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颜俊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颜俊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颜俊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颜俊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一、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
1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1.1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1.2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2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
2.1危险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2.2重大危险源辨识
2.3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1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1.1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
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
(2)失控
故障
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人员失误
管理缺陷
环境因素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人的因素
1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101负荷超限
1102健康状况异常
1103从事禁忌作业
1104心理异常
1105辨识功能缺陷
1199其它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01指挥错误
1202操作错误
1203监护失误
1299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2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10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
2102防护缺陷
2103电伤害
2104噪声
2105振动危害
2106电离辐射
2107非电离辐射
2108运动物伤害
2109明火
2110高温物质
2111低温物质
2112信号缺陷
2113标志缺陷
2114有害光照
2199其它
2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201爆炸品
220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2203易燃液体
220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220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2206有毒品
2207放射性物品
2208腐蚀品
2209粉尘与气溶胶
2299其它
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301致病微生物
2302传染病媒介物
2303致害动物
2304致害植物
2399其他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3、环境因素
3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15项
3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18项
3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9项
39其它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4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42职业安全责任制未落实
4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4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4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49其它管理因素缺陷
(2)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风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
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
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
请看案例39
(3)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危害因素分为十类,分别为:
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它职业危害因素。
(4)按事故或职业危害类型分类(老教材)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有害因素分为七类,分别为: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有害因素。
请看案例40、60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改动内容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实施时间:
2009年12月1日。
本标准不适用于: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军事设施;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
(06、07)
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压力管道
长输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
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DN大于等于300mm的管道公用管道;
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00mm。
工业管道输送
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
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
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
的管道。
锅炉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
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压力容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
特种设备范围
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指除道路交通农用车辆以外仅在工厂厂区旅游景区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作业人员范围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煤矿安全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范围
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三、安全生产检查
检查的类型:
定期性安全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安全检查;专业(项)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
检查内容:
软件:
查思想查意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查管理查制度;
硬件:
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要求:
突出重点的原则。
检查的方法及工作程序
方法:
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SCL);仪器检查法。
工作程序:
准备、实施检查、通过分析作出判断、及时作出决定进行处理、整改落实
请看案例3
评价方法的选择
1、安全检查表法:
理由:
安全检查表法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可适用于工程系统的各个阶段。
常用于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
检查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表内还可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查改进情况。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理由: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适用于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
原理:
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3个: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LEC。
建设项目在进行安全验收评价时,其主要设备设施及配套设施应已建成,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危险作业场所,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可评价这些危险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大小,为项目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3、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
理由: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它以物质系数为基础,再考虑工艺过程中其他因素如操作方式工艺条件设计状况物料处理安全装置情况等的影响,来计算每个单元的危险度数值,然后按数值大小划分危险度级别,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固有危险的度量。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适用于评价项目存在有易燃易爆或化学活性物质,并要求物质的量不少于454k9或0.454m3。
主要适用于化工生产装置及生产过程。
而该建设项目不存在有易燃易爆或活性化学物质,故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不适用于该建设项目的安全验收评价。
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报送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季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下一季度15日前和下一年1月31日前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
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3、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整改
1、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2、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请看案例4
五、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的分类:
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安全评价程序
1、准备阶段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3、定性定量评价
4、安全对策措施
5、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
6、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熟悉)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熟悉)
请看案例6
六、职业病危害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危害预评价报告。
第十六条规定:
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
竣工验收以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第十七条规定:
职业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
准备、评价、报告编制
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
编制预评价方案:
建设项目概况;
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
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
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预评价报告编制阶段完成以下工作:
汇总分析各类资料数据;做出评价结论,完成预评价报告。
请看案例8
七、危险危害因素控制的基本知识
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1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
1.2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3事故预防对策应具有"三性"
1.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事故预防技术措施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措施常常是综合使用的。
(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
1)消除
2)预防
3)减弱
4)隔离
5)联锁
6)警告
事故教训和整改措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是否贯彻落实了有关的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是否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3)是否制定了合理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4)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措施执行是否到位。
(5)安全培训教育和宣传及贯彻是否到位,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否到位。
(6)有关部门的执法力度是否到位。
(7)企业负责人是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8)是否存在官僚和腐败现象,因而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9)是否落实了有关"三同时"的要求。
(10)是否有合理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请看案例49
八、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和修订
综合安全管理制度(14项)
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指标和总体原则
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3、安全管理定期例行工作制度
4、承包与发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5、安全设施和费用管理制度
6、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7、危险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8、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9、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10、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11、防灾减灾管理制度
12、事故调查报告处理制度
13、应急管理制度
14、安全奖惩制度
人员安全管理制度(7项)
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2、个体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
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
4、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5、岗位安全规范
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5项)
1、三同时制度
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
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
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
5、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3项)
1、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2、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3、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步骤
1、起草。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由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起草。
任何安全规章制度的起草前,应首先收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等,同时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起草。
涉及安全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的起草工作,还应查阅设备制造厂的说明书等。
2、会签。
责任部门起草的规章制度草案,应在送交相关领导签发前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意见不一致时,一般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安全的负责人主持会议,取得一致意见。
3、审核。
一是由负责法律事务的部门,对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进行审查;二是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进行讨论。
4、签发。
技术规程规范安全操作规程等由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签发;涉及全局性的综合管理类安全规章制度应由主要负责人签发。
5、发布。
采用固定的发布方式,如通过红头文件形式内部办公网络发布等。
培训。
新颁布的安全规章制度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制度,还应组织进行考试。
6、反馈
7、持续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一次修订,并公布现行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清单。
对安全操作规程类安全规章制度,除每年进行一次修订外,3至5年应组织进行一次全面修订。
请看案例9
十、安全培训
1、主要负责人
1.1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1.2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任职。
1.3所有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培训时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烟花爆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1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2.2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经培训单位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任职;
2.3所有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年应进行安全生产再培训。
培训时间: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其他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特种作业:
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登高架设作业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煤矿安全作业(煤矿井下电气作业煤矿井下爆破作业煤矿安全监测监控作业煤矿瓦斯检查作业煤矿安全检查作业煤矿提升机操作作业煤矿采煤机(掘进机)操作作业煤矿瓦斯抽采作业煤矿防突作业煤矿探放水作业)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烟花爆竹安全作业安全监
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共11类。
复审要求
1、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2、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
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3、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每3年复审1次。
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
请看案例19
十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
4、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6、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十二、相关方管理
1、企业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
2、企业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3、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4、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
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十三、安全生产许可
法律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
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四)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
(五)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六)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
(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八)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九)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
(十一)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十二)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
企业申请;受理申请及审查;决定;延续。
请看案例11
十四、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