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0998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

《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docx

张焕二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2015-2016上学期《环境教育》教案

 

电力学校

二年级

张焕

2015-10-27

 

一、环境保护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我国自然环境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资基础,

环境教育教案2、知道“三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危害。

3、知道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养成自觉为保护环境做好事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

(一)、 谈话:

在我们以前的社会课里,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多样的气候,丰富多彩的土壤、植被等内容,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多姿多彩的自然环境,我国的环境,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我国的环境 

(二)、 提问:

我国的面积有多大?

(960万平方公里)  南北相距多少千米?

(5500千米)  东西相距多少千米?

(5000千米) 东北与东南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东北林海雪原、长冬严寒)(高温多雨、热带季雨林气候) 西南与西北的气候有什么不同?

(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干旱少雨,沙漠分布)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名山大川?

(泰山、黄山、长江、黄河……) 小结:

我国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养育了中华各民族儿女,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板书):

多彩的自然环境 生存、发展、空间、衣食之源

(三)、环境亮出“黄牌” 1、大大小小的工厂排放出滚滚浓烟,把一个城市笼罩起来,使它变成了一座在卫星照片看不到的城市。

 2、 师:

一个拥有几十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怎么会一下子轻易消失呢?

原来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工厂排放出滚滚浓烟,把整个城市笼罩起来,使它变成了一座在卫星照片看不到的城市。

(经过治理已还碧水蓝天)。

  这个事例说明,我国的城市环境污染正在加剧。

主要是三废既影响了生物资源,也影响了人类健康。

 3、 师:

我国自然环境除了被污染还有哪些问题?

(生答:

)  由于人口多,对资源需求量大,造成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荒废使植被遭受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4、 对于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呢?

 (1)有!

多植树种草因为树木是天然的储存水的水库,它盘根错节象一个巨大的爪子,把泥土紧紧地抓在自己手中,不让雨水冲刷掉,(随手搬出准备好的一盆花,提前浇上水,整个泥沱都可拔起)用事实教育学生树抓泥土的本领,树还是小鸟的家,对动物的繁殖起着重要作用,树木还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我国北方许多城市近年来屡遭沙尘暴的袭击,多种树可使地球免遭风暴和沙漠化。

(2)向学生公布一组数字,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只有1.7亩为世界人均量的1/9,居世界第121位,我国人均占有林木储量9立方米,为世界人均量的10.8%,居世界第120位,从这两组数据表明,我国的人均占有量都居世界最后。

(四)、“环境”保护列入基本国策师:

面对环境被污染,被破坏的严重情况,我们国家该怎么办呢?

我国制定了许多保护环境的体现法规,并把环境保护又列为一项基本国 策。

通过今天学习我国的环境,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们应怎么做?

(生答)师提要求:

搞一次环保公益劳动。

(为小树浇水,捡草和纸、塑料袋)

(五)、 总结:

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然环境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衣食之源和空间,自然环境受污染、遭破坏,直接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产发展。

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好事,为自己和他人保留一个美好、清洁的生活环境。

      

 

二、环境和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重难点: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周围事物的境况。

周围事物是同某项中心事物相对而言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类。

 自然环境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

 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与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

环境又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

 

三.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这就叫做环境问题,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阶 段,环境质量良好 第二阶段——传统农业阶段,环境质量较好 第三阶段——近现代工业阶段,工业污染迅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第四阶段——现代工业时期,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环境问题有:

 

(1)火山爆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 

(2)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 后记:

 1.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全人类关心环境与发展的问题 。

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

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环境署每年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世界环境日”活动是人类广泛进行自我教育一种好形式。

  

 

三、保护蓝天——大气污染和防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观测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大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一、 大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恒定气体:

氮78%、氧21%、稀有气体0.9%可变气体:

二氧化碳0.03%、尘埃和其它气体0.03%、水蒸气 不定气体:

自然灾害、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 。

 

