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806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7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

《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docx

如何解析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

 

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

智能化系统详细设计

 

广东欧宇信息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二零零三年六月

目录

1理工学院智能化系统概述3

2理工学院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3

3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详细设计说明3

3.1综合布线系统4

3.1.1功能需求4

3.1.2网络结构设计6

3.1.3产品选型及性能指标11

3.2计算机网络系统14

3.2.1网络系统需求分析14

3.2.2网络设计要求14

3.2.3网络系统技术选择15

3.2.4网络系统结构15

3.2.5网络系统结构及系统图17

3.2.6网络性能指标及设备选型19

3.3楼宇自控系统24

3.3.1功能需求24

3.3.2技术路线选择25

3.3.3网络结构设计26

3.3.4产品选型及性能指标29

3.4闭路电视监控系统34

3.4.1功能需求34

3.4.2系统构成36

3.4.3设备选型及性能指标38

3.5有线电视及卫星天线系统42

3.5.1功能需求42

3.5.2系统组成43

3.5.3设备选型及技术指标43

3.5.4卫星天线44

3.6巡更系统46

3.6.1功能需求46

3.6.2系统组成46

3.6.3系统功能设计47

3.7校园广播系统50

3.7.1功能需求50

3.7.2系统设计52

3.7.3校园广播系统选型总体要求53

3.7.4矩阵主机的性能指标要求53

3.8电子显示屏55

3.8.1功能需求55

3.8.2产品选型及性能指标55

3.9家居智能化系统58

3.9.1功能需求58

3.9.2系统构成58

3.10防雷与接地61

3.10.1分流61

3.10.2电源防雷61

3.10.3接地和等电位系统62

3.10.4其它防雷设施62

1理工学院智能化系统概述

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占地面积在100万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由行政办公楼、综合教学楼、金管楼、文科楼、艺术系楼、机电化工楼、计算机系、教师小住宅、礼堂、实验楼、教师公寓、学生食堂、医院、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二十几栋七层以下的建筑物组成,计划容纳8000名本科生和1000名研究生入读。

整个松山湖校区的规划在充分考虑校园功用的基础上,按照自然地貌,依山傍水,因势布局,加上较低的建筑总容积率,整个建筑群将显得疏朗错落,体现出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相谐,展现出“红荔树下捧卷而读”的景象,给人自然轻松的感觉。

松山湖新校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必须坚持建设优秀基础、保证最基本使用、功能齐全,满足大学教学、科研等多种功能要求,为大学师生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先进完善的大学校园智能化环境。

2理工学院智能化系统设计内容

理工学院智能化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综合布线系统

2)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

3)设备监控系统

4)闭路电视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

5)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

6)巡更管理系统

7)校园公共广播系统

8)公共电子信息系统

9)家居智能系统

10)防雷与接地

3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详细设计说明

3.1综合布线系统

3.1.1功能需求

综合布线系统是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新校区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基础设施。

综合布线系统必须建设成为基础优秀的智能化校区平台,保证学院教学、科研、办公、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学院必须具备的“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的基本骨干。

理工学院松山湖新校区综合布线系统是集语音和数据为一体的系统,包含了数据网络和电话语音的应用,是新校区计算机网络和电话网络的通讯介质。

 

为了满足各类数据通讯、传输(例如DDN、10BASE-T、100BASE-T、各类局域、广域网)及访问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需要,同时考虑到智能化系统的数据也依托于此平台开展各种可能的特殊服务(例如多媒体教学、科学研究、电视会议、点播电视等功能),学院应有充分带宽的通讯“公路”以满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网络通讯技术发展要求,故设计的综合布线系统必须具有很好的先进性、灵活性、以及良好的可扩展性。

按照使用方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详细功能要求如下:

1)整个系统为开放式结构,能支持电话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并可支持10Mbps、100Mbps、155Mbps、1000Mbps等高速网络系统的需要。

2)理工学院新校区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点统计表见下表。

建筑名称

数据点

语音点

学生食堂

78

55

学术交流中心

217

354

综合教学楼

146

55

电子专业教学楼

460

218

体育馆

150

150

大礼堂

10

25

学生活动中心

137

106

教师小住宅

60

75

教师公寓

72

144

单身教师宿舍

427

215

文科教学楼

166

112

行政办公楼

698

567

经管系教学楼

227

83

艺术系教学楼

166

112

后勤楼

75

75

机电化工建工实验教学楼

934

336

计算机系教学楼

1069

204

现代教育中心

1060

76

校医院

50

25

图书馆

1080

90

总计

信息点统计原则如下:

①行政办公楼:

普通办公室按4对信息点布放,大办公室按8~20对信息点布放,领导办公室按2对信息点布放,院长、书记办公室按3对信息点布放(1对信息点布放在地面,采用地弹盒)。

②除行政办公楼外其它楼小办公室布放4对信息点,大办公室布放10~20对信息点。

③小会议室按2对信息点布放,大会议室、展厅按4对信息点布放。

④教室在讲台旁设2个网络端口,实验室设4个网络端口、2个电话端口。

⑤计算机系设4间微机教室,每间微机教室布放50个信息点,计算机系其它实验室布放25个信息点,2个电话端口。

⑥除文科楼外其它各系楼(即电子系、经管系、建工系、化工系、机械电子)均各设2个微机教室,每间教室设50个信息点。

⑦各楼的首层主要通道设信息点,方便以后安装触摸屏,各楼的出入口门内外距地1.5米处设置信息插座。

⑧学术交流中心小会议室设2对信息点,大会议室设4对信息点,宾馆部分标准客房设置1个网络端口盒2个电话端口,套房在客厅增加1对信息点。

3)主干光纤系统要求:

