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弯矩M=0.1×14.989×0.302=0.135kN·m;
最大剪力Q=0.617×14.989×0.30=2.774kN;
最大受弯应力σ=M/W=1.35×105/4.08×104=3.304N/mm2;
支撑小楞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3.304N/mm2小于支撑小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m=13.000N/mm2,满足要求!
3、抗剪强度验算
方木断面最大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3Q/(2bh)≤fv
支撑小楞的受剪应力值计算:
τ=3×2.77×103/(2×50.00×70.00)=1.189N/mm2;
支撑小楞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v=1.300N/mm2;
支撑小楞的受剪应力计算值τ=1.189N/mm2小于支撑小楞的抗剪强度设计值fv=1.30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ν=0.677ql4/(100EI)≤[ν]=min(l/150,10)
支撑小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677×14.989×300.004/(100×9000.00×1.43×106)=0.064mm;
支撑小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64mm小于支撑小楞的最大允许挠度[v]=min(300.00/150,10)mm,满足要求!
(四)梁底横向支撑钢管的强度验算
梁底横向支撑承受梁底木方传递的集中荷载。
对支撑钢管的计算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进行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1、荷载计算
梁底边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1=R1=1.1ql=1.1×(1.349/150.000)×150.000=1.484kN
梁底中间支撑传递的集中力:
P2=R2=1.1ql=1.1×(4.497/150.000)×150.000=4.946kN
梁两侧部分楼板混凝土荷载及梁侧模板自重传递的集中力:
P3=(0.800-0.400)/4×0.300×(1.2×0.100×24.000+1.4×1.000)+1.2×2×0.300×(1.600-0.100)×0.500=0.668kN
计算简图(kN)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N1=N4=0.51kN;
N2=N3=4.116kN;
最大弯矩Mmax=0.117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νmax=0.034mm;
最大受弯应力σ=M/W=1.17×105/4.49×104=26.06N/mm2;
梁底支撑小横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26.06N/mm2小于梁底支撑小横杆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m=205.000N/mm2,满足要求!
梁底横向支撑小楞的最大挠度:
ν=0.034mm;
梁底支撑小横杆的最大挠度计算值ν=0.034mm小于梁底支撑小横杆的最大允许挠度[v]=min(333.33/150,10)mm,满足要求!
(五)梁跨度纵向支撑钢管计算
作用于支撑钢管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通过方木的集中荷载传递。
梁两侧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0.51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最大弯矩Mmax=0.054kN·m;
最大变形νmax=0.057mm;
最大支座力Rmax=1.097kN;
最大应力σ=M/W=0.054×106/(4.49×103)=11.927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m=205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1.927N/mm2小于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m=205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ν=0.057mm小于最大允许挠度[v]=min(600/150,10)mm,满足要求!
梁底支撑钢管的强度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力P=4.116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最大弯矩Mmax=0.658kN·m;
最大变形νmax=0.765mm;
最大支座力Rmax=13.445kN;
最大应力σ=M/W=0.658×106/(4.49×103)=146.605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m=205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146.605N/mm2小于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m=205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ν=0.765mm小于最大允许挠度[v]=min(600/150,10)mm,满足要求!
(六)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0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R=1.096kN;
R<12.00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七)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立杆荷载
根据《规程》,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ut指每根立杆受到荷载单元传递来的最不利的荷载值。
其中包括上部模板传递下来的荷载及支架自重,显然,最底部立杆所受的轴压力最大。
上部模板所传竖向荷载包括以下部分:
根据前面的计算,梁两侧立杆扣件滑移力F1=1.097kN,梁底立杆所受竖向力F2=13.445kN;
根据《规程》条文说明4.2.1条,支架自重可以按模板支架高度乘以0.15kN/m取值,故梁两侧支架自重荷载值为:
F3=1.35×0.15×5.97=1.209kN;
梁底立杆支架自重荷载值为:
F4=1.35×0.15×(5.97-1.60)=0.885kN;
通过相邻的承受板的荷载的扣件传递的荷载,此值包括作用在板上模板自重和钢筋混凝土自重:
F5=1.35×(0.90/2+(0.80-0.40)/4)×0.60×(0.50+24.00×0.10)=1.292kN;
通过相邻的承受板的荷载的扣件传递的荷载,此值包括作用在板上的活荷载:
F6=1.4×(0.90/2+(0.80-0.40)/4)×0.60×(1.00+2.00)=1.386kN;
梁两侧立杆受压荷载总设计值为:
N1=1.097+1.209+1.292+1.386=4.983kN;
梁底增加立杆受压荷载总设计值为:
N2=13.445+0.885=14.330kN;
立杆受压荷载总设计值为:
N=14.330kN;
2、立杆稳定性验算
σ=Nut/(φAKH)≤f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A--立杆的截面面积,按《规程》附录B采用;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24;
KH--高度调整系数,建筑物层高超过4m时,按《规程》5.3.4采用;
计算长度l0按下式计算的结果取大值:
l0=h+2a=1.60+2×0.08=1.760m;
l0=kμh=1.163×1.272×1.600=2.367m;
式中:
h-支架立杆的步距,取1.6m;
a--模板支架立杆伸出顶层横向水平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取0.08m;
μ--模板支架等效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程》附表D-1,μ=1.272;
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
1.163;
故l0取2.367m;
λ=l0/i=2366.938/15.9=149;
查《规程》附录C得φ=0.312;
KH=1/[1+0.005×(5.97-4)]=0.990;
σ=N/(φAKH)=14.330×103/(0.312×424.000×0.990)=109.391N/mm2;
立杆的受压强度计算值σ=109.391N/mm2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0N/mm2,满足要求。
(八)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稳定性计算
1、立杆荷载
根据《规程》,支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ut取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受压荷载总设计值计算。
由前面的计算可知:
Nut=14.330kN;
风荷载标准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
wk=0.7μzμsWo=0.7×0.44×0.74×0.038=0.009kN/m2;
其中w0--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w0=0.44kN/m2;
μz--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
μz=0.74;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取值为0.038;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为
Mw=0.85×1.4wklah2/10=0.850×1.4×0.009×0.6×1.62/10=0.002kN·m;
2、立杆稳定性验算
σ=Nut/(φAKH)+Mw/W≤f
σ=N/(φAKH)=14.330×103/(0.312×424.000×0.99)+1583.085/4490.000=109.744N/mm2;
立杆的受压强度计算值σ=109.744N/mm2小于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0N/mm2,满足要求。
(九)模板支架整体侧向力计算
1、根据《规程》4.2.10条,风荷载引起的计算单元立杆的附加轴力按线性分布确定,最大轴力N1表达式为:
N1=3FH/((m+1)Lb)
其中:
F--作用在计算单元顶部模板上的水平力(N)。
按照下面的公式计算:
F=0.85AFWkla/(La)
AF--结构模板纵向挡风面积(mm2),本工程中AF=6.00×103×1.60×103=9.60×106mm2;
wk--风荷载标准值,对模板,风荷载体型系数μs取为1.0,wk=0.7μz×μs×w0=0.7×0.74×1.0×0.44=0.228kN/m2;
所以可以求出F=0.85×AF×wk×la/La=0.85×9.60×106×10-6×0.228×0.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