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85382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docx

世纪金榜高考专题辅导与训练生物届高考复习课时冲关练十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时冲关练(十)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2014·杭州一模)下列物质可以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合成的是 (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和胰蛋白酶

D.抗利尿激素和RNA聚合酶

【解析】选D。

胰岛素在胰岛β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α细胞中合成,A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合成的,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的,B项错误;胰蛋白酶是胰腺中的外分泌腺合成的,而胰岛素是胰腺中的内分泌腺合成的,C项错误;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细胞合成的,下丘脑分泌细胞中一定含有RNA聚合酶,控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项正确。

2.(2014·杭州二模)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解析】选C。

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也叫静息电位。

图甲电流表指针不偏转,不能测得静息电位,A项错误;图甲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并向两侧传导,由于兴奋先传到a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此时b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a→b,后传到b处,b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所以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项错误;在图乙中的t3时刻,当兴奋传递到b点时,b点的电位表现为膜外为负,与a点膜形成了电位差,导致出现局部电流,在坐标中呈现负电位,C项正确;t1~t2、t3~t4动作电位的变化都是Na+内流造成的,D项错误。

【变式训练】(2014·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B.体温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

C.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D.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的调控

【解题指导】

(1)题干关键词: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2)隐含知识: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A项正确。

人体的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故B项正确。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个体发育,故C项错。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故D项正确。

3.(2014·宁波联考)下图表示不同类型的化学递质对突触后膜电位的影响,图1和图2中的离子通道分别允许Na+和Cl-通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1中化学递质以胞吐方式进入突触间隙

B.图1所示的膜电位变化,能以局部电流方式进行传导

C.图2中的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更不易去极化

D.图2中的化学递质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细胞内

【解析】选B。

化学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通过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加快神经冲动传递的速度,A项正确;图1中突触后膜膜电位仍为外负内正,不会形成局部电流,B项错误;去极化是指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图2中Cl-内流,膜内外电位差变大,所以化学递质作用后,突触后膜更不易去极化,C项正确;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电位发生变化,化学递质没有进入突触后膜所在的细胞内,D项正确。

4.(2014·杭州一模)下图为鸟类繁殖活动的调节示意图。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B.机体中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位于下丘脑

C.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

D.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解析】选C。

由图分析知,鸟类的繁殖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下丘脑细胞有的能传导兴奋,有的能分泌激素;乙是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进性腺分泌丙(性激素);丙进入血液后,通过反馈调节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相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方法技巧】理清下丘脑、垂体、性腺及相关激素间的关系

5.(2014·温州联考)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

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下:

健康人

病人甲

病人乙

病人丙

注射

TRH前

<

10mU/L

<

10mU/L

<

10mU/L

10~

40mU/L

注射

TRH后

10~

40mU/L

10~

40mU/L

<

10mU/L

>

40mU/L

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

A.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

B.注射TRH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TRH与TSH的作用相同

【解析】选A。

根据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知识可推知:

如果甲状腺功能缺陷,患者体内缺少甲状腺激素,则负反馈调节功能缺陷,会出现注射TRH前后,体内TSH浓度水平都比健康人高,因此病人丙患甲状腺功能缺陷病;如果垂体功能缺陷,则患者体内缺少促甲状腺激素(TSH),会出现注射TRH前后,体内TSH浓度水平都比健康人低,因此病人乙患垂体功能缺陷病,A项正确。

病人甲患下丘脑功能缺陷病,注射TRH后,只有病人甲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可以暂时恢复正常,B项错误。

表中病人丙注射TRH前后,体内TSH浓度水平都比健康人高,是因为健康人体内存在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使得促甲状腺激素(TSH)不会太高,而病人丙甲状腺功能缺陷,甲状腺激素含量低,注射TRH前后,丙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比健康人高,因此表中数据能说明健康人体内“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C项错误。

TRH与TSH的作用不同,D项错误。

【变式训练】下图曲线表示一只成年雄性狗血液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A物质可能是由下丘脑分泌的

