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期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98173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半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半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半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半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期考试.docx

《半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期考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半期考试.docx

半期考试

重庆育才中学高2010级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拓片(tuò)形骸(hái)刀俎(zhǔ)吮吸(shǔn)

B.歆享(xīn)泅水(piú)瞋目(chēn)炮烙(páo)

C.蛮横(héng)驰骋(chěng)投奔(bèn)搭讪(shàn)

D.寒暄(xuān)龟裂(guī)监生(jiàn)正月(zhēng)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萌孽讥诮祈祷间或一轮

B.惦记脱僵贮藏藕断丝连

C.安详忌讳文身共商国是

D.荸荠门槛蹒姗天地众圣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是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干道上都没有发生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地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B.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地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C.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消极影响。

D.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回去。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物种起源》导言(节选)

达尔文

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如果一位博物学家,对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那么,我们可以推想到,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及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就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这点以后再当讨论到;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

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播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它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因此,我们对于生物的变异及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我从事本题研究的初期,就觉得要解决这个困难问题,应当从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如果没有使我失望,我经常获得动物因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所以这类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说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重大。

根据上述理由,我把家养变异的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

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同样的,或者更其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计起来。

然后,我们将讨论物种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但是很不幸,我在这里所讲的,不得不很简略,因为要使这个问题讨论得恰当,必须举出大量的事实。

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种和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

谁能解释这个问题呢?

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

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虽然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也还弄不清楚,但是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

创造论这一观点,虽为近代许多博物学家所信奉,我自己以前也曾信奉过,但是事实上决不能成立。

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举啄木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进化达到及其完善的程度,“条件”是重要的,但若和有机体比较,仅属次要地位。

B.举斛寄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就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这可以算是正确的”。

C.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意义是可以为处理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D.作者主要是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的数据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

6.下面说法不属于生物进化现象的是

A.要明确的了解生物的变异及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应当从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B.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计起来。

C.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

D.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

7.选出下列各组中最能体现文章主要观点的一组

A.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

我们将由此看到,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无数生物,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及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

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

C.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

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D.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更其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计起来。

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

智伯曰: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

疵谓智伯曰:

“韩、魏必反矣。

”智伯曰:

“子何以知之?

”疵曰:

“以人事知之。

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

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

“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

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二子出,疵入曰:

“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

”智伯曰:

“子何以知之?

”对曰:

“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

”智伯不悛。

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

“臣闻唇亡则齿寒。

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

”二子曰:

“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

”张孟谈曰:

“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

”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

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三家分智氏之田。

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

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

左右欲杀之,襄子曰:

“智伯死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乃舍之。

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

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

“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

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

何乃自苦如此?

求以报仇,不亦难乎!

”豫让曰:

“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

凡吾所为者,极难耳。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

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8.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阴:

约定阴谋B.桓子肘康子肘:

用胳膊碰

C.襄子如厕心动如:

到,往D.智伯不悛悛:

改正

9.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②凡吾所为者,极难耳

③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④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下面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恐事末遂而谋泄B.①赵襄子漆智伯之头

②臣事赵孟,必得近幸②豫让又漆身为癞

C.①智伯死无后D.①臣闻脣亡则齿寒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③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

11.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智伯感叹“水可以亡国”时,桓子和康子深受启发,相互传递暗号,为后来联合赵家“决水灌智伯军”作好了考虑。

B.赵家在万分危急之时,派人用“唇亡齿寒”的道理游说韩、魏,最后三家联合灭了智伯。

C.豫让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先后两次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容貌,都没有能够达到刺杀赵襄子的目的,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D.豫让本可以假装投靠赵襄子而寻找刺杀的机会,但豫让认为那样是不忠不义,其行为就是要让天下人不要有二心。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

(4分)

答:

⑵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4分)

答: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月夜忆舍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杜甫王维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独在异乡为异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遥知兄弟登高处,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⑴《月夜忆舍弟》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

(3分)

答:

⑵两首诗都是怀念兄弟的诗歌,根据你对他们生平的了解,说说这两首在思念亲人的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3分)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6分)

⑴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⑵“,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句子,王羲之善书法,曾被人们称为。

⑶斩木为兵,,天下云集相应,。

(贾谊《过秦论》)

⑷假舆马者,,;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⑸被称为“四书”的四部书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文,完成15——19小题。

古城的遐思邹春振

拂晓来临,故城开州慢慢睁开眼睛,露出了她那已经皱纹密布的脸。

家家户户的窗里渐渐亮起了灯光,黑黝黝的街面又响起了熟悉的叫卖声、忙碌的脚步声、开启铺面的哗哗声……

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开州儿女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开始的。

有谁能说得清楚人类最早来此聚居的情形呢?

也许那时真是弹丸之地。

历经了先祖们的世代繁衍生息才得以逐渐扩大.才有了“城墙土筑,周二里许”的城池。

也许是为了自我保护、也许是城池的进一步膨胀,然后才又有了护城河、有了石砌、砖砌的城墙、门楼……

翻开相关历史资料,我们得知:

唐置开州。

改曰盛山郡,后复故。

宋曰开州盛山郡。

元曰开州。

明降为县。

由此看来,我们的家乡有过鼎盛、有过衰落,历尽了艰辛。

只有东河、南河那不眠的眼睛完整地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