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278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docx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

创德育特色品牌树素质教育典范

——王倩君校长在推进“德育特色品牌战略”行政会议上的动员讲话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

最近以来,我们根据省厅精神逐步规范了双休日和晚自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空间扩大,也使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抓住素质教育的根本,加快推进德育工作,创树学校德育特色品牌。

下面,就此谈几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认识当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的不断丰富,生活的不断富裕,社会文明进程的不断加快,愈加复杂与严重。

特别是一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学校正面、正统的教育产生消极影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困难重重。

第一种问题:

缺乏责任心和爱心问题

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占相当多数,他们在父母的溺爱与娇惯中长大,最缺少的就是责任心与爱心。

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逃学,没有丝毫的不安与内疚;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彻夜不归逗留于网吧,没有一点点的后悔与惭愧;他们可以不计后果地打架斗欧,不负责任地早恋、同居;他们可以毫不忧虑地抽烟喝酒,挥霍着家长挣来的血汗钱,极少数中学生已经完全没有了中学生的模样。

这一切都是新时期孩子缺乏怜爱之心和责任心的突出表现。

正是这种原因,网络鸦片才可以让许多孩子着迷、沉沦,荒废了学业,耽误了前途;也正是这种原因,一些孩子没有能完成学业,便过早地饱尝了社会的辛酸;还是这种原因,导致了一些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恶习,没有学会做学问,也没有学会做人,甚至为自己的人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案例1]记者曾经问过几个小学生:

“在你的生活里你最感谢谁?

”他们茫然地瞪着眼,说:

“也没谁啊!

”“老师呢?

”“老师最烦人了,整天留那么多作业!

”“爸爸妈妈呢?

”“那是他们应该的呀!

[案例2]一个学生犯了错,班主任批评了她。

她就爬上了教学楼,要跳楼——除非班主任下跪向她求情。

结果,为了怕出更大的事,班主任老师当场下跪,对学生苦苦哀求。

[案例3]在校园里,有一对男女学生紧紧搂抱在一起,一位老师看见了,就上前进行教育。

没想到,这位男学生拔出头来,对老师大喝一声:

“你给我滚开!

”。

这位老师说,我是学校老师,有责任教育你……话没说完,男学生提起一条凳子就冲出去追打老师。

[案例4]细雨霏霏的一个上午,一名农村妇女背着沉重的行李,带着自己的孩子找到老师。

当她上上下下四处奔跑、满脸大汗给自己的孩子办好一切手续的时候,她心爱的女儿正悠闲地坐在宿舍里玩着游戏,嘴里还一个劲地喊着“哎,死了,死了”。

[案例5]开学第二天,一位住宿生关门。

在风的作用下,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惊醒了一位正在午休的同室男生。

三句没有说完,被惊醒的那位学生给了关门的那位一记耳光。

[案例6]一个三口之家,父母加上乖巧的男孩。

每天晚上父母都变着花样给下自修的儿子做这样做那样。

可每当他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儿子却偷偷溜去上网,凌晨悄然返回,一切神不知鬼不觉。

父母一直为儿子自豪,可等到有一天,检查文化市场的同志叫他们从网吧领回宝贝儿子的时候,他们傻了。

[案例7]湖北省安陆市一中学生因上课多次看小说,与班主任王小平发生冲突,几天后这个学生将班主任王小平连砍数十刀,当场身亡。

[案例8]有一位女教师汪老师发现一个男同学趴在桌子上没听课,便上前劝说到:

“你这么高的个子,趴哪儿睡不怕人笑话吗?

快起来吧!

”在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这个学生冲向讲台,把汪老师按在讲台上.一刀刺进了汪老师的胸膛,顿时血流如柱,汪老师还没来得及反抗,甚至还没来得及吭一声,便倒在了血泊中......

