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879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选修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x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2012·天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威廉二世性情冲动,头脑僵化,虽然勤勉、诚恳和具有爱国心,却是理想多于实际,爱慕虚荣,向以独裁者自居。

他即位不久就宣布:

“这个国家只能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

”他很希望成为一个超级军阀,虽然他使自己的国家在二十六年中没有投入战火,可是他的许多荒谬言论却早已足够使他在国际政治中成了一只斑螫。

1890年,他罢免了俾斯麦;第二年法国因为害怕这位德国的新主人,开始与俄国谈判,终于在1893年签订了防御性的同盟条约。

材料2: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日本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1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350

3320

5550

1230

1920

970

(1)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

(2)有人认为,没有威廉二世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请结合材料2对此观点加以评述。

(3)综合材料1、2,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问历史原因要结合德国完成统一的方式来分析,现实原因则主要从威廉二世的个人因素方面进行分析。

(2)问为观点论证题,作答时应注意史论结合。

第(3)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历史原因:

德国保留了普鲁士王朝的军国主义传统,侵略性极强。

现实原因:

德国名义上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质上德皇权力依然至高无上,且德皇威廉二世好大喜功,热衷于争夺欧洲霸权。

(2)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德国迫切需要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地位。

因此,即使没有威廉二世,德国也会发动战争。

(3)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2012·青岛模拟)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两年半以来,盟军(指德、奥、保、土军队)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他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他们是为了捍卫他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

……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他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他们确信他们所提出的以保证他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竟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

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将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2: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在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

……照会还希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

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1)材料1中,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材料1和材料2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

哪一方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

你是如何评价的?

解析:

(1)问根据材料1“出于制止流血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概括。

(2)问材料1和材料2中,德国和协约国对当时的大战局势评价分别是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

根据所学,协约国的主张符合实际。

第(3)问双方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德国认为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

评价结合各国发动或参加战争的出发点分析。

答案:

(1)标榜:

“出于制止流血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保证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

(2)区别:

德国认为同盟国已赢得了许多胜利,显示了不可摧毁的力量;协约国认为同盟国方面经济困难,即将“分崩离析”。

后者的观点较符合实际。

(3)责任:

德国认为“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不负任何责任”;协约国认为应由同盟国负战争责任。

评价:

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双方都是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都是非正义的。

3.(2012·温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这场战争(1914~1918年)对美国经济最重大的影响之一是工业生产急剧发展。

……美国在战前已是一个工业大国,但它作为世界上最富裕的经济大国的潜力直到战后才充分发挥出来。

这场战争当然更加扩大了美国贸易顺差……这个对外贸易顺差一部分满足了美国对外投资的需要……一部分用于偿还外国在美国的投资……美国已从债务国变成了强大的债权国了。

而且,战争又使许多先前由欧洲供给商品的地区变成了美国商品的主要市场了。

——吉尔伯特·C·菲特《美国经济史》

材料2:

……当他(威尔逊)于1918年12月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作“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

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1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民众发狂般欢迎威尔逊的原因并分析威尔逊“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的本质。

解析:

(1)问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加以归纳,如“工业生产急剧发展”“扩大了美国贸易顺差”“已从债务国变成了强大的债权国”等。

(2)问在分析原因时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本质时要从威尔逊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角度来考虑。

答案:

(1)影响:

美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实力迅速增长;美国对外投资和商品市场扩大,对外贸易顺差扩大;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民众带来了巨大灾难;战后人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本质:

掌握世界的领导权,称霸世界。

4.(2012·济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

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

一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

(2)你如何理解材料2中的“过于严厉”?

