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9248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

《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docx

创园文件一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

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

 

第一部分城镇概况

第二部分组织领导

第三部分管理制度

第四部分绿化建设

第五部分园林建设

第六部分生态建设

第七部分景观保护

第八部分市政设施

第九部分考核指标

附件:

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技术报告解说词

摘要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是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被国画大师关山月誉名为“东江之珠”,地处广深走廊之间,与东莞市区一衣带水、隔江相望。

全镇总面积36.2平方公里,下辖14个村委会、一个居民委员会、75个村民小组,全镇户籍人口4万人,外来人口逾20万人。

过去,石碣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是东莞的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后,我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以IT产业为主的各类产业,外源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镇有工厂企业1400多家,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

去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96亿元,出口总额达39亿美元,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的测评结果中,石碣位居43名。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镇积极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国家示范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市文化建设达标镇”、“市创建文明镇区先进单位”、“省生态示范镇”等光荣称号。

自2007年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镇”后,我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推进村镇城市化进程。

今年,乘着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东风,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广泛深入开展创建省园林城镇活动,使全镇面貌大有改观,市民文明素质日益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

 

第一部分城镇概况

石碣镇位于东莞市东北部,地处东江河畔,是明末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国画大师关山月誉之为“东江之珠”,东莞市将其冠名为数码产业重镇,同时被国家电子产业部授予“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称号。

全镇东西宽约7.5~10.0公里,南北长约2.5~7.0公里,总面积为36.2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

石碣镇下辖1个居委会和14个村委会,14个村委会分别为唐洪、水南、石碣、刘屋、横滘、鹤田厦、四甲、沙腰、梁家村、桔洲、单屋、涌口、西南、黄泗围。

据统计,石碣镇2005年底总人口为22.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07万人,外来人口18.16万人。

一、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

图1-1石碣镇地理区位示意图

石碣镇位于东莞市北部的网河区,地处东江北干流与东江南支流的东江河畔,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1′,北纬28°08′。

东临石龙镇,北隔东江北干流与广州增城市相望,西与高埗镇接壤,南与东城区相接。

南距深圳78km,北离广州62km,与东莞市东城区只一桥之隔。

石碣镇是挂影洲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石碣镇2004年的遥感影像图见附图1。

(二)地质地貌

石碣镇沿东江干流南岸呈带状分布,处于东江北干流和东江南支流之间,地势低而平坦,河涌纵横交错,属东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东江三角洲网河区是指石龙站以下,以潮水控制为主的范围,北面以东江北干流为界,东南到南支流,西面到狮子洋,总面积为36.2km2。

石碣位于广东高要-惠来构造带,岩层上部土层为第四系,属松散沉积层,土层厚15m左右,覆盖在基岩和风化基岩之上;基底岩层为第三系砂泥质碎屑岩。

地震方面,据解放后记载,曾多次有震波传及,均未造成房屋倒塌及人员伤亡现象,属地震六度区。

但由于邵武断裂带从紫金有可能经石碣延伸至珠江口,在兴建大型建筑物时应有所考虑。

(三)气象条件

石碣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温暖,年均温度22℃,极端最高温度37.9℃,极端最低温度0.9℃。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800毫m,其中4-9月多暴雨,占全年降雨量的87.6%,日最大降雨量达367.8毫米。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每年8-12月有多次八级以上台风侵袭。

根据东莞市气象站1998~2000年资料统计表明,石碣镇的年平均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占20.8%,次主导风向为东风,占16.6%,此外东南风和南风的频率也较大,分别占9.53%和9.82%。

由各季的风向分布来看,春季的主导风为东风,占20.4%,夏季为南风,占22.1%,秋、冬季均为东北风,分别占28.4%和31.4%。

(四)水文条件

东江北干流和东江南支流分别从石碣镇北面和南面流过,干流水位差比南支流约高10%,属C级航区。

东江南支流潮位差最大为0.9-1.0m,年平均水位为1.0-1.4m,历年最低水位-0.6m,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6.49m(珠基),20年一遇最高水位5.73m,防洪警戒水位4.0m,河堤高度8.1m。

