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防火应急十要点.docx
《家居防火应急十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居防火应急十要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居防火应急十要点
家居防火应急十要点
一、初起火易扑灭,在消防车未到前,如能集中全力扑救,常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要早报警,报警愈早,损失愈小。
牢记火警电话“119”。
三、要先救火,后搬运财物,片刻延误,易成巨灾。
四、要沉着冷静,有序撤退。
倘若争先恐后,互相拥挤,阻塞通道,会导致自相践踏,造成惨剧。
五、下楼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将被单、台布撕成布条结成绳索,牢系窗槛再用衣角护住手心,顺绳滑下。
六、邻室起火,万勿开门,应跳入窗户阳台,呼喊救援或用前法脱险。
七、烟雾较浓时,不必惊慌,宜用膝、肘着地,匍匐前进,呼吸要小而浅。
八、在非上楼不可的情况下,必须屏住呼吸上楼。
因为浓烟上升的速度是每秒3—5米,而人上楼的速度是每秒0.5米。
九、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湿衣服、布类等掩住口鼻。
带婴儿逃离时,可用湿布轻蒙在他的脸上,一手抱着他,一手着地爬行逃出。
十、逃离前必须先把着火房间的门关紧。
特别是在住户多的大楼及旅馆里,采用这一措施,使火焰、浓烟禁锢在一个房间之内,不致迅速蔓延,能为本人和大家赢得宝贵时间。
教你火灾中巧用毛巾救生
我们居家、外出,总免不了要同毛巾打交道。
通常用它擦手、擦脸、除汗去污。
然而,您可晓得它还有什么妙用吗?
(1)、人们使用燃气烧水做饭时,如常备一条浸湿的毛巾,放在身边,万一燃气泄漏发生火灾,用湿毛巾往上一扑即灭,赶紧关闭阀门,就可避免一场大火的发生。
(2)、厨师炒菜做饭时身边常放一条湿毛巾,如油锅起火可迅速罩于其上,将油火扑灭。
(3)、在特定的情况下一条毛巾还可以顶一个防烟面具来使用。
秘诀在于,毛巾具有除烟效果。
在火灾不大的情况下避难时,可以用一块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冲出火场死里逃生。
试验证明,毛巾的折叠层数越多除烟效果越好,但在紧急时刻考虑到以折8层为限,这时其除烟率约为60%。
在浓烟的场所,烟雾颗粒越大,堵塞在毛巾纤维上的颗粒越多,其除烟率就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
用8折的毛巾实验,3~4分钟后,除烟率达100%,当然透气阻力也会同时增大。
用不同湿度的毛巾,除烟率也各不相同,含水量越大,除烟率也越大。
含水量达毛巾重量的3.3倍时,人们的忍耐时间为1分20秒左右。
试验还表明,用8折的干毛巾可以滤掉10%~30%的一氧化碳,用8折的湿毛巾可滤掉10%~40%的一氧化碳。
(4)、如建筑物失火,住在上层的人,被火围困而不能下楼时,可开启窗户,在窗外挂条毛巾,将毛巾作为一个呼救信号,以示室内有人。
楼层低的居民还可把多条毛巾结成绳索,替代安全绳,逃离困境,这总比跳楼下来要安全的多。
火灾逃生策略九原则
火灾来势极快,10分钟后便可进入猛烈的阶段。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火灾达到猛烈的阶段时,烟气的水平扩散速度为每秒钟0.5至0.8米,烟气的竖向垂直扩散速度就更快了,每秒钟可以达到3.4米,并且常常伴有“爆燃”和建筑物坍塌等紧急情况的发生。
因此,消防专家警告,遇上火灾时,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别为穿衣或寻找贵重物品而浪费时间,因为任何珍宝都比不上生命更为珍贵。
更不要在已经逃离火场后,为了财物而重返火口,到头来只能是人财两空,自取灭亡。
食物中毒后如何自救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和真菌性(毒蘑菇)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
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
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一旦有人出现上吐、下泻、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状,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中心120呼救。
在急救车来到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催吐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如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
