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本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456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的本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美的本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美的本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美的本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美的本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的本质.docx

《美的本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的本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的本质.docx

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

美是人类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活动

       历代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对美本质的探讨,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美的部分特性,对我们理解美本质给予许多启示。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美都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它不存在于自然之中,而深深植根于人类的心理、意识,是人类对自身存在的理解方式之一,是人类对生存体验的符号表达,因此,我们认为,美的本质也必须从人类生存和体验的角度进行界定

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生存方式

人生在世就是生存,生存就是人的存在,马克思称之为社会存在,生存方式由生产方式决定,人类有三种生产方式,也就有三种生存方式。

人类第一种生存方式是自然的生存方式,这是原始的生存方式,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没有发展起来,物质生产方面还没有社会分工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形成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血缘关系:

精神生产方面没有科学,没有意识形态,只有巫术活动,而巫术是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混沌未分的原始活动,不是精神生产,原始时期唯一的生产活动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这是动物的生存方式,是人自然性动物性的原始生存方式

人类第二种生存方式是社会的生存方式,这是人类文明的生存方式。

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物质生产成为基本的生产方式,形成了社会的生产关系,人类开始摆脱自然的奴役确立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但人的意识活动精神活动因素却处于从属地位,服务于物质生产的全部过程,其生产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直接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产尚未获得充分独立。

人的精神活动依附于物质生产,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影响和控制,不符合人类追求自由的本质。

人类第三种生存方式是自由的生存方式,这是人类理想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说:

“…自由的王国只…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这就是说在物质生产主导的现实世界没有真正的自由,自由只存在于精神生产领域。

因为精神生产中,并不要求直接改造客观的、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借助于一物质材料和手段,将在观念中所反映和改造了的自然与社会生活以及主观世界物化出来,把人的意识和思维成果予以对象化,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这个精神生产充分发展的世界,马克思设想为共产主义。

在目前现实的条件下,人类只能通过“自由的精神生产”超越现实,进入自由的王国这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就是审美,它是纯粹的、独的精神生产,直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不依附于物质生产。

审美的主要形式是美活动,它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活动,而且是一种精神性生存方式。

这里所说的“美”,不仅指美作品,而且是指从创作者的创作、作品的存在到欣赏者的鉴赏等与美有关的全部活动。

在美活动中,主体全身心地投入作品展开的生活中,经历一种精神生活,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获得精神的解放和自由

    美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以自然的生存方式为原型,以现实的生存方式为基础,成为现实条件下自由的生存方式

2.美性生存以人的自然和社会生存为基础

    人类的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是美活动的基础,美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必然建筑在人的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基础之上

    首先,人的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是美活动的前提,人先要实际地生活,然后才能从事美活动。

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生存,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人类的生存、现实生活比美活动更根本,美是生存、生活的派生物。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美离不开人的生活

    其次,现实生活影响美活动。

从美活动的主体来说,美是现实的人的创造,人受现实生活的制约,美家不管多么富有天才,性格多么独特,都是现实生存的产物,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制约,必然打上生活现实的烙印:

美接受者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他对作品的接受也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

总之美活动主体的生存状况必定要体现于美活动中。

从美表达的内容来说美是人类为自己的精神生活创造的一种方式,它表达的一切只能来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古今中外所有的美活动都是时代生活的产物,体现着特定时代的精神面貌、历史环境、社会矛盾。

从美存在的价值来说,美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不管美有什么作用,归根到底都是对人类自身而言的。

这里强调美对自然生存与社会生存的依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方面,美对自然生存与社会生存而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超越性,这是我们要论述的又一观点

3.美活动是人类的自由生存方式

    人类的生存活动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生命活动,就是因为人类的生存方式有目的、有意识地向理想方式努力,它不断超越单纯的自然生存而具有了社会的、精神观念的目的。

美作为人类追求自由的生存活动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而产生、发展起来,美以自然生存和现实生存为基础,但并不等于现实生存,它虽具有自然性现实性,但又有超自然性超现实性,它是人类的一种自由生存方式

