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47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docx

人教版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有关用途,既与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浓硫酸用于做气体干燥剂

C.稀盐酸用于除锈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2.为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

发射火箭

B.

水车汲水灌溉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各种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酸溶液有许多相似的化学性质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

4.镍氢充电电池有着广泛应用,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O对上述反应的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A.镍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以上反应说明酸能与金属、金属氧化物反应

C.反应②和③都是复分解反应

D.Ni在①、③的反应中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2

1

16

16

反应后质量(g)

11

m

8

14

A.m的值为0

B.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Z与W的质量变化比为4:

1

D.物质Y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稀盐酸的溶质是水

C.溶液都有良好的导电性

D.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吹灭后产生的白烟为石蜡气体

B.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C.呼出气体中氧气和水蒸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D.少量有害气体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A.SO2浓度

B.CO2浓度

C.NO2浓度

D.PM2.5浓度

9.“安居乐业”建筑材料有砖、钢筋、水泥、生石灰、大理石、PVC塑料(聚氯乙烯)等.对上述一些建筑材料主要成分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铁﹣﹣单质

B.氧化钙﹣﹣氧化物

C.碳酸钙﹣﹣酸

D.聚氯乙烯﹣﹣有机物

10.“类推”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⑤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A.①⑤

B.①②③④

C.②⑤

D.全部

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石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12.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6

2

12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待测的数据是13

C.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a、d的质量比为1︰4

13.以下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

CO2的验满

B.

收集氢气

C.

测定溶液pH

D.

稀释浓硫酸

二、多选题

14.在化学反应aA+bB=mC+n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m与n之和

B.若取agA和a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ag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B和D都是盐,则该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15.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木炭粉和铁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现象

B.检验二氧化碳——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C.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铜——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

三、填空题

16.化学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现有物质:

①干冰、②氢氧化钙、③稀盐酸、④生石灰,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可用于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用于金属除锈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俗名)。

17.物质丙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业上用甲和乙合成丙。

甲、乙、丙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

物质

-氮原子

-氢原子

微观示意图

(1)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______构成的。

(2)甲、乙、丙中属于化合物的是(填序号)_________。

  

(3)已知物质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4)甲和乙合成丙的反应中,甲、乙、丙的微粒个数比为_________。

(5)现有10g的甲和60g的乙混合反应制取丙,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剩余甲的质量为4g,则剩余乙的质量为_________g。

18.室温下,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固体有剩余,乙固体全部溶解。

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________(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应用________法提纯。

(3)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a”、“b”或“c”)。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5)若用质量分数为6%的甲溶液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2%的甲溶液,需加水_____g。

主要实验步骤为计算、________、混匀。

四、实验题

19.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仪器名称:

a___  b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若要收集到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是___(填序号),其验满方法为___。

(3)用装置E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

(4)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得氨气。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

实验室中制取氨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

五、简答题

20.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A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_____,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可用同样的发生装置,原因是_____。

(2)B实验中设计合理的是_____(选填“①”或“②”),另一装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

(3)C是定量实验,选择仪器不恰当或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实验结果有误差。

实验时选择量筒规格应为_____(选填“50mL”或“l00mL”),称量时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1g以下使用游码),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15%。

六、推断题

2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C_____。

(2)实验室常用_____鉴别B和C。

(3)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物质C与过氧化钠(Na2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物质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七、计算题

22.将40克高锰酸钾加热一会儿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6.8克。

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克。

(2)40克高锰酸钾中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是多少克?

______

23.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由_____ 种元素组成。

(2)丙氨酸中H、N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八、综合题

24.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2)自来水厂常利用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

25.草酸钙(化学式为Ca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

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

取12.8g草酸钙固体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t2时问段内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产生了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它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则该段时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t3时间段内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3~t4时间段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另取12.8g草酸钙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对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

Ca(OH)2+2HCl=CaCl2+H2O;CaC2O4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2O4+2HCl=CaCl2+H2C2O4;草酸(H2C2O4)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

【设计方案并实验】

同学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