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贵州省盘县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盘县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盘县二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方仲永再思考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播出了一个“家有神童”的节目。
在屏幕上,看见了几个很可爱的小孩,别看他们不过三五岁年纪,却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或者识字,或者计算,或者念外语……的确不愧“神童”的称号。
他们的父母也满心欢喜地出现在屏幕上,向观众介绍孩子的情形。
我看了也是满心欢喜。
这些神童成年之后的成就,一个八十老翁当然是不及亲见了,但是我愿意向他们表示我最良好的祝愿。
我在看着这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很自然地又想起王安石的那一篇有名的《伤仲永》了。
他文章的标题不用《书神童方仲永事》,而用了个“伤”字,表示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表示了他的倾向。
方仲永大约比王安石小一岁,江西金溪县农家子弟,五岁就开始作诗,于是人们就以神童看待他了,还不时让他作一点现场表演: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家有神童,当然是一笔有出息的资源:
“以钱币乞之。
”他这个农民家庭似乎也有了进入上层社会的趋势,偶尔也成了士人的宾客。
他父亲很高兴了,很满足于他这宝贝儿子给他带来的眼前的快乐和收益: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故事说到这里,已经使人觉得一点悲哀:
这岂不是和展览珍稀动物来收一点门票有一点相似么?
王安石十三岁那年,在舅父家里遇到方仲永了。
这个五六岁时就能够作诗的著名神童,这时当然也还能做诗,不过,“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了。
又过了七年,这时,都是二十岁的成年人了,再向舅父打听他,得到的回答是:
“泯然众人矣。
”过人的智慧已经不见踪影,完全成了芸芸众生之中的普通一人!
从方仲永的事例,王安石感到了后天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哪怕是神童,也必须受教育,进一步开发其智力。
不过,王安石说的“受教育”,却不一定是按照现行学制按部就班念下去的意思。
现行学制是按照一般智商水平的学童设计的,让智商特高、领悟力特强的神童去迁就智商一般的同学的那种慢进度,可能会使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
这里就有个“因材施教”的问题。
前若干年媒体曾有报道:
科技大学办有少年班,大约也就是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
算来当年入学的少年,现在也应该是三十岁以上的人了,其中想必也有人成为各学科的中坚了吧。
只是似乎未见后续报道,不知其详了。
就我知道的说,像美国的比尔·盖茨,就是事业有成的神童,可是他有从正规学校退学的经历。
恐怕可以说,他的退学,对于事业的成就不但是无害,反而是有益的。
家有神童,可喜可贺。
这不只是一家的喜庆,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资源。
重要的是,一定不能让他由神童逐渐蜕变为众人,而要好好教育他,找出一个最适合于他成长、发展的方法去教育他。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方仲永终成“普通一人”的根本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 )(3分)
A.人们以神童看待他,使其飘飘然。
B.家人将其当“珍稀动物”展览使其心灵受到伤害。
C.“父利其然”而又未能接受后天的教育。
D.“环谒于邑人”,沉迷于眼前的收益。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欧阳玄,字原功。
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学,日记数千言,即知属文。
十岁,有黄冠师注目视玄,谓贯之曰:
“是儿神气凝远,日光射人,异日当以文章冠世,廊庙之器也。
”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部使者行县,玄以诸生见,命赋梅花诗,立成十首,晚归,增至百首,见者骇异之。
年十四,益从宋故老习为词章,下笔辄成章,每试庠序,辄占高等。
弱冠,下帷数年,人莫见其面。
经史百家,靡不研究。
延祐元年,诏设科取士,玄以《尚书》与贡。
明年,赐进士出身,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
调太平路芜湖县尹。
县多疑狱,久不决,玄察其情,皆为平翻。
豪右不法,虐右不法,虐其驱奴,玄断之从良。
贡赋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
改武冈县尹。
县控制溪洞,蛮獠杂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顺。
玄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失色,计无从出。
玄即日单骑从二人,径抵地谕之。
至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
獠人熟玄名,弃兵仗,罗拜马首曰:
“我曹非不畏法,缘诉某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以徭役横敛培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
不意烦我清廉官自来。
”玄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安。
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
致和元年,迁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时当兵兴,玄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
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科日之复,沮者尤众,玄尤力争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据依。
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玄不以口舌争,俟其呈稿,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
至于论、赞、表、奏,皆玄属笔。
五年,帝以玄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
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帝复不允。
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
玄久病,不能步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
是岁十二戊戌,座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
帝赐赙甚厚,追封楚公,谥曰文。
(选自《元史·欧阳玄传》,有删节)
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玄学习过《孝经》《论语》《小学》等著作,很小就能背诵,一天能记下几千字。
部使者让他作诗,他立刻作成十首。
B.欧阳玄上任后不畏惧当时的豪门大族,严惩了虐待奴仆的这些人。
他赋税征调及时,使得芜湖县的政治清明。
C.武冈县有人聚众打杀闹事,很多官吏对此无能为力,但欧阳玄却能够以自己清廉的官声正确处理,武冈于是安定了下来。
D.皇帝特别看重欧阳玄,让他兼理国史院事务,参与决策机要事务,还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言讫而去,亟追与语,已失所之。
(5分)
(2)更张朝政,事有不便者,集议廷中,玄极言无隐。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注〕①宋哲宗少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
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②风用壮:
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9.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鹰击长空,,。
(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寻梦?