美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是美的最高属性。

美有现实属性,它可以与科学一样使人认识世界,可以与道德形态一样教育民众,也可以与游戏一样供人消遗娱乐,但这些都不是美的本质属性,不能把美与人的其他活动区别开来,审美才是美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真正自由的生存方式。

理由有三第一,美活动是区别于现实的独立生存方式。

美不是现实生活,不是实际行为,它与生产、生活及其他精神活动不同,它虚拟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幻想的产物,与现实生活相隔绝。

我们在进行美活动时,必须而且已经离开了现实,进入一种虚幻的存在:

现实世界已经隐去,现实自我也不复存在我们全身心投入另一种生活,一种与现实生活相似而又本质不同的生活,它更深刻,更激动人心,更符合想象。

第二,美活动不仅独立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现实生存建立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它不能充分自由。

在现实生存中,主体受自然和社会的压迫,受现实关系的束缚,得不到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成为不自由的、片面发展的个性这种现实个性,马克思称为“人的异化”,他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

”但是,人类又有超现实的个性,马克思早就指出:

“动物只是依照它所属的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

”人类不满足于现实存在,总是不断通过实践努力改造现实,通过精神创造超越现实。

这种自由的需要便在特定条件下转化为超越性的美活动。

在美活动中,现实主体变成了美主体,现实中不自由的、片面发展的个性,在审美理想的作用下,升华为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个性。

在美展开的自由生活方式中,自我暂时摆脱了周围繁杂的现实,摆脱了一切功利欲念,使灵魂升腾到一个心醉神迷的自由境界,个性获得了解放,这就使美活动的主体克服了现实自我的局限,在想象中创造了理想人格。

第三,美活动创造的审美世界,是真正人化的世界。

在人所生存的现实世界中,自然与人类、社会与个体对立,人不能自由地支配世界,世界还不是真正人化的世界。

美活动创造了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消除了主体和客体的对立,对象充分人性化,人充分对象化,主客统一世界成为真正人的世界。

美形象成为主体的化身,美家可以自由地创造形象,接受者可以充分地进入形象世界,在形象上倾注主体的全部思想感情、理想愿望。

这样,人在美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创造了自己的世界,实现了自由的生存。

美活动使人的创造力,尤其是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现实条件下,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总受到种种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只有在美活动中,主体可以进行自由地创造。

总之,美活动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审美的世界,它可以克服物质条件的束缚,突破自觉意识的限制,使人的主体能力自由展现,成为真正人化的世界

二、美活动是以自由为导向的生存体验

1.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生存体验方式

作为一种自觉的生物,人的生存是有意识的生存,他怎样生存,便怎样体验体验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状态,它不仅是人的经历经验,而且是从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与个性色彩,它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的价值性认识和领悟,是人的生存感受。

人类有三种生存方式,也就有三种生存体验方式。

人类的第一种生存体验方式是原始的体验方式,它与自然的生存方式相一致。

在这一阶段,人不能理智地对待外在客观世界和自身的主观世界,没能形成科学意识,只能用巫术来解释和操纵世界,通过巫术活动,人们体验了超自然的存在,自我就是自然力,自然力就是自我,万物有灵,这种体验方式,主体与客体同一,还不能算真正的人的体验

人类的第二种生存体验方式是现实的体验方式,它与现实的生存方式相对应。

现实将人的世界分裂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现实的体验方式也就包括了感性和知性两种水平。

