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及配套同步练习113课.docx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及配套同步练习113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及配套同步练习113课.docx(1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及配套同步练习113课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教案及同步练习
目录
Ø第1课《窦娥冤》同步练习
Ø第1课《窦娥冤》教案
Ø第2课《雷雨》同步练习
Ø第2课《雷雨》教案
Ø第3课《哈姆莱特》同步练习
Ø第3课《哈姆莱特》教案
Ø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
Ø第4课《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案
Ø第4课《柳永词两首》随堂练习
Ø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Ø第5课《苏轼词两首》《定风波》教案
Ø第5课《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Ø第5课《苏轼词两首》教案
Ø第5课《苏轼词两首》随堂练习
Ø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1
Ø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2
Ø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1
Ø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
Ø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随堂练习
Ø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教案
Ø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
Ø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随堂练习
Ø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Ø第8课《拿来主义》随堂练习
Ø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Ø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随堂练习
Ø第10课《短文三篇》《热爱生命》教案
Ø第10课《短文三篇》随堂练习
Ø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Ø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随堂练习
Ø第12课《苏武传》教案
Ø第12课《苏武传》随堂练习
Ø第13课《张衡传》基础练习
Ø第13课《张衡传》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
赏读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
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
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
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
如《窦娥冤》:
“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
(2)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
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
《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
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④净:
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kuí)。
⑤丑:
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儿(小厮(sī))。
(4)宫调:
乐音七声:
宫、商、角、徵(zhǐ)、羽、变徵、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
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
《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5)套数:
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阕(què)。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窦娥冤》用正宫,其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词: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窦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韵。
(7)宾白:
指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
人物对话;
独白:
人物自叙;
旁白:
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
唱词中的插话。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8)科介: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二)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yǐ)斋叟(sǒu),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pǔ)(《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三、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楔子(序幕):
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
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
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
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启发:
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
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
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二、研究阅读,分析课文
1.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提示】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2.窦娥为什么要指责天地鬼神?
【提示】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
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
是不容侵犯的。
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3.背诵[滚绣球],思考窦娥是否认清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提示】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4.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有什么作用?
【提示】纵观全剧,作家在刻画窦娥反抗性格的同时,也注意逐一展现人物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侧面:
大堂之上,酷刑之下,为使婆婆免遭毒打,她甘愿牺牲自己,屈招了药杀公公的死罪;这折戏中写她赴刑场时,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试想一个心地如此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
困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为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5.通过婆媳的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提示】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
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
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6.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提示】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
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7.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
是否矛盾呢?
【提示】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地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8.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作用是什么?
【提示】窦娥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
这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要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每有口难言”。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
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竞到底”的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超乎自然之上的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也是作家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好理想的形象体现。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于想象,借助于天地震惊、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乃至实现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发生并得以应验。
这样的安排和处理,虽违背事物的常见原理,却又合乎人情,从而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掉贪官污吏,洗雪天下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9.提问:
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10.提问:
“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
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
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
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11.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意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窦娥的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
她发下三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愦、吏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这样安排情节也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理想的形象体现。
他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
三、写作特点:
1、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本色的戏曲语言。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冤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徐缓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人.激荡如潮。
慷慨激昂;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浯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人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凄怆,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滚绣球]全曲以及[一煞]中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突出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语言平实,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不少古白话词语,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都表述得十分生动。
课文中的说白,如窦京向刽子手请求走后街不走前街的对白,以及窦娥与婆婆诀别时的对白,都是相当动人的,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课文中的曲白也配合得很好,如三桩誓愿的场面,三次用“白”提出誓愿,依次讲出“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若窦娥委实冤枉”“我窦娥死得委实冤枉”;三次用“曲”强化感情,依次对以相应的四个典故来抒发胸臆。
曲白相生,语言朴素而富于感情,把窦娥为其冤屈而抗争的精神表达得深切而感人。
关汉卿戏剧语言不事雕琢镂饰,呈其自然朴实的本色,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韵味,被称道为“字字本色”,尊为“本色派”之首。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
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课文小结
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
如今的时代,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
若干年后,在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
如果你犹豫了,请你再读《窦娥冤》,再次感受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窦娥冤》
(时间:
40分钟 满分:
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角色(jiǎo) 盗跖(zhí)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
B.枷锁(jiā)罪愆(yǎn)衔冤(xián)湛蓝青天(zhàn)
C.寒暄(xuān)错勘(kān)亢旱(kàng)苌弘化碧(cháng)
D.煞尾(shā)埋怨(mái)尸骸(hái)杳无音讯(yǎo)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煞尾 寒暄 两全其美 引吭高歌
B.脉膊造孽身首不全苌弘化壁
C.誓愿白炼揠苗助长湛湛青天
D.亢旱伏状激流勇退不明不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刽子磨旗、提刀 磨旗:
摇旗
②行动些行动些:
行动起来
③不提防遭刑宪刑宪:
拷打
④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生:
产生
⑤向哥哥行有句言行:
排行
⑥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葫芦提:
糊涂
⑦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兀的:
这,这个
⑧只当你亡化的孩儿荐荐:
祭,超度亡灵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⑥⑦⑧D.②③④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世难举案齐眉,实指望,天长地久永相爱。
想不到,棒打鸳鸯两分排。
”这是琼剧《梁祝》中祝英台的经典台词。
B.虽占有备位“总统”的位置,但她言行一向前合后偃,不仅失去了主导局面的先机,还沦到各方都不讨好的境地。
C.各国的环保标准与技术水平良莠不齐,贸易摩擦近年来因为环保包装引起的争端日趋尖锐。
D.况且参与者的身份难以保证,人员鱼目混珠,彼此都不知底细,所以交友需谨慎,防止受到其他更多的伤害。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九部门强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B.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清华人应将目光从论文、课题、经费这些指标,转向全面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解决存在于我国高校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影响高校建设,切实重视人才培养。
C.如何让富人不再只想着投资移民,让穷人尽快摆脱贫困,让全国的百姓真正走向“共同富裕”,这显然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做出调整。
D.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提出今年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中央部门要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
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
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
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
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
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
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云)我可忘了一件:
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
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
(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
(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
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
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
[注] 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的结尾部分。
这是窦娥的冤魂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
6.【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细读【鸳鸯煞尾】曲中窦娥的唱词,分析此段唱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析之。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如何理解作者借窦娥之口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交流(15分)
10.《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6分)
(1)《古名家杂剧》本:
“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
(2)《元曲选》本: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