撑一支长篙,,满载一船星辉,。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
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②老师说,要将全身的力全蓄聚到肩膀,由肩膀传到大臂,由大臂传到小臂,
由小臂传到手腕,再由手腕传到握弓的手指,最终,力量落在了弦上。
要使力量顺利地传达到终点,必须要放松,任何一个部位任何细微的紧张,都会抵消这力量,妨碍这力量直达目的地。
这放松的感觉很不好找,老师教也教不会,看也看不见,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去体会,去悟。
有时候,自以为放松了,实则却紧张得要命;有时候,正糊里糊涂,忽然拉出一个真正的大提琴声音,老师说:
“放松了。
”而一得意,一注意,那放松的感觉却溜走了,再也找不着。
来无影,去无踪,真正成了仙踪。
③我苦苦地寻了几年,也未找到它并留住它,因此那力度始终也上不去。
声音始终立不起来。
我的大提琴,到底也没有奏响。
看来,这把琴命定不属于我。
我在那弦上费了偌大的心血,算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到头来只懂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道理——力度来自放松。
④写了几年小说,渐渐发现,这个拉琴的道理似乎可运用在我的创作上。
⑤要将这宏大的世界和生活所给的感受,蓄聚到心里,由心里传到笔尖,最终变成小说,这从生活到心,再从心到笔的路途,应该是通畅的,少障碍的。
我以为,也不能紧张,要放松。
⑥生活中,切莫牢记自己是作家,端起作家的姿态,皱紧眉头,瞪大眼睛,牢牢地看定生活,一心想看出什么奥秘,什么真谛。
恰在专心一致看生活时,生活从身边湍湍地流了过去,连些水声都没在耳边留住。
莫记自己是作家,莫以写小说为己任,只是像一个常人似的认真地、放松地、热情地生活;吃喝、工作、劳动、恋爱、交朋结友等等。
自然会悟出一些意思来,虽不是真谛,也不是奥秘,可总会给人一点启示。
好比,生活是汪洋大海,要去捞它,用碗,用瓢,用盆,用缸,终能得水几多?
应该变成一条鱼,游入水中,自由自在,整个大海便都获得了。
⑦心湖蓄满了,该从笔尖流出来了,这路途更要畅通无阻。
如何结构,如何组织;选用什么样的形式,意识流还是生活流;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幽默的还是抒情的;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样的深而新颖的哲理,要达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要追求什么样的风格等等,也许不必多想。
想多了,纠缠久了,或许会抵消力量,会妨碍心中的喜怒哀乐自然流出。
有时候,也许会使心里的东西流出来,面目全非,成了什么也不是的东西,成了什么别的声音。
就好比,大提琴发出了不是大提琴的声音。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奇怪:
越是刻意地去追求,越是达不到。
好比贾宝玉求黛玉梦里一见,诚心诚意,敛声屏气,那黛玉就是不来。
⑧我自以为学琴时没有得到的良好感受,写小说时悟到了一点,尽管还是影影绰绰,飘忽不定。
仙踪难觅,修到家还早呢!