二、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1.大气污染对人体和健康的伤害。

2.大气污染危害生物的生存和发育。

 3.大气污染对物体的腐蚀 。

4.大气污染对全球大气环境的影响 :

(1)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2)酸雨的危害向全世界蔓延 (3)“温室效应”的严重恶果 空调也给城市加温,太原空气污染列榜首。

 

三、大气污染的防治 1.对工业锅炉进行了治理改造 2.创建无黑烟区和烟尘控制区3.开展燃煤脱硫工作和改造燃煤炉为燃油炉4.搬迁和撤消污染严重的工厂 。

5.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安装净化装置。

6.1998年1月3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周公报 2000年6月5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公报 2001年6月5日起,杭州市实施空气质量每日预报和公报 7.1998年12月起全面实施禁用含铅汽油等  

 

四、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思考我们小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让的关系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3、让每位学生的环保概念落到实处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

 

一、课前的一些观察:

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例如: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是由于我们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

四、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五、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七、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八、制定环保措施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九、总结延伸1、设计环保广告语,宣传环境保护。

2、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五、绿色环保教案

教学目标:

(一)班会知识目标

1.借助身边事例,教育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正确思想。

2.通过知识竞赛、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二)班会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环保资料,培养学生搜阅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了解、参与世界的活动能力和观察、探究世界的创造能力。

(三)班会思想教育目标:

1.借助竞赛、讨论,营造平等研习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参与、创新、合作、探究的精神。

2.教育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掌握环保知识,理解环保道理,树立环保责任感思想。

教学重点:

借助搜集资料,完成环保知识竞赛题,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班会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我们依赖它,探索它。

然而,这个蔚蓝色美丽的星球——地球,我们人类只有一个!

可是遗憾的是,我们许多人,直面地球家园的安危于不顾,不爱护它,甚至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地破坏、毁坏它。

不说远的,就看我们身边吧。

——在我们学校,一些同学不讲卫生、不讲环保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原来雪白的墙面现在变得破烂不堪,墙皮这儿掉一块那儿掉一块,还被人在上面乱涂乱画。

桌面也损坏严重,有的被同学用修正液涂得乱七八糟,有的被同学扒掉了一层又一层的木板。

虽然老师三令五申,可有的同学还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唉……再说说我们学校水的问题吧,在厕所里,我经常会看见水龙头大开着,流水哗哗,我关紧以后,下一次来又开着,还是流水哗哗。

还有,学校的下水道老堵,有时候污水都溢到楼道了!

另外,再看看我们的操场,才打扫过的地面,那白色垃圾又风起云涌了……

这里,我想到了我们学生写的一首诗:

我想,/假如中国所有的人,/每人用一只塑料袋,/那么,中国13亿人口,/要有多少白色污染?

/我想,假如中国所有的人,/每人用一双一次性筷子,/那么,中国13亿人口,/要浪费多少木材?

/我想,假如中国所有的人,/每人寄一张贺卡,/那么,中国13亿人口,/要耗费多大的资源?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一起关注环保,/一起了解环保,/一起为保护绿色世界而努力!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对环保认识的这种强烈心情走进班会的下一个环节——环保知识竞赛吧!

(二)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先后一道一道地通过多媒体显示;竞赛方式是由事先安排的小组一抢答的方式完成。

):

1.中国环境标志的含义是什么?

2.人类目前面临着哪些环境灾难?

3.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难题是什么?

4.选用什么样的洗衣粉能减少水污染?

5.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

6.“地球日”是哪个国家提出的?

7.什么是白色污染?

怎样消除白色污染?

8.举例说明现代生活中充斥着哪些一次性用品?

