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0222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4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docx

国内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

中外著名的调水、引水、排水工程

引大入秦工程(WaterDiversionProjectfromDatongRivertoQinwangchuanDistrict) 中国甘肃省跨流域调水的大型自流引水灌溉工程。

它将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大通河水调至兰州市以北约60km的秦王川地区。

   工程设计年自流引水4.43亿m3,灌溉面积5.87万hm2,年增产粮食约1.5亿kg,用于安置甘肃省东部贫困地区8万移民和解决灌区内4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改善秦王川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增加植被,在兰州市北部形成绿色屏障,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工程由引水渠首、输水渠系及其建筑物和田间配套工程组成(见图)。

   总干渠从天堂寺引水渠首到甘肃省永登县香炉山总分水闸,全长86.94km,设计引 水流量与渠首进水闸相同。

在香炉山总分水闸将水分至东一千渠、东二干渠和45条支渠流人灌区,东一干渠全长52.66km,设计引水流量14m3/s,灌溉面积2.11万hm2;东二干渠全长53.62km,设计引水流量18m3/s,加大引水流量21.5m3/s,灌溉面积3.38万hm2。

45条支渠总长度约674.95km。

   工程设计的特点:

引水及输水建筑物建筑在绵延山岭地带,穿越崇山峻岭,输水线路长,支渠以上渠道总长度约880km;渠系建筑物多,且以隧洞群为主,总干渠和干渠工程共有隧洞71座,总长度110km,其中盘道岭隧洞长度15.7km,为城门洞形断面4.2m×4.4m;30A隧洞长度11.64km,为圆形断面,直径4.8m。

隧洞所通过的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隧洞埋深大,岩石为软岩类,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施工难度大。

渡槽38座,其中东二干渠庄浪河高排架渡槽全长2194.8m;倒虹吸3座,其中先明倒虹吸设计水头107m,全长524.8m,采用直径为2.6m的双排钢管,其规模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居亚洲第一。

  工程土石方和混凝土总量为2740万m3,总投资为29.5亿元。

   工程于1976年开工建设,由于受建设资金和施工技术条件限制,于1980年停工缓建。

1985年工程复工建设时,在盘道岭长距离隧洞施工中采用了新奥法等先进施工工艺和掘进机械,在30A等长距离隧洞施工中采用了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悬臂式掘进机、双臂掘岩台车、锤式掘进机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机械、施工工艺技术,以及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在施工中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

解决了长距离、大断面、软岩隧洞新奥法施工及超长距离施工通风、光面爆破等技术难题;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在30A隧洞施工中创造了年掘进10km的优秀成绩,开创了一头进、一头出、一举贯通的先例和10km以上隧洞施工采用1条通风管道通风的先例;双护盾全断面掘进机在38号隧洞施工中创造了日进尺75.2m和月进尺1400m的80年代中期世界纪录。

   主体工程已于1995年建成通水,工程运行情况良好。

截至2000年12月,灌区配套面积达到3.33万hm2,移民安置人数为4.2万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引黄入晋工程(WaterDiversionProjectfromYellOWRivertoShanxiProvince)工程从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库区取水,经总干线、南干线和北干线分别为太原、大同、朔州3个城市和能源基地供水,年供水量12亿m3,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紧缺和能源基地建设用水及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水源工程参见万家寨水利枢纽。

   总干线自万家寨往东地形地貌极为复杂,沿总干线分布的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第三系及第四系Q2、Q3中强弱湿陷性黄土;岩层平缓,总体向西倾斜,倾角3°~8°,局部可达38°。

南干线1号、2号、3号、4号、5号隧洞主要在寒武系崮山、长山、凤山组地层中通过,地层新鲜完整,多为厚层状或少数薄层状的灰岩和页岩,隧洞埋深多在100m~350m;6号、7号洞段主要有奥陶系页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N2、Q2、Q3等沉积物,6号洞岩溶发育,7号洞段主要有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地层中有膨胀岩及砂岩夹泥页岩地层。