在机电化工楼中部设置交换中心,网络中心设置在现代教育中心的网络机房,两者之间通过光纤连接。

4)程控交换机机房设置在经管楼首层系资料室。

3.1.2网络结构设计

按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T50311-2000)的要求,根据目前理工学院的实际情况及系统的要求,考虑当前应用的传输速率、带宽和可靠性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结构以下6个子系统组成:

1)楼群子系统

2)设备间子系统

3)垂直子系统

4)管理子系统

5)水平子系统

6)工作区子系统

其中楼群子系统是覆盖整个学院的理工学院综合布线系统的室外干线,是连接所有建筑通讯线路的学院主干网络。

每一栋建筑的楼内综合布线系统都是由设备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组成,也就是说每栋建筑楼内综合布线系统都包括了上述五个子系统。

理工学院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见下图。

 

来自电话交换机的大对数电缆

3.1.2.1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是指从学院交换中心和电话总机房分别敷设光缆和电信大对数电缆到学院各建设物综合布线设备间的通信设备和装置,提供了各个建筑之间通信所需的硬件设施,由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综合布线缆线(数据部分采用光缆,语音部分采用电信大对数电缆)、交换中心主配线架、电话总机房主配线架、各栋建筑物连接室外线缆的配线设备、以及跳线等组成。

建筑群子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型结构,即以网络交换中心(机电化工楼中部)为中心敷设光缆到学院所有建筑物,建立以光纤为通讯介质的连接整个理工学院新校区所有建筑的计算机通讯网络;以学院电话总机房(设置在经管楼首层系资料室)为中心敷设电信大对数电缆到所有建筑物,建立以电信大对数电缆为通讯介质的连接整个理工学院新校区所有建筑网络的电话室外主干网络。

大对数电缆的双绞线对数不仅要满足各栋建筑目前设计的语音点数量的要求,还有保留一定的冗余双绞线便于以后语音点的扩展。

建筑物之间的光缆和电信大对数线缆利用电信室外管道进行敷设,且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建筑物群电信大对数电缆和网络光缆进入建筑物设备间时,都设置引入设备,并在设备间内转换为室内电缆、光缆。

引入设备还包括必要的保护装置。

3.1.2.2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是每一幢建筑物的交换中心,是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和数据配线设备等组成。

同时设备间也安装有本栋建筑物汇聚层交换机和其它网络设备。

设备间子系统是楼内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是实现不同楼层信息点互通互联以及连接室外入楼线缆的关键组成。

理工学院所有建筑均在一层或地下层设置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必须单独占用一个机房,不能与配电系统共用机房。

设备间安装垂直主干光纤配线架(其上嵌耦合器面板),楼内所有的数据垂直主干线缆汇集到设备间的光纤配线架上。

还安装室外主干光纤配线架(其上嵌耦合器面板),将来自主配线间引出的光缆引入,通过光纤跳线与汇聚层交换机相连,然后由交换机光纤模块经光纤跳线与垂直主干光纤配线架相连,从而实现整个理工学院网络系统的联网。

建筑物内所有语音垂直主干线缆的各对双绞线汇集到设备间BIX配线架上,室外大对数电缆的每一对双绞线也跳接到BIX架上,建立起从学院电话总机房联通到建筑物垂直主干的通话线路。

设备间内的所有总配线设备必须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3.1.2.3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是将各楼层配线间信息传送到设备间的建筑物楼内主干,垂直干线部分提供了建筑物中主配线架与分配线架连接的路由,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交换机(PBX)、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大对数电缆和光缆以及将此干线连接到相关的支撑硬件组合而成。

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以设备间为中心敷设大对数电缆和光缆到每一个楼层管理间。

语音部分采用的介质是大对数电信电缆,数据部分采用的介质是光缆。

从设备间敷设到各个楼层管理间的大对数电缆的双绞线对数不能小于楼层管理间管理的语音点数量,而且要有部分线路冗余,便于语音点扩容或某一线路故障时更换线缆。

垂直光缆采用六芯以上室内多模光缆。

虽然在使用时只使用其中一对光纤,但提供了两对以上冗余的多模光纤便于未来扩展网络带宽。

对于有弱电井的建筑物,垂直主干线缆在弱电管井内敷设;对于没有弱电井的建筑物,在墙体内预埋弱电线管作为垂直主干线缆的弱电管道。

3.1.2.4管理间子系统

每栋建筑物各楼层设置设备间子系统,管理本楼层的数据点和语音点。

管理间放在每层弱电间内,并且按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50312-2000)的要求,与最远处的数据点的线路敷设距离不能超过100米。

对于信息点数量众多或有多个信息点与管理间线路距离超过100米的楼层,必须设置两个以上管理间,将本楼层的信息点进行分区,由不同的管理间进行管理。

另外,管理间也要单独占用一个机房,不能与供配电系统共用机房。

管理间由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考虑到通信综合楼项目的特性和以后的发展性及灵活的扩充性,在管理间工作区的水平系统全部采用模块化配线架端接此管理间所管理楼层的所有水平线缆。

设备间安装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