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1388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动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活动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活动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活动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活动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动课教案.docx

《活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动课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动课教案.docx

活动课教案

趣味化学实验

烧不坏的手帕

一、活动内容:

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

活动过程

实验用品

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70%)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教师取出一块事先准备好的布手帕,问学生:

这是什么?

2.导语:

老师今天已经把这块手拍在保险公司保了险,就是手帕上倒上酒精用火烧也烧不坏,因为保过险了。

你相信吗?

烧不坏的手帕(教师揭示课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大家拭目以待)

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1.教师做实验,学生观察。

先出示实验步骤:

①手帕放在盘子里,倒酒精,浸湿手帕;

②点燃盘于里的带酒精的手拍;

⑧酒精未燃尽之前,用大碗扣住盘子灭火;

④检查手拍有没有烧坏。

再按照实验步骤,教师演示实验:

教师把一块手帕让学生看过(检查是不是布手帕)以后,放进一只盘子里,打开酒精瓶的盖子,把酒精(70%的浓度)倒入盘子,以没湿手拍为宜。

然后,请学生注意教师要点火了。

教师擦着了火柴,做敢点又不敢点的样子,停十秒钟,络于把盘于里的酒精点燃了,盘子里就升起熊熊的火焰,此时学生的心情紧张。

几分钟后在酒精未烧完以前,取一只大碗,碗口向下迅速扣在盘子里,扑灭火焰。

此时,教师问学生:

现在手帕烧坏了没有?

学生作出种种猜测性的回答。

教师揭开扣着的碗,取出布手帕让大家看,布手帕竟然安然无恙,学生都感到十分惊奇和兴奋。

教师说明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的原因。

酒精(体积分数为70%),其中酒精的燃点很低,它很快地燃烧了,而且酒精的沸点只有78℃,水的沸点是100oC,所以,酒精很容易从手帕中挥发出来烧掉,一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

另外,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变成蒸气挥发了,这些挥发的水汽带走了手帕上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燃点。

以上的两个因素保护了手帕的安全。

2、学生自己做实验

《化学药品的取用》活动课设计方案

一、活动内容:

知道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动手操作固体药品的取用和液体药品的取用

二、活动过程

用品:

药品:

石灰石(广口瓶)、碳酸钠粉末(广口瓶)、澄清石灰水(细口瓶)、稀盐酸(带滴管的滴瓶)仪器:

镊子、烧杯、试管、量筒、胶头滴管、试管刷、试管架。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步骤和方法

记录现象

结论分析

1、用镊子夹取少量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入试管中,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1.取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

把试管横放,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到试管口部,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一二三,防止.)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另一支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2.取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

略斜的持试管,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一二三,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壁.)

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倾倒法)

3、取液体药品的方法:

倾倒液体药品时,为防止污染药品,瓶塞要在桌面上;试管要,防止流出的液体,标签要正对手心,所以:

瓶塞倒放;试管倾斜;管口挨瓶口;标签向手心。

4、往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

4、溶液由

色变

色。

4、试剂瓶中胶头滴管的使用:

滴管应悬空在试管的,不能碰到,也不得伸入试管内,用完后立刻放回,不能清洗。

5、用10mL量筒量取2mL稀盐酸

5.量筒的使用:

必须放、视线要与液体保持,再读数;

普通胶头滴管使用:

可取量液体,不要放或者放,防止液体

流腐蚀橡胶头,不要随意摆放在其他地方,以免滴管,用完后立刻。

6、将量筒中盐酸加入实验3中盛有碳酸钠粉末(或石灰石)的试管中。

6、反应

,固体慢慢,产生大量的。

6.该物质混合后发生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课设计方案

一、活动内容: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现象及产物的探究,学会实验研究的方法

二:

活动过程

实验用品:

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电解水的实验

一、活动内容:

探究水的组成

二、活动过程:

实验仪器:

电池、导线、火柴、木条、水槽、试管。

实验试剂:

蒸馏水、1:

4稀硫酸。

实验原理:

1、水在通电情况下会发生水解,电解阴极产物为氢气,阳极产物为氧气,其体积比为2:

1,以此可以确定水的组成成分。

2、纯水导电能力不强,电解速度慢,因此为改善这个问题,加快电解速度,可加入适量稀硫酸等电解质来增强水的导电能力。

实验步骤:

(可以叫两名同学上来协助实验,利于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按照装置图搭建,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然后通电,让同学观察与正负极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量。

提问同学来描述他观察到的现象。

(通电后电极周围产生大量气泡,两个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并看到水面下降,与电源负极相连的阴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阳极产生气体体积的两倍。

验证气体:

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若复燃则证明为氧气;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燃氢气,看到淡蓝色火焰,并有水滴产生,则证明为氢气。

(提问学生,可以使他们回顾氧气和氢气燃烧的性质。

注意要点:

被电解的水溶液必须充满试管,如果有空气存在,易发生危险。

(提问:

有什么危险?