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导泻如果病人吃下去的中毒食物时间较长(如超过两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
用大黄、番泻叶煎服或用开水冲服,都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保留食物样本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
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儿童意外溺水现场急救最关键
暑期本是儿童运动的快乐时光,然而一项调查显示,暑期也正成为儿童意外死亡的高发期,平均每年中国有近3万儿童死于溺水。
在每年5万多名因意外死亡的0~14岁儿童中,溺水身亡儿童几乎占到6成。
这是日前在京举行的主题为“小小迎奥运-安全运动快乐运动”强生儿童安全周活动披露的。
在北京龙潭湖公园,来自80多个家庭的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接受了专家关于预防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和措施介绍。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耿荣在活动现场特别提示,当遭遇溺水时,儿童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6分钟内身体便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
因此儿童发生溺水后采用正确的急救方法,争分夺秒地做好现场抢救对挽回儿童的生命极为重要。
要对青少年进行相关急救知识教育,一旦出现溺水,除了拨打120,伙伴们也要马上采取急救措施。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首次公布了“2000年至2005年中国儿童意外溺水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溺水在所有儿童意外伤害死因中所占的比重,6年来持续保持在一半以上,而且趋势有增无减。
就诊的儿童溺水者中,41%为重度伤害。
就诊的儿童溺水者中36%死亡,居各类意外伤害导致儿童死亡之首。
北京、上海、广州儿童医院2000~2004年住院病例显示:
因意外溺水住院高发年龄段为:
上海和广州1~5岁,北京为5~9岁。
所有因意外溺水入院的儿童中,一半以上的儿童未痊愈。
意外溺水儿童平均住院时间为9.3天,最短的也需要1周,最长的超过1个月。
专家指出,儿童缺乏安全运动意识,家长对孩子意外危害认知度较低是造成每年中国儿童溺水频发的主要因素。
其实儿童意外伤害完全可以预防。
要通过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加强儿童自我安全意识教育,使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毒虫叮咬紧急救治ABC
如果在旅途或游玩中被有毒蚊虫叮咬后,又无法尽快到医院接受救治怎么办?
为了防治夏秋旅游之时被蚊虫叮咬或蜂蝎蜇伤、毒蛇咬伤,医学专家特介绍几种救急的方法以供参考。
被毒蚊毒虫叮咬可将随身携带的清凉油、风油精或红花油反复涂搽患处。
如有三棱针,亦可先点刺放血,挤出黄水毒汁后再涂以上药品,效果更佳。
如被蝎子、马蜂、蜜蜂等蜇伤,一定要先用锋利的针将伤处刺透,挤压肿块,将毒汁与毒水尽量挤干净,然后用碱水洗伤口,或涂上肥皂水、小苏打水或氨水。
无针之时,也可用煤油将碱面调成糊状涂患处,起到解毒、止痒、消肿、止痛的作用。
亦可将阿司匹林两片研成粉末,用凉水调成糊状涂患处同样有效。
但如果被蚂蟥咬住后不要惊慌失措地使劲拉,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击,经过剧烈的拍打以后,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蚂蟥很怕盐,在它身上撒一些食盐或者滴几滴盐水,它就会立刻全身收缩而跌下来。
此外,在民间验方中也有用葱叶、葱头或大蒜捣成泥状,涂患处,或用新鲜乳反复滴涂于蜇伤部位,或用新鲜仙人掌洗净去刺、捣烂如泥涂于伤处,这些均有杀菌止痒,解毒止痛,消肿的作用,如果平时捉到蝎子或马蜂,用白酒浸泡备用,凡有人被蜇伤,将泡好的酒涂于伤口部位也很有效。
旅途中突发急症怎么办
晕倒昏厥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该让患者躺下平卧,头部偏向一侧并稍放低。
然后解开领口、衣服,使其呼吸畅通。
可以采取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的方法进行急救,也可以用指甲掐或用针刺其人中、涌泉、少商等穴位,促使其苏醒。
