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测绘总结报告.docx
《宏村测绘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村测绘总结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村测绘总结报告
徽州黟县明清时期民居建筑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张小岗
王吟珊13124536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13级,上海200444
【摘要】安徽黟县地处安徽南部,房舍栉比,黟县境内至今仍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建造的古民居,黟县古民居构筑精美、形状考究、美观实用;本文依据古建筑测绘过程中所考察徽州民居德善堂,简要分析徽州民居内部空间、材料、色彩、构件等方面特点。
【关键词】徽州民居内部空间材料色彩装饰风格
ResearchOnHousesInYixianOfHuizhouInMingAnd
QingDynasty
【Abstract】YixianliesinthesouthofAnhuiprovince,thereareseveralhundredsofancientvillagesinYixian.Thereterritorystillretainalargenumberofhouseswhichwerebuiltduring
theMingandQingdynasties.ThestructureofancienthousesinYixianisperfect,beautifulandsubstantial.ThispaperusestheVirtueandGoodHallasasamplewhichisanancientarchitectureintheprocessofsurveyingandmappinginspectionofHuizhouresidences,andgivesabrief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ofcolorfeatures,components,etcofHuizhoutraditionalresidence.【Keywords】HuizhoutraditionalresidenceInteriorMaterialsColorDecorationStyle
目录绪论1
一、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1
(一)功能布局1
(二)室内环境2
二、徽派建筑元素的材料建构性表达2
(一)木雕3
(二)砖雕5
(三)瓦6
(四)彩画6
(五)额匾楹联7
(六)马头墙7
三、徽州建筑木作类型7
(一)屋顶构造作法7
(二)木构架8
1.柱8
2.穿枋8
3.楼形梁与楼板梁9
(三)特色木构件9
四、徽州古民居村落的建筑美学10
(一)徽州民居建筑色彩10
(二)村落街巷空间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1
绪论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珍贵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徽派建筑特色鲜明,不论是总体布局构思,还是单体平面空间及造型处理、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粉墙黛瓦,马头墙是其建筑特色的缩影,而细部的雕刻艺术为其细部装饰增添了极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
徽州民居建筑的发展原型之一为中原文化民居建筑代表的四合院,一方面,四合院与徽
州传统民居在结构上相似,空间秩序都体现出『礼』制文化,强调主次、尊卑的区别。
徽州传统民居建筑的又一原型是南方干阑式建筑,徽州传统民居厅堂空间的处理汲取了干阑式开敞的厅堂设计。
二层中间的厅堂通常为半开放式,可以与天井空间连城一片,既加大了空间感受又增加了肃穆之感。
(一)功能布局
传统徽派建筑中最常见的平面形制为三开间,在进深方向分成部分,前部靠近入口部分,中间为天井,左右两边是过间,后部分为中间正堂,左右两间为厢房,以一明两暗的『三间式』为基本单元,形成的单体有『凹』型、『回』型、『H』型等型制。
徽州民居多以这三种平面型制或单独或组合存在。
本次所考察的德善堂为典型『凹』型型制,天井、左右过间、正堂、左右厢房组成了建筑基本平面形制。
资料来源:
摘自《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环境探析》
平面是建筑的灵魂,徽派建筑的平面反应了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
徽派建筑正屋的平面绝对对称,空间划分简洁丰富,过渡空间合理设置。
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重礼制,尊卑有序的文化思想。
同时对于附属的建筑,在保证一个中心的原则下课随宜安排,又体现了注重于实际情况的结合,灵活多变,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务实精神。