答:

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容易发生爆炸。

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提问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也可以巩固他们之前已学的知识。

要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互帮互助。

回答的好要及时表扬同学,给他们信心,回答错误,要及时纠正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多思考。

 

制作叶脉书签

一、活动内容:

制作叶脉书签

二、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肉质较厚的树叶(比如桂花树叶、桑叶等),课前将叶片洗刷干净,电磁炉(带锅)一只,

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碱性的南侨肥皂溶液,无水碳酸钠3克,玻璃棒一根,长镊子一只,

毛笔,84消毒液一瓶,旧报纸若干,10厘米红丝线,各色颜料。

活动过程

1.摘取若干叶脉清晰、坚韧的叶片,如桑叶、桂花叶。

2.将1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以碱性的南侨肥皂溶液放在火上煮沸。

3.投入树叶,让它们全部浸在溶液里。

继续加热6~8分钟,不时用玻璃棒轻轻拌动,使各叶分离,受热均匀。

叶片受药品的腐蚀,柔软的部分就易被除去而留下叶脉。

(或观察绿色叶片转成褐色)。

4.用镊子取出煮过的叶片,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内。

5.从清水里取出漂净的树叶,平铺在左手掌中,用右手食指戳洗叶片的上、下两面,以除

去叶肉,露出清晰的叶脉。

然后贴在玻璃片上凉干。

6.趁叶脉还未干透,用毛笔涂上水彩颜料(也可浸在彩色墨水中染色)。

凉干后,放在书

中压平。

然后在叶柄上系上一条彩色的丝带,就做成美观的书签了。

评比最优秀的作品,并进行小型展览。

 

《自制简易净水器》

一、活动内容:

利用过滤原理制作简易净水器

二、活动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饮料瓶、塑料管、清洗过的沙子、纱布、蓬松棉包、活性炭、清洗过

的小卵石10数枚、剪刀、钻子、烧杯。

(一)创设情境

首先简单介绍世界及我国水资源现状。

(二)明确活动目的

生活中,被污染或不干净的水随处可见,我们如何初步过滤一下浑浊的水呢?

我们经常到野外游玩,野炊时,如果要初步过滤浑浊的河水用于煮饭,怎样用身边的物品(饮料瓶、手绢、细沙、小卵石等)制作一个简易净水器。

说说你必须选择那些材料?

每种材料的用途是什么?

明确:

纱布与卵石过滤较大物质(不溶物质)

石英砂过滤较小物质(不溶物质)

活性炭吸附可溶物质(有色有味的物质)

蓬松棉吸附最小物质(不溶物质)

本次校本活动的主题就是利用自己准备的和老师提供的材料来自制简易净水器。

(三)设计制作方案。

1、简要写出自己的制作方案。

2、小组交流。

3、抽生交流评价。

4、制定最佳制作方案。

①取一个空的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约二之一

②在瓶盖处用钻子钻一个孔,把准备的塑料管插入孔中。

③把瓶口处倒过来放,依次放入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纱布、石

英砂、纱布、小卵石

(四)制作净水器

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检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净水效果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活动课设计方案

一、活动内容:

利用温度计分别测量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解后溶液温度的变化,从而推断出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改变情况。

此方法虽然可以定量测定温度的变化,测定数据精确,但方法单一,作为演示性实验,可观性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着实验应该易操作、更直观、更安全的宗旨我们对此实验做了如下创新:

二:

活动过程

1、实验仪器及用品  

仪器:

 烧杯、自制温度计(细口瓶、单孔橡胶塞、细玻璃管、红墨水、医用注射器)、药匙、玻璃棒 

药品:

 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蒸馏水 

2、实验装置图  

3、实验操作步骤

(1)、在做实验前,先制作温度计:

往细口瓶中加入少量的红墨水,在细玻璃管上贴上刻度,将带有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使细玻璃管内有一段红墨水柱。

红墨水柱最好在橡胶塞的上端。

 

(2)、取三只250ml的烧杯,各加入50ml水,用自制温度计测水的温度,记下此时红墨水柱的刻度。

 

(3)、在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4)、用自制温度计分别测各溶液的温度,记下各溶液中自制温度计的红墨水柱刻度。

