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80125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课计划

 

一、本学期教材剖析:

 

(一)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扩展了数及其应用的范围。

第一课“买文具”,联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初步成立小数观点。

在“买文具”时,会看到文具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它们的价钱,从而自然地引入小数;经历把这些表示价钱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再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详细意义,领会小数与它所表示的实质的量的单位之间的联系,领会小数的特色,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二课“货比三家”,要成立小数大小的初步认识。

在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廉价”的过程中,能够联合学生自己的购物经验,交流比较两个小数(价钱)大小的多种方法:

既能够把两个小数都改写为几元几角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整数为中

 

介,经过它间接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切忌把成人以为更简单的方

 

法强加给学生,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也更理性、更抽象,简单造成学生

 

照本宣科、机械学习的不良结果;假如更简单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发现

 

的,那应当鼓舞。

在进一步“提出哪些数学识题”的过程中,学生很

 

可能提出“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廉价”的问题,它波及到比较3个小

 

数的大小,要找出此中最小的一个,更拥有挑战性。

这个问题应让学

 

生自己去试试解答;而后再指引他们领会把复杂问题转变为简单问题

 

来解决的策略,即先比较此中两个数的大小;再拿此中较小的数与第三个数比较,就能找出最小的小数。

经历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体验进行有条理地数学思虑的过程。

 

第三课“买书”与第四课“寄书”的问题情境,是为理解一位小

 

数加减运算的意义及算法而创建的。

前后这两节课的差别在于,前者

 

学的是一位小数的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后者学的是一

 

位小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这两节课都把商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

 

为要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算法的基础上,独立去解决小

 

数减法的算法问题。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要点环节是经历小数加

 

减的竖式算法的抽象过程,理解此中小数点必定要对齐是因为单位相

 

同的数值才能加减的缘由;小数点对齐的实质就是数位对齐,把小数

 

点对齐,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就近似于学生已经熟习的多位数加减的

 

竖式计算。

学生一定领会这一点,那么,小数加减法便能够交融到学

 

生整数加减法已有的经验之中,学生对小数加减法不只不再感觉陌生

 

或负担,并且能领会到知识之间的举一反三。

这样的学习才是存心义

 

的。

 

(二)平移、旋转和对称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把生活中常有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对象,从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空间与图形,

 

是发展学生空间观点的重要内容。

第一课“对称图形”,让学生先察看、赏识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等操作活动,逐渐感知什么是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从而在

 

直观辨识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的分类活动中,进一步体验对称图形的基本特色;让学生在方格纸(钉子板)上画(围)出对称图形,用几种基本图形进行组合,摆出(构成)对称图形,从而初步形成对称图形的观点。

 

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表现生活中风趣的镜面对称现

 

象,激发他们激烈的兴趣和气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第18页练习第1题“从镜子中看到的左侧图形的样子是什么”并给出3个答案供选择,很有挑战性;其实这3种答案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放在合适的地点。

经历这样的空间地点与图形的探究,空间观点是会大有进步的。

 

第三课“平移和旋转”,第一联合生活中详细的实例,如缆车沿笔挺的索道滑行、国旗沿着旗竿渐渐上涨、直升飞机腾飞时的机翼运动、小风车迎风旋转等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从而经过划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两类运动,描绘见过的平移或旋转运动等学习活动,以丰富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并要修业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获取体验。

在这个基础长进一步认识平移,让学生观

 

察在方格纸上简单图形平移前后的地点,经过“移一移”“说一说”

 

“填一填”“画一画”等操作与交流活动,去逐渐感悟这样一个道理:

要确立图形平移后的地点,不单需要知道图形平移的方向(上、下、左、右)还要知道平移的距离(几格)。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平移的两个基本因素,要指引学生去体验它,但不可以也不用要把它概括成知识点强加给学生们。

 

第四课“赏识与设计”,经过赏识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觉图案的美,领会平移、旋转与对称在创作图案中的应用,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想像力与创建力供给时机,获取创作图案的初步经验和体验。

 

(三)对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

 

第三单元“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长进一步学习乘法的。

第一课“找规律”,让学生通

 

过计算,探究发现两数相乘当此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两个整十数的乘法就能口算得出结果。

在发现规律从前,计算12×40,120×40对于学生来说是有挑

 

战性的,他们要把这些算式转变成熟习的形式:

