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7879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docx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神州谣》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歌谣,浓缩了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本课的学习以课文为基础,同时突出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

通过课件与课文的结合,充分展现我国壮丽的大好山河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展示宝岛台湾和大陆不可分割的深刻联系,展示我国各民族团结一致等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前准备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和我国自然文化景观方面的知识。

(师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5个字和“神州”等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节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1.识生字,朗读。

2.认识我国主要的山河及历史遗迹的位置分布。

学习难点认识我国主要的山河及历史遗迹的位置分布。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歌颂祖国的诗词歌谣和自然文化景观。

(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大中国》。

2.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3.学习生字“州、谣”,引导学生想出祖国有名的山川河流和名胜古迹。

4.出示我国的版图和民族分布,引导学生认识祖国。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标出课文小节序号。

(3)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读韵文,巩固生字。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4.小组合作,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块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分节朗读。

2.标出课文自然节,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

(1)数一数:

一共有几句话?

(2)想一想:

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

3.指导学生理清课文。

4.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数一数,填一填。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州、湾、岛、峡、民。

(点名读)

2.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讨论重点笔画。

3.教师范写,同学临写。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巩固15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民族”等5个词语。

2.体会歌谣蕴含的情感。

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兴趣。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查询答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巩固15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民族”等5个词语。

2.体会歌谣蕴含的情感。

培养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的兴趣。

学习难点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查询答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了解我国台湾和少数民族的知识;搜集《新三字经立大志》。

(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读一读,记一记: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

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4.导入新课。

【板块二】精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诗歌。

读后说一说,自己都读懂了什么?

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

读一读,填一填。

3.阅读第一小节:

读了这两句话,我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课文第2小节。

(1)这一小节都描述了哪些景物?

(2)各种景物文中写的什么特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课文第3小节讲的是什么?

你知道台湾的大致历史吗?

6.课文第4小节讲的是什么?

你能说出几个你知道的少数民族?

说说他们大致都分布在哪儿?

7.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课文内容。

这首歌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8.品读《新三字经立大志》。

立大志

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

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

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板块三】课外结合,拓展识字。

1.组内展示各自收集的祖国山川名胜图片、资料,当小老师带读自做的词语卡。

2.评选出“祖国山河锦绣图”,投影展示图片和词语,并作介绍。

3.多媒体出示香港、澳门、台湾的图片让同学了解,渗透课外识字。

4.师说:

我们的祖国山河锦绣,文化悠久,是谁将我们的祖国变得这样繁荣兴盛?

(56个民族人民的一起发明)

5.问:

你了解哪个民族?

说说看。

6.课堂作业本第5题:

选做:

看一看,连一连,说一说。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族、谊、齐、奋。

2.观察分析,同桌互相读读、记记生字,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3.指名说,相机组词。

4.重点指导“族、谊”。

5学生练习书写。

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山川美,可入画

神州谣台湾+大陆=是一家

汉族+少数民族=齐奋发,共繁荣

练习与作业

课内练习

1.课堂作业本第3题:

数一数,填一填。

2.课堂作业本第4题:

读一读,填一填。

3.课堂作业本第5题:

选做:

看一看,连一连,说一说。

课外积累

1.课堂作业本第2题:

读一读,记一记。

2.积累《新三字经立大志》

春日暖,秋水长,和风吹,百花香。

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

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

倡和谐,民所望,兴道德,国运昌。

《传统节日》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做课件,在课件中展示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积累字词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培养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学前准备

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故事。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5个字和“节日”等6个词语。

2.熟练朗读韵文。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学习重点掌握生字,理解课文,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学习难点熟知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学前准备1.搜集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游戏:

读词猜节日。

贴春联放鞭炮(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

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

2.说说对自己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3.揭示课题,板书课文题目。

学习生字“传统”。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4.游戏:

点亮灯笼,指认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用生字组词。

5.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读一读,连一连。

【板块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分层地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朗读。

2.反复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圈一圈课文中提到了的节日。

4.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日期吗?