若有心脏病史,可口服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
关节扭伤
关节扭伤后,切忌立即搓揉按摩,也不要用热毛巾敷。
应该用冷水或冰块冷敷15分钟,外擦松节油或涂三七粉、云南白药,或用活血、散淤、消肿的中草药如蒲公英、马齿苋捣烂外敷包扎。
胆绞痛
旅途中由于饮食不正常,可能会诱发胆囊炎与胆石症。
发病后应迅速用热水袋在患处热敷,也可服用解痉镇痛剂,或用食指压迫刺激足三里穴位,以缓解疼痛。
食物中毒
由于吃了含有细菌或含有毒物质的食物,引起发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病情严重,应立即设法送附近医院治疗。
如果病情一般,应给病人卧床休息,大量喝水。
腹痛时可用热水袋敷腹部。
病情好转后可吃一点流质。
中暑
夏天在烈日中活动,老人和体弱者容易中暑。
发生这种情况后,应将其抬到荫凉通风处躺下,松解衣扣,用冷水或冰水敷在头部降温。
适当喝一点凉茶、冷盐水。
服用人丹、解暑片等药物。
在病人太阳穴上擦些清凉油、风油精。
以上应急措施如果仍然不能使急病缓解,应立即送医院或就近找医生诊视治疗。
预防幼儿中暑有三招
进入夏季,防暑降温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
幼儿抵抗力差,又喜好户外运动,一旦中暑令家长备感焦虑。
记者就幼儿防暑问题咨询了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刘凤英。
刘凤英说,幼儿中暑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三点:
一是保暖过度,尤其是新生儿期(从出生到28天),家长怕孩子受凉,一味地给孩子加衣保暖,导致幼儿体液减少,盐成分丢失,细胞脱水,容易发生中暑;二是幼儿在炎热的环境中饮水量不足;三是幼儿在热环境下活动过多。
针对中暑成因,刘医生提出预防幼儿中暑的三点方法:
一是家长要根据气温环境的变化给孩子合理增减衣服;二是孩子活动多时要鼓励他们多饮水,可以饮用少量淡盐水;三是避免让孩子到高温户外活动,一些家长误以为孩子体内缺乏某种元素,在三十五六度的高温下带孩子晒太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幼儿一旦中暑会表现为以下几种症状:
烦躁、大汗淋漓、抽风、昏迷甚至休克。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让孩子远离高温,多喝水,可适量饮用淡盐水,当孩子出现抽风昏迷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医,不可自己擅自处理。
小儿发烧不能乱用退烧药
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得“发烧恐惧症”的家长也明显增多。
他们怕孩子烧出个好歹来,只要孩子感冒体温升高了,就连忙用退烧药降热度,结果孩子反复发烧。
华东大药房执业药师吴妙爱提醒,发烧只是一个症状,不能单靠退烧药治疗,要找准发烧原因,进行抗炎。
吴药师说,人体正常体温为37℃,发热其实是人体出现炎症所起到的保护性反应。
发热时,体内免疫功能开始自卫反击战,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因此,只要体温不超过38℃最好先观察观察,不要马上用退烧药硬把体温压下去。
而且,单用退烧药只能起到临时降温作用,治标不治本,药效一过,体温还会重新上升。
而小儿体温一旦升到39℃-40℃,则应该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再用药。
特别要提醒的是,小儿发烧的主要原因是感冒引起的,体温过高时容易出现惊厥。
但家长也不要着急用退烧药。
如果小儿体温超过38.5℃,家长可采用酒精擦浴或外敷冰袋的方法进行降温。
尤其是新生儿发烧,绝对不可随意用退烧药,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环境温度改变,过热、着凉都可以引起发烧,所以最好还是选择物理降温,暴露小儿肢体,用温水或酒精擦澡,体温一旦下降,则要注意保暖,多喂孩子喝水。
另外,家长选择儿童用药要慎重,应选择小儿药品,注意用药剂量。
若是感冒发烧可以选用口服的扑热息痛制剂,如小儿泰诺、布洛芬滴剂等专供儿童用药。
体温下降,立即停药,非处方药中的解热镇痛药一般使用不超过3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酸灼伤患者的急救措施
酸灼伤以硫酸、盐酸、硝酸最为多见,此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高氯酸和铬酸等,都是腐蚀性毒物。
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
硝酸灼伤创面呈黄色痂;硫酸灼伤创面呈黑色或棕黑色痂;盐酸或石炭酸灼伤创面呈白色或灰黄色痂。
急救措施