12×40=12×5×8

 

=120×40=60×2×40=60×80=从中应让学生领会到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式子的变形是实现这类转变的重要手段。

 

第二课“整理书”,联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的乘法。

第一让学生估量,培育学生对数目关系的直觉能力,回答“200本放得下吗”再探究精准计算的各样算法,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比较各样算法的特色,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灵巧性;学生能够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但一定掌握它。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乘法的基础,一定让学生领会这二者的联系与差别,理解每一层计算的含义。

 

第三课“电影院”,联合电影院有多少座位的问题情境,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第一需要理解问题情境,明确要解决什么数学识题,即“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是什么意思,把它与来看电影的“500人”联系起来,能提出什么数学识题。

其次提升了对估量的要求,即要修业生能解说自己估量的方法和过程,培育估量的意识与习惯。

至于“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座位”的计算,应当要修业生独立达成,因为本课的算法与上一课近似,所不一样的是需要提示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进位问题。

 

(四)对于面积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成立面积的观点。

第一联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

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

 

小。

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纯真依靠察看难以判断,要鼓舞学生试试找寻其余的比较手段和门路。

教材中供给了三种方法:

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

不单表现认识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此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方法所包含的思想,还为后继学习面积的胸怀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让学生再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丈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丈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相互不一样的丈量结果的怀疑与反省中,领会一致面积单位的必需性。

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旁哪些东西的面积大概是1厘米2使1厘米2面积单位变得直观、详细,看得见,摸得着。

学生有了对1厘米2面积单位的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查验估测得准禁止。

这样的活动对培育学生的空间观点与估测能力是特别必需的。

后续教材指引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概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领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需性,

 

以及获取它们所示的面积大小的详细体验。

因为不一样大小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依据详细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探究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育估测意识;而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

 

形放在这3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取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有关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察看、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成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个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成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想的过程。

有了成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

教材创建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究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

先让学生预计1分米2里有多少个1厘米2,再经过直观操作或合情推

 

理来查验原来的预计能否正确,从而确认1分米2=100厘米2的换

 

算关系。

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以后,即可能近似地推出

1米2=100分

 

米2、1米2=10000厘米2等结论。

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以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比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有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类形式上的联系,或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五)认识分数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是学生对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

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个部分来认识,这类认识又与均匀分的经验分不开。

其实,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从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此刻他们的口头语言中,不过还未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

第一课“分一分

(一)”从学生熟习的一个简单的数学事实出发:

一个苹果均匀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半个苹果。

让学生议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这个议论过程,一方面学生能够意识到本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方法表示“一半”;另一方面让学生参加创建,感觉表示“一半”的方式实质上是好多的。

在这个基础上才引入“一半能够用<,SPANlang=EN,,-US>1/2来表示”,在多种表示方式的对照中,领会用12表示一半的优胜性,领会学习分数的必需性;从而,让学生在“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与描绘活动的过程中,理解简单的分数所表示的详细意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掌握简单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第二课“分一分

(二)”,是对分数意义认识的进一步发展。

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整体的内涵是丰富的。

单位1是一个整体,由很多事物构成的会合也是一个整体,分数更深层的意义是表示整体与部分互相依存的数目关系,从而运用分数能够描绘现实世界的很多现象。

教材创建的“试一试”的问题情境,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这一点;第60页第3道思虑题还联合详细情境,让学生进一步

 

领会分数所拥有的相对性,它不可以撇开“这堆铅笔”这个整体的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初步成立起分数的观点。

 

第三课“比大小”,因为分数拥有相对性,因此比较两个分数大

 

小就有一个必需的前提,即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一定是同一(或相同)

 

整体的两个部分。

抽象的分数能够用图形直观表示,因此借助图形的

 

直观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这类直观的比较分数大小的策略,切合低

 

年级学生认知的发展水平。

这部分教材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仅比较

 

两个分母都不大于10的分数的大小;但它所充足表现的形数联合的

 

思想方法倒是要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和体验的。

 

第四课“吃西瓜”,联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学习同分母的简单分数的加减算法。

对小学生而言,直观是通往抽象思想的必由之路。

理解抽象的分数加减的算法过程,教材中都经过直观的图形来揭露此中的算法原理;在“练一练”中,还再次联合线段图进行分数加减,进一步领会分数加减的意义。

可是,学生进行分数加减运算最后一定

 