东江三角洲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同时存在半月潮不等、年不等现象。

月内有朔、望大潮及上、下弦小潮,一年之内夏潮高于冬潮,径流量和台风对潮位有很大影响。

以靠近石碣镇的石龙

(二)潮流站多年实测潮汐资料看,多年平均高潮位为1.069m,多年平均低潮位为0.570m,多年涨潮平均潮差为0.481m,多年落潮平均潮差为0.486m,多年涨潮平均潮时为4小时19分,多年落潮平均潮时为8小时34分。

中心涌贯穿镇区,为石碣镇主要灌溉及排水渠道,常年水位为0.6-0.8m,最高水位1.6m,最低水位-0.4m。

洪水期中心涌的雨水不能自流外排时,由电排站人工抽排。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石碣镇确立了建设以电子工业为主体的江滨花园式现代工业城镇的发展目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镇现有电子工业企业450多家,其中外资电子企业190多家,有14家海外电子上市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达110多种,其中8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6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二,1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东江数码产业之珠”。

改革开放以来,石碣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009年,全镇生产总值达11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97亿元,上交税收11.5亿元,各项存款总额136亿元,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4亿元,镇、村、村民小组三级集体总资产74.1亿元,其中镇本级总资产35亿元,村级总资产25.1亿元,村民小组级总资产12.9亿元。

与此同时,社会管理更加科学,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这一年,我镇先后荣获三个重量级奖项,即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中心镇、省文明镇、省生态示范镇。

 

第二部分组织领导

一、创园工作组织领导情况

石碣镇委、镇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将开展创建省园林城镇作为打造宜居石碣的重要内容,创新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结合创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创建“中国绿色名镇”活动,对照省园林县城的标准,对镇区内的绿化环境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建设与治理。

1、思想明确、目标清晰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以创建省园林城镇、改善城镇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广场公园、道路绿带、江滨公园为重点,坚持增加绿量与提升品位并重,专业绿化与社会化并举,通过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精干突击、全民参与,进一步扩大绿量,提高品位,丰富内涵,营造景观,确保高标准达到验收要求,努力摘取“广东省园林城镇”奖牌,为巩固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成果做出应有的贡献。

2、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为了加强对创园工作的领导,镇委、镇政府决定成立了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人大主席刘始团同志担创园总指挥,镇委副书记、镇长王玮东同志为第一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并从多个部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开展工作,下设计划工作组、资料综合组、宣传资料组、业务协调组、事实督查组,分别负责制定计划、编制材料、宣传教育、分工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

领导小组制定了《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实施方案》,明确人员分工、职责。

同时在全镇各相应单位和社区内成立相应的创建工作小组,同步开展创建工作,形成全镇共同创建的良好格局。

3、任务分解,层层落实

为了有效地推动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发展,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下发了《石碣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责任分解表》,将创建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级、各有关部门。

各成员单位也结合实际,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

同时各村均指定专人负责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从镇辐射到社区,层层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有效推动“创园”工作的深入开展。

4、宣传动员,统一认识

为扩大创园活动的影响力,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形成绿化美化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2009年4月31日,石碣镇召开了全镇“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动员大会,镇委书记作动员讲话,动员市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创建广东省园林城镇工作。

为推动广东省园林城镇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电视专栏、开通专题网站、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制作户外公益广告牌、出版宣传图册、编发短信等宣传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工作。

5、建章立制,确保进度

建立联络员制度,各部门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联络和本单位项目任务的推进,保证信息及时沟通到位:

1、建立工作责任制。

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例会,通报创建工作情况,分析创建形势,研究解决创建难题,布置创建任务;

2、建立情况通报制度。

通过简报等形式及时通报创建成果、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好的做法和经验。

6、加大投入,全面绿化

2006年以来,投入资金约2.5亿元,完成了一批大型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项目,建成投3亿多元,建设滨江公园8个等到一批大型园林市政精品工程。