(二)室内环境
在对徽州民居建筑的调研中发现,民居外墙通常极少开窗或仅开小窗,因此,室内自然采光普遍不好。
徽州传统民居内部分为厅堂空间、厢房空间、天井空间和附属空间四部分。
采光相对较好的为天井和厅堂空间,相对较差的为厢房空间。
天井作为『室内光庭』,采光作用尤为重要。
天井的设置,使得室内空间与外界的阳光、月光和星光相融合,这些光线的引入,使室内空间融入自然的元素。
天井采光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下部生活区的眩光现象,除冬日低日照角的情况外,多数时间不会有阳光直接照入室内。
因此,徽州民居的光环境使得室内空间环境气氛产生柔和、安详庄重的感觉。
徽州民居建筑外墙极少开窗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建筑的安全性。
古代徽商常年在外,家中留有女眷、外墙高耸不开窗,可以增加建筑内的安全系数。
徽州村落内建筑围合的狭窄
小巷,巷巷相似,可以起到迷惑小偷、防盗安全的作用。
另一方面,封闭的外墙及马头墙还可以防火。
徽州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以木构架居多,且建筑密度较大,防火也成了建筑面临的首要问题。
密闭的外墙和高耸的马头墙由砖石砌筑,且马头墙高于建筑屋顶,一旦附近失火,火势可顺马头墙向上顺延,防止邻家火势蔓延至自家建筑,可以降低因失火造成的损失。
二、徽派建筑元素的材料建构性表达
徽州传统民居的内部装饰是徽州独特地域特征的体现,反映出徽州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徽州著名的三雕艺术,为石雕、砖雕和木雕,主要为石雕的廊柱、门墙;砖雕的门楼、屋檐;木雕的屏风、窗棂等等。
三雕构件的使用,使原本朴素的建筑显得精致美观,除了三雕装饰之外,楹联、中堂、古朴气息的家具的设置,则给建筑增添了一种古雅的氛围。
本文以所考察德善堂为例,简要分析徽派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形式。
(一)木雕
黟县民居建筑木雕主要应用于建筑的梁架构件,外檐与室内等部分的装饰,其中外檐部分主要包括各式门窗、栏杆、挂落等;室内部分主要包括分隔空间的纱隔和花罩,以及形式多样、雕工精美的室内陈设家具。
由此可见,建筑木雕装饰是木雕装饰与建筑构架、构件的有机结合,并利用其木制材料进行雕饰加工,丰富建筑空间形象而形成的雕饰门类,是黟县匠人长期积累、时代相传的艺术成就。
就德善堂木雕作品来看,雕筑在雀替、商字栱、厅堂两侧门上的形象,如盘龙、莲花、舒叶、朵云、回纹、连枝等,均在半圆雕、高浮雕、浮雕等技法的雕饰下,使整个建筑主体显示出一种简洁、古朴、飞动的气势。
常见的装饰纹样有博古、云纹、回纹、缠枝等。
黟县常见的装饰纹样,画面上有一只博古架,搁架上放置了各式各样的古玩和装饰器物。
中门两侧的边门上方,『商』字形图案,为徽商建筑特有的装饰图案,『商』字门装饰样式的产生,原本是商贾阶层在建筑构件部位的艺术创造。
其含义是让每个人都从『商』字门下走过,『商』在上而『人』在下,商贾阶层在当时『儒高贾低』的状态下,希冀从宅室的装饰方面找寻填补心理缺憾的内容。
图2-9:
雀替雕花纹样图2-10:
商字栱雕花纹样
图2-11、2-12、2-13:
天井两侧窗棂雕花
图2-14、2-15、2-16、2-17:
天井两侧窗棂雕花
(二)砖雕
黟县民居砖雕在雕刻技法上以浮雕、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与占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较常见的民居砖雕作品是宅居的门罩、院墙的漏窗和各种石坊。
砖雕一般都是在民宅的门罩、门楼或照墙上。
民宅的门罩在大门上方,一般门罩上都用青瓦翘檐,用以挡住下雨时墙面上流下的雨水。
门罩上的砖雕一般上半部分刻的比较深,下半部分浅,巧妙地利用了光线的投影而使画面凹凸感增强。
瓦檐下用水磨青砖嵌砌着对称而又富有变化的图案。
图2-18、2-19、2-20:
正门石雕
(三)瓦
『粉墙黛瓦』是徽派建筑的真实写照,其中『黛瓦』指徽派建筑中常用的小青瓦,包括三件头、盖瓦、板瓦、筒瓦等。
徽派建筑屋顶的最明显特征就是清一色的青黑色屋顶,屋面几乎都是双向坡顶,有些附属房屋部分设为不同宽窄的单向坡屋顶。
屋脊的作法:
小型的民居用瓦在上面竖砌一排,在屋脊的两头做简单纹饰;在大、中型民居的屋脊在竖砌瓦片的同时会在两头加上龙、鱼等花
样装饰。
图2-22、2-23:
屋面铺瓦
(三)彩画
彩画是我国木构古建筑的重要装饰成分,民居彩画多施于天花上,与其他地区通常施于
月梁地面的包袱彩画明显不同。
彩画直接画于天花木地上,拥塞讲求与梁架的色彩协调,常
用色有黑色、赭红色、白色等,还有的用金粉描边设色,彩画的图案、色彩与素色的梁体搭配十分雅致。
四)匾额楹联
匾额楹联是黟县民居重要的装饰内容,民居无论规模、无论等级,几乎都可见精心布置
的匾额楹联。
黟县民居匾额楹联的使用空间主要有:
厅堂、卧室、书房、厢房等处。
都是木
板雕版,长约五尺左右,宽约五至七寸。
(五)马头墙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顶部分,下面为普通墙体,青砖砌筑,粉刷
成白色,上部用小青瓦压顶,相互组合。
图2-28、2-29马头墙细部构造
三、徽州建筑木作类型
(一)屋顶构造作法
徽派建筑屋顶作法为在檩上铺设方形椽子,檐口设有飞椽,飞椽常常做卷杀。
