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5416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

《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docx

黄冈南山教育ZXH《孙权劝学》复习全攻略

七(下)第三单元《孙权劝学》巩固与提高

ZXH20120312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及与课文相关的人物。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

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

【日积月累】

一、【原文再现】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资料夹

1、故事导入:

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

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

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2、《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

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

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全书贯串1362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

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

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3、关于作者司马光(《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1019-l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仁宗宝元元年进士,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的借鉴。

治平三年(1066)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英宗命设局续修。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王安石行新政,他竭力反对,与安石在帝前争论,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被命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现在陕西省西安市)。

次年退居洛阳,以书局自随、继续编撰《通鉴》,至元丰七年(1084)成书。

他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国政,次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间尽废新法,罢黜新党。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遗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文中有关人物

【孙权】(182-252),即吴大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公元229-252年在位。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吴历》

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

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

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鲁肃称其“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卒,代领其军,219年,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取下荆州,又在麦城生擒了关羽。

不久病死。

——可见“学”的重要性。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三、一词多义

1、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拿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动词,认为

③.或以钱币乞之介词,用

2、见 ①.见往事耳了解②.见藐小之物看见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道

3、之 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②.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

4、若 ①.孰若孤比得上②.关山度若飞象

5、当 ①.当涂掌事当权②.但当涉猎应当

四、古今异义

1、孤古义:

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

单独;孤单;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

2、博士古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

学位最高一级。

3、但古义:

只。

今义:

转折连词。

4、往事古义:

历史。

今义:

过去的事情。

5、治古义:

研究今义:

整治;社会安定;处罚;治疗;消灭

五、通假字

1、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当权掌管军国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六、特殊句式 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

【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分两层:

一、孙权学,吕蒙学;二、鲁肃学,结友而别。

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

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2、为什么“劝”?

——事情的起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3、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

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①.“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不可置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期望。

神态郑重严肃,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耳”——前一句“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后一句“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神情激动,语气殷切,言辞恳切,可谓语重心长,鼓励吕蒙求学,使吕蒙无可推辞。

小结: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4、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具体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文章未作正面介绍,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论议”间接表现出来。

(侧面描写)——事情的结果。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

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语言)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行动)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人物形象。

孙权:

善劝,对吕蒙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主人身份。

关心下属,循循善诱。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吕蒙:

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虚心接受听取意见;勤奋好学,自信

鲁肃:

论职位、论才能都高于吕蒙,爱才、敬才、有礼;慧眼识人(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7、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通过这则故事可以告诉我们开卷有益,学习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8、两个成语: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①.吴下阿蒙:

即当年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比喻人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待:

也作刮目相看。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相待,相看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出自《资治通鉴》的成语。

请君入瓮口蜜腹剑桃李满天下冰山难靠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9、课文写作特色

①.记事简练,笔墨简约,言简意赅。

②.运用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0、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气。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

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

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④.“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板书设计: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好学。

性格特点

孙权劝学

知错能改,谦虚好学,

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性格特点

吕蒙就学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性格特点

鲁肃赞学

【实战演练】

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编年体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家、家。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一句中的“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等书。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4.C )

A.卿今当涂掌事B.孤常读书C.蒙辞以军中多务D.自以为大有所益

5、解释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权谓吕蒙曰(告诉)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推托用 事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代王侯的自称反问副词“难道”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研究儒家经典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孰若孤(疑问代词“谁” 比得上)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副词,非常收获、好处)

但当涉猎(只,只是粗略地阅读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耳了解

当涂掌事(当道,当权)蒙乃始就学(才 开始从事)

卿今者才略(语气词,不译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

士别三日(分别)即更刮目相待。

(副词,就重新)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时候 经过、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疑问副词,怎么认清事物)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

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志士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相看了,长兄为什么认清这件事情这么晚哪!

温馨提示——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 替 调 补 删

留:

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

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

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

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

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7、归纳文中两个成语,解释并造句。

①.吴下阿蒙解释:

比喻人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待解释:

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

参考答案:

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

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

“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

8、请写出两句读书名言并注明作者、出处。

①.②.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⑩.知识就是力量。

⑾.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⑿.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9、请写出两个名人勤学故事。

①.

②.

10、说说你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的主要经历、小故事(不少于三个)。

①.人物:

故事:

①.人物:

故事:

【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卿今当涂掌事②但当涉猎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2、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两组()()

①.A.卿今当涂掌事/摩拳擦掌     B.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辛苦

C.但当涉猎/门当户对       D.见往事耳/往事如烟

②.A.蒙乃始就学/顺利就业      B.及鲁肃过寻阳/将功补过

C.即更刮目相待/改弦更张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死不救

①.B推辞(A掌管/手掌;C应当/相称;D历史/以往的事情)

②.A开始进行,从事;C重新;(B到/过错;D认清/看见)

3、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①.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②.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4、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明确: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5、文章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

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正面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7、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谈谈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

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

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8、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7、参考答案:

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9、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而《孙权劝学》则以 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10、(湖南衡阳2010)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难道是要你去阅读经书当博士吗?

我只不过是叫你应当多读点书,熟悉一些历史罢了。

这句话写出了孙权对读书目的的看法,揭示了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求取功名,更重要的是为增长见识阅历。

11、(湖南衡阳2010)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2分)

答:

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中考真题】

一、(山东济宁2004)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5——10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

①行:

行为,操行。

②澹泊:

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③淫慢:

过渡怠惰。

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④险躁:

过分急躁。

⑤治性:

约束自己的性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

5、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意对即可)

6、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2分)

6、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意对即可)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治经:

①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眼。

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俭以养德:

用简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振奋精神。

励,激励,振奋。

8、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①.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学习必须身心宁静,才智必须经过学习,不学习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学广博起来,没有志向就不能使自己的学识有所成就。

(意对即可)

9、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1分)

9、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意对即可)

10、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分)

10、提示:

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2007年南京市)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日: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

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D)(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品学兼优

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D.愿陛下亲之信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分)——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

(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意对即可)(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2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意对即可)(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意对即可)(2分)

【拓展延伸一】

炳烛①夜读(刘向•《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②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

”平公曰:

“善哉!

【注释】①炳烛:

点烛。

②盲臣:

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

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