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翼》读后感.docx
《《金翼》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翼》读后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
《金翼》读后感1
《金翼》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著作。
但它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中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林耀华教授根据对他家乡—福建省闽江流域黄村及所在县、乡、镇的生活经历,以及根据他本人在1936和1937年离开中国前最后两次田野工作写成的小说体著作。
这部小说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历,作者的家乡,作者的家族历史。
是真实的东方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
小说主要描写的是遭受农业贫困之苦的农人东林和他的姐夫芬洲不安于现状,在生活的压力下苦斗与发展的情形。
精于计算的芬洲和善于实干的东林共同在繁华的湖口码头开了一间店铺。
从此,他们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以经商的方式把传统农业与城镇社会连接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做生意使两个姻亲兄弟积攒了不少钱,他们决定盖起自己的新居。
然而,在两人共同勘测和选择理想的房址时,芬洲被风水先生断为“龙吐珠”的一小块最好的平地(只够盖一幢大房子)迷住了。
于是他瞒着姻兄弟东林抢先占据了这块“风水”宝地,使东林大为不满。
出于亲族关系之无奈,东林只好在姐夫房址的另一侧物色了一块坡地盖房。
从田野现场看,芬洲家刚好在龙头山前谷地少有的平地上,与“龙吐珠”的风水景观说十分吻合,大大优于后来建在山坡上的东林家房址。
按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这无疑预示着芬洲家有着美好的前程。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作者在讲述这家合伙店铺靠闽江船运做稻米和咸鱼买卖,终于发现了借以赚钱的一条重要途径的同时,也阐述了在社区过程中东林和芬洲所遇到各种困扰和不幸。
芬洲先是在家庭事务中处于捉襟见肘的困境,后来又无从适应店铺的经营关系与变化的环境,而不得不退出作为发起人之一的湖口店铺生意。
无奈,芬洲的儿子也因失误和无能丢掉了再立新业的机会。
而与此相反,东林则成功地摆脱了诉讼案的麻烦,使家族内部经常出现的纷争得以控制。
东林不断学习如何适应命运的挑战,善于与朋友携手合作,赢得了商业经营的成功。
《金翼》以张、黄两个乡村家族的兴衰为线索,描写和分析^p了中国福建地方农业、船运、商业、政治、法律、教育、民俗、信仰、宗族家族等多角度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是对地方家族史及其所在的社区过程亲历的人类学考察与研究。
对于两个家族的不同命运,书中提到了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即风水。
在中国的传统中,一个家族墓地,房屋地基等等的坐落位置对这个家族起绝对性的影响作用。
甚至于这一本书的书名也来自与这种观念:
因黄家新建的宅基地恰好处于金鸡伸展的羽翼上,黄家因而被称为金翼之家,相对比张家的逐渐落破,黄家家族事业的屹立不衰似乎更成为这块地风水好的证据。
文章就是围绕这一点,把风水的命运相关性同人类生存进取的主动性,以及掌控地方关系体系的效果加以对比,力图表明现代社会学人类学对社会文化体系变迁的解释上的明显优势。
的确,我们联系现实生活,也经常出现的情形是,风水先生在预言时伴随的各种托词或许比医生或律师还多。
然而,时间的向度是由难以预料与控制的社会空间过程构成的。
曾经欣赏过黄村风水先生伟大预言的芬洲和东林两家都先后经历过惨痛的社会变故。
然而,东林的几代后辈又再次崛起了。
黄村的风水先生总是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中国人的风水这一思想,浸透于我们的意识、情感、感应、思考、愿望、信念、信仰、无意识、直觉、实践与生活方式之中。
天地、阴阳、五行、八卦、干支,都是可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乃至个人的吉凶祸福。
在《金翼》中的东林老人,当敌机在头顶上轰鸣之时还不忘嘱咐自己的孙儿说:
“别忘了把种子埋在土里!
