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4705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

《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docx

回望历史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

回望历史:

用办学传统滋润学校变革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

今天是一个以变革促发展的时代。

以变革的方式塑造教育品牌,以变革的方式打造办学特色,这是每所学校都在致力实现的目标。

可是,越是对变革寄予厚望的时候,越是需要我们回望历史,从而把学校变革扎根于办学传统之中,只有这样塑造起来的教育品牌才有文化的根基,只有这样打造出来的办学特色才有教育底蕴。

完全以创新的方式来塑造教育品牌和打造办学特色,这只需要勇气与聪明;但如果要把教育品牍和办学特色奠基于办学传统之上,那需要的就是执着与智慧了。

本文试图探讨办学传统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并就学校发展中如何认识与继承办学传统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

一、学校办学传统的形成与体认

办学传统是一所学校的历史,但并不是完全逝去的办学历史,而是办学历史在今天的沉淀。

当一位教师站在你面前时,你可以通过身高、体重、长相以及学历等要素来认识他,但如果你只是用这些要素来了解他,势必将你的认识局限在比较肤浅的层面。

毕竟知道了这个人从哪里来,才能够明白他将到哪里去;知道了这个人以前做过什么,才知道他现在能够做什么;知道了这个人过去是被他人如何看待的,才知道他将来会如何看待他人;知道了这个人以前学过什么,才知道这个人将来能够教别人什么。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透过办学传统来认识他,远比透过教师的经历来认识他更为重要。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会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借鉴过往的经验,吸取过往的教训,使得自己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新的成就;学校就不是这样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但学校并不具有主观能动性,如果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不去主动认识办学传统,不去主动继承办学传统,那么办学传统就会维持已有的惯习,而不论此时的办学惯习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即使今天的办学者希望用变革与创新的手段来重塑学校,也回避不了办学惯习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渗透与影响。

为了落实当前的教育目标,学校总要举办各类教育活动,但这些教育活动在落实当前教育目标的同时,却产生了一些超越当前教育目标的影响,这样影响可能被我们感知,也有可能在我们的意识之外而存在。

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的教育环境被改变了,哪怕教育场所及教学设施在活动后恢复了原样,但也会因为举办过这样的活动,或者有什么样的人参与这样的活动而改变它的教育意义;二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在教育意识与组织意识上发生了转变,会因为参与这些教育活动而习得教学经验,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这些教育活动是否值得自己如此重视,从而让自己在未来的教育活动中养成了认真还是应付的态度;三是因为有了这些教育活动而改变了旁观者,尤其是社会大众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会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比如生源的好与坏、教育经费配置的多与少、社会美誉度的增与损等等。

是故,当学校在实施教育活动时,教育活动只是学校实施的教育行为;可当教育活动被学校实施之后,教育活动产生的影响就以办学传统的形式,融入了学校的发展基因之中。

此时,不管学校是否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基因,学校办学传统都会在学校的后续发展中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办学传统对学校的影响是自动的,它并不以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意识为条件。

只不过,当学校管理者能够正视学校办学传统,从办学传统中借鉴过往的经验,吸取过往的教训时,办学传统能够发挥更为良性的功能;反之,办学传统就会在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疏忽中张扬过往的教训而抑抑制过往的经验,毕竟“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呀。

二、学校办学传统的教育功能

记得以前学习教育史这门课时,大家学得特别的辛苦,但却觉得这门课程离现实最远。

于是大家纷纷以这门课程实用性的缺失讨伐之,谁知这门课程的教师慢条丝理地告诉我们,有些课程因为现在管用所以你们学习它,有些课程现在以后管用所以你们学习它,相比较而言,前而那种课程学习的人更多,教育实践中最不缺,后面这种课程学习的人更少,所以教育实践中最为欠缺。

过了这么多年,也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当现在和教育实践接触越是亲密,也就越能感觉到教育学底蕴对自己影响的深刻。

我想,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教育史是历史的沉淀;对具体学校事业的发展来说,办学传统是历史的沉淀,虽然前者学习的人不多,但后者记录下来的却更少。

所以,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教育史知识是最为欠缺的;但对学校发展来说,办学传统的认识就最为肤浅了。

事实上,学校办学过程中那些热闹非凡的活动,对学校的影响只是一时,而不知不觉中形成与积淀的办学传统,对学校的影响却是一世。

办学传统决定着学校基本的教育模式。

长期以来,“一位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通过好校长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带出一所好学校来。

其实,这句话对校长办学的确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但这句话既忽视了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是对学校办学传统教育功能的否定。