同时,在加大园林绿化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正常绿化养护费用的投入也不断增加。

三年来,财政拨给园林等部门的正常和专项养护费达到1000万。

 

表1:

石碣镇2006—2010年度园林绿化建设投资统计表(单位:

万元)

项目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园林工程

5327

5540

5047

5828

6627

园林绿化养护经费

434

588

468

515

610

总计

5761

6128

5515

6343

7237

二、石碣创园经验

根据《广东省园林县城标准》,结合我镇实际,“创园”工作主要做到了“四个抓得紧”:

1、深化认识,“一把手”工作抓得紧。

我们始终把开展“创园”活动作为我镇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工作,是为民造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各村(社区)、部门单位不断深化对开展“创园”工作的认识,树立抓城市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创园”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不但镇成立指挥部和执行组,各村(社区)也要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村书记任组长,抓卫生干部及抓城管干部为副组长,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成员,切实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人领导、有人协调、有人落实、有人检查。

2、注重实效,整改措施抓得紧。

坚持整治与建设并举的方针,把园林建设管理、环境卫生建设、整治脏乱差现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强化管养。

在完善卫生基础设施的同时,认真抓好园林绿化工作。

健全绿化管养队伍,加强绿化管养,打造有本地特色的园林景观,尤其是要根据“创园”方案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各项绿化指标如期达标。

二是加强执法。

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种破坏城市环境行为的打击和处罚,特别是重点根据绿化规划及绿线制度的要求,严防各类破坏绿化事件的发生。

三是抓好保洁。

抓好清扫保洁制度、上门收集垃圾、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的实施,重点抓好清扫保洁工作,做到全天16小时有人在岗。

四是抓好六乱。

重点强化对乱摆卖、牛皮癣、占道经营、乱拉挂、乱堆放、乱倒垃圾等现象的治理,营造整齐有序的市容市貌。

五是保护生态。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使我镇污水、废气、噪音等得到较大的改善,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3、全面动员,舆论宣传抓得紧。

发挥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创园”氛围。

一方面,发动各村通过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创建省园林城镇的意义,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城市意识,发动群众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另一方面,发挥镇有线电视台宣传喉舌作用,策划好创省园林城镇的专栏节目,及时跟踪报道创建工作,在宣传先进典型的同时,重点曝光环境卫生中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发挥出舆论监督的作用。

4、明确目标,督导检查抓得紧。

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将创建工作摆在今年我镇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

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不断加强对承包公司的考核,对不按合同要求作业、对我镇造成影响的公司要加大处罚力度,严重违反合同的承包公司要坚决清退;各村(社区)要按照刚才签订的工作责任书的要求,认真落实好责任和任务,不能完成任务的,该村的政绩考核就不能过关,就一票否决。

为确保“创园”工作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加强督导,镇驻村领导要包点抓创建,镇“创园”办、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要进行督导跟踪,对全镇范围内各类影响创建工作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

对屡次整改不到位的,镇将派工作队驻点指导,确保如期达标。

 

第三部分管理制度

一、完成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根据国家建设部的关于各城市应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结合新一轮石碣镇部体规划的调整工作,按照创建“广东省园林式城镇”的工作部署,石碣镇人民政府委托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完成了《东莞市石碣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的编制工作,并获东莞市城市管理局审核通过,上报东莞市人民政府审批、备案。

《东莞市石碣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已经纳入了石碣镇总体规划当中一并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1、完成《东莞市石碣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原则,科学制定石碣镇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石碣镇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城镇绿化的空间布局,统筹兼顾,综合部署,近远结合,做到巩固与发展共存,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建立“一环二楔”、“多廊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模式,“蓝绿交错、楔点穿插”,共同构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复合型网络式生态结构体系,做到“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环上绿色成带,面上绿色成林”,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2、严格实施《东莞市石碣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石碣镇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严格实施《东莞市石碣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使城镇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2006年初,结合镇总体规划,对镇进行了详细的绿地系统规划,同时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工作一直落实到各社区,并全面加以贯彻落实。

