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共体协同学习经验.docx
《微共体协同学习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共体协同学习经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共体协同学习经验
“微共体”协同学习经验
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出现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共同体学习。
日本学者佐藤学率先将“学习共同体”构想引入教育改革实践。
眼下,全球有近2000所学校在实践这一理念。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在国内率先提出“微共体”概念。
校长薛瑞芬说:
学校在《以“微共体”为载体培育校园合作文化》课题引领下,在班级合作文化、教师合作文化、家校合作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把课堂作为学校合作文化培育的主阵地,各学科将“微共体”搬进课堂开展协同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渗透相互学的教学理念,已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模式。
“微共体”:
在创新中实践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创办于2011年9月,是海曙区教育局直属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位于青林渡路与新星路,西临青林湾公园,北靠青林湾河。
学校建设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4.36万平方米,建有小学教学楼、中学教学楼、综合楼、科艺楼、图书行政楼、田径运动场、室外球场等基础设施。
学校现有中小学56个班级、2329名学生、168名教职工。
建校6年来,全校师生秉承“现代传统兼容,中西文化共育”办学理念,坚守“尽最大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在《以“微共体”为载体培育校园合作文化》课题引领下,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学校教师以“放低身子,敞开心扉,激发智慧”为行动指南,以“发展自己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才能成就自己”的专业精神,引领学生发奋学习,挑战自我;学生在合唱、美术、跆拳道、棋类、球类、田径、阅读、写作、科技等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成绩优异;毕业生平均优秀率居市区学校之首;学校办学水平已得到学生、家长与社会广泛赞誉。
海曙外国语学校自2011年启动的微型学习共同体研究,源自于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理念,经过6年的摸索与尝试,这个介于班级授课制和个性化教育间的载体,带动了一场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革命。
微型学习共同体简称“微共体”,是指为数不多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在一定组建原则的指导下,自主或经引导选择合作同伴而组成的相互协作学习的团队,这一团队有共同的学习目标与任务驱动,形成协同学习,包含相互倾听、有挑战性和符合学科本质规律等因素;通过倾听与思考,在相互促进与学习的氛围中,提升学生探索与求知的能力。
“微共体”成员之间既是学习关系,又是协作与情感关系,学校主要从学生合作文化、教师合作文化、家校合作文化三个方面开展实践性研究。
6年来,学校的班级物质文化以“微共体”的形式呈现,形成了一定经验,各个班级根据班级的人数和学生特点,分别尝试扇形、U形、包围形、转盘形等方便“微共体”合作的座位布局。
班级制度文化以“微共体”形式表达,如班级管理责任制及导师制等。
班级行为文化以“微共体”形式?
_展,各项班级活动在组织过程中以“微共体”为单位进行,班级日常管理以“微共体”为单位落实,班级课堂教学按照组建“微共体”实施教学。
学校在开展“微共体”协同学习实践中,学生在相对稳定的“微共体”团队中分工合作,开展预习、讨论及学习活动,逐步强化过程学习与协同学习,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对话佐藤学
佐藤学,全球学校教育最有影响的研究者之一,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率先将学习共同体构想引入教育改革实践的学者。
3月4日,佐藤学来到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这位近七旬的老人随身携带一架摄像机,记录他在学校所看到的一切。
特别是看到班级学生在讨论、交流,抑或是小组展示,他都会驻足观察或上前主动交流;当遇到学生就某一内容互相辩论时,他还会露出温和的笑容。
零距离观察海曙外国语学校“微共体”课堂后,佐藤学称赞该校协同学习“有温度、有深度”,是一所称得上“典范”的学校。
当天,学校为了接受佐藤学的教学点评,特安排了一节小学语文课和一节初中数学课,作为“微共体”协同学习的示范展示课。
课堂上,语文教师林松源引领学生理解文字、品味文学,并通过对学、群学形式让所有人都参与其中。
佐藤学称赞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自己融于文学欣赏之中,语音、语调自然轻柔美丽,不说一句无用的话,总会用笑容和倾听去回应学生。
”数学课也精彩,数学教师王辉从风景画的观看着眼,用“每个人眼中不同的景致”牵出不同角度思考与解题,并组织学生讨论题意、各抒己见。
观摩数学课后,佐藤学称赞执教老师是个“有魅力的人”,并说:
“这位老师看似严肃,实则温柔,他一直默默观察守护着每一个学生,并及时出现在需要帮助的学生身边;学生间的对话也是温柔的,整个教室环境自然促进了协同学习的有效性。
”佐藤学非常惊讶海曙外国语学校“微共体”教学已取得的课堂效果,他说:
“海曙外国语学校将成为领航所有学习共同体学校一道前进的领头羊!