[案例9]北京通州区曾经发生一件真实的案例:

17岁的少年小新(化名)为了拿钱上网不被发现,竟然用菜刀砍死了平素一直宠爱自己的奶奶,并将爷爷砍成重伤。

事后,小新主动投案自首。

二中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小新12年有期徒刑。

[案例10]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网吧里连续打了11天网络游戏,用完所有的钱后,自感对不起父母而选择喝下剧毒农药自杀身亡。

[案例11]13岁的张潇艺,迷上网络2年,无心念学,沉迷游戏,不能自拔,最后从24层楼上纵身跳下……

[案例12]中学生唐亮,因为在网络游戏中被另一少年玩家古士龙杀死23次后,心怀仇恨,持匕首将对方捅死。

[案例13] 2004年,山西省太原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绑架案”——7名女学生齐遭绑架。

当地公安系统紧急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来侦破“案件”,学校极度焦虑。

直到“案情”真相大白,给人们留下的却是无奈和思考,原来这起特大“绑架案”是由7名初中女生炮制出来的,目的只是为了逃课去溜冰。

事情发生后,记者对各方人士进行了采访,捕捉到一些我们一般人可能想不到的镜头。

镜头一:

就在案子结束后,刑警们对这几个把他们“涮”了一遭的小女孩进行法制教育时,她们却表现得非常不耐烦:

“我们给你们道个歉,说声对不起不就行了,你们烦不烦?

”镜头二:

就在“绑架案”发生后的那个星期日,被学校责令在家做“检查”的一名女生被班主任撞见,当时她打扮得花枝招展正在逛街。

镜头三:

得知“绑架”一事后,那些女生所在班级的同学都很“兴奋”,他们觉得“挺有意思”、“挺新鲜”,那7个女生“挺有本事”,她们一下子成“名“

第二种问题:

是非观念不强问题

分不清是与非、美与丑,廉耻意识淡薄是中学生缺乏公德意识的具体表现。

一些学生可以肆意破坏公物,欺小凌弱,毫无心虚之感;一些学生为了个人哪怕是一点点蝇头小利,可以损害集体或大家更大的利益,甚至干出了杀鸡取蛋的蠢事来;一些学生为了逃避惩罚或达到个人的目的,学会了撒谎,学会了逃避责任,甚至学会了威逼利诱他人;还有极少数孩子不去仰慕别人的学习成绩,却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极为欣赏,甚至去模仿、效法;特别是为数不少的孩子目无尊长,对家长及教师的教诲不理解、不领情,反而认为是故意挑毛病,找岔子。

一些孩子在受到批评时,总是声称其他人如何如何你不管,为什么偏偏管我,这种“逆向类比”的情况已经成为中学生的惯用思维。

由于缺乏公共道德,是非观念不强,学校的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中学生所崇拜的偶像,不再是课本中写的、老师讲的英雄人物,而是名星、大腕,甚至是黑社会老大。

[案例14]宋珠球,23岁,出生在广东阳江一个普通工人的家庭,在校时多次被评为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因吸毒缺钱,先后入屋疯狂盗窃13次,连同大批价值物品折合高达8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吸毒的原因就是好奇。

[案例15]少女禾某,本是一位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中学生,因看到一些大龄青年吸食毒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试了试,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最后发展到以卖淫换取毒资的地步。

[案例16]张君平,今年20岁。

现在是石柱县看守所的在押人员。

出生在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到了县城读书后,感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也充满了好奇。

他经常和一些学习不用功的同学翻围墙到外面上网,看通宵录像。

就这样,在他的心目中,对那些身怀绝技、路见不平的“侠客”充满了敬意,那些讲义气、重感情的江湖哥们成了他心中的偶像。

于是他和要好的几个同学,像录像里那样,喝血酒、结拜成兄弟,指天发誓,还说什么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上初三时,一和高年级的一位同学打架,用水果刀捅了他。

为了躲避公安机关审查,便浪迹社会,独自一人跑到外面去打工三年,尝遍了酸甜苦辣的滋味。

后来朋友打电话告诉他风声已过去了,才回到了离别三年的家乡。

然而,他并未吸取过去的教训,刚回家一个月,就又和过去的哥们混在一起,先后3次因聚众斗殴被拘留,第4次被抓入狱,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

