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6719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docx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关键词:

抑郁症诊断机理研究治疗展望

抑郁症属精神科情感障碍和中医郁证的范畴。

中医郁证可以包括西医的神经官能症、狂躁忧郁症、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该病是当今精神疾病中一种发病十分广泛的疾病,其治疗各具特色,且有一定疗效。

近五年来中医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抑郁症的文章有近114篇,本文就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信息综述如下,以期能为以后的临床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1临床研究

1.1诊断

有关抑郁症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以及所采用的量表各有不同。

李氏[1]参照《中医诊疗常规》中郁证的诊断标准。

孙氏[2]参照DSM-Ⅲ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躯体疾病并发的精神障碍。

邵氏[3]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郁证的诊断。

严氏[4]肝郁证诊断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一书。

张氏[5]肝郁证诊断参照《中医证候诊疗规范》。

林氏[6]参照ICD-10明确诊断为产后精神病的治疗满4个疗程者。

胡氏[7]参照《精神病防治学》中抑郁状态诊断标准,经HAMD(24项)评分在20分以上者,并排除躯体疾病所致的继发性抑郁及药物禁忌者。

刘氏[9]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诊断量表)评分在20分以上,GRDS抑郁程度量表(17项)评分在16分以上者为抑郁症诊断。

陈氏[10]参照CCMD-Ⅱ-R中抑郁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按HAMD(17项)评分在≥17分者。

邵氏[11]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15项)评分诊断。

蔡氏[12]参照卢尚玲等主编的《内科临诊备要》中所拟诊断标准。

陈氏[13]参照CCMD-Ⅱ-R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1.2治疗

1.2.1按辨证论治分型治疗:

xx[3]将郁证分为五型:

肝气郁结型,治以疏肝理气解郁之法,方用柴胡、白芍、元胡、香附、当归、郁金、青皮、甘草等;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法,方用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柴胡、山栀、丹皮、磁石、珍珠母等;心脾两虚型,治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用党参、茯苓、白术、川芎、白芍、当归、生地、黄芪、枣仁、远志、龙眼、甘草等;忧郁伤神型,治以益气安神,方用淮小麦、甘草、大枣、柏子仁、枣仁、茯神、合欢皮等;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养心、化瘀安神,方用黄芪、白术、茯苓、益母草、郁金、鸡血藤、佛手、远志、菖蒲、枣仁等。

治疗神经衰弱186例,显效55例,有效85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75.3%;焦虑症50例,显效12例,有效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

韩氏[14]将郁证分为实证和虚症二型:

其中实证又分为肝气郁结和痰气交阻型,分别治以疏肝理气解郁和化痰行气解郁,方用柴胡疏肝饮和半夏厚朴汤加减;虚症又分为心神失常和心肾阴虚型,治以养血安神和滋养心肾,分别方用甘麦大枣汤和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收效颇好。

陈氏[16]将老年性抑郁症分为二型:

心脾两虚型,治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方用归脾汤加减;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清热、镇心安神,方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治愈6例,好转12例,未愈4例。

xx[17]将脑卒中性抑郁症分为三型:

心阴不足型,治以滋阴养心、清热安神,方用百合地黄汤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补脾肾,方用四逆加人参汤加减;瘀热内阻型,治以活血化瘀,方用大黄庶虫虫丸加减,疗效较好。

1.2.2基本方加减治疗:

林氏[18]采用解郁汤(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定志丸)为基本方治疗郁证32例,痊愈20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张氏[5]采用逍遥舒心丹(醋香附、柴胡、炒枳壳、炒白芍、川芎、丹皮、甘草等)治疗肝郁症30例,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陈氏[19]自拟调气开郁健脾汤(柴胡、郁金、香附、菖蒲、白术、茯苓、黄连、甘草等)治疗郁症43例,痊愈27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3例。

李氏[20]采用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法,方用柴胡疏肝汤合生化汤加减,治疗经前期躁狂抑郁症30例,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胡氏[7]采用平心忘忧汤(磁石、礞石、枳实、黄柏、半夏、厚朴、神曲、肉桂、苏叶、菖蒲、生姜等)治疗抑郁症470例,痊愈330例,好转95例,无效45例,总有效率90.4%。