”这出于稻种实际是由他们祖孙世代点播的,可以逢时发芽。
其寓意则不是别的,而是指家族颓势仅仅是暂时的,它终会改变,要沉着等待家族复兴的时刻。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变迁和家族兴衰上,林耀华教授又用均衡来做出解释。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不断的均衡——破坏均衡——恢复原有的均衡,或者是均衡——破坏均衡——建立新的均衡的过程。
黄家和张家之所以不同,就是于对均衡破坏的不同反应:
黄家坚强的面对,而张家只是逃避。
所以张家等不到下一个均衡状态的来临就已经宣告破产。
另外,在黄家对一连串打击的反应中还蕴藏着一种东西,这是作为小说的《金翼》所要阐述的,也就是小说的最后一句话“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
“人类行为的平衡,也是由类似这种人际关系的网络所组成,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变动都在这个体系中发生影响,反之他也受其他个体变动的影响”。
人类的生活借摇摆于均衡与非均衡之间。
如林木争端的诉讼过程描写引出了解释当地的司法制度,墓祭和民俗节日的诸多细节已显然不同于文学作者的用心,因为这些刻意的描述最终归结到宗族、房与家族制度如何运转的人类学主题;在店铺中芬洲的告退引起了事务的紊乱,然而,东林经过调整后却促成了店铺新的扩张。
应该说,一般的小说也会这样陈述其过程,不过《金翼》的用意却是告诉读者店铺的赢利和家族的兴旺不仅是相辅相成的,而且是在寻找该社区体系从旧的平衡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的动力所在。
同样,小说结尾因日本人入侵引起的民族危机,使东林重回从商前的生活的原点,带着孙儿在田地里播种。
作者也是在说明一个巨大的外力也可以摧毁业已成就的体系之间的平衡运作的社会人类学道理。
《金翼》透过小说体裁的陈述把人类学擅长的文化与社会诠释出来,是现代人类学文化表现实践的少数的先行作品。
当我读到社区体系以小说的形式加以描绘时,那些人类学的问题的解答刚好是融化在社区的过程之中。
更为我们读者增加了方便感受别人体验的、有利于理解一个社区本质的向度。
《金翼》读后感2
《金翼》虽然是学术著作,却巧妙地运用了小说的形式,股市主要以黄村的两个农民家族的兴衰为线索,它述说两个家庭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的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的经济方式,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日渐衰落,再现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生活的情景及经济变迁的剖断面。
文字浅显流利朴素平白,内容丰富生动,而且通俗易懂,所以花费了不是很多的时间就能看完了。
它的故事主要讲的是:
黄东林在深爱她的爷爷去世之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体系,悬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在无所事事,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遇见了姻兄弟张芬洲。
于是两个人就合伙在湖口开了一间店铺。
他们便从纯粹的农业家庭走出来,将农村和城镇一经商的方式联系起来。
精心打算的周芬洲和善于实干的黄东林在共同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走向了生活的两个极端。
芬洲因为家庭成员的连续死亡,使他一蹶不振,什么心情都没有了,完全没有了做任何事情的动力,最终无力管辖店里事宜。
他所经营的“龙吐珠之家”日渐衰落。
东林却沉着冷静,心态平和,一件一件解决棘手的事情让自己的“金翼之家”渐渐走向兴旺。
最后因为卢沟桥事变的战斗打响,一切又回归原点,回复现状了。
在书中很多地方提到了命运的问题。
当东林遭遇官司后,他认为这是命中难逃得一劫;当茂横的家道败落后,他认为这是风水的问题……讲到命运这种东西,我感悟很深,突然间脑海里涌现出很多想法。
我们经常都会听到老一辈的人说。
那是谁的命运啊,上天安排他们要经历这些事,他们就怎么也无法逃避,要来的始终都要来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那都是迷信的人的想法而已,是否真实,我们也无法证实。
虽然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都是科技基本发达,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社会,人们不再过那种刀耕火种的生活了,到处可看的都是电话,电脑,电灯,电磁炉等高科技产品,这些东西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更方便。