一位好校长可以带动这所学校走得很快,但限于个人的智慧与年龄,却无法把这所学校带得很远。

对学校来说,基本的教育模式是镶嵌在学校组织知识之中的,学校组织知识依赖于教师个人知识,它还关涉到教师个人知识的使用方式和教师之间在使用个人知识时的合作方式与程度。

学校组织知识的形成与使用受教师个人和校长的影响,但更受学校办学传统的影响,它是个人所无法创设的,不管这个人是校长还是教师。

对教师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是在上学时掌握的,但教学实践知识却是在学校中习得的,办学传统决定着教师习和教学实践知识的内容,更是决定着教学实践知识的方向。

对校长来说,虽然可以改变学校组织知识的使用方式,但却无力重构学校组织知识,这需要学校教师的认可与配合,更需要今天的办学举措与昨天办学传统的默契。

办学传统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集中表现。

家长为子女选择一个受教育的学校,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学校很重要,但学校的办学传统更重要;可家长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学校很重要,但学校中的教师,尤其是教自己子女的教师更重要。

虽然我们观点不一致,但庆幸的是,大家都已经在超越学校来看子女的教育了;之所以我们观点有如此大的差异,肯定在于我们对教育目标的理解不一样。

尽管教育中有太多的个人英雄主义提法,比如哪一位教师靠一已之力或者一己之德就培养出了什么样的大人物,但我很难相信一位教师会胜过一所学校对学生的影响。

只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时有个好的成绩,我相信教师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要让学生的好成绩具有可持续性,我相信学校办学传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办学传统是学校育人环境的集中表现,它会通过学校的校园文化、校长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学思想来影响学生的发展,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却通过对学生学习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形成,对学生成长造成终生的影响。

办学传统是学校变革举措的教育根基。

学校变革有三种模式:

一是借鉴式,通过到其他学校的考察学习,将其较为成功的办学举措迁移到自己的学校来;二是植入式,通过学校管理者或者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采用一些全新的教育教学策略;三是生成式,通过对学校办学传统的深刻理解与体认,结合当前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实际情况,形成一些更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学校变革模式,如果脱离办学传统,都很难保证这种变革模式能够很好地融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与生活之中。

现在大家都在把杜郎口学校和洋思中学当着学习的楷模,可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既忽略这两所学校的办学背景,更忽略自己学校的办学传统,当把“先学后教”引入自己的学校之后,才发现既没有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与能力,还牺牲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

其实,不管是要学习他人,还是要创新自我,都必须以对自己办学传统的深刻体认为前提,从学校可持续发展来看,学习他人是容易的,创造一种办学举措也是容易,因为这都是一时之计而已;但要深刻地认识办学传统是不容易的,要在尊重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自我是更不容易的,因为这才是百年大计。

三、让办学传统奠基学校发展

虽然我们不敢肯定,当牛顿说“如果说我能看的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表示他的谦虚,还是仅仅因为它对虎克教授的明扬暗损,但可以肯定的是,要让自己看得更远,一定要吸纳他人成果的心态,包括身边的他者,也包括历史上的他者。

荀子在《劝学》中告诉我们,“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因此,要让学校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要让学校发展能够走得更远,既不因为人事的更替而中断了办学传统,也不因人事的更替把自己的办学智慧中止了,那就得尊重学校办学传统,以办学传统为学校继续发展的基石。

第一,不断回味当时建校的宗旨,能够在办学过程中,不因眼前的教育资源或者短视的考试成绩,而迷失了办学方向。

不管是传统老校当时的创办者,还是今天公办新校的创业者,他们在最初的建校宗旨上,是最为贴近教育的本义的。

对于传统老校的创办者,他们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学校的创办,来实施功利的教育目的。

比如上海的民立中学,当时创办学校的目的就是“为民而立”,也正是以这样的教育目标来要求自己时,今天的民立中学才能够高举博雅教育的大旗,而不会倾心于应试教育的诱惑。

再如集美中学的校主陈嘉庚先生,当时他在创办集美中学时,提出了诚毅的办学主张,也即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当我们不断回味陈嘉庚先生当时的良苦用心时,也才更能明白今天集美中学的教育真谛。

对于公办新校的创业者,也无不以追求教育理想为己任,如果只是为了取得眼前教育资源或者短视的考试成绩,我想他们的苦苦耕耘是不值得的。

第二,尊重学校办学史上成功的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用他们的成功激励自己,从他们的成功中吸取学校继续成功的道理。

如果把自己放在今天,就会觉得自己是创造历史的人;可如果把自己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才会觉得自己不过是历史的重复者而已。