”
协同学习变革学习形态
据介绍,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班级座位布置是“微共体”构建中最为显性的特征。
每个“管微体”由七八名学生组成,每个“管微体”又分成两个“学微体”。
班级管理以“管微体”为主开展,人人有分工且不重复;“学微体”由三四人构成,这种构成适合课堂协同学习的倾听和对话,促进深度学习。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以全体学习和同桌对学为主;三年级至九年级以三四人男女混合的“学微体”学习为主。
在八年级
(2)班语文课堂,讲的是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该班32名学生被分成8个“学微体”,讲台被“搬”走了,课桌椅根据小组成员合拼在一起;“学微体”利用10分钟总结提炼前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各“学微体”派代表上台讲15分钟,5分钟点评,学科教师评价各“学微体”学习成果。
这节语文课先后有5名同学上台展示成果并请同学提问。
语文教师说:
这堂名著解读课共分3课时,当天进行的是总结提炼课,也就是全班共享成果课。
一周前,已对整篇文章进行导读,所以各个“学微体”分别进行讨论与交流成效明显。
学生有学习共同体,其实教师也有学习共同体;教研组、备课组也是一个个的学习共同体。
授课前,组内老师相互研讨、群策群力共商教学设计;授课时,同组老师不是远远离开学生,而是自然而然、自发地围坐在学生周围,碰到问题及时施以援手,授课老师不是一个人在孤军作战,背后是一个团队;授课后,组内老师趁热打铁,共同发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老师之间默契和担当是海曙外国语学校的一个亮点。
从这些细节体现出“微共体”理念,教师在点评时,用“微共体”术语解读课堂,如“倾听”“对话”“反刍”“互相学”“串联”“挑战性课题”等。
通过课前自主、课内协同、课后互促等策略变革学习形态,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高效学习,从而推动深度学习。
课内协同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等流程促进思维火花碰撞,并从课堂延伸至预习、作业、复习、检测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同时为“合作、质疑”提供了充分而自由的平台。
《空气的成分》这节课原本有一个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在教材中是以演示实验出现,加入“微共体”元素后,这个原本的演示实验变为“微共体”合作探究实验,成员分工后,在各自岗位上进行细致观察,然后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影响水的溶解因素”时,由“微共体”成员2人一组合作设计并进行实验,最后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中,看到水加多些,糖就溶解得多。
有孩子认为:
水越多,糖溶解能力越大。
也有孩子反驳说:
“这好比是一人一顿吃了两碗饭,现在是两人吃了4碗饭,饭量并没增加。
”对于搅拌是否影响糖的溶解,同学间相互动手实验,彼此展开与探讨,从而建构起正确的认知。
事实上,教师不仅仅是就课讲课,而是在之前已研磨了很多,再结合学科与专业解读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周玫说:
我教书24年之后,再次解锁了“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原来,能给学生真正成长的是他们的同伴,在同伴的支持和引领下,即使学习课题很难,也有可能实现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全神贯注地投入,没有一个学生被排除在团体之外。
副校长俞东说:
一线教师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中还应有必要的思考与反思的时间,当我们引用“微共体”教育理念之后,我想,教学才成为教师的真正乐趣;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将心思和力量放在孩子学习上,培养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学习中相遇与对话,促进了学习的有效提升。
教师评说“微共体”
静静的教室,融洽的师生关系,美好的学习正在发生。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可以听得到生命拔节的声音,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就是最好的学习。
语文教师、班主任张丽莉:
选择晨读进行班级阅读培养,由每个“微共体”推荐参赛选手,根据背诵情况和该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确定评分,学力越强的起评分越低,学力较弱的起评分越高。
所以,“微共体”小伙伴们总是期待学力较弱的同伴能够代表团队出战。
自然,在平时就会督促他(她)背书。
小姚同学是平时不怎么出声的孩子,语文成绩也不理想。
那天,他竟声音洪亮地朗读《观沧海》,同学们不由得鼓起掌来。
小姚同学为小伙伴们赢得了最高分。
晚上回家,他兴奋地对妈妈说:
“原来,我也是会朗诵的!