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条约“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解析:

本题考查巴黎和会及其影响。

(1)问,分别说明英、法、美的战略企图;第

(2)问,依据《凡尔赛和约》的内容,说明其“过于严厉”,并说明这种“过于严厉”与法西斯上台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

(1)法国:

严厉制裁德国,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

反对过分制裁德国,奉行“大陆均势”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

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妄图称霸世界。

(2)理解:

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向了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

理由:

条约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中心,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给日后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和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和条件。

 

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材料2:

参战各方伤亡情况统计:

参战方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美军

其他国家军人

战斗伤亡

非战斗伤亡

死亡

约2万人

148人

138人

192人

受伤

约8万人

458人

2978人

318人

材料3: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提示和显露出来。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高科技战争的特点。

(2)概括材料3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解析:

回答第

(1)问时要注意结合图表材料和教材有关知识,从图表中作战双方可知这次战争是海湾战争,这是二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的高科技战争,图中反映出多国部队采用了海陆空立体作战方式,双方的伤亡数字悬殊,反映出了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回答第

(2)问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毛奇的观点——美化战争,然后再作有针对性的批驳。

回答第(3)问时要注意结合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潜在的战争威胁来组织答案。

答案:

(1)特点:

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的运用;电子战、信息战;战场空间的高度立体化;规模大、节奏快;双方伤亡人数悬殊。

(2)观点和意图:

战争能重新安排世界秩序;战争揭示人类的高尚品德;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军国主义。

反驳:

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中;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3)立场: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6.(2012·丽水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魂断蓝桥》电影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芭蕾舞女演员玛亚在滑铁卢桥邂逅了高级军官罗伊。

由于战争的原因,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晚上,罗伊接到命令,部队当晚开拔。

一天玛亚无意中看到了罗伊的名字在阵亡名单中,玛亚悲伤欲绝,为维持生活,玛亚和她的好友都沦为街头应召女郎。

罗伊并没有死,他回来了,玛亚的遭遇使她无法面对与罗伊的婚姻及罗伊家族的显赫地位。

她来到滑铁卢桥,毫无畏惧地向一辆辆飞驰的军车走去……

材料2:

20世纪50~60年代部分歌曲:

人 物

作  品

约翰·列侬

《给和平一个机会》《想象》

鲍勃·迪伦

《随风而逝》《战争的主人》《大雨将至》《敲开天堂的大门》

菲尔·奥克斯

《战争结束了》

约翰·丹佛

《我们制造武器干什么》

材料3:

……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终于于1952年12月12日在维也纳胜利召开了。

到会国家85个,代表1880名。

这里面正式代表1627名,列席代表102名,来宾105名,国际组织代表46名。

代表性是非常广泛的,……这一盛大的会议,真可以说是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派别的人类大集会。

……讨论了三个中心问题:

(一)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安全;

(二)关于停止现行战争,首先是朝鲜战争;(三)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

……

——摘自《关于世界人民和平

大会的经过和成就的报告》

请回答:

(1)概括材料1、2共同的主题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战争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1)问材料1发生的故事背景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2创作的背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此要结合时代的主题进行归纳。

(2)问结合二战给人们带来的创伤进行回答,回答特点时,注意选取至少两个不同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注意紧扣和平主题,做到言之有理,答之有据。

答案:

(1)主题思想:

揭露战争的残酷;歌颂人性;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特点:

内容上:

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

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组织上:

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认识:

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月27日,美国休斯敦大屠杀博物馆举行了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仪式。

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是联合国大会2005年为纪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惨遭纳粹法西斯屠杀而设立的国际纪念日。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高燕平在纪念仪式上说:

“60多年前发生的对犹太民族的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和国际罪行。

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应该以史为鉴,坚持和平发展和合作的主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绝不让类似悲剧重演。

中国人民自古崇尚和平正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

目前,世界上仍存在着威胁国际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携手为推动建立一个和谐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反映了联合国什么样的宗旨和原则?

(2)目前,威胁国际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还有哪些?

概述二战以来世界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

解析:

本题考查联合国和世界反战运动。

(1)问,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是为了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结合这个用意可回答出相关的宗旨和原则。

(2)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与正义。

(2)不安全因素:

局部战争不断;各种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

努力:

1949年至1950年,两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1954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宣言》。

8.(2012·绍兴模拟)阅读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生意经》的副标题是:

卖伞的渴望下雨,我们当然渴望战争啦!

图二《桥》的副标题是:

西方国家向中东地区派出大规模武装力量,与此相对应的是,恐怖分子也向西方国家发起进攻!