B.A、B两种物质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B的变化对A有反馈调节作用

D.B物质主要是由睾丸分泌的

【解析】选B。

切除睾丸后雄激素分泌减少,B应为睾丸分泌的雄激素,D项正确;随着雄激素相对含量减少,反馈性促进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多,注射雄激素后反馈性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A物质可能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A项正确;B雄激素对A曲线代表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有反馈调节作用,C项正确;曲线B为雄激素,其化学本质为固醇,B项错误。

6.(能力挑战题)(2014·温州一模)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Ⅱ,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若S处电极移置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

【解析】选C。

由于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内负外正,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因此①→②电位变化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对应于Q点的兴奋;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说明恢复静息电位,因此,Q处有K+外流;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是R点产生动作电位,后又恢复静息电位,由于神经递质(化学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其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不论S处电极在膜外还是膜内,电表Ⅱ的指针都只发生一次偏转。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64分)

7.(20分)(2014·温州调研)下图是人体内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A、B和a、b、c代表相关结构,①、②、③代表不同的激素,X代表某个生理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从A传到B导致B兴奋,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 ;

此时,c的膜内电位变化是    。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          ,一方面使骨骼肌战栗,另一方面使肾上腺素和    (填序号)的含量升高,产热增加。

(3)当激素②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③含量会减少,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血糖含量降低时,会刺激    细胞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调节血糖升高的原理是  。

【解析】

(1)兴奋从A传导到B经历了神经末梢上的电信号,到突触前膜处转换为化学递质(化学信号),到突触后膜上再从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一旦B兴奋了,大量正电荷由膜外流向膜内,c的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

(2)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体温调节中枢分布在下丘脑中,相关的产热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图中②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3)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后,反过来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α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胰高血糖素能够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答案:

(1)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 由负变为正

(2)体温调节中枢 ②

(3)反馈 胰岛α 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

8.(18分)(2014·重庆高考节选)某兴趣小组通过记录传入神经(元)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研究了不同刺激与机体感觉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刺激

类型

刺激

强度

传入神经(元)上的

电信号(时长相等)

产生的感

觉类型

感觉

强度

刺激

较小

刺痛

较弱

较大

较强

刺激

较低

热感

较弱

较高

较强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    ,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可传导的兴奋称为     。

(2)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    不同;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元)上电信号的    ,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3)当给某部位受损的人热刺激时,可在整个传入通路中记录到正常电信号,但未产生感觉,其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

【解题指导】

(1)题表信息:

不同刺激产生不同感觉;同种刺激的强度不同,导致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

(2)关键知识:

静息电位的产生及兴奋的传导。

【解析】

(1)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K+外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受到刺激时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刺激感受器后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元)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不同类型的刺激能引起机体不同类型的感受器产生兴奋,而后产生不同的感觉。

由题表中比较可知,同种刺激类型的不同刺激强度引起传入神经(元)上的电信号的差异,在相同时长电信号的频率不同,从而引起感觉强度不同。

(3)此患者整个传入神经(元)功能正常,但不能形成感觉,应该是神经中枢(热觉形成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受损。

答案:

(1)内负外正 神经冲动 

(2)感受器 频率

(3)大脑皮层(或神经中枢)

9.(26分)(2014·绍兴二模)图1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图2表示激素作用示意图。

请回答:

(1)图1中b调节血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组织细胞     

   葡萄糖,以调节血糖浓度。

人体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与a、b之间具有   作用有关。

当血糖浓度     时,a的含量增加。

(2)从图2可以看出,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根本原因是 

 。

(3)血糖平衡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其中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的变化,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    。

(4)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其致病原因是胰岛β细胞中的谷氨酸脱羧酶的氨基酸序列与柯萨奇B病毒的某抗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类似,柯萨奇B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患者体内可检出抗

       的抗体。

【解析】

(1)图1中b调节血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以调节血糖浓度。

人体血糖能维持相对稳定与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a)和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b)之间具有的拮抗作用有关。

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a的含量增加。

(2)从图2可以看出,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3)血糖平衡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其中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的变化,血糖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4)由题干分析知,Ⅰ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检出抗谷氨酸脱羧酶(或柯萨奇B病毒)的抗体。

答案:

(1)摄取、利用和储存 拮抗 低于正常值

(2)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和控制物质进出 控制合成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基因只在甲状腺细胞中表达

(3)血糖浓度 下丘脑

(4)谷氨酸脱羧酶(或柯萨奇B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