感性体验是日常生活的经验,是对生活现象的把握和情绪反应,是初级体验。

知性体验是对某些特定对象性质和价值的理性把握,为便于把握常将整体的社会分门别类,科学和意识形态就是知性体验。

现实的体验方式使主体与客体分化,认知与意向分离,并且逐渐让自觉意识支配了非自觉意识,人因此成为理智的生物,远离了自然本性。

人类的第三种生存体验方式是超越的体验方式,它与自由的生存方式相对应。

现实生存体验方式将人类的生存体验分解开来,只能解决现实问题,而人类不满足于仅仅生存,还想明了生存的意义,追求生活的真谛。

这样,超越感性和知性的局限,整体把握生存意义的审美体验便成为人类超越的体验方式,

美活动是人类一种完整的生存体验,在美活动中,主体的人克服了现验的局限,达到了对生存意义的精神领悟,瞬间完成了自由的体验,成为人类不可缺失的一种生存体验方式

2.美活动以原始和现实的生存体验为基础

美体验的基础是原始和现实的生存体验。

人类原始的生存体验作为人类集体的无意识已经存在于每个个体的心理深处,成为人们其他所有体验的基础现实生存体验则是人们美体验的直接来源和基础。

首先,对日常生活的感性体验是美的基本素材,无论是生活细节,还是情绪感受,都是美的原始材料。

美必然包含美家的生活体验,没有丰富而深刻的人生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成功的美作品。

欣赏者的生活体验也是他进行美体验的前提,他们在美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感受,重新体验了人生出身贵族的曹雪芹,在经历了家庭的变故后,才写出《红楼梦》。

如果没有验过钟鸣鼎食之家的繁华生活,没有见识过生活中贵族女性的不幸命运,王熙薛宝钗、林黛玉等栩栩如生的贵族女性形象就不会被创造出来。

而我们对她们的欣赏态度与我们个人对生活的体验也密切相关:

有人喜欢薛宝的端庄大方,讨厌林黛玉的小性及敏感:

有人赞美林黛玉的痴情,看不惯薛宝钗的迎合可见,欣赏者个人的现实体验成为其美体验的基础。

其次,现实的知性体验即科学和意识形态也影响美体验。

美总要表某种世界观,表达对人生社会的看法,因此就必然受到时代的科学观点和形态观点的影响。

米开朗基罗于公元1513年奉教皇之命为他建造陵墓,根任经》记述创作《摩西》像,但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并不像《圣经》所描达那样只是上帝的代言人,只有简单的暴怒,而是塑造了一个内心复杂的新时代英雄的形象。

《圣经·旧约》中的摩西完全是上帝耶和华的代言人,他不自做出任何决定,不能表现丰富的人性。

米开阴基罗的《摩西)则有热诚与坚贞,有饱经沧桑而获得的智慧与理智的闪光,有坚强意志与自我能力的表露,有赏罚分明的英明才干的显示,当然也透露了几分怒气与严厉这样一来,这个摩西就变得和神明一样完美和伟大了。

这个雕塑实际表达了文艺复兴时代对人的伟大力量的肯定,是时代的知性体验促使美家创作了这一伟大作品

而且,生活体验包含着人的理想、追求,美活动承载着人类的生活梦想。

没有生活中的痛苦和欢乐、失望和希望、爱和恨,就没有美的创作和欣赏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本是他为拿破仑的革命行为所鼓舞,准备献给拿破仑的它表达着贝多芬希望拿破仑通过斗争创造自由世界的梦想。

但现实中的拿破仑,并不是这样的英雄,而是自己做了皇帝,贝多芬愤怒地去掉了献词。

虽然,现实中的人物改变了,但这首《英雄交响曲》却成为人们对理想英雄的永恒赞美美体验的成就超越了现实。

无论从美创作主体、美作品内容,还是美接受主体来看,现实生存体验都是美体验的基础

3.美体验是以自由为导向的超越体验

美是一种自由的生存方式,它虽然以现实生存为基础,但它又超越自然生存,而美体验也就成为一种以自由为导向的超越性体验。

美的体验也就是审美意识活动。

它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条件中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是人的内在丰富性的全部展开,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美体验以实现人的完全自由为导向,体验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具体来说,美体验从三方面体现自由的本质