参考答案:

1、中国环境标志的中心结构是青山、绿水、太阳,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表示公众共同参与保护环境。

全图寓意为:

“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2、水污染、空气污染、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等。

3、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4、无磷洗衣粉。

5、随时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保护水源等。

6、美国。

7、白色污染即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如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农用地膜等。

每个公民应从“提起布袋子、限用塑料袋”等方面消除白色污染。

8、一次性饭盒、桌布、尿布、牙刷等。

(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奖励后,再指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三)自由讨论(讨论问题多媒体显示):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森林面积不断缩小外,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来说说看还有哪些?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3.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同学们,着眼我们学校的环境破坏现象,假如你要做一个新世纪具有环保意识的文明公民,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身边的不环保境现象呢?

(小组讨论,征集环保金点子,并把它制定为班级学生今后必须自学遵守的纪律制度。

(四)总结反思

总结:

现代化科技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然而,短暂的便利,却使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工业的高速发展在加快地球资源的耗竭,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灾难。

我们不能用向后代透支的资源,来营造自己一时的方便。

21世纪呼唤环保意识,还青山一片绿色,还秀水一片清澈,还蓝天一片纯净……这是时代赋予你我他的责任。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在珍爱生命的同时,我们更需要保护环境!

同学们,让我们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随地乱扔垃圾,不随便乱涂乱画,上厕所洗手后主动关掉水龙头,在教室光线明亮时,主动关掉电灯吧!

六、绿色环保——垃圾处理

教学目标:

1、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2、经历研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3、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2.教师准备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

称重的弹簧秤。

包装绳一根。

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小工艺品PPT。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教师谈话:

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做汇报。

2.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引导归纳:

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

4.教师板书课题: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5.教师提问: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6.师生一起探讨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7.归纳小结:

(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

(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

(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

二、包装盒的观察研究

1.教师谈话:

刚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减少(教师出示一简易商品包装盒),那请问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吗?

(引导归纳商品包装的作用:

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卫生、美观等。

2.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

请问你们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此商品包装的意见。

3.教师谈话:

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商品包装比简易包装的商品浪费了很多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礼品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盒重量的对比实验。

4.学生分组测量礼品包装和简易商品包装盒的重量。

5.汇报测量数据。

6.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思考: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些什么想法吗?

7.讲解:

一些国家规定企业必须把包装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标准就判为“过度包装”,应该受到处罚。

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些礼品盒的包装的体积超出商品总体积的50%以上的包装垃圾,我们称之为过度包装。

城市调查表明,垃圾中的30%-40%都是商品过度包装。

8.分组讨论:

过度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环境吗?

我们怎样来看到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你想对商品生产厂家说点什么?

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包装?

9.学生汇报、小结:

过度包装既浪费了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产生环境污染,同时还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包装在生产过程中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真是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改变消费观念,购买绿色环保的商品包装,坚决抵制过度包装。

(板书过度包装的害处。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谈话:

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

你能举出20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3.学生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如:

玻璃瓶、塑料袋、旧报纸、空罐头、旧图书、旧玩具、旧衣服等。

5.思考问题:

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处?

6.教师PPT展示小工艺品欣赏。

7.讲解:

看了这些漂亮的小工艺品,你有什么想法呢?

8.小结:

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板书课堂收获)

2.课堂思考:

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你同意这句话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3.课后你们也能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出有意义的作品来吗?

希望能交上你们作品,我们来开个展览会吧!

 

七、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与有趣。

  2.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奶牛场”情境,激发兴趣。

  1.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

  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2.出示奶牛

  结合画面,讲述故事第二段。

(出示小兔、胡萝卜等)

  提问:

小白兔怎么会变成小黄兔的?

  3.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这件神奇的事。

(讲述第二段)

  4.理解、讲述故事第三、四、五段。

(灰狐狸变红狐狸、小花鹿变小紫鹿、小黑猫变小绿猫)

  5.第三段:

“灰狐狸变红狐狸”

  6.出示灰狐狸、西红柿、红牛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灰狐狸变成红狐狸的过程。

  7.第四段:

“小花鹿变小紫鹿”

  出示小花鹿和茄子,引导幼儿看图、猜测讲述小花鹿变成小紫鹿的过程。

  8.第五段:

“小黑猫变小绿猫”

