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7605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方案.docx

《基坑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监测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监测方案.docx

基坑监测方案

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校对:

审核:

泰州市房城建筑质量评估事务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3、监测目的和依据

4、监测内容及项目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6、监测方法及精度

7、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10、监测人员的配备

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泰州市****基坑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根本项目建设地点:

泰州市(新328国道以北,经一路以东)

总用地面积:

75753平方米

本单位建筑占地面积:

777.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5378.8平方米

建筑层数(地上):

7层地下:

2层

建筑高度:

20.90

工程使用年限:

50年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

7度

主要结构类型:

框架剪力墙结构

2、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状况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土质第1层为表土,工程性质差,第2层为粉土,工程性质一般,第3层为粉砂,工程性质良好,第4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良好,第5层为粘土,工程性质良好,第6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一般,第6-1层为粉土,工程性质一般,第7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良好,第8层为粉土夹粉质粘土,工程性质一般,第9层为粉土夹粉砂,工程性质一般,第10层为粉细砂,工程性质良好,第11层为粉质粘土,工程性质良好。

该基坑支护东侧采用双排钻孔灌注桩的支护形式;北侧采用放坡;其余两面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基坑周边采用三轴搅拌桩全封闭止水帷幕。

周边环境现场查勘状况:

基坑的东侧为青年南路,南侧为济川路。

3、监测目的和依据

3.1、监测目的

3.2、编制原则

3.2.1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施工过程中,每个分步开挖的空间几何尺寸和开挖部分的无支撑暴露时间,与周围墙体、土体位移即三维空间的各种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反映了基坑开挖中时空效应的规律。

3.2.2基坑开挖是基坑卸荷过程,由于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引起围护墙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的水平方向位移和因此产生的墙外侧土体的位移。

基坑变形包括围护墙的变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地层移动等。

3.3、基坑监测依据:

国家相关规范、规程、标准或地方规程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范编号

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4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范》

JGJ/T111-1998

5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6

地方行政法规

3.4除按招标文件要求及深基坑设计图纸外,本次监测工作中涉到的技术规范标准将是国家现行标准,质量负责人将随时检查技术规范的更新情况。

4、监测内容及项目

根据规范规定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设计图纸资料,本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和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仪器监测项目有圈梁顶水平、竖向位移、地下水位、桩、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各项目的监测点位布置图附后)。

4.1监测内容:

①圈梁顶部水平、竖向位移的监测:

从圈梁顶面基坑阳角处起西侧布设7个位移监测点,在南侧布设9个位移监测点,在东侧布设10个位移监测点,合计布设26个测点,在基坑施工期间进行变形测量,控制变形速率和累积变形量,保证基坑的安全。

②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在止水帷幕外侧2m处,沿基坑周边布设19个水位观测孔,孔深18米,在基坑施工期间进行水位测量,控制基坑水位变化。

③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从基坑西侧布设5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在南侧布设5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在东侧布设6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共布设16个测点。

测斜管的长度大于围护灌注桩深度,在基坑施工期间进行土体内部水平位移观测,控制土体内部水平位移变化。

拟布设监测点数量一览表

序号

内容

监测点数量

1

圈梁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26

2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19

3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16

各项目监测点位布置图附后

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5.1本工程布设的基准点必须满足本工程的要求,并能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体系的变化情况,具体基准点的布设如下:

(a)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

在测区外布设4个基准平面控制点,在测区内拟布设8个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可按实际情况调整。

(b)在测区外布设4个基准高程控制点,在测区内拟布设8个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可按实际情况调整。

(a)本工程按设计要求需要在圈梁顶布设水平位移观测点,观测点标志采用道钉,用冲击电钻钻孔,将标志埋入其中,采用水泥胶浆固定。

(b)在道钉的位置标注明显的红色数字标示,周围砌设保护井,以免遭受损坏。

(a)本工程按设计要求需要在圈梁顶布设竖向位移观测点,观测点标志采用道钉,用冲击电钻钻孔,将标志埋入其中,采用水泥胶浆固定。

(b)在道钉的位置标注明显的红色数字标示,周围砌设保护井,以免遭受损坏。

监测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的测斜管需要埋设于土体内,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钻孔:

孔深大于所测围护结构的深度5~10m,孔径比所选的测斜管大5~10cm。

在土质较差地层钻孔时应用泥浆护壁。

(b)接管:

钻孔作业的同时,在地表将测斜管用专用束节连接好,并对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

(c)下管:

钻孔结束后马上将测斜管沉人孔中,然后在管内充满清水,以克服浮力。

下管时一定要对好槽口。

(d)封孔:

测斜管沉放到位后,在测斜管与钻孔空隙内填人细砂或水泥和膨润土拌和的灰浆,其配合比取决于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地质情况。

刚埋设完几天内,孔内充填物会固结下沉因此要及时补充保持其高出孔口。

(e)最后检验:

在监测前,应对测斜管作一次检验,检验测斜管是否有滑槽和堵管现象,管长是否满足要求。

如有堵管现象要做好记录,及时进行疏通。

如有滑槽现象,要判断是否在最后一次接管位置。

(a)在埋设点上用钻机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大于正常水位5.Om),逐段安放水位观测管,接头处采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胶布密封。

