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8098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docx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docx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

中医小儿推拿穴位初探

【摘要】通过对现存推拿文献中有关小儿推拿穴位资料的整理研究,总结出小儿推拿穴位来源主要有三部分:

①来源于十四经穴及奇穴;②由作为诊断或煅、灸、贴等临床治疗的部位或穴位发展而来;③是在小儿推拿实践中,逐渐产生的小儿推拿特有的特定穴。

小儿推拿穴位存在着“同穴异名”、“同穴异位”、“同名异穴”等现象。

【关键词】小儿推拿穴位初探

中医小儿推拿疗法,古名“小儿按摩”,是传统中医推拿疗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小儿推拿是以手法对小儿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凭借医者双手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治疗方法,操作的部位主要是在腧穴上。

通过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疗法因简、便、效、廉的特点,在中医临床广泛应用。

  小儿推拿穴位研究现状

  杨甲三在《针灸腧穴学》中指出,“针灸、按摩医疗实践,是腧穴概念形成的本源”[1]1,“气、血、脉概念的形成,是腧穴名称出现的基础”[1]3,这些观点同样适用于小儿推拿穴位的形成。

小儿推拿的穴位一部分借助于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另一部分为小儿推拿特定穴。

  1.小儿推拿穴位分类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大致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形成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另一类是小儿推拿特定穴。

二是按穴位分布的部位,分为五大类:

头颈部穴位、胸腹部穴位、腰背部穴位、上肢部穴位、下肢部穴位。

  2.小儿推拿穴位数量

  现代文献对小儿推拿穴位的数量,各书论述不一。

俞大方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中,介绍小儿穴位82个,其中特定穴45个;曹仁发主编的《中医推拿学》记载穴位65个;张素芳主编的《中国小儿推拿学》记载穴位94个;金义成主编的《小儿推拿》论述穴位最多,达到160个。

通过检索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其中“穴位主题词范畴表”中,只录入了十四经穴及奇穴,而小儿推拿特定穴未见记载。

国家中医管理局1989年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经过反复推敲论证,对人体十四经361个腧穴及部分经外奇穴的定位进行了审定,制定出标准化方案,并于199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经检索,现代文献中记载的小儿推拿穴位共179个。

目前,小儿推拿特定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小儿推拿特定穴

  1.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小儿推拿特定穴尚没有明确的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儿推拿特定穴是该疗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小儿推拿所特有的穴位,这些穴位不同于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也不同于《针灸学》中的特定穴,小儿推拿特定穴一般呈点、线或面分布,以双肘、膝以下为多。

目前,小儿推拿临床习惯上将不属于经穴和奇穴的小儿推拿部位称之为小儿推拿特定穴。

对于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形成,目前研究还比较少,袁洪仁认为与古代相术有关,他认为《小儿按摩经》中的“面部五位歌”、“面部五位图”、“命门部位歌”是相面术的内容,小儿“三关”络脉诊法、“手面图”诊法是相手术的内容等。

关于特定穴的形成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2.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命名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名称有一定的含义,命名也有一定的依据。

正如《千金翼方》指出的:

“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命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根据脏腑名称命名,如脾经、肺经、肝经、心经、胆经等穴位,是结合脏腑名称来命名;根据所在部位命名,如乳根、手背、脊柱、五指节、四横纹等穴位,是根据穴位所在的解剖位置命名;根据阴阳五行命名,如三阴、三阳、阴池、阳池、脾土、肺金、心火、肾水等穴,是根据阴阳五行命名;参照动物命名,如虎口、老龙、百虫窝、螺蛳骨、黄蜂、走马等穴,是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形象特点,参照相关动物来命名,以比喻穴位的位置;借助自然景物或建筑物命名,如二扇门、板门、天庭、山根、泪堂、一窝风、靠山、水底、天门等穴,是根据穴位部位的特点,结合自然景物、建筑物来命名;根据穴位的治疗作用来命名,如精宁、左端正、右端正、天河水等穴,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来命名的。

了解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命名特点,既有利于理解,也便于记忆。

  3.小儿推拿特定穴的数量

  经检索,现代文献中记载的小儿推拿特定穴共116个。

  小儿推拿穴位溯源

  小儿推拿的穴位虽大多出现于明清时期,但其中也有不少是出现于明清之前的穴位。

以明清为界,对历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小儿推拿穴位进行考证,总结归纳出小儿推拿穴位在明清以前与明清时期的分布情况。

  1.明清以前小儿推拿穴位

  明清之前,小儿推拿称之为“按摩”,按摩的手段主要以膏摩为主,手法种类不多,按摩的部位比较局限,有些操作有明确的定位,有些则是在周身操作,按摩的穴位主要有以下17个,其中风池、囟、脐3个穴位属于十四经穴,占总穴的%,其余14个属于特定穴,占总穴的%,见表1。

表1明清以前小儿推拿穴位名称、出处

  2.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穴位

  明清时期用于小儿推拿的穴位,经考证有一部分是沿用产生于明清以前的穴位(以下简称“沿用穴位”),初步统计共有121个,占整个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穴位的%。

其中,出自《五十二病方》的有2个,《素问》22个,《灵枢》35个,《肘后备急方》9个,《针灸甲乙经》17个,《千金要方》6个,《千金翼方》、《银海精微》各3个,《伤寒论》、《本草经集注》、《幼幼新书》、《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各2个,《中藏经》、《华佗神方》、《脉经》、《诸病源候论》、《孙真人海上方》、《太平圣惠方》、《苏沈良方》、《针灸资生经》、《鸡峰普济方》、《针灸神书》、《女科百问》、《儒门事亲》、《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经节要》、《卫生宝鉴》、《瑞竹堂经验方》、《活幼口议》各1个。