[案例17]有个孩子经常看暴力电影,在他的心中树立了暴力解决问题的想法,一次踢球时与另一位同学产生了摩擦,他回教室从书包中拿出一把匕首,刺了这位同学两刀,他当时还以为没事。

但这位同学因失血过多而死时,他才如梦方醒。

他说,电影里的人被刺几下是没事的,一会儿就能起来,可是没想到……他最后被判无期徒刑。

 [案例18]他叫田丰进,今年25岁,重庆市人,1999年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现在芳草湖监狱服刑改造。

他出生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曾经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和睦的家庭和幸福的生活。

然而这一切,却因为他的无知而彻底失去了。

小时候,因为他思维敏捷,悟性较高,邻里亲友们都夸赞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父母亲更是对他宠爱有加,生活在充满一片赞美声中的他,久而久之养成了放纵和任性的性格,穿着和学习用具要比其他同学好,零花钱要比别人多,同学们没有的他还得要有,而其目的不过是为了在同学及同龄人面前显摆,炫耀自己比他人强,当父母想改变他这种在物质上攀比的虚荣思想时,他就开始耍性子、发脾气,用旷课、逃学来要挟父母。

有了钱,他除了在同学面前炫耀外,还经常偷着去看录像,打游戏机,甚至还赌博。

因此,他成了街头“混混”拉拢的目标,街头“混混”常邀请他去打桌球,玩游戏机,并对他说:

“兄弟,读书有什么好玩,看我们多潇洒,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走到那里都受人敬重,谁都怕我们,以后你有什么事或有什么人欺负你,跟哥们说一声,我们替你摆平,让你在学校里最威风”。

正因为他盲目崇拜和不能明辨是非,在“混混”们的唆使下一步步步入了迷途,逃学、打架斗殴,最后干脆缀学。

伤心绝望的父母从此不再给他一分钱。

为了弄到钱,他就用街头“混混”教他找钱的方法,到学校去恐吓敲诈一些低年级的同学的生活费。

学校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他扭送到了派出所。

半个月的拘留不但没使他有所觉悟,反而从拘留所里学到了一些自认为是“高明”的犯罪手段。

由开始的勒索同学转为四处盗窃,进而发展为抢劫。

一时间,他在家乡臭名昭著,谁见着他都跟见着瘟神似的绕道走,背后骂他是个小偷。

在家乡没有立足之地,就背着父母,南下广东闯世界。

满以为凭着自己的聪明,一定可以混出个人样来。

然而,在那个开放的前沿城市里,所有的用人单位需要的都是有文凭、有技术特长和有工作经验的人,他既没文化、又没技术、更没有工作经验,要想找个工作自然很难。

那时的他,才真正体会到了没文化、没知识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才真正认识到不学无术给自己的人生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

但一贯争强好胜的他,又不甘心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家去,在后天养成的偏激思想的影响下,他再次伸出了罪恶的双手。

白天他躲在无人的地方睡觉,晚上就趁天黑四处偷抢他人财物,得到的不义之财就尽情挥霍。

最终因他抢劫数额巨大、情节严重被判刑20年,成为了可耻的罪犯。

第三种问题:

法纪观念淡薄问题

中学生在校内置身于学校这个群体之中,其行为要受到《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学生走出校门置身于社会这个群体之中,其行为就要受到社会公德、法律与法规的约束。

然而,现在的中学生不是不知晓法律、法规、校规、校纪,以及伦理道德的存在,而是思想意识里根本不把它们放在心中,漠视法纪的存在,违纪现象频频发生,以网络成瘾、打架斗欧、早恋同居、滥用手机最为突出。

特别是目前中学生的违纪已经明显呈现出五大特征:

⑴社会性。

许多打架斗欧事件都与社会相关,甚至有社会人参与;⑵反复性。

违纪同学受到处理后,往往还会反复发生,学校教育的许多精力都不得不集中在这些典型学生身上,这也是一些问题学生的突出表现;⑶偶发性。

中学生违纪往往发生于一念之间,偶发性违纪事件主要发生在意想不到的场合和意想不到的学生身上,往往是防不胜防,后果也意想不到;⑷成人性。

一些学生的违纪有预谋,有一定的后果,有时还很隐密,屡屡得逞;一些学生还有一定的反调查性,限于司法权限问题,学校调查取证相当困难,一些违纪现象不了了之;⑸团伙性。

不少违纪现象的发生,都有多人参与,跨班、跨年级,甚至跨学校不足为怪,社会影响也相当大。

[案例19]2007年8月13日凌晨,未成年人小虎和朋友到一洗头房去索取钱财。

其中小虎望风,其他人持刀,抢得现金人民币690元和电动自行车1辆及戒指1枚。

而当小虎被抓拿归案后,居然不知道替人望风也是犯罪。

同年9月16日,小虎被抓获归案。

继而被浙江省余姚市检察院以涉嫌抢劫罪为由向法院提起公诉。

“望风也是犯罪吗?

我没有动手,不是抢劫吧?

”但小虎的行为确实已经构成了抢劫,法院经审理后,鉴于小虎的悔罪态度,判处小虎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五百元。

[案例20]在一些共同犯罪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并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随其他成员盲目干事,人云亦云,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

如一个少年抢劫、盗窃团伙,6人中有3人不满12周岁,这3人跟随一个16岁的“头目”在两年内作案数十起。

当问到他们为什么犯罪时,他们都说:

“他(指‘头目’)让我们干的。

[案例21]尤溪县某初中五学生入室抢劫案。

陈某是某初中二年级学生,他曾因偷东西被人发现,告诉了陈某的父亲。

陈某的父亲为此对陈某进行严历的看管,放学回家后就不让陈某上街闲逛。

陈某在家里却迷上了电视警匪片。

2000年间11月9日凌晨2点许,他模仿电视里的镜头,携带一把水果刀和一块蓝布,窜至市场里的食杂店,用蓝布蒙面,踢门入店,把正在熟睡的被害人揪起来,把水果刀架在被害人的脖子上,要被害人拿出钱来,陈某抢得人民币155元。

第二天,陈某把抢劫的事告诉了同学刘某、陈某、朱某和林某,刘某等四人认为陈某的行为很刺激,也模仿陈某,在2000年12月6日凌晨1时许,用黑布蒙面,携带二把水果刀,窜入同一家食杂店内,抢走人民币920元及香烟等。

后该五个人因犯入室抢劫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案例22]初一学生吴某在家里是“重点保护对象”,大到报志愿上学,小到吃饭穿衣,父母把一切都替他安排好了。

稍有不适,父母嘘寒问暖。

百般呵护中的吴某生活上既不会动手,也不爱动脑。

一次一个同学拉他去溜门撬锁,他想也不想跟着就去,窃得数百元现金,也将自己送上了犯罪的道路。

第四种问题:

集体观念不强问题

一些学生不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个人主义严重,很少把个人行为影响与集体的荣辱、团队的声誉相联系,一些学生在关键时候不能维护学校或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有些学生在集会、参加活动时有意或无意中添乱,在公共场合没有大局意识,甚至出现严重违纪现象,给学校、班级带来极其消极的负面影响。

第五种问题:

盲目消费问题

目前中学生消费有六大误区:

一是跟着广告走的电子消费。

目前,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有mp3或mp4,半数以上的学生有电子词典等存储设备。

信息时代学生拥有IT产品应该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问题是使用不当则贻害无穷。

学生课间听听音乐本无可厚非,但由于课间十分钟很短,学生上课后还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难以集中精力听课。

由于网络和电子出版物管理还缺乏规范,往往一些宣传庸俗情调的影视作品和盗版电子图书通过mp4和电子词典在学生中流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

二是越陷越深的网吧消费。

中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抗拒网吧的诱惑能力弱,一些中小学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沉醉网吧,乐不思蜀,荒废学业。

