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41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戊戌变法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戊戌变法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戊戌变法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戊戌变法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6.docx

《戊戌变法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戊戌变法6.docx

戊戌变法6

三墩中学课堂教学计划设计

班级

八年级

科目

历史

教师姓名:

李超

课题(章节名称)

中国近代化探索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戊戌变法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①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光绪帝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②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

b.通过讨论“维新变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①运用“分组学导”的教学方法。

②本课通过课前预习、小组交流、竞争抢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③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

对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由学生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学生编排历史小品,归纳总结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

价值观

①认识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

②谭嗣同的慷慨捐躯,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仰。

③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要求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

教学

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

难点

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分析百日维新诏书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

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原因。

教学方法手段

讨论、研究、分析、归纳

教学辅助工具

多媒体

教学流程

预习

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_年6月11日到9月21日,_________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

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___”。

 2.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____》,实行变法。

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_____________”。

 3.光绪帝任命康有力为总理衙门章京行走,还让维新派人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参与变法。

二、单项选择题

 1.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的呼吁救国、宣传变法的组织是(  )

  A.强学会   B.粤学会   C.保国会    D.南学会

 2.戊戌变法中曾因支持变法被免职的户部尚书为(  )

  A.荣禄    B.翁同龢   C.袁世凯    D.陈宝箴

 3.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B.发动人民群众C.建立共和国D.挽救民族危亡

4.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袁世凯的出卖B.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

C.顽固派的强大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此话出自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宋教仁

6.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7.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阶级力量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C.地主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三、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康有为主张:

“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

请回答:

(1)康有为主张中国的变法当学习哪国的经验?

为什么?

(2)康有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变法主张的?

(3)在朝廷中,变法运动得到谁的支持?

又受到谁的反对?

教学流程

新课

导入

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

”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

新授环节1

教与学的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公车上书

1.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

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

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

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2.总结: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介绍当时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

3.教师板书:

第7课《戊戌变法》辨别“戊戌”的写法。

出示投影:

康有为、梁启超像。

提问:

你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

谁能介绍他们的情况?

康有为、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他们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

提问: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4.公车上书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但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

这部分知识要点大家找得非常准确,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谁还能补充一些其他的资料?

5.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急,惟一途径就是变法。

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大臣进行了论战。

 

6.老师认真观看学生表演,对学生的表演给以鼓励。

1.模拟:

请一位学生做记者现场采访2—3位当时人士。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

 

①有的认为必须改革。

②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

③有的认为必须实行革命等

 

2.学生回答:

公车上书的内容。

 

3.学生看书归纳要点:

 

4.学生表演短剧:

旁白:

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大臣。

荣:

(盛气凌人):

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反驳):

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李(拍桌子叫道):

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荣:

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行不能变更。

康: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拂袖而去。

翁: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

这次问话后,光绪帝对康有为极为欣赏,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学流程

过渡语

下面我们看具体的变法措施,变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有哪些内容?

 

新授环节2

教与学的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百日维新

1.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

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2.变法结果怎么样呢?

 

3.出示谭嗣同的投影片:

引导学生讨论31页

“动脑筋”题,或处理课后“活动与探究”题。

 

3.戊戌变法的内容我们已经讲完了,回顾知识要点,三分钟快速记忆,出示测试题。

 

4.总结:

在当时的情况下,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所进行的改良运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

1.学生阅读变法法令内容,抢答。

 

2.学生介绍谭嗣同的事迹。

小组讨论后,展开辩论。

 

2.学生讨论并回答。

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利益。

②得到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地主、爱国知识分子拥护。

③触动顽固派利益。

学生据课本内容回答。

①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

②谭嗣同等六人为变法献身。

③百日维新。

 

3.学生快速记忆。

教师指导学生抢答。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①维新派力量小。

②顽固派势力强大。

②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4.学生齐读或齐唱小结,记忆知识要点。

 

学生齐读或齐唱小结,记忆知识要点。

教学流程

过渡语

新授环节3

教与学的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流程

过渡语

 

 

教与学的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授环节4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

下面看老师的歌谣小结。

公车上书给皇帝,

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

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革,

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

爱国忧民精神扬。

 

课内

康有为主张:

“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

请回答:

(1)康有为主张中国的变法当学习哪国的经验?

为什么?

(2)康有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变法主张的?

(3)在朝廷中,变法运动得到谁的支持?

又受到谁的反对?

 

课外

1.识记本课要点

2.完成下一课预习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下堂课预习作业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1、兴中会的成立:

1894年,建立第一个____________团体----兴中会(性质)

2、同盟会的成立:

_____年,日本东京。

→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____________,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

《____________》

影响:

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武昌起义(1911.10.10)

1、组织机构:

____________、共进会

2.主力军:

湖北新军

3.结果:

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5.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1、1)

①首都:

____________

②临时大总统:

____________

③国旗:

五色旗

④纪年: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6.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积极性:

A.革命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____________;

B.革命目标:

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直接结果:

使____________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