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805578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延边二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延边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试卷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3小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Ⅰ(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封建国家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性质的是

A.商朝末年牧野之战       B.辽宋夏金蒙之间的争战

C.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斗争     D.康熙对蒙古贵族噶尓丹的战争

2.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金城公主入藏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帝上表曾说: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对“和同为一家”理解正确的

①唐朝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②汉藏两族的民族矛盾消失

③巩固了唐蕃间的友好关系 ④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都

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

5.“官吏多自清谨,制权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袭细人。

”(《贞观政要》),上述主要描述了

A.《唐律》颁布实施的效果       B.贞观之治”的升平景象

C.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推行的影响    D.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统治

6.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       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       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7.下列与康熙帝有关的史实及其评价,搭配正确的是

A.亲征噶尔丹——解决了中国和俄国东段边界问题

B.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统治

C.册封四大活佛——加强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管辖

D.智除鳌拜——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巩固海防

8.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

”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④崇尚佛教,敕封活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9.《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

“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表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

A.唐太宗统治期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唐太宗时期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C.唐太宗时期国家粮食丰收,粮价低廉   D.唐贞观年间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10.18世纪“康乾盛世”被称为“落日的辉煌”,造成这种“落日”局面的诸多原因不包括

A.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

C.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 

D.西方国家出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和革命运动

11.康熙帝十八年下诏说:

“盛治之世,余一余三。

盖仓廪足而礼教兴,水旱乃可无虞。

比闻小民不知积蓄,一逢歉岁,率致流移。

夫兴俭化民,食时用礼,惟良有司是赖。

”康熙帝这一诏书的核心思想是

A.提倡勤俭以致富B.用积蓄应对荒歉C.用礼教教化百姓D.良吏能解水旱灾

12.有人认为对康熙应该重新评价。

中国近代的落后,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巨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改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

此评价采用的方法是

A.文明史观  B.全球化理论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13.某校高二年级将举办“杰出历史人物”图片展。

小张找到“康熙大帝”像,他在康熙的主要事迹栏上写下了“少年果敢,制服权臣;当机立断,平定三藩;一鼓作气,消除割据;除恶务尽,平定叛乱”,但他觉得还不能全面展现康熙帝的功绩。

你认为下列主要活动可以作为图片展补充的是

A.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B.设军机处,加强专制

C.抗击沙俄,走向近代           D.设台湾府,促进开发

14.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

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

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C.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

15.康熙帝是一位善于学习和创新的封建帝王,但他并没有引导中国走向开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是中国落后于近代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康熙帝的统治是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B.康熙帝是一位明君,但他的创新并未着眼于世界发展潮流

C.康熙帝统治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国力衰弱

D.康熙帝与外国断绝了交往,落后于世界潮流

16.唐太宗说:

“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

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

”反映出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心存百姓的思想             D.君治为本的思想

17.唐太宗在其六十大寿上劝告官员:

“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

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

”对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A.意思是为官者要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不贪不沾  

B.提醒官员要谨言慎行、克己清廉

C.这是唐太宗告诫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D.反映了唐太宗希望官员认识到为官是富贵之源

18.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中庸之道”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看作是至高的美德②都主张适度,不走极端

③都反对将“过”和“不及”简单的调和或折中④其标准都是“正确的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亚里士多德说,“慷慨是挥霍与吝啬之间的中庸”“庄重是自傲与顺从之间的中庸”。

孔子下列言论与之类似的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20.大前提: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

小前提:

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结论:

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上述推断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21.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的关键时期。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能够反映这一时代趋势的是

A.温故知新   B.有教无类   C.中庸之道    D.因材施教

2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23.大学的校训不仅代表着一个大学的风格,也呈现出它的办法理念。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

”关于它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重视传统,尤其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人文理性的传统

B.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

C.保证了哈佛能够继往开来、传承创造、不断地推陈出新

D.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哈佛大学杰出的代表人物

24.1802年拿破仑发表演说:

“现在有了一个政府,有了各种权力机构,但此外全国还剩下什么呢?

一盘散沙……如果我们不在法国的土地上放下大堆大堆的花岗石作为基础,我们是建立不起共和国的。

”以上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力图强化中央集权   B.竭力维护共和制

C.企图复辟封建帝制  D.力主对外扩张,建立一统欧洲的大帝国

25.托马斯·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

“一个伟人的节制和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

”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

A.创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放弃大陆军总司令

C.拒当国王且主持制定宪法   D.废除黑人奴隶制

26.拿破仑曾为自己的称帝这样辩解道:

“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在如今的现实情境中,我除了通过专政的途径之外不可能达到目标。

我这样做了。

怎么能因此而对我抱有成见呢?

”这里拿破仑所说的“现实情境”是指

A.封建势力强大,面临王朝复辟     B.内部政局不稳,外遭敌人侵略

C.启蒙运动影响,革命蓬勃发展     D.国际局势紧张,民族危机严重

27.1796年,华盛顿在其告别词中说,“政党精神是一团火,我们不要熄灭它,但要一致警惕,以防它火焰大发,变成不是供人取暖,而是贻害于人。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显示了美国建国初期党派的出现及其不断的纷争

B.对处于萌芽状态的政党与派系倾轧的警觉与忧虑

C.美国后世政党制度的发展与华盛顿的想法相悖

D.华盛顿积极支持党派活动、搞两党轮流执政

28.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伤

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29.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

“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表明作者

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C.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

30.乔治·华盛顿曾指出:

“在导致政治繁荣的一切倾向和习惯中,宗教与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支柱……纯粹的政治家与虔诚的人相同,应该尊重和珍爱这些支柱。

”这表明华盛顿

A.重视宗教道德在实现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B.强调人的信仰与道德是实现独立的重要前提

C.认为政治家们要坚持宗教自由和高尚的道德

D.主张运用宗教、道德和法治推动国家民主化

31.凯旋门是欧洲纪念战争胜利的一种建筑。

始建于古罗马时期,当时统治者以此炫耀自己的功绩。

后为欧洲其他国家所效仿,法国巴黎凯旋门,是拿破仑为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

下列对于法国巴黎凯旋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此次战役又称“三皇会战”,拿破仑以炫耀自己的军功而建         

B.大诗人海涅为此写道:

“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普鲁士。

” 

C.在那场胜利的战争中,拿破仑亲自指挥,打败了俄、奥的军队

D.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一举摧毁了第三次反法同盟

3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弗吉尼亚的怀斯说:

“我们以什么身份进行交涉?

……如果我们向法国宫廷提供贸易,当我们承认是(英国)居民时,他们会款待我们比款待……利物浦更好吗?

”怀斯的观点实际上是

A.只有宣布独立才能赢得法国援助   B.应该禁止与英国贸易

C.应该联合法国反对英国      D.应该与英国展开贸易竞争

33.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

”这里的污点、罪恶主要是指

A.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B.亲自公开加冕称帝无视罗马教皇

C.对外战争中的侵略与争霸    D.发布大陆封锁令

34.公元2世纪的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在他的名著《沉思录》里,把人生比作舞台,讽刺有的人觉得他在这个舞台上“只演了三场,还没有演完第五场哩!

”但“在一个人的生命里,三场也就是一整出戏了”,再演下去就没有人捧场了。

在下列几位历史人物中,你认为哪位是这个舞台最出色的演员?

A.华盛顿   B.拿破仑   C.孙中山   D.甘地

35.历史学家评论某一政权,指出:

“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

一方面,他改变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虽号称革命之子,实为开明专制的精神后裔,忽略主权在民而行绝对君权,强调平等而不重视自由,注重秩序与阶级。

”评论中的“他”是指

A.妄想征服全世界的希特勒     B.成立清教政权的克伦威尔

C.背叛民国而称帝的袁世凯     D.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

36.“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

历史上有许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之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走向失败。

”上述议论最可能出自

A.华盛顿    B.拿破仑   C.甘地    D.爱因斯坦

37.甘地始终是一个谜:

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在于

A.历史人物要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B.甘地的斗争策略和价值观的落后性

C.甘地的民族立场和阶级立场摇摆不定D.历史人物本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38.“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

”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39.凯末尔改革期间曾经脱去军服,戴上大礼帽,穿着晚礼服,以社会形象大使的身份出现在国人中间;也曾以教师身份出现在学校、乡村广场,教人们书写新文字。

以上事实最能说明

A.凯末尔文武双全B.凯末尔推行改革的坚定信念

C.凯末尔推行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改革D.凯末尔善于向西方学习

40.与亚非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凯末尔革命成功的突出特点是

A.发动民众广泛参与  B.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立场 

C.采用暴力斗争的方式 D.赢得了苏联的大力援助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答在其他位置或超出边框则无效)

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题15分,42题15分,43题10分。

4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

……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艺(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

《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

材料二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

一拿破仑何如?

——邹容:

《革命军》(1903年)

⑴你认为材料一中的“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的观点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指出宋恕所认为的华盛顿杰出之处。

(7分)

 

⑵宋恕、邹容论述华盛顿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8分)

 

4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材料一(拿破仑征服失败后)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呻吟于军事枷锁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的天才,更非其他。

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掉了,败坏了。

——克莱芒、罗歇编《浦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未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

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年)、德国(1813年)先后吞噬之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瑟诺博斯《法国史》

材料四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明智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

……随着拥有无限权力而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乱。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请回答:

⑴以上材料从哪几个方面指出了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8分)

 

⑵材料中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

(7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材料一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后来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

……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湖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路、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二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要杀四万万人之半,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那不必去管他。

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1906年)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应该要预防什么问题?

(4分)

 

⑵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设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这一思想有何发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践孙中山这一思想的?

(6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DCBAB6—10CCADB11—15CADCB16—20CDABB

21—25BDDAC26—30BDCCA31—35BACAD36—40CADC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41题15分,42题15分,43题10分。

41.

(1)(7分)正确。

理由:

此前已有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近代英国的代议制(君主立宪制)(3分)。

杰出:

超越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人物,拒绝称帝,反对世袭,维护民主共和制度(4分)。

(2)(8分)侧重点:

宋恕侧重于领袖个人的作用,邹容则侧重于民众的作用(4分)。

评价:

一分为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看历史人物是否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进步);正确看待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2.

(1)材料从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①在国内,人民厌战;②在国外,被占领国人民和王朝起来反抗;③在军事上,拿破仑的军队基本垮台;④在个人因素上,拿破仑是破坏一切的天才,而且后来变得疯狂了。

(8分)

(2)材料二用“破坏的天才”来全盘否定拿破仑,忽略了他的贡献,是错误的。

材料四只强调拿破仑个人的品德和性情,不从本质上看问题,也是错误的。

(7分)

43.

(1)贫富悬殊,阶级分化和对立,社会矛盾加剧。

(4分)

(2)设想:

核定地价,平均地权。

(2分)发展: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2分)实践:

实行土地改革。

(或打土豪,分田地)(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