卢氏[22]采用疏肝开郁汤(柴胡、菖蒲、胆星、郁金等)治疗34例抑郁性神经症23例痊愈,11例好转。

肖氏[23]采用补心丹(太子参、丹参、当归、生地、玄参、白芍、远志、麦冬、合欢皮、朱茯神、枣仁、柏子仁、首乌、柴胡、菖蒲等)以益心安神,养血柔肝健脾,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有一定疗效。

段氏[24]采用舒心合剂(百合地黄汤合逍遥散,再加合欢皮等)以疏肝养阴,解郁安神,治疗抑郁性神经症45例,治愈7例,显效3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

范氏[25]采用逍遥丸配合归脾丸和六味地黄丸治疗抑郁性神经症有效率达85%。

赵氏[26]采用抑虑康治疗焦虑、抑郁征群90例,痊愈61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9例。

张氏[27]采用逍遥散治疗抑郁性神经症58例,痊愈17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5例。

秦氏[28]自拟鸡血藤(鸡血藤、当归、川芎、红花、丹参、葛根、菖蒲、远志等)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174例,治愈89例,显效4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3%。

蔡氏[12]自拟解郁宁神汤(柴胡、当归、郁金、炙南星、炙百合、合欢花、夜交藤、香附、茯苓、丹参、枣仁等)治疗郁证42例,痊愈26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

王氏[29]采用越鞠丸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33例,有一定疗效。

张氏[30]主用逍遥散加减治疗隐匿性抑郁症33例,治愈24例,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

马氏[31]采用舒郁调神汤(柴胡、郁金、菖蒲、桃仁、红花、枳实、柏子仁、远志、煅龙牡、丹参等)以舒肝解郁、活血化瘀、调气安神,治疗中风后抑郁症128例,治愈50例,显效39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62%。

李氏[32]采用疏肝清热、活血化瘀及安神法,方用柴胡、当归、川芎、赤芍、青皮、枣仁、栀子、生地、菊花、郁金、丹参、龙骨、龙胆草、合欢皮等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1例,痊愈17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6%。

1.2.3中西医结合治疗:

孙氏[2]采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合疏肝行气,破血解郁中药治疗隐匿性抑郁症110例,有效率达98%,与单纯西药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宋氏采用阿米替林合甜梦口服液治疗抑郁性神经症40例,治疗组28例,有效率达89.47%。

与单纯西药阿米替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陈氏[13]采用阿米替林合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35例,有效率为97%,疗效高于单纯西药组。

吴氏[8]采用氯丙咪嗪或阿米替林或多虑平合中药,有效率为100%,与单纯西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亓氏[34]自拟解郁汤(柴胡、枣仁、合欢、夜交藤等)加氯氮平或奋乃静,治疗抑郁性神经症52例,痊愈32例,显效1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

1.2.4其他疗法:

姜氏[35]采用滋肾疏肝、健脾理气、宁心安神之法,取肝俞、肾俞、心俞、神门、内关、风池为主穴,针灸治疗老年期抑郁疗效满意。

杨氏[36]采用电针百会、印堂治疗抑郁症有效率达88.9%。

吴氏[37]采用健脾疏肝、养心安神,攻补兼施,针刺心肝脾三经及任督脉俞穴,配合捏脊或头部按摩,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疗效。

黄氏[38]采用注射人参加当归注射液,另加苯巴比妥钠,同时配合心理疗法,治疗郁证86例,有效率93.02%,疗效优于单纯水针组(P<0.05)刘氏[9]采用调理髓海、解郁安神法针刺百会、风府、风池、上印堂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总有效率达80%。

林氏[6]采用电针神门、本神、心俞、神道、后溪治疗产后精神障碍抑郁型53例,有效率达88.68%,与毫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邵氏[11]采用气功功法松静功之一拟异相睡眠催眠气功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有效率达75%。

李氏[39]应用解郁液劳宫穴离子透入,配合针刺鸠尾、大陵、足三里、安眠等穴治疗抑郁性神经症258例,显效83例,有效136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84.9%。

2机理研究

2.1病因病机研究

有关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但以往大量资料均提示某些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情绪的异常有明显影响。