5.读一读节日的名称,连一连节日的日期。

结合课后题,给节日排排队。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贴、街、舟、艾、敬。

2.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3.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4.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5.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15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转眼”等6个词语。

2.通过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激发学习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点

1.巩固15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转眼”等6个词语。

2.通过解读课文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学习难点加深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搜集有关节日的故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复习巩固,检查字词。

1.回顾、认读上节课所学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中写到的节日名称和我日期。

3.试着背诵课文。

【板块二】精读课文,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自由读课文: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节日?

请圈出来。

(2)每个节日各有哪些习俗?

请画出来。

(3)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日期吗?

出示: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

(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

(守岁、贴春联、拜年……)

出示: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

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

(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出示: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出示: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

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出示: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出示: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

吃月饼,赏月。

2.说一说有关中秋节的传说。

3.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是最圆的,象征着合家团圆。

出示: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重阳”节是什么时候?

人们有哪些活动形式?

(踏秋、赏菊、登高)

2.“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3.你还知道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4.拓展: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出示: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

(中秋节)

2.拓展:

古诗《元日》。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

按时间顺序排一排,再连一连,说一说。

(1)我们是这样过春节的……

(2)我还知道其他民族的纯铜节日。

4.课后,还可以自己查资料,了解更多哦!

5.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

选做:

读诗句,猜猜是哪个节日。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转、团、热、闹。

2.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3.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4.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5.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板书设计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贴窗花看花灯扫墓赛龙舟乞巧吃月饼赏菊

放鞭炮吃粽子赏月登高

练习与作业

课内练习

1.课堂作业本第3题:

读一读,连一连。

2.课堂作业本第4题:

按时间顺序排一排,再连一连,说一说。

课外积累

1.课堂作业本第2题:

读一读,记一记。

2.积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

“贝”的故事

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通过讲“贝”是什么,在甲骨文中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在古代有什么用途,用“贝”作偏旁的字表示什么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形声字的规律,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学前准备

1.搜集有关贝的汉字。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3.搜索贝类图片、贝类饰品。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贝壳”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学习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贝壳”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特点。

学习难点体会汉字字义与其偏旁的关系特点。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退潮时的图片:

你去过海边吗?

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

你喜欢它们吗?

3.揭示课题:

贝壳不光外表漂亮,能做饰品,还有更大的用处呢!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好好学习一下关于“贝”的故事。

【板块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出示要求。

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标出课文自然段。

(3)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生字词学习方法。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新字。

(1)指认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生字游戏:

捡贝壳。

4.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

选一选,填一填。

【板块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认真读课文:

(1)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讲了关于“贝”的哪几件事?

2.反馈。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

同桌互读互听。

分小节展示朗读。

评价。

(2)你知道课文讲了关于“贝“的哪几件事?

a.讲____字的起源。

b.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用以佩戴。

c.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购买东西,同时列举与“贝”有关的汉字。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贝、壳、甲、骨、钱。

2.出示生字的动画笔顺图,学生跟着书空。

3.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重点指导“

“壳”的上面是“士”;

“骨”的上部注意书写笔顺,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是横折。

4.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5.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1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和“钱币”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学习重点1.巩固1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和“钱币”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贝字的起源,贝的作用以及字形字义。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形声字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

2.读一读,记一记:

珍贵珍惜钱币纸币

财富财产赔本赔礼

购买采购贫苦贫穷

3.捡贝壳生字游戏。

4.复述课文内容。

a.讲____字的起源。

b.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用以佩戴。

c.人们把贝壳当作____购买东西,同时列举与“贝”有关的汉字。

5.导入新课。

【板块二】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1)贝壳有什么作用?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4)拓展:

介绍什么是甲骨文。

(5)介绍“贝”的写法演变过程。

2.默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1)贝壳的特点:

漂亮、珍贵(解释“珍贵”的意思。

(2)贝壳在古代的用处:

饰品、钱币。

(3)为什么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呢?