第一,体现于主体心理方面。

美体验是主体的注意、感知、感觉、情感想象、联想、记忆、理解等心理活动全部调动起来,在瞬间自由地进入幻觉世界的生存体验,是个体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知觉。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看到北国飞雪,灵光闪联想到了南国梨花,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是作者幻觉的世界,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自由地组合,成为独一无二的千古名句。

而欣赏者也必须调动起自己的记忆、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才能还原这个幻觉世界,体验到作者的感受。

在美活动中,体验主体超越了现实生存的所见、所闻,将自己所有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进入一个自由的虚幻的境地,体验到无限自由的愉悦。

第二,体现于客观对象方面。

美体验是客体万物在瞬间被主体情感化诗意化,变成了体验主体独占的存在物,主体赋予它人格、赋予它情感、赋予它活力,通过“移情”把自然的无生命的事物变成了与人情理相通的自在之物。

如在凡高的《向日葵》就是最好的说明:

自然界的向日葵叶子的形态是内敛粒也并不特别突出,颜色更没有如此艳黄,但在凡高的油画中,它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意味,似乎肺底欲出,那么热烈,那么张扬,那么急于扩散,仿佛被压抑的生命顽强地向整个空间怒放。

在美作品中,所有客体都摆脱了现实生存的限制,变成自由的表达生命意愿的独立存在物。

第三,体现于作品时空方面,美体验是超越现实时空的体验方式,陆机说“观古今于须央,抚四海于一瞬”,刘勰描述为“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情焉动容,视通万里”,这种绝对自由的时空表现,使人类个体能够超越外部时间和生命的有限,升腾到无限和水恒的境界。

唐代诗人王维曾有一幅《袁安卧雪图》(已失传),其中画有雪里芭蕉,引起后人很多争议与仿效,左图为明代画家沈周的创意图。

下雪是冬天的景致,芭蕉是夏天的植物,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有一从火红的芭蕉,这在自然界里是不可能的奇观,而在绘画中,通过作者“妙观逸想”就改造了自然现象,实现了美创新。

在现实中,每个个体的生存体验都受到个人所处环境经历的限制,无法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美欣赏活动能提供一条通向自由的道路:

我们与堂·吉德一起历险,与哈姆雷特一起思考,与蒙娜丽莎一起微笑,与阿炳一起忧伤:

我们走进贾府,爱着贾宝玉,讨厌贾环,感受着林黛玉的孤独:

我们随孙悟空游天界,深入冥府探查龙宫……美体验的时空为人类提供了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天地。

无论从主体心理、客观对象,还是从美作品时空观来看,美体验都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特定存在,它以自由的本质成为人类精神的永恒家园。

三、美是人类自由的精神创造活动

美活动作为人类的精神生存方式,人类为自己创造的体验自由的世界仅仅停留在体验感受的心理阶段是不够的,它更是一种自由的创造活动,一种特殊的实践,马克思称之为“美生产”,美生产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精神心理方面,二是物质行为方面。

1.美是人类自由的心灵创造活动

在现实的生存方式下,美作为人的自由生存方式,本来就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是人的创造性的杰出体现。

它是一种精神和实践并重的创造性行为它创造的成果即美作品并不能使外在的自然世界改变,但它却能丰富人的主体感受,改变人的生活模式,承载人的情感愿望,最终使人类的生活有滋有味富多彩。

美创造的自由性作为心理活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美作品是对象物的情感诗意化,法国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在《美学与哲学》一书中说:

“凡高画的椅子并不向我叙述椅子的故事,而是把凡高的世界交付给予我:

在这个世界中,激情即是色彩,色彩即是激情……它不是向我提出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是对我打开作为真理源泉的世界。

因为这个世界对我来说首先不是一个知识的对象,而是一个令人赞叹和感激的对象。

审美对象是有意义的,它就是一种意义,是第六种或第a种意义,因为这种意义,假如我专心于那个对象,我便立刻获得它,它的特点完全是精神性的,因为这是感觉的能力,感觉到的不是可见物、可触物或可听物,而是情感物。