1.立即除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5分钟,特别对于硫酸灼伤,要用大量水快速冲洗,除了冲去和稀释硫酸外,还可冲去硫酸与水产生的热量。
2.初步冲洗后,用5%小苏打水(碳酸氢钠液)中和创面上的酸性物质,然后再用水冲洗10~20分钟。
要特别注意对眼部进行彻底冲洗,而且首先要对眼部进行冲洗,至少要冲洗10分钟。
伤员也可将面部侵入水中自己清洗。
3.清创,去除其他污染物,覆盖消毒纱布后送医院。
4.对呼吸道吸入并有咳嗽者,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
5.口服者不宜洗胃,尤其口服已有一段时间者,以防引起胃穿孔。
可先用清水,再口服牛乳、蛋白或花生油约200毫升。
不宜口服碳酸氢钠,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危险。
大量口服强酸和现场急救不及时者都应急送医院救治。
猝死急救重在争分夺秒
所谓猝死是指自然发生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
它在我们的社会人群中并不少见。
我们知道,在成人发生的全部猝死中,心脏性猝死占80%以上。
猝死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临床特征主要是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在20-30秒的叹息样呼吸后呼吸停止。
猝死发生前可能胸疼,气急,也可毫无预兆就突然发生。
猝死发生后,如果在2-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干预,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
对于发生于健康成人的猝死,特别是无基础心脏病的心脏性猝死,若救治及时,部分病人可获存活。
而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原发性心室颤动若经及时电除颤复苏成功率可达70%-100%。
在猝死发生的第一时间,尽快进行心肺复苏,尽快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是复苏成败的最重要的环节。
在日常生活中,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令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令其头部后仰以畅通气道,继之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这些基本的救治措施应持续进行到专业急救人员到场。
在进行基本的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呼叫急救人员以采取进一步的救治措施。
小儿惊厥急救法
小儿惊厥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有热惊厥,往往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起。
如脑膜炎、脑脓肿、扁桃体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菌痢等。
另一类为无热惊厥,常发生在一些非感染疾病,如颅内出血、脑水肿、癫痫、脑发育不全、脑积水、小头畸形,以及营养障碍、代谢紊乱(如低钙惊厥)、低血糖症、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及某些农药中毒等等。
急救措施1.小儿发生惊厥,也就是痉挛时,家长首先要镇静。
不要大声哭叫或摇动小儿,也不要喂水,更不要给孩子吃药。
要让患儿安静平卧,头向一侧,衣领松开。
用布包着竹筷放在上下牙齿间,以防痉挛时咬伤舌头。
在家里可用指甲掐人中穴止痉。
2.如有高热,可在患儿的前额上放一块冷湿的毛巾,经常更换冷敷。
也可用30-50%的酒精擦浴腑下、后背、头颈、大腿内侧2-3遍。
3.如果采取以下处理,痉挛仅不能平息,以至引起呼吸停止,则马上进行人工呼吸,然后立即送医院诊治,切勿延误。
注意事项1.高热是引起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6个月-3岁的小儿,6岁后罕见。
2.痉挛平息后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去医院检查。
割脉者的急救
1、迅速将无菌棉垫或消毒纱布多层压迫止血,或加压包扎伤口。
2、加压包扎后出血仍不止者,应在心脏近端按规定方法行止血带止血,或在血管搏动明显处采用血管钳止血。
3、自杀者取头低足高位,以保证脑部和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4、送医院急救。
误吞异物应急处理法
①吞咽海带丝如果有人不慎将硬币、金属钮扣之类的金属物质误吞入消化道后,只要再多吞咽一些用猪油炒熟的海带丝即可。