要想让今天的办学能够有所业绩,不去做太多低水平重复的事情,那就更需要我们向学校办学史上那些成功的教师与学校管理者学习,以他们为追求成功而显现出来的意志与品质要求我们,以他们取得的成绩激励我们;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今天的努力,建立在他们昨天的成功之上,才可能真正地垫高我们今天努力的平台,真正把学校办学引领到更高的水平之上。

不尊重学校办学高峰期的人与事,只埋头苦干或者自负地创新的人,尽管自己辛苦不已,或者发现自己创新不断,可最终发现自己只是在低谷中不断重复他人的事业而已。

第三,回温办学史上的经典人事,把可以物化的东西,用物质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可以物化的东西,用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从这些经典人事中明鉴是与非。

不管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还是一所学校的发展,过去的发展史都会为我们提供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也只有在这些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之上,才会让国家与学校发展得更有品位。

对于国家来说,会通过历史的方式,通过各种文化遗址的方式,让我们去面对历史;但对于学校来说,由于缺少专门的历史记载,也不会刻意地保存历史中的物质,从而失去了不少品鉴办学传统的机会。

虽然不少学校也有校史或者校史陈列馆,但限于校史中缺少感人的故事,也缺少对经典人事的哲理分析,所以对后人的吸引力不大。

要在学校发展中真正发挥办学传统的教育功能,就需要把学校办学史上经典的人与事,通过物化的方式,通过故事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后来者可以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品评办学传统,从办学传统中悟出今天的是与非的标准出来。

今天的学校教育,身处形势变化万千的社会之中,面临着价值多元的学生,对学校的改造与革新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历史所需。

可是,越是要改造与革新自我的时候,学校似乎更应该冷静地回望历史,通过拟清学校办学传统之际,明确并坚定学校的办学方向,从办学传统中寻找到办学的经验并回避办学的教训,更为重要的是,让今天的办学者从办学传统中,习得让我们直面教育的勇气与历史使命。

尽管在办学进程中面临的问题都是新问题,而且历史与办学传统也不会为我们提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但历史与办学传统却可以帮助我们少走甚至不走变路,可以帮助我们不要在办学的低水平问题上重复老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更为科学与有效的办学思路与教育理念。

避开办学传统而追求办学创新,会让我们满足一时的成就,却让我们在办学的路上失去成就学校更高水平办学的一世机会。

nn班主任的困境:

缺能力还是缺权利?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周彬

[本文应《班主任》约稿而作]在历史上,有能力但却没有权利的人,杨修最为典型,而且还为此丧失了宝贵的生命;有权利但没有能力的人,刘阿斗最为典型,虽然没有为此丧失生命,但却将整个蜀国拱手相送,安心于做一个安乐县公。

要成就一项集体性事业,既需要这个人有与之相应的能力,也需要给予或者授予他相应的权利;与之相反,集体性事业的失败,有可能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也有可能是从事这项事业的人没有这方面的权利。

由此让人想到,在中小学的诸项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就是班主任工作了,不管是班主任教师自己,还是学校管理者,都能够意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说这项工作已经做好了。

那么,难以令人满意的班主任工作,究竟是班主任老师缺少相关的能力,还是没有授予他们足够的权利呢?

当一个班级学风不佳、上课纪律不好、同学之间不和睦时,班主任难免要承担责任。

因为在传统的观点中,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不够投入,要么是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的能力不足。

如果是班主任在班有管理中投入不够,这肯定是班主任老师的过错,班主任工作对学生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为什么还要偷懒呢?

如果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能力不足,这就更是班主任老师的过错了,能力不够为什么还不大力提升呢?

面对这样的评价与归因,其结果除了要求班主任老师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班级管理上,就是要求班主任老师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而如此高要求的进一步结果,往往是吓跑了更多的班主任,或者让在岗的班主任老师对这项工作越发失望。

的确,如果学校只有一个班级或者少数班级,存在学风不佳、上课纪律不好、同学之间不和蔼的问题,那么这些班级的班主任老师要承担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可是,如果学校有百分之三十及以上的班级都存在上述问题,那么需要追究责任的就不仅仅是班主任老师,还包括班主任这个岗位本身的合理性,尤其是后者。

面对普遍感到不满意的班主任工作,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剖析这个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的成功率和班主任教师的满意度。

有多少人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时取得了成功呢?