飞椽上铺望板,望板上铺设小青瓦。
凹角梁上铺设大板瓦作沟瓦,两坡瓦接于沟底瓦内形成夹沟汇集
一道总檐,水排向天井。
在两侧山墙砌筑完成后,常用清水瓦和瓦件做正脊。
图3-30、3-31屋檐下转角铺作作法
二)木构架
徽州古民宅受力传递方式为屋盖荷载主要由檩条直接传给柱,而非由檩条通过梁再传到柱头,属穿斗式构架。
穿斗式木构架主要沟间有柱、穿枋、楼形梁、楼板梁等。
1、柱
穿斗式木构架中,楼上下可为通柱,亦可为断柱。
从所考察德善堂来看,底层和楼层上
下面阔虽一致,上下层梁架在同一垂直面上,但上下柱为断柱形式。
柱子多做收分与侧脚,底部设有柱础。
2、穿枋
穿枋为联系横向柱间的重要构件。
穿枋穿过柱子,把柱子联接成一排横架,柱子上
安檩条,作为承重的房架。
图3-34、3-35德善堂东西向、南北向剖面图
3、楼形梁与楼板梁
楼形梁、楼板梁为柱子之间的纵向联接构件,使穿斗排架纵向更加稳定,仅位于明间靠近天井的两根檐柱之间的梁称为楼形梁,其余的纵向梁皆称为楼板梁。
德善堂中,楼形梁为冬瓜梁形式,两端插入柱中,以雀替承托,楼行梁中部向上反拱,不仅可以抵消在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竖向位移,还可以在支座处产生水平推力,减小跨中弯矩。
支座处设置雀替避免了由于梁插入柱身,截面减小,承载能力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
由于底层明间作为堂屋,需满足日常起居及礼仪活动,其面阔明显大于两侧卧室,因此楼行梁与楼板梁的断面尺寸在穿斗
式木构架所有构件中常常最大。
图3-36、3-37德善堂明间楼形梁与楼板梁及下方雀替
雕刻精美的木构件,体现出徽派民居特色。
如梁托、斜支撑、雀替、斜撑等。
四、徽州古民居村落的建筑美学
(一)徽州民居建筑色彩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气候温暖,林木繁盛,唐宋以来隐居的人们在此世世代代过着平安宁静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色彩观念,人们普遍喜爱彩色偏低而色调中性的混合色,从白到灰再到黑的无彩色正好适合人们的心理需求。
徽州经济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徽商一度对祖居大兴土木,修建宅第,大加装饰,以象征其财富之显赫。
但徽商大多数外出各地经营,为保证家园的安全性,大多不喜用繁华色彩加以炫耀,而是选用黑白灰等无彩色作为村落外在装饰色彩,无疑是选择了一种最佳的保护色。
图4-41、4-42:
德善堂外观图
(二)村落街巷空间
街巷空间是徽州古村落的主要公共空间,由于街道的系统性,街巷空间构成了一个多功能的空间活动网络。
由于徽州古村落用地紧张,村落内街巷都比较狭小,主要街道宽度约为6-8米,主街两边的建筑多为两层,与主街相连的小巷宽度狭小,多为两米左右,有的不足两米。
街巷网络四通八达,却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街巷两边的建筑通过巷两侧的建筑,高低错落,建筑材料、细部和色彩的搭配运用富于变化,使得街巷连续而统一,别有一番韵味。
徽州街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都不是笔直的、单调的,而是曲折多变的。
街巷在需要的地方如转角处、对景处、交叉处,对街巷空间进行适当的收放与转折,满足了功能需要,又符合人的心理体验,增加了路径的可识别性,丰富了空间形象。
徽州村落在整体上追求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同时街巷布局与山水形也成有机的结构,村落在布局上追求整体轮廓的系统性,如黟县宏村,整个村的形态为『牛』形,村落背水面山,与环境融为一体。
图4-43、4-44、4-45:
宏村街巷图
结论
民居建筑反映的是特定社会群体的生活形态和审美观念,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以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系统了解了徽派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及地域文脉对当地建筑特征的影响;以明清时期的徽州民居建筑,即所调研建筑德善堂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出徽州民居建筑的主要特色。
通过两个方面的调研,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了明黟县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特点。
参考文献
[1]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
[2]程极悦,程硕.徽州传统民居概述[J].安徽建筑,2001,(3):
21-25
[3]朱永春潘国泰.徽州明清建筑中斗栱的若干地域特征[J].建筑学报.1998(6)
[4]侯曙芳.徽派古民居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6):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