  出示小黑猫和小绿猫,引导幼儿猜测、讲述小黑猫变成小绿猫的过程。

  9.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鼓励幼儿一起讲述。

  二、进一步感受“变”的神奇与有趣。

  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仿编。

  请幼儿自己上台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图片

  幼儿选择蔬菜图片,学习描述蔬菜的颜色特征。

(下面幼儿小声讨论)

  幼儿尝试用故事中的句式结构仿编讲述。

  故事“彩色牛奶”

  奶牛场里养了几头神奇的奶牛,喂他们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就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

  小白兔给奶牛吃黄黄的胡萝卜,就挤出黄黄的牛奶,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

  灰狐狸给奶牛吃红红的西红柿,就挤出红红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一只红狐狸。

  小花鹿给奶牛吃紫紫的茄子,就挤出紫紫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紫鹿。

  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就挤出绿绿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绿猫。

从此,小动物们想变成什么颜色的样子,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更加美丽了。

 

八、废物利用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看几十年前的环境与现在被污染的环境的图片、视频及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今昔的差别,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环境危机。

2. 了解一下每年我们国家会产生多少垃圾与废物以及废物堆积产生的后果及危害。

3. 了解国家采取的一系列鼓励利用废物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一些废物利用的窍门。

4. 能够从我做起,例如巧妙的使用一些家庭废物。

活动准备:

1. 教师课前准备好有关环境的照片(环境污染前后)。

2. 录像(内容为堆积的废物以及一些人巧妙利用废物的视频)

3. 欣赏一些“废物变宝”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

同学们,每当我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漫步在水清镜明的湖畔旁,飞驰在绿草如荫的足球场时,我都会感到一种惬意。

但一个潜伏在我们身边很久的危机正在慢慢爆发,也许有一天这美丽的景物会离我们远去。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每年堆积多少废物吗?

一项统计数字令人触目:

目前,破烂废弃物在各大城市郊外堆积如山,从卫星上看,我国大中城市绝大多数被成千上万垃圾填埋场包围,这些垃圾总重量多达70多亿吨,占用耕地5亿多平方米。

一面是垃圾如山破坏环境,一面是资源短缺影响生活,如果把破烂废弃物再生成新的有用资源,将是一件两全其美、意义重大的事情。

二、看相关资料,了解目前的废物处理及环境问题。

1.给学生看相关的资料照片,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2. 交流、谈论自己对现今废物处理以及环境保护的观点。

三、讲解

1. 教师:

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有悠久的历史。

我国人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建了厕所积肥,印度等亚洲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利用粪便和垃圾堆肥的习俗。

早在公元前3000至前1000年,古希腊米诺斯文明时期,就有将垃圾埋坑覆土的处理办法;18世纪,苏格兰大城市爱丁堡有将废物收集分类出售再用的记载。

为了实现废物资源化,许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利用废物的政策和措施,如建立专业化的废物交换和回收机构,从事废物的直接有效应用。

目前,破烂废弃物在各大城市郊外堆积如山,不仅占据空间更是污染环境。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我们要向所有的人们敲响警钟,我们大声疾呼,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呀!

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家园,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行动起来,正确处理好身边的废物,“变废为宝”从我做起。

2. 教师详略得当地介绍相关废物处理的政策和措施。

3. 详细的介绍几种“变废为宝”的方法或制作过程。

(废铅笔利用、旧伞面制衣架、罩废牙刷制挂衣钩等)

四、制定活动计划

第一组:

如今的环境与以前有何不同,我们面临着怎样的环境危机?

第二组:

对于一些废物你自己或是你身边的人是如何处理的?

第三组:

对于一些“变废为宝”也就是巧用废物的窍门你知道多少?

第四组:

废物的处理对环境有哪些影响?

第五组:

巧用你身边的废物,让其变身为有用之物,并向全班展示。

过程性指导:

学生及时反馈活动情况,教师适当指导。

1.     学生可以采访社会上的人士,获得活动知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