繁殖最快且数量最多。

若池底淤泥过多,池水极度污染,土壤和池水呈酸性反应,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恶化,有机物无机化的进程大大减慢,这样的水体施肥效果不好。

此时,一方面可挖去过多的淤泥,清除腐殖质;另一方面可用石灰水调节至碱性,等毒性消失后再施肥。

4、溶氧(D.O)对施肥有什么影响?

施常用肥和溶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施肥不足,水质较瘦,虽然含氧量较高,但是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不足;施肥过量则易污染水质,造成水中溶氧缺乏。

因此,必须掌握适当的施肥量,既要使水质较肥,天然饵料多,又要使水中溶氧量不致过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生存和生长。

施有机肥,特别是未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料,在水中分解时,需消耗大量的溶氧。

如果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缺氧,导致鱼类严重浮头甚至泛塘。

因此,有机肥需预先经过腐熟发酵,使之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后再施,可减少施肥后的耗氧,而且其肥效也比较稳定,这是施腐熟有机肥的优点。

施无机肥,由于不经过有机物分解过程,且施肥后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其光合作用能吸收CO2并释放出O2,从而增加水体的溶氧,这是无机肥的一个优点。

但是,施无机肥的水体,经过较长时间后,其水质容易变“老”,对水产动物及其饵料生物极为不利。

溶氧充足,为固氮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和硝化细菌等有益的好气性细菌创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提高肥效。

而且溶氧高,水产动物摄食、代谢旺盛,生长较快,能获取高产。

溶氧不足,水中有害的厌气性细菌大量产生,有机物在厌气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产生各种有机酸及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

同时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而失去营养作用,导致池塘生产力降低。

生化肥料不仅不会耗氧,而且还能增氧。

5、土壤和底质对施肥有什么影响?

不同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酸碱反应以及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均有差异,在决定施肥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池塘土壤必须有很好的保水性,才能保证池塘的水位和肥度。

砂质土壤由于颗粒大,对肥料的吸收很弱,而且极易渗漏,这种土壤的池塘在施用亿龙生化肥料时最好配施腐熟有机肥,加速池底淤泥的形成,以保证水的肥度。

土壤中含有各种无机物,对池水有很大影响,如土壤中含有的氮、磷、钾等有效的无机盐类,溶解于水后,增加了水的肥度。

土壤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经细菌分解变成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而释放至水中,同样有利于池水变肥。

土壤中含有特殊的有机质——腐殖质,它不但向水中提供营养物质,而且与土壤中的无机矿物胶体一起,对水中的无机物特别是一些营养盐类产生吸附作用,这一点对池塘施肥有很重要的作用。

磷肥在泥炭土底、黑钙土底以及有少量淤泥的池中,施肥效果良好;碱性土、沼泽土的池塘含钾量不足,施用钾肥效果很好;老池的池底常积累一层淤泥,往往成为磷元素的陷井,大大降低肥效,施磷肥前要注意清淤。

在施肥前,应对池中的理化条件有详细了解。

对不适宜的池塘条件进行改良,中和酸性、增加溶氧,是提高肥效的必要举措。

四、科学施肥技术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1、施肥应注意哪些问题?

(1)、确定适宜的养殖对象:

对于水体较肥、溶氧较低的水体,应以养殖耐低氧、对腐败毒物抵抗力强、食物链短的鱼类为主,特别是以腐殖质为食物的鱼类。

目前,异育银鲫、彭泽鲫、鲤、鲢、鳙、虾、蟹、蚌、贝等是优选品种。

(2)、判别池水肥度:

在施肥前先检查池水的肥瘦。

通常从水色、水华、油膜以及用化学手段检测来判断水体的肥瘦程度。

如果是肥水,可暂不施肥;如果是水华水,则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优势种群的继续发展;如果是瘦水,则要根据相应的水质、土质和环境,适当施肥。

(3)、确定施肥量:

根据土壤的结构与特点、池塘的条件、水质的肥瘦、池水的深浅、养鱼的方式及水平、饲养对象决定施肥量。

同一池塘同一生长期中总施肥量不宜过高。

因此,从清塘、放苗开始,就要拟定总施肥量,并根据水中养分或通过水色判断来决定每次施用量和施肥频率。

(4)、确定施肥时间、次数和方法:

①、施肥时间:

施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切不可疏忽大意。

总的原则是“少量多次、少施勤施”,充分发挥肥效,避免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施肥的时间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就应先施基肥,要求一次性施足,以后再施追肥。

当水温上升到20~30℃时,浮游植物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繁殖期来到,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此时也正是水产动物快速生长的旺季,施肥量要适当增加,主要是增加施追肥的次数,并注意选择在晴天中午施肥。