②食氽韭菜取韭菜适量,洗净,不切断,用滚水氽熟,拌以麻油服下。
因韭菜有大量纤维性物质,又不易为肠胃吸收消化,可将异物裹住,并能保护肠壁,使异物顺利排出。
地下室窒息症状急救
一些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地下室、防空洞、贮藏室等由于通风条件差,其空气成分与外界大气成分有很大差别。
离地面越远、通风越差,加上其中的贮藏物发生腐烂或火灾时,其空气的变化也就越大。
地下建筑中的气体成分、比例的改变,基本上表现为下列三个方面:
①氧气含量显著降低;②二氧化碳含量增高;③其他有毒气体的产生。
人若进入氧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地下建筑内就可能引起缺氧窒息,如果里面还含有其他有毒气体,则危害更大。
(一)中毒表现中毒症状主要是缺氧窒息。
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相继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逐渐急促,变得快而浅。
随着缺氧的加重,意识逐渐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处呈现明显的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病人陷入昏迷状态,最后因呼吸困难,缺氧窒息而死亡。
(二)急救处理首先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到地面上或通风良好的地方,然后再做其他有关处理。
在消防人员需要深入到地下建筑以前,最好先测试一下其中的空气成分,若在紧急情况下,没有现成的仪器,则可取一蜡烛点着,用绳索慢慢地吊人下面,从火着、火灭来判断情况,循情进入。
根据测定情况,决定是先进入或是先改善地下建筑的空气状况。
这时可使用鼓风机等促进通风,切忌盲目入内,既救不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经过通风处理后,救护人员方可入内救人。
但为了保障安全,预防意外发生,仍需用安全绳、导引绳等,若用防毒面具,则更为理想。
救出的人员,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松开衣领、内衣、乳罩和腰带等。
对呼吸困难者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或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必要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
对心跳微弱已不规则或刚停止者,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注射肾上腺素等。
救援者本人进入地下建筑内后,若感到头晕、眼花、心慌、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返回,以免中毒。
即使佩戴防毒面具,也应严格计算时间,切勿大意。
腹部外伤急救法
腹部外伤,尤其是因交通事故中的腹部外伤,常常会因此而引起内脏受伤,甚至使内脏脱出。
由于腹腔内有肝、脾这样血库样的脏器,当腹部遭受打击时,只要有一处破裂,血液马上会充满腹腔。
而且由于从外部无法止血,稍一拖延,病情就会恶化。
所以,掌握必要的急救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急救措施1.首先把受伤者搬运到安全的地方,让受伤者静卧,在膝下用衣服、毛毯、枕头等垫起来,使腹部肌肉松驰。
2.为了防止受伤者在呕吐时的呕吐物进入喉咙,应让其头偏向一侧。
为防止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微弱等休克症状的发生,要把受伤者的腿尽量抬高,并和毛毯保温。
3.如果内脏脱出,请注意,千万不要用手触摸。
这时可用干净的纱布把脱出来的内脏覆盖住,如果事故的发生地有自来水,可先用水将纱布湿一湿,要是没有水,干的也可以用,如果用与人体温度近似的温开水浸湿纱布覆盖内脏更好。
然后用胶布轻轻固定。
与此同时,要快速通知急救中心或呼叫救护车。
注意事项1.用湿纱布覆盖内脏的目的是防止内脏暴露在空气中干燥,容易发生穿孔。
当腹部发生外伤时,医务界以外的人,能做的急救工作不多,能做到上述这些就尽到了责任。
2.在急救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受伤者的脉搏和呼吸,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心肌梗死的家庭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很多是在下班回家后或睡眠时发病。