但是,可能是因为古时候的那种思想在人们的脑海早已根深蒂固了,所以不管社会怎么变化发展,怎么科技化,人们的思想或多或少都是会保留些传统的迷信观念。
例如,人们仍旧会烧香拜佛,祈求观音佛祖保佑一家人健康平安。
看到“命运”这个词,我想起了李克勤唱的那首红日里的那几句: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其实,事实上,我们的命运是否真的从我们一出生就已经确定下来,我们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我们的命运充满荆棘,困难与挫折,也许我们真的不可以改变命运,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想法,积极地去面对命运的一切一切。
所有困难等事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连我们自己也选择了逃避。
懦弱都是改变不了事实,解决不到问题的。
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命运,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金翼》读后感3
《金翼》这本书是中国人类学泰斗林耀华先生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小说体裁,几乎没有任何学术性的文章出现,却完整的描绘了在社会历史剧烈变迁的时代,张家和黄家的家族兴衰历史。
学者评价这部著作时说林耀华用简笔竹叶画一样朴素形式高水平的人类学著作。
作者通过张芬洲和黄东林两个人物为核心,展示出张家和黄家兴衰过程原因。
以东林和芬洲合作一起做生意开始,到张家衰落,黄家兴旺,再到最后如初的过程。
全景式的描绘了乡村日常的生活,包括祭祀、婚丧嫁娶生等习俗的场景,也描绘出了日常百姓生存的逻辑,生意最初的合伙,到最后有人开始单干,再到社会各色人等发生矛盾冲突,与政治发生的关系,黄家的兴旺,张家的衰落两极,再到后期社会历史发生的变化,黄家如初的状态。
就这样以黄东林和张芬洲两家为主线,生意的扩展,散伙,危机,生活习俗的状况,完全的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图景。
这样的图景我在川西农村听到很多很多这样发迹的故事,原来是走街串巷的买东西,后来发展成垄断地区的大老板,原来是因为没地方混,只有跑到甘孜州去找饭吃,结果成了专业打官司的,挣了不少钱。
人生的命运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是那些忠厚、品行好、有眼光的人总能出人头地,而那些奸诈,善恶不分的终究会衰败下去。
无论是《金翼》中的张家和黄家,还是现实生活发迹的历史,我们都会看到,他们是如何如何的会来事,会为人,会巴结人,会笼络人。
这就是作者也在文章结尾提到的人际关系才是决定家族兴衰的核心,不管是东林卖花生到合伙开店,都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内部均衡关系的打破,重新建立新的均衡关系。
而张家不会保持均衡的人际关系,打破之后也没办法建立起来,张家从此走向衰落。
而这种均衡的关系作者认为有四种影响因素,第一,物质环境变化促进关系变化;第二,技术的发生变化也促进关系变化;第三,人物班底变化也促进关系变化;第四,外在社会条件变化素影响。
笔者认为一个家族的变化从最开始创业者的艰辛努力,再到后面与别人矛盾产生,这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当然这个家族的创始者必定是经过非凡的毅力和苦难成功的,之后又面临很多风险,如何化解这种风险,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家子孙众多,接受教育不同,职业不同分担了不同的家族风险。
比如其中有当大学老师、当官的,有些甚至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友人,在黄家一次次危机中帮助,化解了危机。
看来,“多子多福”也是很重要的。
这本书本身反映了庞大乡村社会与宗族体系,以及社会变迁的一个断面,作者透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叙述,从微观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而从功利一点讲,从这个实例看出,家族的兴衰和家族成员的发展情况,以及编织的关系网的多少有很大关系。
至少在当下,不讲关系还是寸步难行。
2021年9月7日
在这里,你将透过我的文字,用你独具的慧眼和我一起发现、了解、探讨社会、人生。
且行且思。
《金翼》读后感4
《金翼》是一本研究有关于家族的兴衰起落的书。