 

(5)、对照各物质溶解前后自制温度计红墨水柱的变化情况。

 

4、实验现象及结论   

物质    现象

现象

结论

有一段红墨水柱

 

加氯化钠溶解

红墨水柱无明显变化

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

加硝酸铵溶解

红墨水柱迅速下降

溶液温度降低

加氢氧化钠溶解

红墨水柱迅速升高

溶液温度升高

 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

有些物质溶于水中热量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发生吸热现象(如硝酸铵);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发生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

 

6、实验优点

 

(1).简化了实验操作。

原实验中每一种物质的热量变化要用温度计测量两个数据。

而实验改进后只需观察玻璃管上红墨水柱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推断物质溶解后溶液温度的变化。

(2).实验成本低。

若按未改进的实验进行学生探究活动,需要很多支温度计,而改进后的实验仪器只需要几根玻璃管和几个细口瓶,成本大大降低了。

(3).操作简单,现象直观明显,实验趣味性强,使学生记忆深刻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内容

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二、活动过程

1、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等。

小贴士:

①所需固体的质量必须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如果称量的固体质量比理论值偏小(或偏大),则会引起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或偏大)。

②所需液体的体积应使用量筒进行量取,如果量取的水偏多(或偏少),则会引起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或偏大)。

【实验过程】

步骤和方法

记录和

结论

(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①计算: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②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③量取: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④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氯化钠3g;水47g

 

续表

步骤和方法

记录和

结论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①计算: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

②量取:

用量筒量取所需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③混匀:

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由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计算的依据是:

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

6%的氯化钠溶液25g(体积约24mL);水25g 

(3)把配制好的上述两种氯化钠溶液分别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标签(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思交流】

1.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案:

左物右码,在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

眼睛视线和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准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请举例说明。

答案:

在使用农药时,就应较准确地知道一定量的药液里所含农药的量。

如果药液过浓,会毒害农作物;如果药液过稀,又不能有效地杀虫灭菌。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内容

巩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识其相互转化的规律

二、活动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行为

技术要素

学习行为

教学媒体

知识复习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些物质(盐、糖等)能溶于水,但是,这些物质溶解到一定程度后就停止溶解。

我们知道,这是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

●请回忆:

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讲述性言语

 

回忆式提问

●回忆答问: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实验演示

同学们,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怎样转化,想知道吗?

请看以下实验。

A、我手中有两只试管,这是1号,这是2号。

B、我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0毫升水。

C、我在1号试管加入少量的氯化纳,2号试管加入少量的硝酸钾。

D、我把它们一起振荡。

●请仔细观看:

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E、在两只试管的溶液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氯化纳和硝酸钾,我再次振荡它们。

●请仔细观察:

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了吗?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激励式提问

指导性言语

讲解性言语

(演示)

 

复述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讲解性言语

(演示)

复述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产生兴趣。

 

认真观察。

 

比较、回忆答问:

●加入两只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已完全溶解。

●说明溶液仍未达到饱和。

比较、回忆答问:

●两只试管的溶剂中都有固体物质未溶解。

●说明溶液已达到饱和。

 

试管2只

氯化纳固体

硝酸钾固体

方法探索

同学们,实验显示:

在10毫升水中首次加入氯化钠或是硝酸钾的固体,溶解后形成的溶液没有达到饱和,在溶液中再次加入氯化钠或是硝酸钾的固体,有固体未溶解,溶液即达到饱和。

●请回答:

实验怎样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请讨论:

有什么方法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还有其它方法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吗?

讲述性言语

 

回忆式提问

应用式提问

探究式提问

回忆、比较。

 

回忆答问:

增加了溶质。

探究答问:

增加溶剂。

探索答问:

升高温度。

实验证明

同学们,请看以下实验。

A、这是1号试管,在饱和溶液中再加入10毫升水,然后振荡。

B、这是酒精灯,点燃酒精灯,将2号试管中的饱和溶液略微加热。

●请仔细观看:

两只试管中的饱和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导性言语

讲解性言语

(演示)

 

复述性提问

 

●比较答问:

氯化钠、硝酸钾固体均完全溶解,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试管夹

酒精灯

火柴

方法迁移

同学们,实验证明,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或在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请设想:

如果把1号试管多加的10毫升水分蒸发掉,如果把2号试管降至原来的温度,两只试管中的不饱和溶液将发生什么变化?