北干线1号隧洞下土寨至大梁段长30.6km,隧洞线横贯另山背斜;核部为片麻岩及侵入岩,东西两侧为寒武系及奥陶系地层;地下水水位较高的洞段长约22km,富水性一般较弱,但很不均一。

自大梁水库起,隧洞依次穿过的地层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中上段中薄层灰岩系统本溪组砂、泥岩夹煤层,上统太原组砂岩、泥岩及煤层;二迭系下统山西组砂岩夹煤层,下石盒子组砂岩及泥页岩。

   工程由总干线及向大同、朔州两市供水的北干线,以及向太原市供水的南干线和连接段组成。

引水线路总长约314km,其中隧洞长约192km,还有泵站、调节水库、渡槽、电站、倒虹吸、水闸等100多座建筑物(见图)。

总干线由20座建筑物组成,其中泵站3座(参见引黄入晋泵站工程);隧洞11条,其中有压隧洞4条,无压隧洞7条,总长约42km;渡槽4座,总长0.55km;日调节水库1座,调节库容为14.7万m3;分水闸1座。

   南干线从总干线末端的分水闸起点,向南经偏关、平鲁、神池、宁武等县(区)至头马营人汾河,由16座建筑物组成,其中泵站2座;无压隧洞7条,长约97.5km;渡槽3座,长1.12km;埋涵3座,长1.31km,7号洞出口控制闸门1座;明渠段长0.47km。

   连接段工程自南干线7号洞头马营出口至太原市呼延水厂,长138.6km,其中利用天然河道输水81.2km,输水管(洞)线长57.4km。

北干线自下土寨分水闸穿过吕梁山,经大梁水库和朔州至大同赵家小村水库,全长约167km,其中地下泵站1座(机组容量7.5MW),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12.8MW,年发电量1亿kW·h);隧洞6条,长52km;埋涵36段,长100km;倒虹吸4座;渡槽33座。

  工程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自1993年~2002年,建成输水线路全长285.6km,其中总干线44.35km,南干线的下土寨分水闸至头马营隧洞出口段长102.08km,头马营至呼延水厂的连接段长138.6km,建成总干线上的申同嘴水库;建成总干线一级、二级、三级泵站及南干线一级、二级泵站的土建工程,各站安装3台机组,共计15台机组及其配套设备;完成总干、南干、连接段全线自动化工程,实现向太原供水3.2亿m3的目标。

    在一期工程隧洞建设中部分洞段采用了双护盾掘进机进行全断面掘进,其他洞段推广使用了光面爆破、锚喷、模喷支护、监测自动化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总干、南干、连接段主要工程量:

土石方量1541万m3,其中洞挖量515万m3;混凝土量206万m3;预应力钢套筒高压输水管道长43km,直径3m。

工程总投资124.78亿元。

   二期工程自2002年开始,计划2007年建成北干线、南干线调节水库、总干和南干线其余机组及配套设备安装、北干线自动化等工程,实现向太原供水6.4亿m3及向大同和朔州供水5.6亿m3的总目标。

引黄济青工程(WaterDiversionProjectfromYellowRivertoQingdaoCity)中国山东省引黄河水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

采用了明渠输水至青岛市,以解决城市供水和输水渠沿线农业用水。

   工程由水源工程、输水工程、调节水库及供水工程组成。

   水源工程和输水工程包括:

①渠首引水沉沙工程,利用山东省博兴县打渔张引黄闸引水,每年11月11日至翌年3月20日,利用黄河水含沙量少和农业不用水的时机引水,设计流量45m3/s,年引水量5.5亿m3。

沉沙池总面积36km2,分9个条渠,每条宽600m,淤高5m,出口建闸控制。

每条渠用4年~5年后,盖淤还耕。

进水闸至沉沙池进口为输水渠,长6km。

沉沙条渠长6km~8km。

②输水河工程始于博兴县沉沙池出口,向东经广饶、寿光、寒亭、昌邑、高密、平度、胶州、即墨等9个县(市、区)至棘洪滩水库,全长253km。

输水河比降1/6000~1/20000,水深2.1m~3.5m,底宽7.4m~18.9m,内坡1:

1.5~1:

2.5。

两堤顶宽度分别为8m和4m。

输水河沿途共穿越天然河、沟、渠90余条,为防止污染输水河水质,均采用立交。

共有输水河倒虹吸34座,总长5365m;输水河渡槽2座,总长160m;排水河沟穿过输水河的倒虹吸51座;排水及灌溉渡槽13座;铁路桥2座;公路桥28座;生产桥165座;水闸64座;涵洞20座。

③输水河封砌既要满足防渗、护坡固床、减小糙率的要求,又要避免冻胀、冰压以及地下水扬压力等可能导致的破坏,保证工程安全运行。

防渗工程措施是采用聚氯乙烯塑膜(厚度为0.2mm),全断面覆盖。

防冻胀是在塑膜上面敷设聚苯乙烯泡沫板,其厚度南北向渠道两边坡均采用3cm,东西向渠道阳坡为2cm、阴坡为4cm。

在泡沫板表面采用混凝土板护坡固床并减小糙率,预制和现浇混凝土板厚度分别采用6cm及8cm。

衬砌渠道排水减压措施是,当地下水水位高于输水水位时不设塑膜,衬砌采用透水混凝土板;当地下水水位低于输水河水位而高于渠底时,在输水河两坡脚混凝土板下设暗管集水,并每隔一定间距设逆止式集水箱及出水管。

④建设和管理中采用“控制容量原理”,采取实时控制手段将明渠中的水流变成“类似管状流”,在输水流量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使水面波动最小,指标是水位降落每小时不超过30cm、24h不超过70cm。

泵站工程共有5座(见图)。

   棘洪滩水库为输水河末端的调节水库,其作用是将输水期的引水量调蓄后,向青岛市全年均匀供水。

其为平原围坝水库,库区面积14.4km2;坝型为碾压式心墙土坝,坝轴线总长度14.2km,最高库水位14.2m,最大坝高15.24m;防浪墙高1m;总库容15676万m3,死库容4780万m3,兴利库容10896万m3。

放水洞为2m×2m两孔钢筋混凝土箱涵,设计出库流量5.4m3/s;泄水洞为2m×2.5m三孔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最大泄水量124m3/s。

   供水工程包括暗渠、低压管道、涵洞共22km;净水厂1座(净水36万m3/d);增压泵站1座;输配水管道43.5km;调蓄水池3处;加压泵站3处,能力为32万m3/d。

   工程主要工程量:

土石方5500万m3,砌石60万m3,混凝土75万m3,总工日7500万个,永久占地4318hm2,移民3264人,钢材7.07万t,木材5.23万m3,水泥35万t。

1992年工程竣工决算投资为9.52亿元。

   工程于1986年4月15日开工,1989年11月25日建成通水。

运行多年来通过研究、实践,总结了冬季输水冰盖形成、消融机理,制订了调度运行准则,积累了冰盖下输水运行的经验。

工程管理中采用了基本水费和计量水费相结合的水费计收模式。

引滦入津工程(WaterDiversionProjectfromLuanheRivertoTianjinCity)将河北省境内的滦河水跨流域引入天津市的城市供水工程。

水源地位于河北省迁西县滦河中下游的潘家口水库,在设计保证率75%时,向天津供水10亿m3/a。

由潘家口水库(参见潘家口水利枢纽)放水,沿滦河人大黑汀水库调节。

引滦工程总干渠的引水枢纽工程为引滦人津工程的起点,穿越分水岭之后,沿河北省遵化县境内的黎河进入天津市境内的于桥水库调蓄,再沿州河、蓟运河南下,进入专用输水明渠,经提升、加压由明渠输人海河,再由暗涵、钢管输入芥园、凌庄、新开河3个水厂。

引水线路全长234km(见图)。

   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河道整治工程、于桥水库、尔王庄水库、泵站、输水明渠及其渠系建筑物等215项工程组成。