  另一部分是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新增穴位,据初步统计出现于明清时期的新增穴位共有118个,占整个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穴位的%。

其中,出自《针灸大成》的穴位最多,为39个,出自《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的有17个,《小儿推拿广意》18个,《小儿推拿秘旨》9个,《推拿妙诀》8个,《小儿推拿直录》6个,《幼科推拿秘书》4个,《保赤推拿法》3个,《万育仙书》、《医学纲目》、《医经小学》、《玉机微义》、《普济方》、《扶寿精方》、《医方集宜》、《孙文垣医案》、《古今医鉴》、《推拿仙术》、《慎柔五书》、《幼科铁镜》、《医宗金鉴》、《验方新编》各1个。

  明清时期穴位分布、归经情况,见表2。

表2明清时期穴位分布、归经情况

  讨论

  1.明清以前小儿推拿穴位分析

  小儿推拿的穴位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最初记载小儿推拿的《五十二病方》中,没有具体的治疗部位,无穴名记载,以病所为施术的部位。

之后,随着腧穴的出现和发展,到隋唐时期,小儿推拿的治疗逐渐出现比较明确的定位,治小儿夜啼“摩儿头及脊”,“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甚避风寒”等,已有穴位记载。

明清之前,文献中记载的小儿推拿穴位不多,共检索到17个。

分布以头颈部、胸腹部为多,上肢部、下肢部最少。

穴位以面积较大的面状穴如腹、背等为主,点状穴、线状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明清之前小儿推拿主要以膏摩为主,摩法的操作面积较大,因而面状穴较多,其他手法,如掐法、推法等应用较少,因此,点状穴、线状穴较少。

  2.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穴位分析

  发展到明清时期,小儿推拿的穴位迅速增加,经统计,明清时期用于小儿推拿的穴位约239个,其中,属于十四经穴及奇穴的有75个,其余164个均为小儿推拿的特定穴。

这一时期小儿推拿的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在《秘传看惊掐筋口授手法方论》中,有的穴位是用于煅、灸、贴或诊断,而未用于推拿,如脐上下、龟尾骨、印堂、风关、气关、命关等,到《按摩经》时,始将风关、气关、命关用于治疗。

在《小儿推拿广意》中才记录了脐上下用于小儿推拿。

龟尾骨、印堂在《推拿妙诀》中被记录用于小儿推拿。

又如承浆、年寿、鼻准等穴位,在《小儿推拿秘旨》中,还只作为诊断的部位,未用于推拿治疗,在之后的小儿推拿专着中才陆续用于推拿。

  明清时期新增穴位借助于十四经穴及奇穴的比例逐渐减少,属于十四经穴及奇穴的仅有7个,占%,而特定穴的比例迅速增长,无归经的特定穴111个,占%。

由此可见,小儿推拿特定穴主要出现于明清时期。

穴位的分布部位、新增穴位与沿用穴位均以上肢部最多,其总数占总穴的%;头颈部第二,占%;下肢部第三,占%;胸腹部第四,占%;腰背部最少,为%。

总之,发展到明清时期,随着特定穴的不断出现,小儿推拿穴位在身体各部的分布,产生很大的差距。

分布于上肢部、头颈部、下肢部的穴位共%,胸腹、腰背部的穴位仅占%。

也就是说,小儿推拿的取穴,越来越趋向于身体的暴露部分或比较容易操作的部位,而胸腹部和腰背部的穴位,均排在最后,由此可见,小儿推拿穴位逐渐集中在上下肢和头部,更加有利于操作。

  3.穴位存在的几个问题

  小儿推拿的穴位,存在着两个容易产生混淆的问题,一个是名称问题,一个是定位问题。

小儿推拿穴位存在着很多同一穴位名称不同,即“同穴异名”现象。

同时,还存在着“同名异穴”现象,即穴位的名称相同,穴位的位置、主治作用不同,这种现象更容易给小儿推拿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对穴位的功能以及对小儿推拿的治疗了解不深的话,单从字面上是很难分清到底是哪个穴位的。

例如,同是阳池穴,指的是十四经穴的阳池穴还是腕上阴阳的阳池穴,就需要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研究。

另外,小儿推拿还存在着“同穴异位”现象,一个穴位有多种不同的定位,有的穴位定位竟然有6种之多。

这些现象可以说是目前小儿推拿临床在穴位的应用方面比较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古籍中小儿推拿穴位约有247个,其中,经穴奇穴75个,特定穴172个,出现于明清以前的穴位129个,出现于明清时期的穴位118个。

穴位的分布以上肢部最多,有38个穴位具有“同穴异名”现象,有20个穴位有“同穴异位”现象,4个穴位具有“同名异穴”现象。

通过研究发现,小儿推拿的穴位来源主要有三部分:

一是来源于十四经穴及奇穴;二是由作为诊断或煅、灸、贴等临床治疗的部位或穴位发展而来;三是在小儿推拿实践中,逐渐产生的小儿推拿特有的穴位,即特定穴。

小儿推拿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众多穴位,但目前对于小儿推拿穴位系统性研究的文献较少,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文献研究,对小儿推拿的理论和临床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小儿推拿穴位进行规范化研究并制定统一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甲三.针灸腧穴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3.

  2袁洪仁.论小儿推拿特定穴的形成和配伍施术[J].按摩与导引,2002,18(6):

16.

  3孙思邈.千金翼方[M].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