学生上网内容多是网络聊天、玩网络游戏、观看电影、浏览黄色网页等。

中小学生进营业性网吧,不健康上网危害极大,涉猎色情网页,不利于身心健康;痴迷于网络游戏或长时间上网,影响睡眠,造成植物性神经紊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参与网络聊天,沉迷于虚拟世界,或网恋或交友不当,上当受骗,走向邪路;没有资金来源,可能采取偷盗行为,逐渐走向犯罪。

三是副作用明显的手机消费。

许多学生家长为了方便联系,给孩子购买了手机。

由于信息产业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和学校管理的无力,有的学生通过手机偷听了闺房秘密,通过短信感染了黄毒,有的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在课堂通过短信进行鸿雁传书,还有的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

另外,手机辐射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课堂上此起彼伏的铃声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是跟着名牌走的服装消费。

校园里名贵衣衫、书包、名牌运动鞋等名牌产品比比皆是,许多家长领着孩子专进“精品屋”、“专卖店”,不问价钱,专挑名牌,以示其贵族和富有,这种消费在满足孩子的同时,也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消磨了它们的进取心,也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虚荣奢华的攀比心理,使学生忘记“成由节俭败由奢”的古训。

五是跟着大人学的人情消费。

庆贺生日是中小学生最有普遍性的人情消费,同学过生日,送件礼物,少则三五元,多则几十元,有的再约几个密友到饭店小撮、小饮一顿又得几百元。

这种使学生过早地走向成人化的消费,不利于学生建立全面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的日常人情消费也花样繁多:

考试得了第一名要庆贺,在某项竞赛中获奖要请客等等。

有的学生在清明节、端午节不去祭奠先祖和英烈,在中秋节、春节不与家人团聚、不为父母尽孝,却热衷于西方的节日,情人节要送一束玫瑰,圣诞节要送平安果、要守平安夜。

人情消费是双方的,无论是请客者还是被请者都同样要破费,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也丧失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标准,使同学关系庸俗化。

六是酷毙帅呆的另类消费。

爱美是人们的天性,但中学生生活方式过早地成人化,则害多益少。

时下,许多女中学生开始去美容店美容美发,每天都要化妆,打扮得十分时尚,其梳妆台上各类化妆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就连许多男生也打耳孔,戴项链、耳钉、戒指等饰品,更有甚者将头发梳得奇形怪状,染的五颜六色,还美其名曰:

新新人类,实在让人不解。

这种消费使学生失去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也将使他们走向异类,游离于主流社会。

[案例23]如吴某一日三餐并两餐,省下钱买高档化妆品,每周定期作美容。

再如,被告人李某在浴池洗澡后,误将他人的衣柜打开,见有一部手机遂产生占有之念,于是将手机盗走,并将衣柜锁好。

开庭时他为什么要偷手机,他说再过两天是同宿舍同学生日,我过生日时,他送我的礼物挺贵重的,这回他过生日我寻思得买点拿出手的礼物,但父母给的生活费又花光了,于是打算偷手机卖掉买生日礼物。

第六种问题:

学习动力不足问题

突出表现就是厌学。

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学习欲望低下。

重者对学习丧失兴趣,把学习视为苦差事,上课懒得开课本,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盼望着早点毕业以求解脱。

更严重者根本不学习,终日浑浑噩噩,看到课本就头痛,坐进教室就犯愁,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对老师缺乏感情,部分学生最终辍学流失。

第七种问题:

心理疾患问题

据观察,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极不稳定,喜怒无常。

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

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

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3、性格方面——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

(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

(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抗挫折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生活圈子比较狭小,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容易产生自卑。

4、青春期综合症。

表现为:

(1)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

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亦称为青春烦恼;

(2)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以上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但影响了中学生在校的学习,更影响了将来的成才。

[案例24]逆反:

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正当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青少年“不堪忍受”,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严重时他们甚至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

如16岁的少年刘某,因偷家里的钱玩电子游戏,受到母亲的打骂批评,心生不满,竟然活活勒死了亲娘;一个12岁的初中生,因违反学校纪律,被老师罚站,竟将老师打成重伤。

青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也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当敲响了警钟。