小王老师刚从大学毕业,被学校委以重任担当高一(三)班的班主任,在尽心尽力的工作中,她所带班级连续三周都拿到了“流动红旗”。

可是,不知道是别的教师有所发力,还是自己有所松懈,在第四周“流动红旗”居然花落他家,小王老师为此伤心不已。

谁知坐在她旁边的张老师语出惊人:

“流动红旗”一般是给年轻人的,但也并不能总是给年轻人。

小王老师没有听明白张老师的意思,在多次恳求之下,张老师才解释开来:

班主任这项工作,随便你怎么做,都不可能成功,但失败却是无处不在的,明白这个道理的老教师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为之;青年老师血气方刚,也不明白这个道理,都希望通过当班主任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于是尽心尽力为之,既是为了奖励青年老师的工作业绩,也是为了鼓励青年教师的努力,所以“流动红旗”自然要给你们。

可是,你也不能老是拿这个“流动红旗”,否则像我们这些老教师就不再参与“流动红旗”的竞争,那么就更不会有人想方设法地当好班主任了。

虽然张老师的话比较消极,但的确道出了班主任这个岗位的缺陷:

难以做好,易于出错。

我们再来看那些成功的班主任老师,魏书生肯定算一位,李镇西也要加上去,但可惜的是,他们并不是在当班主任的时候就像今天这样名声远扬,更多时候是用自己今天的名气来推广承担班主任工作时积累的经验,而不是用班主任工作经验来铸就自己的名气。

有多少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有职业满意感呢?

相信很多校长都有这样的体会,班主任虽然不是一个官,但也并不是随便哪位教师都能担当得了。

在对初一

(二)班明年的班主任人选进行多次权衡与多方面考虑之后,李校长还是决定请已经五十岁的王老师来掌舵。

可是,当李校长找王老师布置这项任务时,王老师反应非常剧烈:

李校长,我都五十来岁的人了,你还不能饶了我呀,班主任这项工作也应该由青年人来承担了吧,难道我现在还没有过青年教师这一关吗?

很难说王老师对待班主任这个岗位的态度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的确反映出了这样的事实:

没有多少教师真心的喜欢班主任这个岗位,即使有不少班主任教师在这个岗位上也获得了一定的职业满意感,但似乎与之相应的代价过大,一旦有机会卸任班主任他们绝不放弃。

当我们把眼光聚焦在单个人的身上时,那么没有做好工作的原因,很自然就落在单个人的身上;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聚焦在从事这项工作的群体身上,就不得不更审慎地考虑没有做好工作的原因,因为它可能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不够努力或者能力不足,也有可能是这个岗位本身设置得不够合理,为这个岗位配置的权利与要求的义务不够对称所致。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工作的不如人意是众所周知的,而班主任教师工作的困难程度也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我们仍然寄希望于让班主任老师成为一个无所不能与品德至上的圣人来解决问题时,可能离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反而会越来越小。

毕竟这个世上无所不能的人少,品德至上的人也少,既要无所不能还要品德至上的人更少,如果收入很低还要要求无所不能与品德至上的人就更为稀缺了,把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希望寄托在更强的个人能力与更高品德之上,往往会降低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

班主任有两项重大的教育任务:

一是通过对学生学科学习的协调,促进学生在多学科学习过程中合理地配置学习时间与学习资源,从而在总成绩与全面发展上更为有效;另一是尽可能地超越学科教学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学科倾向,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与长远发展。

可是,要让班主任有效率地完成这两项重大的教育任务,既要要求班主任有协调学科教师的能力和科学把握教育规律的素养,更要要求班主任有协调学科教师和按教育规律指导学生学习的权利。

遗憾的是,对于班主任的教育任务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但对于与之相应的权利配置却较为稀缺,这既是班主任岗位设计上的错误,更是成千上万班主任教师倍感辛苦而且还没有成就感的主要原因。

站在学生那面,学生都希望得到全面发展;站在教师这面,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意味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统筹。

对学校来说,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意味着学科教师间的协调一致。

可是,目前学校对学科教师的考核往往局限在单一学科上,总认为学生每一学科成绩都好了,学生总成绩自然就上去了,殊不知当学科教师只对自己所教学科负责时,很有可能会拉低学生的总成绩。

于是,班主任的教育任务就是协调学科教师,避免某些学科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上做“过犹不及”之事,更要避免某些学科教师以牺牲其它学科利益来提高自己学科成绩之事。

可是,尽管班主任有这项教育任务,但班主任并没有协调学科教师的权力,一方面学校并没有授权班主任去了解与引领学科教师的权力,另一方面班主任教师都尽可能由青年教师担任,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资历去影响学科教师。