”
班主任陈薇:
“微共体”让每一个体都成了活动的主角。
因为活动团队微小,只有4个人,所以可以关注到活动中的每一个体,真正?
w现了活动中的每一个体都是主角。
有时,在全班性活动中被忽略的个体,却在“微共体”活动中,往往会受到关注,其隐性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展现,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班主任金燕:
我们班有个特殊女孩子,不仅学习有障碍,包括生活习惯都需要老师手把手教。
当这个孩子成为“微共体”一员,包括上厕所,都会有女生主动轮流帮她,有同伴还帮她整理书包和课桌、捡拾垃圾。
同学互帮让这个女孩一点点养成习惯,学习也取得明显进步。
如今,这个特殊女孩在学校已经两年了,每当重组“微共体”时,她都会被新的“微共体”抢走。
海曙外国语学校“微共体”学习组织为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积累了经验。
音乐教师李瑛:
备课时,你会想,这节课有适合微共体学习的内容吗?
如果有,如何预设学习任务?
又如何引导?
活动前,需特别提示孩子关注音量表;看到各“微共体”合作学习意犹未尽时,你会不忍心弹奏提示活动结束的那句旋律。
下课后,你会细细回想,效果好吗?
平行班如何改进?
当你把心静下来了,孩子们的学习自然在默默中提升了。
教研组长、科学教师庄孙江:
科学课每到期中、期末复习阶段,都会有大量练习题需要讲解。
经常有教师抱怨:
这种类型讲了多少遍,怎么还有那么多的学生不理解啊?
其实,这些老师可能没有意识到:
有些题即使老师讲了再多遍,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我个人认为:
造成这种原因是老师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站须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学情。
而“微共体”协同学习,可以让学生讲解练习,实现“生生对话”。
这时,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角色是平等的,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会比较相似;学生讲解的方法并不一定最佳,却可能是最容易让学生理解的。
教研组长、数学教师王辉:
数学教研组结合教学特点,提出基于先学条件下的“微共体”协同学习研究。
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先独立学习,遇到困难然后“微共体”互学,如果还是有问题教师帮助学。
这种自学可以是课前自学或课中自学,可以灵活处理。
因为有了思考的过程,所以,“学习”得以真正发生,学生成绩特别是中差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了很大提高。
附:
精彩一课
教师:
林松源
主题:
《穷人》教学设计
揭题解读:
默读全文。
思考:
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故事大意是?
交流:
小说在塑造桑娜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
过渡:
文中大量的笔墨都是关于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今天的协同学习,就围绕这一主题进行。
协同学习:
研读心理活动描写,进入协同学习。
仔细读读课文,从这些心理活动描写中读出了什么?
独立思考,在书上简要批注。
然后与微共体同伴交流,每个人都要说出想法。
最后,将微共体学习成果呈现在黑板上。
小组汇报:
通过桑娜内心独白,体会人物复杂的心情及美好品质;机动环节,根据微共体汇报情况穿插。
关键提示:
第二段和第九段前后对比,你又读出什么?
聚焦第九自然段,课文是怎么表达桑娜复杂心情的?
除了省略号和感叹号,还有别的发现吗?
迁移写话:
阅读资料补充,进一步了解托尔斯泰在心理活动描写上的杰出成就;小结本课,小练笔:
选择一处“沉默”展开想象,描写桑娜或渔夫当时的心理活动。
课后反思:
教师的角色是“穿针引线”者,在恰当时机给予帮助,更多时候是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尽力不去牵制他们的学习过程,不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加给学生。
本节课的协同学习设计在两个层面:
一是解读人物心情和人物品质,指向内容的理解;二是聚焦第九自然段,体会文字的表达效果,指向写法探究。
目的:
培育“雅士素养”学生
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注重培育以“微共体”为载体的雅士文化,如何在这种文化中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在教学中设计挑战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要给他什么样的课程”的教育理念,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借助少年宫、大专院校等资源,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聘用专职教师开设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外语课程得到系统强化,“一班、一师、一外教、一版块、多教材、多场景”成为学校外语教学优势:
即每班配独立的外语教师加一个外教;校园开辟英语特色网络教育版块;整合《牛津英语》《新目标英语》《悦读联播》《21世纪英文报》及《中学生百科英语》等多版本英语教材,增加外语学习信息量;利用现有资源打造英美家庭、超市、诊所、海关、机场、车站、宾馆等多个外语教学场景,增强外语学习的个性化体验。
学校德育课程主题鲜明,以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英语节等文化活动为载体,以“雅行、慧心”礼仪教育为主线,以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国际教育为主题,凝炼阳光、进取的“海外学子气质”,培养行雅心慧的“海外小雅士”。
为落实“浙江省教育厅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2015年,学校重点对已有的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整合与扩展,尝试开发拓展性课程,相继开设羽毛球、短网、排球、篮球、田径、乒乓球、跆拳道、五子棋、健美操、合唱、硬笔书法、创意美工、版画、陶艺、国画、儿童画、舞蹈、艺术欣赏等体艺特长类?