   引水枢纽含人津、人还2个水闸,引水流量分别为60m3/s与80m3/s,分别向天津市和河北省唐山地区输水。

   引水隧洞及进出口工程总长12.39km,其中洞长9.66km,设计流量60m3/s,校核流量75m3/s;隧洞净宽5.7m,净高6.25m,圆拱直墙型,无压输水,隧洞围岩为片麻岩,节理裂隙发育,隧洞穿过罕见的特大断层长达212m。

为保证工程质量,借鉴当代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先进经验,采用新奥法并结合实际的新型设计与施工工艺。

   整治河道108km,开挖输水明渠64km,修建倒虹吸12座、涵洞5座、水闸7座。

   已建的于桥水库加高加固后作为引滦入津工程的控制性调蓄枢纽,总库容15.59亿m3,均质土坝长2222m,坝体加高1.2m,坝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及灌浆进行加固。

   尔王庄平原水库为引滦入津工程的月调节水库,库容4500万m3。

   泵站4座,主要技术特征及主机型参见引滦入津泵站工程。

   双孔(2—3.35m×3.35m)钢筋混凝土暗涵长26km。

直径2.5m的钢管10.8km,直径1.8m的钢管3.7km。

  变电站3座,架设通信线路360km。

   主要工程量:

土方3460万m3,石方166.7万m3,混凝土63.7万m3,建筑面积12万m2,安装设备2776台(件)。

工程总投资11.34亿元。

   工程于1982年5月11日开工,1983年9月11日建成通水,总工期16个月,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型调水工程高速度建设的典范。

   随着天津市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滦人津主体工程迄今已逐步分流配水,扩大供水支干线6条,预应力混凝土管总长度达414km,新建泵站8座,年增供水量2.58亿m3。

截至2000年,引滦人津工程已向天津输水147亿m3,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引碧入连工程(WaterDiversionProjectfromBiliuRivertoDalianCity)以大连城市供水为主,兼顾沿途农业用水、中小城镇用水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大连市是沿海缺水城市之一,1986年竣工的碧流河水库位于大连市东北170km处,总库容9.34亿m3,年调节水量4.03亿m3,是大连市重要水源地。

为缓解城市供水困难,先后建设了引碧人连一期、二期应急供水工程,每年只能为城市供水2亿m3,远不能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已成为大连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引碧人连工程分为北、南两段。

北段始于碧流河水库坝下,止于洼子店水库左坝头受水池,为主要的引水工程;南段为进入城区的受水工程。

   工程主要由取水头部及输水总干线、防洪工程、分水枢纽等组成(见图)。

输水总干线全长67.75km,天然落差25m,包括暗渠、倒虹吸、隧洞等主要建筑物。

地震设计烈度为Ⅶ度,供水流量为13.89m3/s,总干渠渠首最大供水流量为15.05m3/s,年总供水量为3.33亿m3。

取水首部利用已建水库的电站尾水及输水洞分岔出口,采用封闭的箱形渡槽,渡槽最大跨度16m,槽墩高14.1m,净断面4.6m×4m。

暗渠共分19段,总长42.71km,占线路总长的63.07%,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为矩形及城门洞形两种;穿越分水岭及山岗的隧洞工程共有9座,总长15.88km,其中最长的邱店隧洞4.6km,隧洞断面采用城门洞形,根据不同围岩类别,采取喷素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衬砌;跨越低洼谷地共布设9座倒虹吸,总长9.16km,其中大沙河倒虹吸最长2.08km,倒虹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形式为内圆外城门洞形。

该工程采用新技术及优化设计,主要表现在:

①将碧流河、洼子店和刘大3座水库以及刘大水库至洼子店水库区间、碧流河水库下游区间进行联合调度,建立三库两区间的联调动态模型,以保证大连市2000年安全供水,城市及工业用水保证率达97%,农业供水保证率达76%。

②充分利用天然条件,实现自流引水,并力求减少各类建筑物水头损失,节省了输水的电能消耗。

③倒虹吸处于淤泥、粉土、细砂地段,地下水水位高,采用了振冲碎石桩加固,保证了工程安全,也节省了投资。

④输水总干线采用全封闭系统,既减少输水损失,又避免子水质污染,同时冬季冰冻问题也得以解决。

   该工程(北段),土石方开挖600万m3,土石方回填437万m3,混凝土浇筑70万m3。

   工程总投资12亿元,决算投资98545.54万元。

工程于1995年6月开工,1997年10月竣工,提前供水1年2个月。

 