在规划中,石碣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分局、农办、规划建设办、国土局、环保局等部门通力配合,将绿地落实到坐标上,纳入全镇的总体规划,保障规划从法律上可行。

此外,所有指标均按《广东省县城标准》执行,并突出节约型绿化,节水型绿化,发展立体绿化,应用乡土植物的观念,确保了石碣镇的基本生态格局。

同时,倡导“绿化系统规划先行”的理念,结合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按照生态网络系统构建、城镇景观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要求,确定绿地系统的布局。

通过施行绿地系统的建设,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建设的高度转变,有效控制城镇扩张、保护各类用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防止城镇建设无序蔓延,保障城镇的基本生态安全,确保城镇建设能够向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打造出城镇的整体形象。

二、严格实施绿线管理制度建设

石碣镇园林绿化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依据城镇环境机理与功能,以打造“江滨花园式电子产业名镇”为目标,紧紧围绕“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整体协调、持续发展”的建设管理新思路,坚持以“突出生态优先,促进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服务社会;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三大规划原则,推进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维护地区生态环境的安全。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根据《东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石碣镇绿化管理暂行办法》从源头上控制了绿地指标,保证绿地建设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城镇的档次和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

同时,强化了城镇绿地管理部门对全社会的绿化管理,保障了城市绿地数量的增长,确保了城镇绿地均匀分布,促进了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

1、依照《东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自《东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制定以来,为了完善我镇有关的管理制度,石碣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在绿地审批中进行严格管理,并按照有关标准,对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指村从严把关,从规划审核环节确保《东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落到实处。

石碣镇根据《东莞市石碣镇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石碣镇绿化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石碣镇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东莞市绿化树种选择指引》和《东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行政规章和园林行业技术规程,对城镇绿化的建设和管理行为进行了规范。

2、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近年来,我镇严格实施《东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一方面向社会各界公布《东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加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检查实施力度,接受公众对城市绿线管制的监督。

另一方面严格绿化执法,城镇绿线内所有绿地、植被、绿化设施等,不得擅自移植、砍伐、侵占和损坏,不得改变绿化用地性质进行开发建设。

加强执法巡查,强化对破坏绿地的查处力度,防止破坏绿化行为的发生取得实效。

三、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

石碣镇委托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东莞市石碣镇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纳入《东莞市石碣镇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0)》一并实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走镇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通过规划的实施,在保持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经济调整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石碣镇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结构完整、功能合理森林资源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为依托,在创造优美、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过程中,坚持植物特种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充分保护、合理利用石碣镇的乡土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特种多样性。

规划结合石碣镇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基地特征,选择以景观元素为核心和出发点的规划途径,确立以各种尺度的景观元素作为保护对象,根据其空间位置和关系设计景观格局,规划结合石碣镇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基地特征,选择以景观元素为核心和出发点的规划途径,确立以各种尺度的景观元素作为保护对象,根据其空间位置和关系设计景观格局,构建“斑块—基质—廊道”的结构模式,维持和提高生物多样性。

四、完成城镇绿地布局

为了使镇内绿地系统能够分布合理,在充分考虑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对绿地系统建设的要求的基础上,石碣镇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将绿地系统的规范范畴扩大,即从建成区拓展到全镇的各个生态绿地要素,将农田、河流、道路等到纳入到绿地系统规划,关按照“斑块-廊道-基质”的生态绿地系统布局,将城镇中高度集中的大型生态孤岛和生物栖息地有效联系起来。

经过几年的建设,石碣镇形成了“斑块-廊道-基质”的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2010年,全镇行政总面积36.2k㎡,,绿地总面积1323.71h㎡,绿化率36.5%,绿化覆盖率达到39.0%;镇内公共绿地69处,占地面473.85h㎡,绿地面积180.06h㎡,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1㎡。

镇区内南北堤江滨公园、崇焕路等相继完成,大的绿地格局基本形成。

第四部分绿化建设

石碣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浓郁的水乡地方特色,“绿色经济”一直是石碣发展的特色。