因此,作为心脏病人的家属,有必要了解心肌梗死的表现和发病的先兆,以便及时进行初步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心前区疼痛常在安静或睡眠时发生,疼痛难妨,持续时间长,口含硝酸甘油片仍不奏效,同时冷汗不止,烦躁不安,有濒死恐惧之感。
15%~30%的病人,疼痛可不在胸前,有的在上腹部,有的在颈部,有的在背部,往往令人作出错误判断。
而糖尿病人的急性心肌梗死,却往往没有疼痛症状,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2、血压下降或休克有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时血压下降,发生休克,病人这时往往面色苍面,皮肤又湿又凉,脉搏细弱而快,尿量减少,神志模糊,严重时会昏迷。
3、心律紊乱75%~95%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起病1~2周之内发生心律紊乱。
心律紊乱以室性多见,尤其是室性早搏,并可导致室颤。
4、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常在发病最初几天之内。
5、恶心、呕吐和上腹疼痛。
6、发热病后1~3天出现,体温38℃~38.5℃,有时39℃。
20%~80%病人在心肌梗死前有先兆症状,表现为心绞痛加重。
其发作的程度、持续的时间都比以往重,且时间固定,硝酸甘油不能使其缓角。
心绞痛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冒汗、心律不齐等症状或血压波动较大。
对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哪怕仅是怀疑时,都应按步骤进行初步急救和处理;1、就地平卧,即使倒在地上也不要“好心”的非要搬上床。
2、立即观察病人颈动脉或股动脉(在大腿根部皱壁之内侧)的搏动。
若心脏骤停应立即采取以下方面处理:
①给病人口含硝酸甘油片或嗅亚硝酸异戊脂;②设法请急救医生来诊;③若急救医生来诊有困难,或根本不可能请到,要在病人经过安静休息、无明显休克表现、脉搏跳动次数和节律均正常时,再设法转送医院。
途中不要做不必要的搬动;④有条件的(如家里常备有氧气袋的)要先给吸氧。
低血糖症
饥饿、呕吐、摄食障碍和发热等情况,可引起低血糖症,儿童尤为多见。
起病多在清晨或当饥饿及体力劳动后出现,自觉饥饿感、疲倦、面色苍白、出汗、嗜睡、震颤与心搏微弱等。
<急救方法>1、平卧。
2、口服糖开水。
3、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游泳发生意外的应急方法
游泳可以健身解暑,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外,因此学会一些科学的应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头痛多因呛水或暂时性脑血管痉挛从血不足造成。
发生头痛时应迅速上岸,用大拇指对准头部太阳、百会等穴位进行旋转按摩,并用热毛巾做头部保暖;喝杯热茶,头痛可以很快缓解。
头晕脑胀多因游泳时间过长,机体能量消耗过大,导致血糖降低,加上身体疲劳、饥饿而引起。
此时要立即上岸休息,给予全身保暖,用中指按压印堂、人中等穴位,并喝一杯淡盐糖水,头晕脑胀很快就能消除。
眼睛痒痛无论是天然还是人工游泳场所,其水中多少带有一些致病物质,导致急性结膜炎,引起眼睛痒痛。
有的人在海滨游泳,眼睛承受不了咸水的刺激,也会使眼睛发涩,红肿痒痛。
此时应马上用清洁的淡水冲洗眼睛,然后用毛巾擦干,点些氯霉素眼药水。
临睡前还可以做热敷。
耳痛、耳鸣多数由耳内灌水或鼻子呛水所造成。
出现这种情况时,应上岸用盐水漱口,以疏通鼻腔、清洁耳道。
恶心呕吐多由于鼻子呛水,喝进脏水,疲乏劳累,精神烦躁,情绪紧张等造成,从而出现一时性的反胃而恶心呕吐。
口服仁丹7?
10粒即可止吐。
扭伤急救法
关节过猛的扭转、撕裂附着在关节外面的关节囊、韧带及肌腱,就是扭伤。
扭伤最常见于踝关节、手腕子及下腰部。
发生在下腰部的扭伤,就是平常说的闪腰岔气。
痛是必然出现的症状,肿及皮肤青紫、关节不能转动,都是扭伤的常见表现。
<急救措施>1.在运动中扭伤手指,应立即停止运动。
首先是冷敷,最好用冰。
但一般没有准备,可用水代替。
将手指泡在水中冷敷15分钟左右,然后用冷湿布包敷。
再用胶布把手指固定在伸指位置。
如果一周后肿痛继续,可能是发生了骨折,一定要去医院诊治。
2.如踝关节扭伤,首先是要静养。
用枕头把小腿垫高。
可用茶水或酒调敷七厘散,敷伤处,外加包扎。
3.腰部扭伤也是要静养。
应在局部作冷敷,尽量采取舒服体位,或者侧卧,或者仰平卧屈曲,膝下垫上毛毯之类的物品。
止痛后,最好是找医生来家治疗。
<注意事项>1.腰肌扭伤,最重要的是安静,慌慌张张地跑医院睛在使疾病加重的原因。
如果处理不当,会反复发作,可能发展成椎间盘脱出。
2.为防止再度发生踝关节扭伤,要在鞋底外侧后半段垫高半公分(即在外侧钉一片胶皮或塑料),以保护韧带。
3.腰扭伤者最好睡硬板床,扎宽腰带,并锻炼腰肌。
交通事故中的头部外伤急救法
据资料介绍,在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