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①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
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②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
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
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
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
其成功已势在必然。
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
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
③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
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强烈的征服欲。
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因此,中国人看重外物的利用。
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
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
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④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
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
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
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
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⑤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既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积淀,也决定着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向。
在此,笔者并不是想刻意反映这种差异,而是想借此对外来文化进行借鉴和对民族文化进行反思,以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民族文化在扬弃和吸收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与“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童年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表现了“神”的力量,让人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更近乎客观地认识自身能力。
B.“神”的出现是因为在自然面前,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但又不屈服于自然,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
C.西方凭借着主宰人类命运的“神”,中国凭借着被人主宰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的“神”,他们都取得了与自然对抗的和谐。
D.《愚公移山》的愚公、“精卫填海”的精卫和《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他们在不断同自然的抗争中最终都凭借“神”取胜。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力量渺小,但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从不会被遏止,因而“神”的概念就不会被遗忘。
B.中国神话故事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成功取决人的意愿,归根结底是人主宰的结果。
C.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
D.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关于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中西文化的差异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
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自我奋斗。
B、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
中国人务虚,崇尚清谈,看重精神的作用,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
C、在征服自然的思维上,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
D、在人才培养方面:
中国注重培养喜欢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西方注重培养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4-6题。
(12分)
红楼梦和中国文化
1 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
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作品。
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
②是这样的吗?
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
③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
④先说“理”到底是什么。
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
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
⑤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
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
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
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
6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
他重情,但不废理。
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
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
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
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
7 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
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
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此又何解?
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
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
8 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
一面是“情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
9 其次,再说与“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
10 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
礼是“仪式”——“理”的体现或形式化。
礼者何?
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
所以宝玉明确指定:
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异端”。
孔子一句概括“礼”的话:
“祭如在”。
宝玉则以“诚”“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
11 诚、信,是什么?
就是一个“真”,虚伪的对立面。
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
12 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强词”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
实际是什么?
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
13 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
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
”
14 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情”和“理”两者并列。
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
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
(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有删改)
4.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种观点认为,《牡丹亭》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是对宋明理学以“理”灭“情”主张的反抗。
B.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理”被一概消除。
C.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菂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设词救之。
D.宝玉以“诚”“信”“敬”三字疏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
5.下列有关“情”与“理”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面对“理”与“情”,儒者少讲“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情”需要“理”的节制,“情”需要社会化、伦理化和道德化。
B.“无情的仁爱之心”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以“情”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的“仁德”这种观念行为。
C.《红楼梦》第58回回目“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将“情”和“理”平列,但情是“真情”,理是“痴理”,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
D.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含有情与理和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
6.从文意看,“理”字有哪几重意思?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5分)
五个饽饽①(有删节)
莫言
1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
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2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
母亲在灶下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
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3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
“供出去吧。
”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
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4 “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
”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
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
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
……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一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
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
5 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
6 财神爷,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
7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②的祝福。
他都快要把我家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
“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
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8 多好的精神会餐!
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
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9 “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
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10 “不少,不少。
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
11 “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12 “娘。
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
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
13 “哪里还用一麻袋。
”母亲苦笑着说。
14 “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
”——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
“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
15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
”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
16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
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
“饽饽没了!
”我叫起来。
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
“找到了吗?
”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17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
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18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
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
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
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
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19 “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
”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
20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21 “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
”爷爷说。
22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
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
“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
23 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
24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
“财神”,你真毒辣,你真贪婪,你真可恶……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25 “谁?
谁?
土匪!
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26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
”母亲平静地说。
27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
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
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
28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29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
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
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
“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30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31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
”
32 “不!
”我说。
33 “跪下!
”母亲严厉地说。
34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35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36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
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
【注解】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一短篇小说。
有删节。
②财神:
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
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
这叫“接财神”。
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里出现了几段民间小调。
这些小调高雅,脱俗,但是却有土腥味,使小说具有乡土作品独特的魅力。
B.爷爷、奶奶是传统的农村老人,作者委婉地批评了他们思想落后迷信,一生贫困,却只能在年终的时候供奉神灵,祈求保佑。
C.文章标题“五个饽饽”,既是文章重要的线索,又体现了这五个饽饽在当时的重要性,透露出淡淡的苦味,揭示了主题。
D.酸楚、发哽、流泪,“我”的情绪本就压抑苦闷;到“我”被母亲逼着向“小偷”下跪,“我”的倔强被彻底摧毁了。
8、本文第一段有何作用?
(6分)
9、试简要分析“财神”这一人物形象。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振长策而御宇内策:
马鞭子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
欺骗
C.收天下之兵兵:
兵器
D.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
坚固的地势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因遗策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2.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B.这段文字重点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C.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D.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13.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9分)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下面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和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横二方面着笔。
15、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寄寓着哪些情感?
(6分)
答:
(3)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李白《蜀道难》)
(2)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秋兴八首(其一)》)
(3)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
(李商隐《锦瑟》)
(4)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贾谊《过秦论》)
(5)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熟语是: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跬步(kuǐ)鸡豚(tún)鸡豚狗彘(shì)瓮牖绳枢(yǒu)
B.蓼蓝(liǎo)驽马(nú)俯首系颈(xì)鞭笞天下(chī)
C.孝悌(dì)跬步(kuǐ)万乘之势(shèng)良将劲弩(nǔ)
D.饿莩(fǔ)逡巡(qūn)参省乎己(xǐng)生非异也(shēng)
18.下列各组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苍皇 晴朗温和 狠毒无比 残缺不全
B.踪迹 波涛汹涌 奋不顾身 慢不经心
C.精采 倒霉透顶 蜂拥而至 胡思乱想
D.理睬 目瞪口呆 遍体鳞伤 凶残嗜杀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树之以桑
履至尊而制六合
B.谨庠序之教
天下云集响应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而耻学于师
处连衡而斗诸候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其皆出于此手。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山东豪俊并起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不拘于时
身死人手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