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962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

《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docx

一年级下册教研组工作记录本

 

柳江县壮语文学校附属小学

 

学期: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

年级:

一年级

学科:

数学

年级主任:

陈涛

 

目录

 

1.教研组工作计划

2.教研组周工作安排表

3.集体备课计划

4.集体备课记录(含学期、单元、课时备课

记录及学科检测典型错题分析等)

5.教学计划、进度检查记录

6.教案检查记录

7.执教公开课记录

8.读书心得、教学反思检查记录

9.学生作业检查记录

10.单元检测检查记录

11.学生活动记录

12.备课组工作总结

13.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导工作计划,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活力和生机,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研促教强质量,培训培养促成长”的宗旨,围绕本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把课题研究、网络教研作为数学教研的两大特色。

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得以有效落实。

为此,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扎实推进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教学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把科研工作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在数学教学教研中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校本教研考核制度》等,努力做到以制度为保障,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研工作真正地做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1、继续坚持每周五一个小时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进行量化考核。

2、继续坚持集体备课、周前备课。

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后记九大要素要齐全。

教案的设计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

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并坚持集体备课研讨制度,真正体现出每节备课都是大家研讨的结晶。

学期中和学期结束对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

  3、作好课堂教学指导,强化质量意识。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本学期将严把课堂教学质量观,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教师的重点工作。

严禁教师无准备上课,无教案上课,努力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推门听课对教师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努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

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

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

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二)学、研、培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数学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教师的学习意识,促进教师知识及时更新,作好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的培训工作。

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数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1、本学期把教师对教材教法的理解运用程度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

认真组织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标,学习新教材,全面熟悉新教材的特点,以便更好得用好新教材。

并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

在学习、探索、研究、反思、交流、实践中,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作好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数学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利用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有效地开展培训。

多渠道提高我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最终在校内形成人人想学、自觉好学、终身学习的学习氛围。

  3、本学期,我们继续开展教师岗位练兵和赛教活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4.继续认真组织落实数学组的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使其向纵深发展,发挥辐射作用。

把课题研究作为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个亮点,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化。

  5、加强教师的培养,为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其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在教师中进行“一帮一”的拜师活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教师尽快成长我组的学科带头人。

6、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三)开展网络教研,创教研特色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模式,为学校教研工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让网络教研成为数学教研组的一大特色。

1、努力开发建设“数学教学资源库”,打造优质课堂教学,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2、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发挥网络信息交互作用。

二、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

  2、新教材研讨     

  3、上学期数学质量分析 

  4、备改月查 

【三月份】

1、理论学习  

  2、评课活动

  3、课题研讨会    

  4、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四月份】

1、集体备课研讨    

  2、期中测试、试卷评讲、质量分析

  4、数学竞赛     

  5、教师备课、学生作业检查

【五月份】

1、集体备课研讨  

  2、课题研讨会   

  3、数学活动示范课              

  4、结队教师相互听课活动

  5、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六月份】

1、学生计算比赛

  2、各教师拟写教学总结、论文、案例

  3、集体备课质量考核

  4、 对各教师教研情况量化考核 

5、检查教师备课、学生作业   

6、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教研组周工作安排表

周次

活动内容安排

备注

1

制定数学组教研计划及确定单元备课任务。

讨论第一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及数学课堂常规的训练重点、方法

2

总结第一单元测验的情况。

讨论分析第二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进行期初教学常规检查。

3

讨论分析第二单元教学中发现的典型错误题型。

4

总结分析第二单元测验的情况,进行作业检查。

5

讨论分析第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确定年级组其中两位教师上自主研究课的时间。

6

讨论分析第三单元教学中发现的典型错误题型。

7

总结第三单元测验的情况。

讨论分析第四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8

继续讨论分析第四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进行作业检查。

9

总结第四单元测验的情况。

进行期中检查复习及思想动员。

10

进行期中检查复习。

11

数学期中检测工作。

12

反馈数学期中检查情况。

讨论分析五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13

讨论分析第五单元教学中发现的典型错误题型。

进行作业检查。

14

反馈第五单元的教学情况,培优补差补漏。

15

总结第五单元测验的情况。

讨论分析六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16

讨论分析第六单元教学中发现的典型错误题型。

进行作业检查。

17

总结第六单元测验的情况。

讨论分析七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总结第七单元测验的情况。

18

讨论分析第八单元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讨论分析第八单元教学中发现的典型错误题型。

19

总结第八单元测验的情况。

执行整理与复习。

20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期末复习,参加期末检测。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计划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备课组集体研究、讨论教师讲课内容,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制度。

集体备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新性,以澄清教师的种种困惑为目的。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是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集体备课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亮点。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最终希望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三、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1.讲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

2.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教学方法,讲课艺术,逻辑结构。

4、寻找现行教材与现数教法的最佳结合点。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三定:

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五统一:

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五备:

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五点:

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两法:

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两题:

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时间:

集中备课定在每周五上午,每次备课不低于40分钟。

(如有变动可另行通知)

纪律:

所有教师均需参加备课组活动。

不得迟到、早退。

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五、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