泰州引江河工程(TaizhouYangtzeRiverWaterDivertingChannelProject)中国江苏省苏北地区从长江引水至新通扬运河的引江河工程。

主要功能是以增供苏北地区水源为主,改善里下河地区洼地排涝,提高南通地区灌排标准,是一项引水、排涝、航运等综合治理开发的水利设施。

河道全长24km,河线位置在长江北岸高港至泰州一线西侧约3km处。

工程主要包括:

河道开挖、河口枢纽、跨河桥梁及两岸灌溉、排涝、航运配套工程等。

工程总体规模系按河道自流引江流量600m3/s设计,河底宽80m,河底高程5.5m~6m(废黄河零点),由于河道沿线大部分为粉细砂软淤土,为防止船行波及水流冲刷,岸坡及河底均进行护砌。

河口建设高港枢纽,由总净宽50m的节制闸、300m3/s双向抽水站及宽16m、长196m的船闸,以及结合布设的总净宽为15m的通南送水闸和总净宽20m的调度闸等5项工程组成。

跨河桥梁共9座,其中公路桥3座、交通桥6座(见图)。

   工程分两期实施,已完成的一期工程,可满足1996年~2000年期间开发沿海滩涂6.67万hm2和通榆河沿线中低产田改造供水的需要,并适当结合综合开发利用。

河道按自流引江设计流量300m3/s规模开挖,采用宽浅式断面,河口按最终规模开挖,河底高程暂挖至-3m~-3.5m,河底宽80m,高港枢纽的节制闸和泵站均按最终规模一次建成,以满足引水、挡水、蓄水需要和结合里下河地区部分排涝,改善通南地区灌排条件;同时修建船闸,发挥河道通航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跨干河桥梁和沿线影响处理工程,因涉及两岸交通和群众生产,均在一期工程中建设。

两岸配套工程在一期工程中先满足引水及排水要求,部分船闸、套闸先建一个闸首,发挥节制闸作用。

   工程规划布局和总体设计的主要特点:

①在功能划分上既能自流又能抽引;既解决里下河的排灌又兼顾通南地区灌排;既考虑航运需要,又为沿线经济开发奠定基础;既考虑全局又照顾了地方局部利益。

②在工程实施方案上,根据工程特点,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方案,即河道工程分期开挖,高港枢纽和沿线封闭建筑物一次建成;按一期设计流量规模开挖宽浅式河床,挖压拆迁结合二期工程一次完成,并为二期工程留足余地,节省了投资。

③在枢纽布局上形成了闸站结合、船闸分开、开挖调度河沟通南官河的工程布局。

在结构上缩小了节制闸规模(泵站结合自流引江),从布局上既解决了兼顾通南的排灌需要,又解决于船闸引航道出口处横向流速矛盾,减少了挖压拆迁和下游处理的工程量,也节省了地基处理的工程投资。

④在河道工程设计中,成功地解决了软淤土质的开挖和河床沙土段在不同流速情况下冲刷的防护措施,以及高沙土区水土保持及工程开挖中承压水的观测和处理。

⑤在高港枢纽设计中,按照双向抽水要求,在常规立式轴流泵基础上,根据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成果,以及已投入运行泵站所出现的问题,选择了新型轴流泵装置和流道布置。

   一期工程主要工程量:

土石方3565万m3,混凝土23万m3。

   工程于1996年开工建设,1999年10月建成。

工程竣工决算投资为11.8亿元。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ProjectofWaterwayfromHuaiheRivertotheSea)位于中国江苏省淮阴、盐城市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北侧,为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133万hm2耕地和近2000万人口防洪安全的水利骨干工程。

工程上自二河闸下2.5km的二河东堤,下至扁担港以北注入黄海,水道全长163.5km。

   洪泽湖是巨型平原水库,现有洪水出路以入江水道为主,入江水道设计泄洪流量为12000m3/s;相机泄洪的二河一淮沭河设计流量3000m3/s;苏北灌溉总渠泄量1000m3/s(含废黄河)。

