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文字题答题指导表达技巧学生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
《高考语文考前文字题答题指导表达技巧学生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前文字题答题指导表达技巧学生用安乡一中龚德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前文字题答题指导表达技巧学生用安乡一中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答题指导(表达技巧)
类别
类别
答题举例
修
辞
方
法
比
喻
2007年全国卷2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4分)
答:
“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
在文中被弃置不用的人才。
“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补放逐的古代名臣。
(2011年广东卷)
(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2分)
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梁宗岱擅长且喜欢辩论,辩论的技巧出众,辩论时激情洋溢的性格特点。
2012年天津卷18.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
(3分)
答案示例:
比喻句,“他”的讲述使“她”对农村的了解由模糊到清晰,带给“她”温暖。
“陆续”“一缕一缕”说明这种了解是一点点逐渐加深的。
2009年全国卷2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答案】
(1)拟人,比喻。
(2)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谷峰、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拟
人
2010年天津卷18.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
描写这些植物时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分)
答案:
答案生命短暂生命力顽强拟人
2011年重庆卷14.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4分)
答案:
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2011年江西卷一、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4分)
答案: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012年重庆卷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4分)
【答案】运用比拟写出山水的变化。
(1分)“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1分)暗含着晓云弥散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雨之后水面的宽阔(1分),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
(未答出“暗含义”扣1分)
2012年湖北卷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排
比
2012年浙江卷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答案示例:
①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②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
③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
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15.2012年湖南卷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5分)
【答案】①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
②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对
比
2007年全国卷217.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8分)
答:
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
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设
问
反
问
反
复
2012年四川卷16.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5分)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火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火朽去过程中我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对
偶
2010年全国卷2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故答案为:
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2011年福建卷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
答题要点:
①对比:
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
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
(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
借
代
2012年天津卷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
(2)修辞:
对偶、借代炼字:
“逢”“忙”色彩:
“碧”“黄”情感:
喜爱之情
引
用
2011年北京卷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5分)
【答案】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对比中反衬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交融互渗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
2010年新课标卷11(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
(6分)
【答案】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双
关
2011年四川卷15.第6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描写草木惊醒后的各种情态,请结合全文回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案:
①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态,既形象生动,又与前文以草木的“沉睡”、后文草木的“惶惑”相呼应。
(2分)②用排比手法描绘玉簪棒的“吃惊”、紫薇的“怀疑”、马缨花的“才有反应”,营造出清冷、紧张的氛围,为下文写爸爸的逝去伏笔。
(2分)③草木“寥寥几朵”“已发黄”,“时间确实不多了”,一语双关,暗示着爸爸生命的时日已不多。
(2分)
2011年山东卷22.“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1)标题一语双关
(2)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3)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4)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2011年大纲卷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一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已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分,意思对即可)
夸
张
(2011年广东卷)
(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2分)
夸张手法。
突出了梁宗岱善于跑路,有强健的体格。
2012年江西卷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答案:
共同点:
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分)不同点:
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分)
反语
表
达
方
式
类
记叙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012年山东卷19.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
有何好处?
(4分)
【答案】
(1)思路:
顺叙。
(2)好处:
内容:
①按时间依次写了古村人们一天的生活,②强调了古村人们按部就班,不慌不忙,完全符合自然地悠悠节奏,③表达了平凡比非平凡可能更有价值,上帝或者说,平凡乃是非平凡的极限的主题。
结构:
④点题。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使行文波澜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
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内容、形象,深化主题,突出中心,使行文曲折有致。
2009年全国卷2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
(1)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
(2)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补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
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抒情
1.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
2.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写景抒情
2012年江苏卷(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即物抒情
寓情于事
附情于理
描写
1.在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现主旨。
2.在小说中,主要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白描
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的描写手法,文字简练,不加学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2012年浙江卷11.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3分)
答案示例:
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工笔细描
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
正面描写
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
景物烘托法
衬托人物的某种心理(情),衬托人物的某种感情,衬托人物的某种性格,衬托人物的某种品质。
通过对与描写对象有关的时令、气候、地点、花鸟草虫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
他人反应法
人物的言行,别人看在眼里,听在耳内,反应在心中,要了解一个人,不妨去听听他人的反映。
如《顽皮的弟弟》一文,小作者并没有过多地从正面写小弟弟的可爱,而是侧面写妈妈摸了摸弟弟的头说“你这个小顽皮”,以及姥姥“流出了高兴的眼泪”等等,用动作、语言、表情从侧面塑造了一位顽皮可爱的小男孩形象。
别人介绍法
(作品中其他人物的介绍或评论)
有些作品,主要人物并不出场,而文章又无处不在写他,这时便只有利用别人的介绍来表现了。
如本《同学王洁》一文的主人公王洁并没有出场,人物形象的刻画完全是通过受帮助的文焱和老爷爷的介绍来实现的,但王洁这位好少年的形象却能时时浮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评论法
借人写人法
(描写他人的言行举止衬托主人公)
2010年山东卷22.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6分)
【解答提示】祥子。
写刘四爷是为了引出祥子,侧面详写了祥子的性格。
景物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景物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1)渲染(烘托)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心情(心理、品质、性格、感情)
(3)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
(4)寄托(表达)人物感情
(5)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交代故事发生背景)
(6)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
)
(8)预示人物命运
(9)深化作品的主题
2011年广东卷16.阅读文中两处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分)
开头部分:
(1)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海面、海肚天,交待了故事的地点——海边。