1、集体备课由教务处实施管理。

一般由备课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2、集体备课的基本程序是:

主备人备课(按照假期分配的任务)→集体备课→主备人修改→备课组长定稿→审核→分散上课→教学反馈。

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教材、大纲,通知中明确集体活动的“三定”:

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主备人),实行先周集体备课。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4、年级每位教师要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实行教学上的“五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集体备课时,除中心发言人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

活动结束后,备课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校领导及教务处检查。

5、备课组长和审核老师,根据我校讲学稿的具体要求进行定稿和审核。

6、通过审核后,由主备人印制教案并分发给年级每位教师,各任课教师可少许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总结和反思,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7、信息反馈。

下一次集中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特别要注意记录好课后反思,这将成为评价教案的重要依据。

六、活动评价

1、教务处负责集体备课的常规检查制度、评价制度和考勤的落实。

2、期末学校评选优秀集体备课组。

3、注重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四、备课组成员:

陈涛、韦冬梅、韦寒玲、雷丽芳

五、备课内容分配情况

备课内容

主备人

备注

一认识图形

(二)

韦寒玲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韦寒玲

三分类与整理

雷丽芳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雷丽芳

五认识人民币

陈涛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韦冬梅

七找规律

陈涛

八总复习

陈涛

集体备课记录

(一)

学期备课

 在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编写者试图将抽象的理念和理想化的设想,变为现实的、可操作的形式和素材。

所谓创新,就是教材的编写要以《标准》为依据,尽量体现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上努力展现新的面貌。

实用则是要考虑我国教育的现实条件,适应我国广大城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努力使教材的改革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坚持开放的原则,努力体现开放的教材观、开放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空间和时间。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

(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总复习。

教学目标是: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实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本册实验教材的内容安排,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以及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的。

注意扩展知识的范围,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体现鲜明的时代感。

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二册相比较,本册教材增加了“位置”、“图形的拼组”、“认识时间”、“探索规律”、“统计”五个单元的新的教学内容。

“位置”和“图形的拼组”是新的关于图形与空间关系的内容;“认识时间”是逐步培养学生时间观念的内容;“探索规律”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培养探索数学问题兴趣的内容;“统计是“统计与概率”正式教学的开始。

这样,本套实验教材就初步呈现出内容丰富,结构宽阔的特点。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

《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现成的知识,还应包括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近年来,有关数与计算教学领域的改革已经形成了几个明显的趋势。

如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加强估算、降低笔算难度和熟练要求、提倡使用计算器等等,这些也是《标准》的重要理念。

5.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

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可以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而且也为进一步发展各种能力奠定了基础。

小学数学的几何教学,主要的目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因此,在《标准》中,空间与图形是大力加强的内容。

根据这一要求,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关于图形与空间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

安排了“位置”和“图形的拼组”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空间方位概念的体验和理解,对所学图形特征及其图形间关系的的感知,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另一方面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教材还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设计了大量的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即那些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如布置房间,用长方形纸做圆筒,用三角形拼出美丽的图案等,丰富学生对空间方位与图形关系的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根据《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应用题”的教学。

并且《标准》对解决问题教学提出了详细的教学目标。

为此,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方面采取了这样几个措施:

首先,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注意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题或练习。

当然主要的是结合计算教学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体现在计算教学从实际问题引入,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出现现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探索提出问题,再应用计算知识来解决。

这样就使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其次,对于一些用特殊方法的解决问题,也结合计算教学单独出现例题进行教学。

例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就安排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中教学(第72页例3、例4)。

第三,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解决问题,不仅仅是实际问题,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在数学范畴之内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方法。

7.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仍然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材一方面尽可能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另一方面,还注意为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备课

章节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二)

主备人

韦寒玲

备课

地点

办公室

【备课日期】

2月14日

参与人

陈涛、韦冬梅、韦寒玲、雷丽芳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重要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

1、以动手操作为主线,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无论是平面图形的引入,还是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教材都设计了大量的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在“认识图形”教材通过“用立体图形画平面图形”的操作活动,既引入了平面图形的学习,又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

接下来,教材安排了两个“拼一拼”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将更深入认识这几个平面图形。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在引入学习的几个平面图形以后,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应用意识,通过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学过的图形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知识与技能:

1、让孩子们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孩子们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感知、发现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孩子们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孩子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例题知识点分析(包括

知识点、要

注意的问题)

1.例题1,教学5种平面图形

把教学内容定义在“初步认识”这一程度上,方便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

只要学生能够在一系列图形中辨认出给定名称的图形(即图形名称与图形之间能够建立联系)就可以了,能简单的、用朴素的语言说清楚判断的理由就可以了,不需要严格的、用数学的语言表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辨别图形。

从学生已经认识的立体图形的某个面引入,让学生借助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如何引入?

(建议可以用美术课上用的那些石膏模型)

再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5类(既要关注分类结果,更要关注分类的过程和分类的理由,因为学生对分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抽象出5种平面图形,分别进行认识(给出5种图形的名称)。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几点:

(1)与立体图形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