(4)你知道“赚、赔、购、贫、货”各是什么意思吗?

结合课文提示猜一猜。

3.除了书上列举的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

4.结合课后题:

看图,猜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5.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

6.结合课文的介绍,读一读并想一想“纟、日”与什么有关。

并动手查查它们的意思。

7.课外收集资料,和同学分享汉字的故事。

【板块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币、与、财、关。

2.出示生字的动画笔顺图,学生跟着书空。

3.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4.学生描红。

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5.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板书设计:

贝“的故事

贝是什么?

贝的特点、用途。

与贝有关的汉字。

练习与作业

课内练习

1.课堂作业本第4题:

选一选,填一填。

2.课堂作业本第3题:

想一想,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

课外积累

1.课堂作业本第2题:

读一读,记一记。

2.课外收集资料,和同学分享汉字的故事。

《中国美食》

设计说明

本课是通过了解中国美食文化,知道哪些食物需要用到炒、烤、烧、爆、炖、炸、煎、蒸、煮,并且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等。

学前准备1.搜集自己知道或吃过的美食及大致做法。

(师生)

2.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炸“;会写5个字和”美食“等6个词语。

2.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能说出常见的菜名。

学习重点1.会认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炸“;会写5个字和”美食“等6个词语。

2.学会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并能说出常见的菜名。

学习难点归纳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和多媒体课件。

(教师)

2.字典。

(学生)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国从南到北,美食文化不同烹调方法也不一样。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美食》。

课文就是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的。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板块二】图说美食,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读准美食的名称,难读的多读几遍。

2.出示美食图片。

指名学生看图说出美食的名称。

3.检查字词识读

(1)认读词组: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

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2)出示火字旁的字:

你还认识哪些带有“火”字旁的字?

(3)出示草字头的字:

你还认识哪些带有“艹”字旁的字?

(4)抢收蔬菜认字游戏。

4.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

读一读,圈出正确的读音。

5.完成课堂作业本第4题:

查字典,再说一说你的发现。

6..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板块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

烧、茄、烤、鸭、肉。

看一看:

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

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

和同桌商议一下。

练一练:

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4.展评学生的书写。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巩固1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炸“;会写4个字和”美食“等6个词语。

2.了解10种烹饪方式,体会中国的饮食文化。

学习重点识记生字,读准词语。

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学习难点了解美食,探索美食的制作方法。

体会中国的饮食文化。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过程设计

【板块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所学生字新词。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2.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导入新课。

【板块二】精读课文。

1.了解课文中的美食。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

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2.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1)读一读,说一说:

课文告诉了我们哪几种烹饪方式?

请圈出来。

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2)除了课本中说到的那些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

(焖、熬、煲……)

(3)从上面的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煎、煮、蒸:

都是四点底

烧、烤、爆、炖、炸、炒:

都是火字旁

拌:

提手旁)

(4)教师讲解食物制作方法的区别。

(5)制作哪些食物时会用到上面这些方法呢?

蒸:

剁椒鱼头烧:

红烧鱼炒:

青椒炒牛乳……

(6)读词语,说说下面这些食材可以怎么做。

鸡蛋番茄茄子菠菜猪肉

黄瓜花生羊肉土豆螃蟹

3.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美食?

4.说美食,认词语。

5.课后题:

用部首查字法查下面的字,再说说你的发现。

6.完成课堂作业本第5题:

读一读,说一说,也可以写一写。

【板块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用田字格课件出示生字:

鸡、蛋、炒、饭。

看一看:

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

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

和同桌商议一下。

练一练:

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仔细观察字形结构跟着老师书空。

3.认真读贴,描一个写一个。

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足安。

4.展评学生的书写。

板书设计中国美食

凉拌牛肉——拌香煎豆腐——煎

红烧茄子——烧烤鸭——烤

水煮鱼——煮葱爆羊肉——爆

小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