n程;航模、程序设计、电子创客、烘焙、种植等实践活动类课程;小记者、青林文学、经典诵读、趣味阅读、英语话剧、英语演讲、诗词有韵、数字探秘、几何画板、植物世界、科学故事等学科类课程。
帮助学生发现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对此,英语教师、班主任靳辉说:
本人经常在一个话题的学习任务完成之后,都要组织课本剧编演,课本剧角色丰富,需要每个人参与,因为一个人是无法完成情境会话任务的。
于是,在课本剧的创作、编排、展演过程中,需要大家相互协作。
虽然在协作中会产生意见分歧甚至是小矛盾,然而只有通过这种碰撞、磨合的过程,才能稳固彼此之间的配合与协作。
比如,学校有一块土地,本来属于学校种植园,后来我们班级承包了一大块,称之为604生产队农庄。
然后以“微共体”为单位,分给了每个“小集体”。
孩子们高兴万分,那种快乐是书本知识无法给予的。
春天来临的时候,每个“微共体”准备好了农具、种子、青苗、水桶等,翻土松土,堆积土床,搭建围栏,下种载苗,浇水拔草,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这中间也蕴含着无数的教育契机。
海曙外国语学校利用“微共体”创造了无数教育佳话,其中,八年级
(2)班以姜佳怡同学所在的“炽阳之芒”微共体、六年级(4)班以邬露杰同学所在的“古典之座”微共体、五年级(8)班石钰涵同学所在的“梦之翼”共同体以及五年级(3)班周国文、徐韵然同学共同帮扶一名差生的故事,在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广泛流传。
副校长张文武说:
学校通过总结课程改革经验,进一步明确学校育人目标,在培养“行雅心慧的阳光少年,合作包容的世界公民”的基础上,梳理提炼“雅士素养”课程框架,并制订课程建设计划。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由“我”变成“我们”时带来的可喜变化,“团队至上,合作借力,协同学习,共享精彩”的合作精神已成为学校的核心价值,阳光与开放的心态以及智慧、合作的理念已经在全校形成。
人物对话
《教育》:
在学校管理上,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薛瑞芬:
我认为在学校管理上,应以团队建设引领师生成长,倡导学校管理者能够把心扉打开,做一个阳光的教育人,积极营造合作型的校园文化,加强内涵发展的品质学校与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建设。
海曙外国语学校创办6年来,在《以“微共体”为载体培育校园合作文化》课题引领下,始终把合作文化渗透到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德育管理、教研科研等方方面面。
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快乐成长已成为学校主旋律,学校校园文化与品牌建设已有了较深积淀,办学质量显著提升。
《教育》:
什么是高质量的协同学习?
薛瑞芬:
高质量的协同学习应备三个要素:
倾听对话、挑战性课题和学科本质。
倾听对话、挑战性课题是所有学科及每一堂课都要遵循的;但是数学课是数学课,语文课是语文课,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有一个要素体现学科本质,最终每一个学科都能体现出自己的学科本质;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将每一节课思考透了,构建好了,高质量的协同学习也就实现了。
《教育》:
课堂上相互教、相互说、相互学的涵义是什么?
薛瑞芬:
我们把“相互教、相互说、相互学”稍微梳理了一下:
“相互教”或者就是教,就是我们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以教为主,单向输入,把我们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当作水倒给学生;后来发现这种以教为主、单向讲授输入的方法不对。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我们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结果走了另一个极端:
要孩子们说,你说、我说、大家说,课堂变得非常热闹,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
那么,协同学习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是要相互学的课堂――学生向老师学,学生向同伴学,老师、学生共同学习与研讨,这就是协同学习的课堂。
《教育》:
请您谈谈现代学校管理及如何办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薛瑞芬:
现代学校应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达到教育方针及育人目标的实现。
教育管理行为应有文化内涵,不同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应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学校管理经验基础上有所发展。
每所学校应有自己的持色,特色是指不同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有所创新与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经验与传统,同时应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与校园环境有所体现,并形成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