②、施肥次数:

根据肥料类型、养殖对象、池塘条件、水色、营养成分转化时间的长短等决定和调整施肥次数。

一般20~25℃时,间隔7~10天;25~33℃时,间隔4~5天(表8)。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应掌握肥效的消失时间,及时准确地施追肥,确保肥效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表8生化肥料的施肥次数、用量参考表

水温

氮、磷消失时间

施肥次数

施肥用量(公斤/亩·米)

<20℃

10~15天

1~2次/月

1.5~2.0

20~25℃

7~10天

3~4次/月

25~33℃

5~7天

4~5次/月

2.0~3.0

③、施肥方法:

施肥时,先将生化肥料放于桶内或其他较大的容器内,然后用水溶化并稀释(约30分钟),均匀泼洒。

施肥原则“少量多次、少施勤施”。

通常选择在晴天中午光照强度大时施肥,雨天尽量不施;但夏季如果连续阴雨,水质较瘦时,也得及时施用。

特别注意的是:

在混合用磷肥、氮肥时,必须先施磷肥,后施氮肥,次序不能颠倒,也不能同时进行。

如果氮、磷肥同时施用,就会产生一种有毒、无肥效的偏磷酸,既降低肥效又对水产动物产生毒性。

(5)、注意水质调控:

在立体开发、高产高效的综合养殖条件下,为防止因投放大量饲料和养殖密度过大而造成有机质过多、池水缺氧、鱼浮头泛塘等,可用益池保、保水灵分解有机物并改善缺氧状态。

2、“施肥十忌”有什么含义?

施肥养鱼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是,由于种种肥料有其优缺点,同时施肥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习,为了充分有效地发挥施肥养鱼的最大效果,切记“施肥十忌”。

(1)、忌雨天施肥:

雨天施肥至少有4大弊端:

①、天气阴暗光照减弱,水体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不强,对氮、磷等元素的呼吸能力较差;

②、随水流带进的有机质较多,不必急于施肥;

③、水量较大量,施肥的有效浓度较低,肥效也随之降低;

④、溢洪时,肥料流失性大。

(2)、忌闷热天气施肥:

天气闷热时,气压较低,水中溶氧较低,施肥后则使水中有机耗氧量增加,极易造成精养池因缺氧而浮头、泛池;同时,天气闷热时,可能即将有大雨降临,犯了下雨天施肥的大忌。

(3)、忌浑水施肥:

水体过分浑浊时,说明水体中粘土、矿粒过多,肥中部分离子易被粘土粒子吸附、固定、沉淀,迟迟不能释放肥效,造成肥效损失。

(4)、忌化肥单施:

施肥的目的是培育水体中的水产动物易消化的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经过食物链与能量流动,最终供水产动物摄食。

浮游生物吸收营养是有一定比例的,一般要求氮、磷、钾的有效比例为4∶4∶2。

如果单施某种化肥,肥效的营养元素比较单一,则其他的营养元素就会成为限制因子而制约肥效的充分发挥。

(5)、忌盲目混施:

某些酸性肥料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时,易产生气体挥发或沉淀沉积于淤泥中而损失肥效;某些无机盐类肥料的部分离子与其他肥料的部分离子作用会丧失肥效;有些离子被土壤胶粒吸附也会丧失肥效。

因此,并不是每种肥料都可以混合使用的。

如果确因防治疾病、调节水质而施放生石灰时,最好等3~5天后再施生化肥料,以免使肥效丧失。

(6)、忌高温季节施肥:

施肥最适合主养鲢、鳙等肥水性鱼类。

根据鲢、鳙的生长规律,鱼塘施肥的季节宜在每年的5~10月,水温在22~30℃的晴天中午进行,但并非温度越高越好。

因为在7~8月的高温季节,水体中许多鱼类易喜食的浮游生物种群较少,水温超过30℃时应少施肥,水温超过35℃时应停施肥。

(7)、忌固态化肥干施:

干施的肥料呈颗粒状,由于其自身的重力因素,肥料在水表层停留时间较短,易沉入水底,被污泥吸附,从而影响肥效。

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鱼类专家将淤泥比喻成磷肥的“陷井”。

一般在施用固态肥时,采用先溶解后兑水全池泼洒为最佳。

(8)、忌摄食不旺或暴发疾病时施肥:

在水产动物摄食不旺时施肥,培育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及时地被有效利用,易形成水华,败坏水质。

在暴发疾病时,水产动物的抵抗力减弱,易引起中毒死亡。

(9)、忌一次施肥过量:

如果过量施用铵态氮肥,会使水体中氨积累过多,造成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