其防洪标准不足100年一遇洪水,若淮沂遭遇江淮并涨,在充分利用滨湖圩区滞洪的情况下,仅能防御约50年一遇洪水,标准偏低。

增建淮河人海水道,配合现有排洪出路宣泄洪泽湖洪水,在近期(2000年~2003年)工程建成后,配合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人沂等工程,可使洪泽湖的防洪标准提高到不低于100年一遇洪水。

   工程分两期实施,近期建设的工程主要有堤防、泓道、枢纽、跨河桥梁、穿堤建筑物及渠北影响处理工程,其中交叉建筑物多,特别是淮安枢纽工程位置重要,设计技术难度大,运用条件复杂(见图)。

   人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成两河三堤,人海水道南堤基本沿灌溉总渠现状北堤加高加固;北堤按防洪要求新筑,两堤中心距离580m左右,控制枢纽、村镇附近及近海口段的堤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最大堤距达1000m左右。

堤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南堤加超高2.5m,北堤超高2m,顶宽均为8m。

泓道规模按渠北地区5年一遇设计除涝流量,扣除渠北部分泵站抽排以及相机排入总渠的流量后确定,并根据高低水分排的原则予以安排;运西段自二河至淮安以筑堤土方控制挖单一泓道,兼排滩面涝水;运东高片段自淮安至老管河按双泓布置,北泓排运东高片涝水至老管河(再经淮阜控制的调度闸调入南泓),南泓排运西和清安河涝水;运东低片段自老管河至海口亦为双泓,南泓排老管河以上涝水,北泓排老管河以东低片涝水。

北泓紧靠南泓北侧,两泓间有隔堤。

   人海水道与二河、京杭运河、通榆河相交,最后注入黄海,相应建设二河、淮安、滨海、海口4处枢纽,另有淮阜控制闸。

二河枢纽包括已建的二河闸和二河新泄洪闸,前者不需扩建,后者为新建的10孔闸(每孔10m×8.8m)。

淮安枢纽为人海水道与京杭运河呈立交布置,兴建人海水道穿运河立交地涵15孔(每孔6.8m×8m),其京杭运河渡槽净宽80m。

古盐河穿堤涵洞5孔(每孔4m×4m)。

滨海枢纽为人海水道与通榆河呈立交布置,建人海水道穿通榆河地涵23孔(每孔6m×6.5m),通榆河渡槽净宽58m。

海口枢纽新建北闸11孔(含通航孔);除通航孔外,新建南闸5孔(孔径10m×7.2m)。

   主要工程量:

土方挖填9697万m3,砌石及垫层22.2万m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42.4万m3。

工程永久占地0.52万hm2,临时占地0.37万hm2,拆迁房屋6.8万间,迁移人口6.2万人。

   近期工程于1998年10月开工,2003年建成。

近期工程建成后,一般启用水位(蒋坝)为14m,如淮河上、中游发生大洪水或水文预报可能发生大洪水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可在13.5m启用,设计分泄洪泽湖洪水2270m3/s,使洪泽湖的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并使渠北地区达到5年一遇洪水的排涝能力。

   工程远景将按泄洪7000m3/s扩建(南北两堤中心距同近期工程),使洪泽湖防洪标准提高到300年一遇洪水,同时使渠北地区达到10年一遇洪水的排涝能力。

雪山调水工程(SnowyMountainsWaterTransferProject)主体工程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NewSouthWales)州,是一项以发电、灌溉为主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该工程所在地区有澳大利亚的雪山山脉,其最高峰海拔2229m,常年积雪,年降水量500mm~3800mm,约为澳洲大陆平均降水量的4倍。

   由于澳大利亚内陆水资源严重匮乏,处于干旱威胁之中,为了利用雪山地区的水资源而调水到内陆河流进行灌溉、发电和供水,早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已开始研究各种方案。

1947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和维多利亚州政府三方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在已有研究调水方案基础上,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