夕阳、暮霭,交待了时间。
(2)渲染冷寒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
“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
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格。
结尾:
深化小说的主题。
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来衬托少年完成海猎之后家庭的宁静快乐,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状,同时也衬托出少年坚强、懂事、富有责任感的性格,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011年浙江卷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分)
①“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2012年广东卷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4分)
【答案】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③点明季节时间等。
2012年安徽卷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答案示例: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2009年全国卷1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藉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
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藉花飘香。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
环境
场面描写
2012年天津卷16.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
(2分)
答案:
制造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2011年天津卷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析。
(2分)
【参考答案】
(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人
物
描
写
肖像描写
2010年山东卷20.第二段开通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解答提示】通过年龄、身体状况、相貌、个头,写刘四爷的虎相,照应上文对刘四爷性格为人的描写,引出“虎妞”和祥子,为下文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作了铺垫和对比,为后来祥子做女婿作了铺垫。
2012年新课标卷11
(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动作描写
2011年安徽卷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的方法
1、直接描写式。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
“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
“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2、内心独白式。
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3、梦境描绘式。
这是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
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
4、心理分析式。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
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5、神态显示式。
这种描写法是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
6、行动表现式。
即在小说、戏剧、记叙文中恰当的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7、环境衬托式。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
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8、幻觉展现式。
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心理描写的作用
1、深化主题思想
2、展示精神面貌
3、勾勒性格特征
4、推动情节发展
2011年山东卷20.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4分)
①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②心理描写,表现出此时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
2010年新课标卷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6分)
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细节描写
(
(1)对表现主题:
点题或突出主题。
(2)对塑造人物:
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
(3)故事情节: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011年湖北卷18.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
(6分)
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
'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中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
'"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目从俗,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现出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②"老赵划拳与众不同,两只手出拳,左右开弓,一会儿用左手,一会儿用右手。
"赵树理不循常规,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划拳,别具一格,异趣横生。
这个细节表现了赵树理幽默风趣的真性情,以及他和老舍之间的深厚感情。
2011年江苏卷12.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
请具体说明。
(4分)
答:
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脸上的雪水,而后又将成为湿布的手帕顶在头上,这些细节都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且由衷地高兴。
议论
叙后
议论
1.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
2.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3.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点明或华主题,画龙点睛。
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
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举例(或事实)论证
作用:
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
2008年湖南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
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
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说明
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
引用
。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分类别
作诠释
摹状貌
表现手法
象征
2010年全国卷1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答案参考:
这首诗歌通过素蝶繁荣活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2010年湖南16.纵观全文,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
(4分)
【答案】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
谢”,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
2010年全国卷117、文章最后一段说:
“我说不出喜欢煤油灯的理由,但我知道灯火在我心中的意义。
”综观全文,灯火在作者心中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6分)
答案参考:
(1)灯火让作者不时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它是作者人生中的“永恒之火”。
(2)灯光下的祖孙相牵,使作者贫穷的童年生活变得温馨而富有诗意。
(3)作者的成长离不开灯光下的夜读,这是作者人生的重要一步。
2011年四川卷16.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
(6分)
答案:
①铁铃铛是铁铸的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寄托着爸爸对勉儿的爱和期望。
(2分)②铁铃铛是爸爸命运的象征,“尽情地唱过”,却“把自己用得太过了”。
爸爸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牺牲了生命。
(2分)③铁铃铛是文章的线索,贯穿着爸爸的执着与逝去、勉儿的思念与回忆。
(2分)
2011年江苏卷14.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
答:
“雪”:
一是自然界的雪,二是象征着笼罩着的越来越近的外敌入侵的战火,三是象征应征入伍作翻译的消息,四是象征师生之间的亲疏关系。
“雪”与“腊梅林”:
象征青年们志愿献身保卫祖国的纯洁无瑕、迎难而上的爱国情。
“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变化过程,喻示人物关系的和缓,更喻示着救国有望的情结。
2012年北京卷18.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
(5分)
【答案】要点:
①登山者所攀登的雪山峰顶②人类所追求的精神巅峰③作者所冲击的文学创作的高峰
2010年山东卷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2)提示:
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2009年湖南19.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5分)
【答案】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素朴、单纯。
云南的“云”的象征意义:
始终坚守一个庄严伟大的理想――把个人的发展统一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同一目标上:
抗战必胜(抗战到底)。
抑扬
2009年全国卷1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
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答:
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对比
2004年江苏卷第20题:
“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
答案:
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的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境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好处: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2012年山东卷19.本文为什么从英国间谍对一家小工厂的破坏写起?
(4分)
答案:
提示:
①内容上,用地方普通却被间谍重视的对比,写出重水的重要作用;②结构上,讲述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对下文重水的介绍,与第三段“重水因之成为举足轻重的战略物资。
当年德国人失去重水之后,整个制造原子弹的计划不得不推迟”照应。
2012年全国卷(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
请简要分析。
答案:
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
2006年全国卷1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
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6分)
答:
(1)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
(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文章反复强调“阳光”,正因为夜来香、昙花都夜间开花,所以称为“阴香”,这道题很容易。
没有壮怀则主要是与农夫比较,与稻子比较,农夫稻子都是在阳光下劳动的一种象征,说夜来香昙花没有壮怀恰是为了强调后两者有壮怀。
2007年全国卷1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