进入新世纪,石碣镇党委、政府更把城市建设定位为更加宜居宜创业的“滨江花园式电子产业名镇”,进一步加大了园林绿化建设投入,实现了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环境与经济建设相得益彰。

一、指标逐年增长。

至2009年,石碣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指标达到广东省园林城镇的基本标准,石碣镇建成区面积为36.2kh㎡,城镇人口为22.23万,绿化覆盖面积1411.8h㎡,公共绿地面积达1323.71h㎡,绿地率达36.5%,绿化覆盖率达39.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1㎡。

二、节约型绿化开展全面。

石碣镇历来重视绿化建设工作,为克服绿地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镇财政投资审核中心、镇重点办多次规范绿化建设工作,从设计源头上抓起,转变观念,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降低绿化成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合理设计,切实从源头上减轻成本,二是因地制宜,大量使用乡土植物,三是规范种植,减少苗木死亡率,四是开展节水型绿化,大量使用耐旱植物、灌木、减少草坪用量。

目前全镇的绿化管理成本平均为5.4-5.9元/㎡·年。

三、道路绿化建设情况。

石碣镇镇委、镇政府注重加强绿化及其景观的建设,以科技路,刘沙路、崇焕路的建设为样板,大力建设道路绿化及其景观系统。

目前石碣全镇主要道路长203km,与之配套的道路绿化建设构成道路绿网系统。

道路绿化重点突出节约型、节水型及可持续发展能绿则绿的原则,主干线道路绿化大量使用乡土植物,江滨花园式特点鲜明,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一)道路绿化高标准建设

石碣镇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符合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至2009年底,建成区道路总长达203km,绿化普及率达100%、绿地达标率80%。

1、精心设计,建设样板工程

以崇焕路的绿化省级改造为样板,按照多品种、多层次、多花色的原则,共种植乡土植物80多种;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乔、灌、花、草全理配置,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群落,绿树浓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通过建设崇焕路绿化样板工程,提高了石碣镇道路绿化工程的标准和档次,带动了全镇建设绿化精品工程的热潮。

2、改造主干道,提高绿化率

从2004年以来新建或扩建道路多条,包括东风路、政文路、崇焕路、刘沙路、石单路、科技路、庆丰路、民丰路等,对其人行道、中央分隔绿化带等进行绿化工程,渠化岛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换花工程,更换时花,美化了镇区环境。

3、道路绿化种植方式满足林荫道系统要求

适地适树,精心选用树种,大量使用适用于本地生长的乡土遮荫行道树,构建林荫系统,以适宜的株行距种植不同冠幅的树种,在非机动车道上选用浓荫树种,在分车带上种植冠幅较小的树种,既满足行人的遮荫要求,又保证行车安全,不但为人民带来绿荫,而且独具岭南风情。

(二)道路绿化具有本土特色

1、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度引入一些外来的优良树种。

充分考虑本土的气候、土壤、大气和人工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以乡土树种为主,在提高绿地率的前提下,改变单一的行道树绿化模式,形成多品种、多层次、多花色园林绿化模式。

2、以新模式建设道路绿化,营造独特的城市园林景观。

行道树的树种选择以乡土阔叶乔木为基调树种,配置其他乔灌木,以方便街道、道路的识别,道路以乔、灌、花、草综合配置的模式设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上层空间,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使道路绿化成为城镇的一道风景线。

3、以生态化理念为指导,形成自我更新的城镇园林景观

石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炎热,阳光强烈,雨季台风破坏频繁的自然特点,因此,行道树要具有较强适应能力,深根性,抗风性,对汽车尾气和粉尘等污染物的抵御能力强,根系对路面不易形成破坏的树种,并且要求树种易移植成活,目前镇内的行道树种主要是小叶榕、桃花心、大叶榕、樟树、幌伞枫等。

四、居住区绿化日益增加。

石碣积极配合市绿委会的工作,积极推动“东莞市绿化模范村(社区)”、“绿化模范小区”、“绿化模范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