(1)图片《生意经》揭示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根据你的理解,图片《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的恐怖主义势力的发展与西方大国的对外政策的关系。

解答两个问题时要注意图片的副标题反映的信息。

(1)问从“我们当然渴望战争”不难看出实质:

出售武器获取利润。

(2)问从副标题及图片归纳出作者的思想:

恐怖主义存在与西方国家的政策相关。

答案:

(1)出售武器是西方国家达到经济目的的重要手段。

(2)一是恐怖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和西方国家的中东政策有因果关系;二是要消除恐怖主义对人类的威胁,西方国家必须调整其中东政策。

 

9.(2012·潍坊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

——基辛格《大外交》

(1)“凡尔赛国际秩序基础薄弱”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作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持怎样的观点?

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和二战根源等相关知识点。

(1)问根据所学,“凡尔赛国际秩序基础薄弱”主要指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问从材料“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可看出基辛格的观点,看法要结合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规律去分析。

答案:

(1)表现:

凡尔赛国际秩序内部矛盾重重;战败国复仇情绪浓厚;战胜国之间争夺激烈;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对抗。

(2)观点:

希特勒个人挑起的。

看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圣皮埃尔—密克隆岛事件是自由法国与美国在对待西半球法国殖民地中立问题上的政策分歧所引发的必然冲突……他(戴高乐)绝不接受美国将法兰西帝国某些部分中立化的政策……自由法国以武力占领它却给美国造成了很大麻烦,并可能严重损害美国与贝当政府的关系……赫尔(美国国务卿)要求自由法国人撤离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并表示,如果得不到总统的支持,他就将辞职……美国政府也面对国内的激烈批评……

1942年元旦,26个盟国代表在白宫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自由法国被拒之门外……到了1942年11月8日,当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时,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被排斥在外……1944年6月6日,当盟军踏上诺曼底开始了解放法国的伟大战役时,一直为之苦苦奋斗的戴高乐和自由法国再一次被排斥在外……由于美国政府在此后的战争中一直对戴高乐将军采取敌对态度,以致于双方关系演变为一种“敌对的盟友”关系。

——摘编自宋永成《圣皮埃尔—密克隆岛事件及其

对美国与自由法国关系的影响》

材料2: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2011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来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会晤。

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没有比萨科齐和法国人民更重要的朋友和盟友了”。

(1)依据材料1,分析美国对自由法国采取敌对态度的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盟友”的理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期间及二战后的国际关系。

(1)问美国对自由法国采取敌对态度的原因,注意从材料1中“他绝不接受美国将法兰西帝国某些部分中立化的政策……自由法国以武力占领后却给美国造成了很大麻烦”去分析;第

(2)问注意材料1与材料2美国对法国政府的态度变化,从中不难体会,是否成为盟友关键在于国家利益的变化。

答案:

(1)自由法国在法属殖民地问题上与美国政策产生分歧;自由法国的军事行动与美国对贝当政府的政策冲突,并引发美国国内政治危机。

(2)两国关系以国家利益为转移;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11.(2011·济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其实杜鲁门主义从来没有规定过什么“地理界线”。

杜鲁门自己就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必须进行干涉”。

1947年5月22日,援助希、土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杜鲁门签署成立为法律。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出现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从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国际地位的变化回答主要原因,直接原因要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2)问,从美苏两国关系及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二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膨胀;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希、土危机。

(2)转折点:

美国由二战期间苏美“大国合作”变为对抗苏联,积极谋求世界霸权。

影响:

是美苏“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导致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12.(2012·聊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

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

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千米,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

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

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

(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对美苏“冷战”的理解分析能力。

(1)问,主要抓住美苏“冷战”的角度分析国际形势;第

(2)问,可从对德国、对欧洲和对世界三个角度来分析影响。

答案:

(1)美苏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美苏争夺霸权激烈;德国分裂;两德是美苏对峙的前沿。

(2)加速了德国的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有利于缓和欧洲的紧张局面;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加快了“冷战”结束的步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