近几年来从中医学角度对抑郁症机理的研究涉及不多。

方氏[40]总结戴思恭郁证“主中焦说”。

王氏[41]总结张景岳六淫、七情致郁说。

金氏[42]提出“七情所扰,病归于肝”的理论,指出七情内伤,是引起肝郁的主要因素。

胡氏[7]提出“本病皆因于痰火”的理论。

郑氏[44]提出“脑神-心神-五脏神-情志活动”为信息反馈轴心是郁证产生的机理理论。

严氏[4]研究提示肝郁证患者免疫机能的改变与环核苷酸的代谢紊乱、尿木糖排泄率下降以及血浆皮质酮升高有关。

赵氏[45]研究分析认为免疫指标学异常、免疫力低下是肝郁证的重要发病环节,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的结果。

2.2药理药研究

虽然目前临床上所运用的抗抑郁中成药不少,但对其作用机制、配伍效应、药物动力学等药理药化机制的研究却为之甚少。

崔氏[46]从中药巴戟天中分离到种个抗抑郁活性成分。

秦氏[47]研究提示积雪草挥发油具有抗实验性抑郁作用。

3展望

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概况的回顾与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有辨证施治、专方专药、针灸等诸多方法,其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但在诊断和疗效标准、证型规范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一般的临床经验总结或诊疗观察上,因此提出以下相应的研究设想。

3.1需尽快使诊断规范化,疗效标准统一化

中医药治疗本病,无论是采用辨证分型或专病专方,均有较好疗效,许多资料都设立了对照组,证明了其疗效优于西药或与西药相比无明显差异。

然而由于大多数病例报道诊断不够明确,诊断标准不统一,有些报道所收集的病例统称为郁证,未采用公认、客观的疗效评定标准,也就难以评价其临床疗效。

因为研究方法的不规范,诊断和疗效评判标准的差异,以致影响了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影响了目前中医药治疗本病总体水平的评估,因此就需要尽快使诊断规范化,疗效评判标准统一化,在临床研究方面须设计周密,使辨证和用药更客观。

另外,目前许多专家对抑郁症的中药治疗辨证分型不一致,有的甚至不分型,没有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这一长处。

辨证统一了,临床上也就可以横向比较,可以有目的地对方药进行反复筛选和验证,为今后做药理实验打下基础。

3.2加强病因病机研究

综观百余篇文章,无论是从西医还是中医学角度,有关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很少,以致目前临床上仍缺乏足够的可供参考的客观评价指标。

我们应当采用现代思维手段,多从中医角度来探索其致病因素。

首先就要重视文献的整理,在发掘和整理历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观的特点,对理论进行注疏引伸,丰富中医基础理论,完全不必拘泥于古人的观点。

其次,中医应与西医相互协作,不仅要摆脱现代医学已有知识的束缚,而且要从中医角度,运用实验研究和理论思维手段来探讨其致病及治疗机制,研制出以中医病因理论为指导的、符合中医情志致病理论的、且与人类相似的“证”的动物模型,根据现代医学对此病的认识,进行中医基础的实验研究,发现其新的病理生理和防治机制,只有通过中西医的完美结合,才能对抑郁症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今后药物的筛选和药理药化作好准备。

3.3积极开展药理药化研究

由于疾病谱的改变,带来了医疗模式和治疗思维的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重视传统医药已成为当今潮流。

目前临床对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靠西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有的甚至还很严重,反而使病人加重抑郁、焦虑状态。

医疗市场上更需要一些无毒副作用和依赖性的纯天然中草药。

我国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待开发,努力研制开发对治疗该病有确切疗效的中药新药,有可能成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突破口。

而要从中药中寻找和开发新药,就要运用所建立的“证”的动物模型,进行中药药理药化的实验研究,同时结合临床研究,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基础上,筛选出临床疗效显著、有应用前景的中药,进一步开发成为新药。

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中药的研究水平和临床疗效,而且可以使中药更好地参与世界医疗市场的竞争。

另外,由于本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需长期服药,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会受到病人的欢迎,因此如何有效地改革中药剂型和给药途径,使本病的治疗朝规范化、简单化方面迈进,已成为当务之急。

3.4加强综合治疗

由于本病缠绵难愈,应用一种疗法或单方单药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奏效,或仅仅收到短暂效果,如能采取综合治疗,就可体现明显的优势。