挣脱对图形直观的依靠。

为此,学生做了“练一练”中的第2题后,

 

要求他们“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自己去发现“两

 

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形式规律,即“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他们一旦意会到这一点,在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时,才可能摆

 

脱对图形直观的依靠,抽象思想也才可能获取进一步发展。

 

(六)统计与可能性

 

第六单元“统计与猜想”的要点是读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守信息,做出判断与决议。

 

第一课“奖牌给哪组”,联合读两组投篮竞赛的统计图,在议论该哪组获胜的过程中,领会计算均匀数的意义与必需性,进一步获取如何利用统计图表解决一些实质问题的体验,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应意图识。

如何求均匀数,教材表现两种方法表现算法的多样性,它们相互不分好坏,重要的是学会在不一样的场合会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材没有给出求均匀数的公式,要点放在理解均匀数的意义上;自然能够让学生自己来描绘、成立均匀数的算法模型,但不必要求照本宣科。

在“试一试”与“练一练”中供给了均匀数应用的现实问题。

 

第二课“猜一猜”,让学生领会在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发生的可

 

能性还有大小的差别。

第一个活动是说一说“假如转动转盘,指针停

 

在哪一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学生不做试验也能够经过比较不一样颜色地区

 

的面积大小,进行合情推理,做出正确判断。

但“抛纸杯”各样结果

 

可能性的大小,不做试验就难以推测。

在做这个试验前,应当让学生

 

先猜一猜纸杯落地后有几种状况,哪一种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哪一种

 

最小;而后再经过试验进行考证。

“摸球”试验,相同要修业生能够

 

列出全部可能发生的几种结果,猜想发生各样结果可能性的大小,再

 

经过试验来查验猜想。

进一步能够让学生联合详细情境,试试找寻各样结果可能性大小的原由,与伙伴进行交流,体验数学思虑的力量。

对于任何概率的简单试验,第一要弄清楚它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有几种,这是进一步研究和描绘发生各样结果可能性大小的必需前提,因此教材中设计的“议论”和“试一试”都增强了对这一前提的关注和体验。

“你知道吗”介绍降雨概率,有助于学生认识可能性的知识与

 

平时生活的亲密联系,增强数学的应意图识。

 

(七)实践活动

 

“旅行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较好地表现了数学在生

 

活中某一领域的应用,拥有综合的特色。

像这样专题性的实践活动,

 

不只能交流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且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

 

间的内在有机的联系,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领会数学的价值,提升

 

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比如,“旅行中的数学”,从

 

出发、租房、旅行、吃饭到设计旅行计划,无处不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并且很自然地把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交融在解

 

决旅行问题的过程中。

“体育中的数学”,不论编排体操表演的队形,

 

仍是安排竞赛的场次,相同需要数学,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

 

时,也获取对数学的优秀的感情体验。

 

二、本学期的教课总目标和总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

 

联合购物的详细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

 

小数;感觉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

 

决一些有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

 

进行交流。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联合详细情境进行估量,并解说估量的过程;能灵巧运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五单元“分数”

 

能联合详细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觉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

 

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联合实例,感知平移、旋

 

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

 

向平移后的图形;经过察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

 

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四单元“面积”联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

 

单位预计和丈量图形的面积,领会一致面积单位的必需性,领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量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经过丰富的实例,认识均匀数的意义,领会学习均匀数的必需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均匀数(结果为整数);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伙伴互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全部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绘,并和伙伴互换想法。

 

(四)实践活动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丛林旅行”“旅行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等3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供给了以下的实践活动:

 

1.到商铺检查3种商品的价钱,并做好记录。

 

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伙伴说一说。

 

3.检查自己家两个月水、电费开销状况,并记录下来。

经过

 

剖析数据把你的感觉与伙伴说一说。

 

4.采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5.用纸剪出一个喜爱的图形,经过对称、平移或旋转绘制一

 

幅图案。

 

6.设计旅行计划。

 

7.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

 

8.制作七巧板。

 

9.检查你和同学的身高,计算你们组的均匀身高约是多少。

 

10.在报刊上找出与均匀数有关的信息,并与伙伴交流。

 

11.经历以上一系列察看、操作、制作、检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取优秀的感情体验;获取并累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觉数学在平时生活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