”杜夫海纳所强调的绘画中的椅子已经变成了“情感物”,正是美创造性的表现。

马克思说的人类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

人追求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极力使一切对象物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

美活动就是把外在的世界包含在自身生命中使其主体化、情感化。

庄周梦蝶时的“身与物化”,西方美学上著名的“移情说”,都在强调这一点。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很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自己独坐,看到“鸟飞尽”“云一朵”,将自己的感受投注于“云”“山”,说它们是“闲”的,与自己久久对视也不厌倦,这不但表达了个人的孤寂、悠闲之情,而且把对象物写得逼真、生动,具有情趣感,创造了一种美化的境界。

这首诗里的一切都属于“情感物”,它们经李白创造,构成了一个情感的世界。

第二,美是对现象世界意义的深刻化。

由于美体验是一种直觉的、超越的体验,美创造能够超越具体的形象,生成深刻的意义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记载了他的一次经历:

“昨天我在翻犁过的黑士体耕地上走着,放眼望去,但见连绵不断的黑土看不见一根青草。

啊!

一兜鞑靼花(牛蒡)长在尘土飞扬的大道旁,它有三个枝丫:

一枝被折断,上头吊着一朵沾满泥浆的小白花:

另一枝也被折断,溅满污泥断茎压在泥里:

第三枝耷拉一旁,也因落满尘土而发黑,但它依旧顽强地活下去,叶枝间开了一朵小花,火红耀眼。

我想起了哈吉穆拉特,想写他。

这朵小花捍卫自己的生命直到最后一息,孤零零地在这辽阔的田野上,好好歹歹一个劲地捍卫了自己的生命,“

托尔斯泰如此细致地观察花,不是要认知它的客观属性,而是因为他发现了花与生命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对花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发现了花的顽强不这样一来,他的体验就超越了花本身,收获了关于他准备描写的一个坚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托尔斯泰对花生成了新的深刻的文化意味现实世界的种种事物、现象对人而言,本来只有存在意义而没有价值意义但经美家的慧眼发现,就会生成深刻的生命意义。

自然界的竹子本来自生自灭没有精神意义,但在中国画传统中,却与梅、兰、菊一起成为君子品格的象征,是自由的美创造赋予了它深刻的文化意义。

第三,美是主体感受的个性化。

美的自由创造性突出体现为主体感受的个性化,无论是对对象物的情感化,还是对事物现象的意义发现,在美活动中,都必须具有独特性,这有赖于个性化的创造,美正是人类丰富的创造性的集中展现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中,由于只是满足现实的一般需要,与个体的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无涉,所以一般只感受共性而很少表现个性,像饥饿了都要吃饭,吃饱后就感到生理的满足,是人人都一样,与个性无关。

但在美体验中,情况就不同了。

由于情感的起伏变化、意义的深刻领悟,美的感受必然受到主体的出身、经历、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性格、气质、能力等的“塑造”,而成为主体个人的独特感受

如根据《圣经》故事创作《最后的晚餐》,意大利的乔托和达·芬奇都有作品。

由于《圣经》是用语言记述,对人物的空间关系、人物的面部表情未做描述画家在构图方面的个性化表现就使两幅画有了极大差异。

乔托为真实表现当时的实地情景,把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有的画成背影,有的画成正面,把犹大画成独立的人物,站在显眼的位置。

而达·芬奇最希望表现的是人的隐秘复杂的心理,他对桌面的陈设、食堂的布置等写实性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他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研究每一个人物,在构图上使用了正面的、平衡的、直线的方式他将耶稣安排在正中,两旁各有六个门徒,三人一组,全是正面,使观者能够细致观看他们各自的不同表情:

耶稣的平静、犹大的惶恐、圣约翰的激动等不同表情栩栩如生,向我们揭示着他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理

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处理,显示了画家动机、兴趣,信念、能力等的个性差异这样的例子在美史上很多。