《金翼》一书是研究了一个家族在复杂的年代中的盛衰,同时也写了有关家族中的亲人之间争斗与合作。
也写了黄东林的一生之中的经历和在家族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家族中的作用。
书中讲述了黄东林由小到大的人生历程并描写了黄东林在人生的晚年才明白的道理。
书中还描写了黄东林一生中的成功与失败,及其对子孙的教育。
黄东林由刚出社会就发现了商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所遇到机遇使家中的生活变好了,使得家中的生活摆脱困境。
事业的成功让黄东林摆脱了祖父离世后给他带来的迷惘和痛苦。
黄东林和姐夫的合作让他们两家的生活与关系变得更好更密切,但是在黄东林筹建新家时与姐夫发生了摩擦使得两家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这件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的争斗和自私。
紧接而来的困境让黄家的生活又变得拮据与艰辛,黄东林在克服了困难后生活变回稳定后,黄东林的人生就过了快一半了。
他对自己和哥哥留下来的小孩的教育是十分的严格,因为他希望自己家中的小孩能够有出息。
因为他的方法欠佳而令到哥哥的小孩与他产生了隔阂。
这反映了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家长与小孩沟通的桥梁并能减少隔阂的扩大。
再后来的灾难的袭来却令到黄东林渐渐相信了命运的安排之说。
随着社会环境和局势的变化,子女们的长大后对家产的争夺,令到黄东林的事业开始走向了分解的趋势。
与此同时黄东林的姐夫的家却开始走向了衰亡,因此这两家就开始产生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其姐夫的家庭开始衰败时,黄东林的姐夫就开始埋怨自己不应该这样来侵占黄东林选好的风水宝地来盖房,再后来听说这块地方的好风水已经被公路毁了时就埋怨自己不应该这样作并责怪自己这样作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书中并通过对黄家的亲戚的家庭的描写来突出黄家的生活的美好。
在书中还描写了黄东林与他的儿子所发生的事情来体现黄东林及其的家人的人生的多变。
然后在战争爆发时黄家人的反应,愿意远走的都走了。
这使得黄东林已经是一个七十的老头的心思突然明白到人生的真谛。
人的一生是为了要明白自己的根在何处和知道人的追求是什么,这是通过黄东林在老年时教孙子们种地来表现。
《金翼》一书通过研究一个家族的兴衰来表现,反映家族的兴衰是有规律的.,要保持一个家族的长盛不衰就需要家族各人的团结和睦相处。
这部作品通过研究一个家族的兴盛衰亡来展现了历史的纵向的发展和空间的横向发展,以一个家族的历史发展来表现社会各个家族的发展规律。
只通过一个家族的兴衰发展来展示了一个社会的发展的规律是会有一点儿片面性,但也不失为一个典型案例来研究的材料来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
《金翼》读后感5
这本书是通过同学介绍而去看的了,零零散散看了几次了,还是看完了。
刚开始看的时候,不了解何为“金翼”?
后来才知道,原来主人公的黄东林的“金翼之家”得名于附近一座形状很像金鸡的山,山峦的一侧如翅膀一般伸向新的房舍。
也因此引出黄东林的致富大部分是因为有一个好风水的房子带来的。
是用小说体裁写成的,活动年代在辛亥革命至日本入侵中国的30年;场景:
南方闽江中游的农村,主要是福建,写的是从村落到乡镇甚至到都市;舞台:
农业到商业,经济、文化再到地方政治。
黄东林从一个农民到最后的影响到整个家族的发展,是小说里面的主要线索。
里面有段话:
家庭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的圈子,是围绕着一个由习俗、责任、感情和欲望所精心平衡的人编织的强有力的网。
抽段家庭中的一员,扯断他同其他人、其他人同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家庭便面临危机。
黄东林的富裕让整个家族甚至自己的乡镇都得到很大的发展。
最大的感受就是真正的命运存在于各个人的心中。
书里面有段话:
个人的恶魔就是一个更大命运中的仅仅属于个人本身的动力,也是由于他的环境,他的时代及他的地位的产物,这以产物又来自人们对客观环境的情感和反映所起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大型的网状结构。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一个人的命运不只是一个人的命运的,他还是一个家庭的了,一个国家的。
而不是简单的风水解释那么容易就说得通的了。
黄东林经过大起大落,最后的一次衰败是在日本侵略中国,他所创造一切基业都没有了。
他只是认为这是上天安排的了,只好坦然接受,重新做了农民。
这本社会学的书籍,作者林耀华教授用了小说的形式给我们指出“人是怎么跟社会产生联系?
怎么去进行社会关系的?