班主任教师在没有权力与资历协调学科教师的情况下,只好用更好的态度与更仔细的服务去弥补学科教学间的冲突与矛盾,但这就苦了班主任教师。

班主任教师眼中的学生是“一个人在学习”,而学科教师眼中的学生是“一个在学习的人”。

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教师更注重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情趣,而学科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努力程度与学科成绩;在培养目标上,班主任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总成绩与长远发展,而学科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单科成绩与当下成长。

可是,在学校对教师与学生的考核指标中,却很少考核学生的长远发展,往往将学生的长远发展局限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比如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这就增大了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而非教学时的压力。

在短期内,学生的知识不但容易获得,而且容易表现出来;学生的能力就吃亏了,虽然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但在短期内不容易培养,而且也不容易外现,当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能力负责时,这就不得不让班主任“退居二线”了。

与此相应,虽然德育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方向,而智育只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速度,自然方向比速度更加的重要。

但是,当考核学生的时段比较短时,方向的重要性就小于速度的重要性了,当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发展方向负责时,也往往成为“费力不讨好”的事。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说,如果给我足够的权力与利益,我就有可能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事实上面对失败的时候,大家也都会说,之所以我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好,是因为我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权力与利益。

可是,究竟是个人能力不足而没有把事情做好,还是由于没有为这个岗位配置足够多的权利而导致事情失败,需要的是科学的分析,而不是在责任承担上的主观判断。

对班主任来说,同样面临这样的尴尬:

究竟是班主任能力不足,还是班主任获得的权利不够?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尽管我们希望班主任教师的能力能够更强,但就目前班主任群体的成功率和职业满意度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困难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人能力问题;就当前班主任的教育任务与管理权利的配套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困难更是一个权利配置问题而不是使用权力的能力问题。

在传统的观点中,班主任这个“主任”是针对学生来讲的,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孩儿王”,这个岗位在学校并不算是管理岗位,更算不上行政岗位了。

对学校来讲,并不需要班主任去协调科任教师,而是让班主任去弥补科任教师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并不需要班主任开展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方向的德育,而是让班主任去做让学生更乐意于在学习中吃苦的思想工作。

于是,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就是班主任教师要有服务好其他科任教师的良好态度,要有管制学生并引导学生好好学习的能力。

可是,班主任老师越是弥补科任教师间的冲突与矛盾,那么反而会鼓励科任教师各自为阵的心态,从而让他们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越发地激烈;班主任教师越是引导或者管制学生好好学习,而不是协调科任教师教得更好,也不是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就会越发地逆发。

因此,要让班主任走出目前的困境,仅仅依赖班主任良好的服务态度与软硬兼施的劝学精神是难以成功的。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总成绩更好,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积极的方法,就是让每位科任教师的学科教学行为都服务于这个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都适度而又高效地使用学生的学习资源,而不是让学生在自己所教学科上涸泽而渔;另一种是消极的方法,就是让班主任教师去弥补学科教师间的冲突与矛盾,想尽各种办法把学生的学科学习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学习计划。

前者需要授予班主任教师协调学科教师的权利,还需要班主任具备协调学科教师的管理能力,而不仅仅是良好的服务态度。

后者需要班主任教师对学科教师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但班主任教师有了良好的服务态度也不一定会取得好的结果,因为班主任教师有了良好的服务态度,有可能让科任教师更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也有可能纵容科任教师更随意地抢占更多学生的学习资源。

要让学生更乐意于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吃苦耐劳,的确需要班主任教师的思想工作,也需要班主任教师的强硬管制,但这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毕竟学生学习的知识归属于科任教师。

要确保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状态,也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主动的方法,就是通过科任教学对学科知识的有效教学与有趣表达,吸引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尽量做到“痛并幸福着”;另一种是被动的方法,就是通过班主任教师的软硬兼施,让学生在班主任教师的各种奖励与表扬的激励下,在班主任教师的斥责与威胁之下,违背自己兴趣地进行学科学习。

毫无疑问,主动学习不但比被动学习更为有趣,而且更为有效。

可是,班主任教师与学科教师间究竟是哪一种关系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呢,是由班主任去引领与协调学科教师,从而让学科教师让自己的教学更为有趣与有效,还是由班主任去帮助与弥补学科教师教学中的无趣与无效呢?

我想答案不言而自明,可是,目前的班主任工作似乎并没有主动介入学科教学之中,而是在学科教学之外要求学生被动开展学科教学,这样的工作方法相信再聪明再有能力的班主任都很难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对班主任工作的成败来说,班主任教师个人能力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班主任岗位设置中权利配置与教育任务是否对称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能一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