讲述性言语

 

应用式提问

回忆、比较。

 

●探究答问:

两只试管中的不饱和溶液又会转化为饱和溶液。

总结规律

●同学们,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大家注意:

升高温度能使大部分溶液从饱和转化为不饱和,但并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行。

如果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要学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的知识才行。

解读式提问

讲解性言语

 

指导性言语

●讨论答问:

“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一定量的溶质”,是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条件。

 

规律演示

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可表示为:

升高温度或加溶剂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

粉笔

黑板

板刷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一、活动内容: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了解人们认识物质的过程和方法。

反应原理:

2H2O2=MnO2=2H2O+O2↑(此处二氧化锰不参与反应,仅为催化剂)

2KMnO4=△=K2MnO4+MnO2+O2↑

二、活动过程:

A.(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牢记法口诀:

【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装药品

定----把试管固定到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注意:

一律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骤冷炸裂)

收----收集气体(可以使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移----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如果使用向上排空法,此步骤基本不需要,但是最好先取出导管在盖上玻片)

熄----熄灭酒精灯

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在管口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均匀受热,之后可以将酒精灯外焰对准装有药品部位定向加热,不过还要不时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大约0.5cm)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堵塞导管,使所制得气体无法较好排出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气体不纯)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冷水倒吸进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以便把空气排尽

B.(以过氧化氢(双氧水)H2O2制氧气为例)步骤:

查---装---收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夹子把导管夹上(应使用两节导管,中间用较短橡皮管连接,便于检查),然后往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的颈部中的水柱如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收---收集气体(同上高锰酸钾收集法)

注意:

①长颈漏斗的颈部应在液面以下(液封):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泄露,可用分液漏斗代替(可控制反应速率)

②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

便于气体排出

氧气检验

检验方法: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是O2,如果木条不复燃,则证明不是O2。

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O2已满,如果木条不复燃,则证明O2未满。

排水法:

当集气瓶瓶口冒气泡时(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等气泡较大并连续均匀冒出时,才是纯氧)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级化学的一个实验,通常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实验完毕后,可以用过滤法回收。

向上排气法(O2密度大于空气)

活动讨论:

小组讨论两种制取氧气方法的优缺点

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活动内容:

1.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等基本操作。

2.掌握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并用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原理: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木炭,铁丝,硫粉,石蜡的燃烧。

二、活动过程:

收集几瓶氧气备用

1.木炭C在O2中的燃烧:

操作方法: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用酒精灯加热至红热状态,将集

气瓶上的毛玻璃片移开,用坩埚钳夹着木炭缓慢放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的气体;¢Û反应方程式:

2.铁丝Fe在O2中的燃烧:

操作方法:

将细铁丝缠绕在火柴棒上,用坩埚钳夹着铁丝另一端,用酒

精灯点燃火柴,待火柴燃烧将尽,剩下红热的余烬,将红热的铁丝缓慢放入底部有少量水或细砂的集气瓶,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黑色固体;反应方程式:

3.硫磺S在O2中的燃烧:

操作方法:

用纸糙取少量硫磺放入燃烧匙,用酒精点燃,缓慢将燃烧匙

放入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待反应基本完成,取出燃烧匙迅速放入已准备好的水中,并给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水吸收产生的气体;

实验现象:

硫磺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并生成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4.石蜡在O2中的燃烧:

操作方法:

用坩埚钳夹取一小段石蜡,用酒精灯点燃,缓慢放入氧气的

集气瓶中,并在集气瓶上方倒放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石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苍白的光,放出大量热,并生

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干燥的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

反应方程式:

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1.使用KMnO4制氧气时应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使氧气更易排出;

2.使用KMnO4制氧气需在试管口放入适量脱脂棉,防止崩裂的KMnO4进入导气管,造成堵塞或者使水槽水变成红色;

3.收集氧气时必须等气泡均匀再收集,避免氧气不纯影响性质实验的反应;4.氧气收集完成后,必须先移开水槽中的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由导气管倒流回炙热的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5.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必须在集气瓶底部铺上少量细砂或倒入少量水,防止反

应生成的高温的黑色固体与集气瓶接触使集气瓶炸裂。

活动讨论:

小组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活动内容:

学会制备二氧化碳并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

2、活动过程:

实验用品: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子)、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实验装置是如何确定的:

1、发生装置的确定:

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

2、收集装置的确定:

气体的性质

师:

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等来讨论如何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

学生回忆,复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

+H2O,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实验装置。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组装仪器?

怎样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人药品?

(教师演示并讲解)

2.通过蜡烛燃烧试验,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怎样的性质?

、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用酒精灯加热以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说明什么?

、4、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