”。
对于我们社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值得去阅读的。
《金翼》读后感6
《金翼》这是一本反应社会学的书,展现了30年代前后中国农村的生活情况。
时代的发展要求着在这社会上生存的人要顺应,张家的没落证实着这一点。
而我想说的是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那些不入流,不顺应的事物终将被淘汰。
正如那5千年的中华历史中,那些封建习俗,迷信思想,在时代的发展中,科学的进程中都被剔除,鄙弃。
书中谈及的风水问题在我们看来是迷信的,但就算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谁又能真正说他完全不信这些呢,人们总是凭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却又以一种“大无畏者”的表象去欺骗别人。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人们买楼请风水师看风水,家具安放都讲究风水。
这在我的家乡是司空见惯的了,尽管科学发达着,尽管人们有很好的知识武装着,但这些“历史性的东西”似乎还是无法被科学所消灭,到底是什么原因大家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对于家族的分家,这在电视剧里都是这样演的,而电视剧或多或少都是由现实改编的。
大家族的不用说,像小家族的也会有这样的事。
几年前我的大姨丈去世了,虽然他不怎么富有,但也有一点财产,照法律来说,那也应该是归大姨所有,但大姨丈那边的人名义上说替我大姨管理,但大姨丈一手经营的书屋在他们经营的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把里面的东西变卖了,留一个空屋子给大姨住。
虽然不算分家,但和分家一样体现了人情的冷淡。
社会上讲人情,讲道义,但有太多都是以钱财为前提,表面温馨的大家庭,其中酝酿的阴谋,旁人无从插话,只有当阴谋浮现时感叹人心叵测!
要说的是,这个世界很现实,不顺应发展你就要OUT,一味相信科学,你可能也会倒霉,满足于表面现象你可能会遭到背叛。
其实这本书我都没看完,可是作业的死期降至,我不得以而为之,写的可能跟书都对不上号,还请作者,读者原谅一个在中国教育下的学生为了完成作业的无奈。
若有时间我会把书看完,希望学术部原谅!
希望老师原谅!
《金翼》读后感7
读了《金翼》的大部分内容之后,我有了一些想法和看法。
本书主要以小说的形式编成的。
这个故事在于剖析福建一个村庄里毗邻而居的两个家族。
这两家既有亲戚关系,又一起做生意。
其中一家度过逆境继续繁荣,另一家最初很是兴旺而后却衰落了。
两家都有着相似的环境和背景,结果却截然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真的像书中主人公想的,是因为命运吗?
作为生活在科学时代的我们,肯定不相信。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
细读者不难发现,这与张家和黄家的人的性格密切相关。
黄家家长黄东林,是中国农民中最优秀的典型,勤俭节约、精明能干、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他对于不幸的遭遇总能怀着乐观的态度,他相信这都是命运的安排,虽然对我们现在看来这是迷信的想法,但是却对他的人生的成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家人的逝世、被捕入狱、打官司破财以及一大家人的生机,这一个个重担压在东林肩上,尽管感到很累,但他并不因此泄气和抱怨,而是更加勤劳工作,最终终于成功了,并赢得村人的敬仰!
而我们再看看张芬洲,东林的姐夫,起初建议和东林一起做生意,两人团结合作,经过一番努力,均取得一定成就,并建成了大的新居,同样受人敬仰。
本认为可以一直欢乐、平静地过日子,然而,他的两个儿子先后逝世给他以及他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因此无心经营店铺和药店,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东林及先前跟他学医的学徒。
等后来想再回来管理时,发现自己已老,有心无力了。
再加上妻子的死和儿媳的疯闹,张芬洲最后在忧郁中死去。
这时,家里还有他的一个儿子茂衡和大笔财产,本可以子承父业,继续经营店铺和药店,但他却终日游玩,无能且不听亲人劝告,轻信小人的话,把原有在店铺和药店的股份取出另行开店,不料被小人欺骗,落得钱财尽失,还得变卖家里的田地还债,张家也因此迅速衰败
乍一看,这两家的遭遇和结果好像是命运的安排,而且这两家人也笃信是这样,无论是过节婚娶住新居还是追丧葬礼,这两家人都要请人看风水以及烧香拜佛,以表对鬼神的尊敬。
然而,这绝不是两家结果不同的根本,这还要取决于两人的性格。
正如书中所说的,建立起并经营一个店铺并非简单的是,但毕竟为此所作的努力将充分显示那些力图去做的人的品质。
茂衡的失败有充分证据说明他的软弱和无能。
同时,也反衬出东林的富有经验和出色的判断。
从试验、过失和不断的努力所获得的人生的经验中,东林学会了怎样使自己适应命运,学会了保持与同行并驾齐驱,因而最终在他的事业经营上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相反,茂衡年轻而无经验,在同样可以最后取得胜利的道路上,却遭到了失败,个性对一个人乃至一家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这两家人的个性在一开始就已经暗示了他们的成败!
虽然我还没看完整本书,也没有特别细读,更没有专家强有力的独到的见解,但我知道,一个人要想成功,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让自己主动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等着社会来适应自己!
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