我决心修下去了。
⑨实际上,小说也是一把琴呀。
我自以为找着了属于自己的琴,我要将这琴拉响,奏出这琴真正的声音。
(取材于《名家精品阅读之旅•王安忆散文》)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
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
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柱长天的煌煌抱负。
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
“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
早在17年前,在他还是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进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政权,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政权,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及。
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
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
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率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
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陵。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教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
”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
可惜呀,可惜!
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陵城守军的缓兵计,末了,反落得损军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
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
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
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胡运当空的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
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
老天啊,老天!
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山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跃出,远近的海水唰地分开一条大路——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
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1)下列对这篇传记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5分)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着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段中的“只有天在上”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四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
“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言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E.文章的语言典雅而不矫揉。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增添了审美情趣,由此激发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2)文章的第一、二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的写法有何作用?
(6分)
(3)第五段中说:
“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
”试简析这句话的含义。
(4分)
(4)联系全文,根据下面的思路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
(每条不超过50字,每条5分,共10分)
(1)具体含义:
(2)象征含义: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过专家组分析论证,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认定山西省临汾市尾矿库溃坝是一起特别重大的责任事故。
B.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C.不论是褒是贬,都市的兴起和膨胀都称得上是一种奇迹,特别是在它经过了几十年的停滞甚至萎缩以后。
D.数码媒体艺术,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16.将①—⑤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便招致了杀身之祸。
因为当权者认为,。
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①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发的落后民族
②“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③满族人入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
④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⑤“清风”是影射朝廷
A.③④①⑤②B.⑤②①③④C.⑤②③④①D.①③④⑤②
17.“被ⅹⅹ”进来成为网络流行词汇。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划线词语的理解。
(4分)
某高校2010界毕业生张某毕业后没有找到就业单位,但就在他为找工作到处奔波时,同学告诉他,学校已经公布了2010界毕业生的就业名单,名单上他已经到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
他听说后苦笑着说自己“被就业”了。
18.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
(4分)
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1)(5分)CE(对一个3分,对两个5分)
解析:
A项,题目没有阐释两者之间的玄妙关系;B项,作者借此表达的并非“对生活中许多事情命定不属于自己的无奈和伤感”,而是说明“力度来自放松”的道理;D项,意在告诉作家切莫牢记自己是作家,端起作家的姿态,作家的姿态并非就是“高高在上”。
(2)(6分)
①为了揭示“力度来自放松”的道理,点明题旨(1分);以拉琴作比,引出下文(1分);说明文学创作也需要通过放松达到一定的力度(1分)。
②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说明内心积蓄了丰富的生活的感悟,就要用笔表达出来了。
(3分)
(3).(4分)
要点一:
要自然地融入生活,感悟生活。
(2分)
要点二:
自然地抒发(表达)心中的情感。
(2分)
(照抄原文最多给1分)
(4)(10分)略
作者的意思是:
文学创作中,越是想从生活中看出什么奥秘、什么真谛,生活越是容易从身边溜走;越是想要告诉人们一个哲理、达到一种社会效果、追求一种风格,就越是会妨碍心中情感的表达,甚至有可能表达出面目全非的东西。
相反,如果放松下来,自然地融入生活感悟生活;创作时不必多想,灵感自然地流于笔端,那么就能够写出真正好的作品。
(10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附文言文译文:
欧阳玄字原功。
他的母亲李氏亲自教他《孝经》、《论语》《小学》各书。
八岁能背诵,才开始跟随乡学先生张贯之学习,一天能记下几千字,就知道如何写文章。
十岁时,有一道士凝视欧阳玄,告诉张贯之说:
“这个孩子神气凝远,目光逼人,以后会以文章为天下之冠,有担负朝廷重任的才能。
”说完就离开了,急忙出与他讲话,已不知他的去向。
朝廷派遣使者巡查各县,欧阳玄以学生身拜见使者,使者命其作梅花诗,立刻作成十首,晚上回来时增加到上百首,看见的人对此都很惊讶。
十四岁时,进一步跟随宋朝遗老学习作词章。
下笔成章,每次参加乡学考试总是位于高等。
成年后,闭门读书几年,人们见不到他的面,经史百家,没有不研究的。
延祐元年,仁宗下诏设科举取士,欧阳玄以《尚书》参加贡试。
第二年,赐予他进士出身,授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之职。
调任太平路芜湖县尹。
县中多疑难官司,长期不能判决,欧阳玄考察了这些情况,都公正地进行了判决或平反。
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