[案例25]报复:

蓄意报复是青少年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主要动机之一。

由于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

如18岁的刘某,因为谁先上楼的问题和邻居发生口角,竟然丧失理性举刀将邻居砍成重伤。

[案例26]寻求刺激:

由于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腐蚀和诱导,一部分青少年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畸形的追求,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

如一名16岁的初中生,因受黄色书刊、录像的影响,采用暴力手段将一个7岁的幼女奸淫后又将其杀死灭口,犯罪手段特别残忍,令人吃惊,发人深省。

第八种问题:

不良行为习惯问题

不良习惯在中学生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

就不良动作和行为而言,有抽烟、嗜酒、赌博、迷恋游戏、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就处事和办事方式而言,有自由散漫、办事拖沓、讲话粗鲁、出口成“脏”等;就学习态度和程度而言,有态度不端正、厌学、怕学、精力不集中、懒得思考等。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累积、强化以致成为一种“动力定型”的结果。

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使动作自动化的作用。

所以,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好的习惯中受益匪浅,也会因坏的习惯而深受其害。

  

二、进一步明确中学生问题存在的背景与根源

中学生问题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有着广泛背景,只有充分分析与研究这些背景,深入了解新时期中学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分析情况,解决问题。

1、家庭教育不当是内因

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健康心理。

更多的是家庭教育不当带来的不良后果:

一是对孩子的早期异常表现不能正确对待,及时处理,结果误了最佳教育时机,最终出现不可逆转情况;二是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我把孩子交给你,你就应该把孩子教育好,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一些家长很少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对一些不良行为也不及时地加以约束,加以管教,结果导致一些孩子在学校视野之外失去了有效的监控;三是一些经济比较富裕的家庭,总认为孩子在外读书不容易,既不能让他们身体上受苦,又舍不得让他们在生活上受罪,只管按需给钱,不管孩子如何消费,使一些学生养成了不良消费习惯,影响了学习,也影响了健康;四是极少数家长容不得孩子受到半点委曲,不能正确对待学校及班主任的批评教育,不能正视同学之间的一点点磨擦,有时为了一点点小事大打出手,给孩子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因此,家长的育人观念、育人思想、育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孩子教育的效果。

[案例27]17岁的小于家境富裕,父母经营着一家小食品厂。

他对记者说,以前也想好好学习考大学,找个好工作,后来因为与班主任老师发生冲突,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成绩不好,老师、父母、同学没人看得起我,我有时感到很孤独,越来越不愿学习,后来干脆不上学了。

”因为犯罪被关押在少管所里的小于,对记者说起这些往事神情黯然。

离开学校后,小于因为孤独和苦闷认识了不少“哥们儿”,羡慕他们潇洒,就开始和“哥们儿”一起混,最后因抢劫犯罪,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

[案例28]将某寻衅滋事案。

蒋某是个独生子,6岁那年因为淘气不小心从二楼摔至地上,造成头颅前骨破裂,经治疗头颅前骨不能硬化,只要用手轻轻一按,则会陷及脑浆,因此蒋某成为残疾人。

本来对蒋某非常疼爱的父母,此后对蒋某更是爱护有加。

从小学到初中,同学、老师知道蒋某是残疾人,都让他三分,生怕不小心碰到蒋某头部,惹祸上身。

但蒋某却认为自己有威信,经常在校园里滋事。

1999年10月10日晚,蒋某骑着自行车经过尤溪县某中学校门口,该校一名白头发老师看蒋两眼,蒋某认为这个老师看不起他,于是就于次日晚23时邀集一名社会青年要找白头发老师算帐。

在校门口遇到该校林老师,蒋某问林老师白头发老师在哪里,当林老师回答没看见时,蒋某就动手殴打林老师,被旁人劝住,林老师乘机避开。

蒋某随后跑到校门前的饮食店里拿了一把柴刀,冲进学校找林老师算帐,柴刀被该校的陈老师抢下。

蒋某某又找了一根木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