安放完毕后用中粗沙和碎石子回填,直到钻孔孔隙密实为止并用混凝土封口。

(b)水位管采用外径53mm,内壁50mmPVC水位观测管,管底密封,底部一节按螺旋方向交错开直径为5mm的圆孔,圆孔间距为60mm,底部一节采用80目的尼龙网封孔,以便于地下水的渗入,进行地下水位监测。

在布设时建立初始读数,在基坑开挖当日起实施监测。

5.2观测标志保护

在施工期间,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无误,现场观测点标志的保护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除监测单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外,也请业主协调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协助监测单位保证监测点标志完好,观测点标志破坏后能及时恢复,使监测工作不受影响。

6、监测方法及精度

6.1监测方法

(a)利用测区内的8个工作基点,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当测点与基准点无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本次采用小角度法进行测量。

(b)其测量方法如下:

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地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所夹得微小角度αi,并测量测站点与置镜点间的距离Si,按下式计算偏移值:

li=αi.Si/ρ 式中Si为端点A到观测点Pi的距离,ρ=206265;

(a)利用测区外的4个基准高程控制点及测区内的8个工作基点,对各段的监测点采用几何水准的方法进行监测。

(b)其测量方法如下:

采用苏州一光DSZ2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2M铟瓦水准尺,观测路线要求闭合,以保证测试数据的精确;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6.1.3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测斜管应在开挖前的3~5天内复测2~3次.待判明测斜管已处于稳定状态后,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值,开始正式测试工作:

(a)首先在预定位置埋设足够深铅直的测斜管,管内有互成90。

的四个导槽,使其中一对互成180。

的导槽与土体变形方向一致(与基坑边垂直)。

(b)放入带有导轮的测斜仪沿导槽滑动,由于测斜仪能反应出测管与重力线之间的倾角,因而能测出测斜仪所在位置测管在土体作用下的倾斜度θi,换算成该位置测斜仪上下导轮间(或分段长度)的位置偏差△d:

△d=Lsinθi式中,L为量测点的分段长度。

自下而上累加可知各点处的水平位置:

d=∑Lsinθi与初次位置测值相减即为各点本次量测的水平位移。

测斜仪原理图

6.1.4地下水位监测:

(a)地下水位测量是采用水位计测量地下水和测水管管口的距离,即水深;水位计一端接有探头,另一端接有指示表,两者通过钢尺连接,钢尺上有长度尺寸,当探头接触到水时指示表会有变化,可以从钢尺上可以读出尺寸,即水深。

(b)监测地下水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10mm,水位管在基坑开始降水前至少1周埋设,且宜逐日连续观测水位并取得稳定初始值。

6.2监测精度

变形测

量级别

沉降观测

位移观测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

二级

±0.5

±3.0

(a)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较差

(m)

前后视距差累积(m)

视线高度

(m)

二级

≦50

≦2.0

≦3.0

≧0.3

(b)水准观测的限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等级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mm)

检测己测测段高差之差(mm)

二级

0.5

0.7

≦1.0√n

≦0.7√n

≦1.5√n

(a)方向观测法的观测限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仪嚣

类型

两次照准

目标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内

2C互差

同一方向值

各测回互差

DJ2

6

8

13

8

(b)全组合测角法的观测限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仪器

类型

两次照准

目标读数差

上下半测回

角值互差

同一角度各测

回角值互差

DJ2

6

10

8

7、监测期和监测频率

7.1根据委托方要求,拟订监测阶段为:

从基坑工程施工前一周开始,直至地下工程完成为止。

7.2开挖期间:

该工程拟采取分段施工,按每段的施工进度,当开挖≤5m时,每3-5天监测一次;当开挖>5m~浇好底板时,每1-2天监测1次;当浇好底板后14d内,每3-5天监测1次;浇好底板14d后,每5~10d监测1次。

7.3观测次数:

按日历天220天计算基坑监测合计观测50次。

若发现异常及甲方要求,可临时加密量测次数并增加相应台班数。

7.6监测频率可在上述基本次数基础上按监测结果及工程要求进行协调。

7.7基坑开挖施工阶段深基坑支护安全监测随着施工的进展,各时段对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影响的程度不一,其监测要求亦不同。

鉴于各阶段监测控制的侧重点不同,我们拟按下述四个阶段进行监测:

第一阶段为深基坑5m以上开挖期间、第二阶段为深基坑5m以下开挖阶段、第三阶段为地下工程施工阶段、第四阶段为地下建筑建成到土体回填期间。

按阶段具体预估观测次数如下表:

内容时段

测前

深基坑施工

观测

次数

总观测点次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1

圈梁顶部水平竖向位移监测(26个)

2次

10次

1次/3-5天

12次

1次/1-2天

16次

1次/3-5天

10次

1次/5-10天

50

1300

2

深层水平位移(16个)

2次

10次

1次/3-5天

12次

1次/1-2天

16次

1次/3-5天

10次

1次/5-10天

50

800

3

坑外地下水位

监测(19个)

