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85330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docx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训练4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发展变化

专题跟踪训练(四)

一、选择题

1.(2015·海南卷)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解析] 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是正常的细胞生命活动,A正确;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B正确;细胞凋亡可出现在个体发育全过程中,C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答案] C

2.(2015·海南卷)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解析] 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B错误;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C正确;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正确。

[答案] B

3.(2015·大同月考)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连续分裂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G1期细胞,不影响其进入S期

B.S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已增加一倍

C.G2期细胞的核DNA含量已增加一倍

D.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M期细胞的比例会减少

[解析] 有丝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

G1期主要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若G1期蛋白质合成受阻,细胞将不能进入S期;S期主要发生DNA复制,核DNA分子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加倍;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群体,抑制了分裂前期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导致M期细胞的比例会有所增加。

[答案] C

4.(2014·江苏卷)下图为动物细胞

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

B.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

C.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

D.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

[解析] 题图为动物细胞分裂的中期。

甲为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前期移向细胞两极。

乙为染色体,组成成分主要为DNA和蛋白质,丙为纺锤丝,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可见两者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很大。

题图如果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如果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

该时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无细胞核,故不存在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情况。

[答案] B

5.(2015·沧州月考)下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各表示一条染色体。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倍

C.染色体1与2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D.染色体1与3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解析] 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故该细胞不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图中的染色体正在发生联会现象,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故染色体数目不可能是体细胞的2倍;染色体1和2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将会分离;染色体1和3为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1和4也是非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染色体1和3不一定出现在同一细胞中。

[答案] C

6.(2015·西城月考)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具有和正常分化细胞相近的细胞类型

B.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

C.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

D.癌细胞类似于胚胎细胞都脱离了细胞的正常分化

[解析] 研究表明细胞癌变是细胞从已分化转变到未分化状态的过程,故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形态、结构和功能均不同;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分裂能力越低;诱导癌细胞脱离未分化状态,即诱导癌细胞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癌细胞已不受机体控制,而胚胎细胞可在机体控制下完成正常分化。

[答案] C

7.(2015·朝阳模拟)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

细胞坏死是因病理因素而产生的被动死亡。

近期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B.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

C.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

D.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

[解析] 一个个体内的体细胞都是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每个细胞中一般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RIP3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

若抑制RIP3的活性,肿瘤坏死因子将诱导细胞凋亡,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

题干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RIP3蛋白激酶的基因表达有关。

[答案] A

8.(2015·郑州二检)如图为二倍体生物的

一个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  )

A.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B.有三对同源染色体

C.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D.可能是精细胞

[解析] 题图细胞中含有3条染色体(有1对同源染色体)且含有染色单体,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答案] C

9.(2015·东北三校联考)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细胞的某一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中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B.图2中的1和2携带的遗传物质不同

C.图2所示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D.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在图1中的0~a段受阻

[解析] 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

1和2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经过复制形成的,故其携带的遗传物质通常相同。

图1中0~a段为有丝分裂间期,a~b段为有丝分裂前期,b~c段为有丝分裂中期,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d~e段为有丝分裂末期,而图2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故图2所示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DNA分子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催化合成子代DNA,若抗癌药物与DNA聚合酶特异性结合,细胞分裂将停滞在DNA分子的复制阶段,即图1中的0~a段。

[答案] D

10.(2015·亳州二检)科学研究发现,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密切相关。

如图表示3-BrPA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表格中数据是研究者用相同剂量3-BrPA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

据此可推断(  )

MCT1的水平

死亡率

正常细胞

0

0

癌细胞1

40%

癌细胞2

30%

癌细胞3

60%

癌细胞4

0

0

A.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它们对3-BrPA的敏感性最强

B.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它具有MCT1的基因

C.MCT1可能是载体,3-BrPA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D.对癌症患者的治疗可以利用药物抑制MCT1基因表达的方法

[解析] 由题干可知,3-BrPA运输至细胞内与MCT1密切相关,且题图中3-BrPA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故推测MCT1可能是载体,且3-BrPA进入细胞后作用于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由题表可知,正常细胞与癌细胞4的死亡率和MCT1的水平都为0,说明这两种细胞对3-BrPA的敏感性最差;5种细胞都含有MCT1基因;由题中信息可知,抑制MCT1基因表达不利于癌症患者的治疗。

[答案] C

11.(2015·太原月考)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均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如图表示某一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C.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D.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解析] 由图示可知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二者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一般产生四个精细胞、两种基因型;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abbDd;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基因型为aabbdd),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1∶1∶1∶1。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2.(2015·衡阳联考)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将Oct-3/4、Sox2、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四个关键基因转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内,让其变成一个多功能iPS细胞(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若图中高度分化的细胞是性腺细胞,则合成性激素的场所是________(填数字符号);若该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癌基因在细胞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细胞凋亡是在图中Fas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________过程。

(3)利用体细胞诱导形成的iPS细胞,可进一步诱导获得多种组织细胞,iPS细胞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作________。

A细胞到B细胞过程细胞全能性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下列关于D细胞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填数字符号)。

①形态与正常细胞不同 ②遗传物质DNA与A细胞不同 ③表面的所有蛋白质一定减少 ④能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解析] 

(1)性激素是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为光面内质网(⑤)。

结构②为高尔基体,其作用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及发送。

(2)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原癌基因的功能是调控细胞正常分裂周期,控制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进程。

由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在Fas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

(3)细胞分化是指同一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iPS细胞可诱导获得多种组织细胞属于细胞分化。

A细胞类似胚胎干细胞,B细胞为多功能iPS细胞,此过程中细胞全能性减小。

(4)D细胞为癌细胞,其形态发生改变,与正常细胞不同;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以其遗传物质与A细胞不同;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但有些蛋白如表面抗原蛋白等增加;癌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答案] 

(1)⑤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及发送

(2)调控细胞正常分裂周期,控制细胞分裂与生长的进程 编程性死亡

(3)细胞分化 减小 (4)③④

13.(2015·德州月考)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这种动物某个体内精原细胞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C段、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处于E点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乙中________(填序号)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

(3)若该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在精细胞的形成过程中G与P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________(填序号)细胞中;G与G的分离发生在图乙________(填序号)细胞中,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若某精原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GPp的精细胞,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________。

(4)在图甲中绘制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不标字母)。

[答案] 

(1)DNA复制、着丝点分裂

(2)4 ①

(3)④ ③ 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

(4)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