人类就是这样,依据个性不断自由地创造出时代的不朽的精神产品,使客观的外在世界逐渐“人化”,成为人“诗意的栖息”地。

总之,美活动通过对现实世界的主体关照,将自己的情感、价值意义个体感受自由地呈现于美创造中,使美成为人类自由的精神心理创造活动,成为现实的不自由的人类抚慰心灵的最佳方式

2.美是人类创造符号、构制意象的创造活动

作为物质行为活动,美还必须借助创造者的才能技巧、行为操作去运用、征服、制作一定的物质媒介,将心理感受的结果物态化,构制一个独特的物质性存在物即美作品。

从这一角度说,美活动是人类一种创造符号、构制意象的创造活动

美创造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现实的人物、场景、时空是物质性的实体存在,它会激起人的现实欲望,而美作品所表现的人物、场景、时空,则是从现实生活中抽离的符号形式,已经完全脱离了物质性,成为一种非现实的存在种情感的形式、意象,只能作为超功利的观照对象。

如齐白石的《虾》,它不会激起我们的食欲,仅仅对视觉发生作用,是被提纯了的视觉符号形式。

美创造对物质材料如形状、线条、色彩、声音、形体、语言等的运用,服从于意象创造的需要创造意象是人类心灵的普遍功能,在物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的目的就表现为观念或意象,只不过人们所关注的主要是产品的有用性,一切按照实际的用途来制造,意象只作为生产产品的一种表象和认识符号。

如个桥梁工程师在考虑造桥时,就营造着桥的意象。

他制订计划,进行工艺设计,经过多方面的科学测算,设计出附有符号、规格、图样的设计图纸,这就是意象。

这种设计也需要按照美的规律造型,但首先必须服从科学的规律,考虑物质材料本身的性质。

设计完成后,只需选好原料,备好工具,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高质量的要求进行施工,就能建成一座真实的桥。

而在美生产的过程中,意象是一种审美意象,一种“表现性的形式”,本身即是美创造的目的。

线条、色彩、声音、节奏、语言,以至木材、石头、画布、颜料等所有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全部被用于意象的创造,目的就是制造一个超越现实的虚幻的世界。

在美创造中,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功能不再重要,它们完全成为一种符号,科学的逻辑也不能束缚美想象,人的自由想象力可以充分展现,中国戏曲的以鞭代马,以浆代船,以演员的身段变化模拟生活景象,都是物质材料运用服从意象塑造的典型例子。

由于美创造的目的是自由地用物质符号构制一个意象世界,美创造过程所使用的主要就是物质材料的表情功能,而较少关注其物理功能。

如大理石其物理性质主要有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色泽洁白柔和,在生活中,人们喜欢使用它做家具便主要因为有这些物理性质,罗丹在用它进行雕塑,创造《吻》这一作品时,虽然也充分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但主要关注点却是如何处理男女主人公的形体动作,把人物的激情心理表现出来。

《吻》通过男女双方拥抱着的手臂巧妙地把两个单独的人体组合成一个美妙的整体,显得那么和谐、生动富于变化,欣赏者在观看这一作品时,也会首先赞叹男女主人公那自然、充满表现力的动作,感受到他们陶醉在忘我奉献之中,仿佛合奏出一曲爱情的赞歌,面对其大理石的质地不太在意,当然,物质材料的表情功能本身就是人类的创造,它是人类生活实践经验的积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产物,是自然人化的结果。

总起来看,美作为构制意象的精神生产,始终是心理和行为相统一的活动,不过在不同阶段两者所占比重不同,在意象构思或观照活动中以心灵创造为主,在意象构制或表象活动中以行为操作为主,两者互相协作,共同构建起美的超越性精神世界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认为,美在本质上是人类由生存到体验最后运用符号创造出一个超越性的自由精神世界的活动。

美活动是人类自由的精神创作活动,美作品则是人类自由精神的符号化形态,它们都以人类的自然现实生存和自然现实体验为基础,属于人类的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