2次

10次

1次/3-5天

12次

1次/1-2天

16次

1次/3-5天

10次

1次/5-10天

50

950

8、监测报警及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

8.1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结构设计的控制要求。

8.2基坑监测报警界限:

根据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基坑的主要监测项目的报警警戒值如下表:

序号

监测内容

变化速率报警(mm/d)

累计变化量报警(mm)

1

圈梁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3mm

0.3%H

2

圈梁顶部竖向位移监测

≤3mm

0.2%H

3

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3mm

0.4%H

4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500mm

1000mm

备注:

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在监测日报表上盖报警专章,立即报告建设方及相关单位,并应采取应急措施。

8.3异常情况监测:

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一些异常情况,应加强监测。

(a)雨季:

加强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必要时在土方开挖放坡面增设边坡位移监测点。

(b)围护渗漏:

加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渗漏处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

(c)地面裂缝:

加强对裂缝处沉降监测、裂缝附近围护安全监测和巡视。

(d)监测数据持续报警:

加强监测频率,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8.4应急预案

(a)达到报警值的80%,在监测日报表上作预警记号,口头报告管理人员;

(b)达到报警值的100%,除在监测日报表上作上预警记号外,写出书面报告和建议,并面交管理人员;

(c)达到报警值的110%时,除在监测日报表上作预警记号外,写出书面报告和建议外,应通知主管工程师立即到现场调查,召开现场会议,研究应急措施。

9、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1监测初始数据必须观测3次,取其平均值,以提高可靠性。

9.2水准测量采用闭合环或往返闭合观测方法。

9.3观测数据不能随意涂改。

9.4结合沉降观测特点,操作时采取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时间,减少系统误差,增加各次观测成果的可比性。

9.5每次观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分析或复核,以保证观测数据可靠准确。

9.6各监测项目变形量或测量值接近报警值时,及时报警,并提醒业主及有关单位注意。

9.7监测数据的提交分日报表、月报表、最终监测报告;量测数据及时用微机整理,打印成表格一式两份在下一次量测前交给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分析使用,同时提交电子档监测记录。

9.8对发现的异常现象及达到设计单位所定的预警指标时,可以先口头通告建设、监理等有关方面,当天随即及时提供整理完成的书面通告并提交量测数据,以备有关方面采取工程抢险措施和处理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时参考使用。

9.9监测结束阶段监测成果资料按以下内容提交:

①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②测点布设、验收记录。

③阶段性监测报告。

④监测总结报告。

9.10监测工作严格按照监测合同和方案进行,及时处理、分析监测数据,并将监测成果和评价及时提交给委托方。

10、监测人员的配备

10.1组织机构:

本监测项目将设置管理,技术和质量负责人岗位,技术负责人对全面的技术问题负责,质量负责人对涉及监测工作质量的人员,仪器设备,技术标准等问题负责。

10.2设立“监测管理组”和监测信息整理分析组:

监测管理组负责监测工作,进行日常安排,组织和协调管理;监测信息整理分析组负责整个监测数据汇总分析处理工作。

10.3考虑到本次监测的工作量大,监测项目多,技术水平高,又必须十分熟悉基坑周边环境各种情况。

我们明确承诺将与业主、设计方以及施工方紧密协作,共同圆满完成监测任务。

10.4为确保基坑监测的工作质量及时准确地为有关方面提供检测数据与信息,保证基坑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本项目部组织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一批监测技术管理人员开展监测工作,具体配备4人进行专业性的专项监测。

11、监测仪器设备及检定要求

11.1为了确保各项监测项目的精度,投入的仪器必须在计量认证的有效期内,并按规定内容检查标定其主要技术指标,仪器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并做记录归档。

遇特殊情况(如受震、受损)随时检查、标定。

不合格仪器坚决不能投入使用。

11.2仪器设备:

本次监测计划投入各种先进的设备,完全能满足各监测项目的要求,且均经过检测合格,具体设备配备见下表:

监测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

名称

型号规格

量程

数量

产地

检定有效期

1

拓普康

水准仪

DL-502

1.6~1800m

1

北京

2013年10月22日

2

水位计

SC-30

30.3m

1

南京河海

2013年05月07日

3

拓普康

全站仪

ES-101

1.7~2200m

1

北京

2013年10月22日

4

自动安

平水准仪

DSZ2+FS1

1.6~1800m

1

苏州一光

2013年10月15日

5

测斜仪

XB-30

角度±30°

2

金坛

2014年01月14日

12、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12.1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a)遵守现场文明生产的有关要求;

(b)文明施工,积极配合相关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工作,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12.2质量保证

12.3监测项目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2.4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2.5质量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2.6监测信息分析组组长岗位责任制

12.7监测组组长岗位责任制

12.8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a)服从工作分工与安排;

(b)认真做好各项目的监测工作,按时完成任务;

(c)原始记录必须清晰、完整、准确,必须妥善使用仪器设备;

(d)未经同意不得将监测数据向外界泄露;

(e)尊重监测过程中所接触的有关单位人员,秉公办事,礼貌待人;

附件1施工监测流程图

附件2监测点位布置图

附件1

施工监测(控制)流程

附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