针药并用是中国传统医学临床实践中的主要形式,并且在临床上已证明其疗效确切。

针灸方法较简单,价格低廉,见效快,疗效好,无副作用,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且针药并用较之单纯的中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针药并用,内外兼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不仅及时缓解了临床症状,还提高了远期效果,巩固了疗效。

对于一些难治性的抑郁症来说,若在应用西药的同时,结合运用针刺疗法,便可以减少西药的用量,提高疗效,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由于西药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能坚持服药的问题,因此,针灸具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针刺疗法已是医疗竞争中必须拥有的技术力量,其增效互补作用,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针刺原理的研究,对针灸治疗作用作深层刺的阐明,以揭示其奥秘,从而使中医药更快地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李屏,等.乳腺癌郁证的研究.北京中医,1995,

(4):

10.

[2]孙建英.中西医结合治疗隐匿性抑郁症110例.四川中医,1995,13

(9):

24.

[3]邵静.郁证376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学报,1995,10

(3):

31.

[4]严灿,等.肝郁证免疫机能改变机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医研究,1995,8

(6):

18.

[5]张建文.逍遥舒心丹治疗肝郁证30例临床观察.中医研究,1996,9

(4):

24.

[6]林虹.电针治疗产后精神障碍抑郁型53例疗效观察.天津中医,1996,13

(3):

11.

[7]胡思荣.平心忘忧汤治疗抑郁症470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18

(2):

4.

[8]吴文荣,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45例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1997,16

(1):

29.

[9]刘志顺.调理髓海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7,17

(9):

543.

[10]陈东欣.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

(12):

1879.

[11]邵洪琪,等.气功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

(5):

47.

[12]蔡传洋,等.自拟解郁宁神汤治疗郁证42例.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

(8):

21.

[13]陈华昌,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证35例.陕西中医,1998,19

(5):

210.

[14]韩志贞.辨证论治乙型肝炎并发抑郁症24例.河南中医,1997,17

(5):

293.

[15]杨建萍.浅谈郁证的临床辨证.中医药研究,1998,14

(2):

54.

[16]陈珠娇,等.中医治疗老年性抑郁症22例.福建中医药,1998,29

(6):

22.

[17]吕向阳,等.经方辨治脑卒中性抑郁症.国医论坛,1998,13

(3):

11.

[18]林佐彪.解郁汤治疗郁证32例临床疗效分析.河南中医药学刊,1996,11

(3):

33.

[19]陈焕梅.自拟调气开郁健脾汤治疗郁证43例.广西中医药,1996,19

(3):

54.

[20]李发明,等.小柴胡汤治疗抑郁症90例临床观察.山西中医,1996,12

(2):

10.

[21]陈宗光,等.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法治疗经前期躁狂抑郁症30例.新中医,1996,28

(3):

26.

[22]卢桂华.疏肝开郁汤治疗抑郁性神经症34例.浙江中医杂志,1997,32

(8):

353.

[23]肖长莘.补心丹加减治疗抑郁性神经症.四川中医,1998,16

(8):

25.

[24]段恒泽.舒心合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45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33

(7):

333.

[25]范红展.逍遥丸为主治疗抑郁性神经症20例.河南中医,1998,18

(6):

394.

[26]赵志升.抑虑康治疗神经性焦虑、抑郁征群90例.江苏中医,1998,19

(10):

26.

[27]张美增,等.逍遥散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临床研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

(1):

34.

[28]秦俊岭.中风后抑郁症174例临床疗效总结.黑龙江中医药,1998,

(2):

5.

[29]王进生,等.越鞠丸治疗卒中后抑郁33例.山西医药杂志,1996,25

(3):

199.

[30]张莲花,等.中药治疗隐匿性抑郁症33例,中国乡村医生,1998;14

(6):

32.

[31]马云枝,等.舒郁调神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128例临床分析.时珍国医国药,1998,9

(5):

389.

[32]李禄斌.中药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

(6):

361.

[33]林志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40例.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

(6):

449.

[34]亓淑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性神经症52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13

(4):

20.

[35]姜凤莲,等.针刺治疗老年期抑郁症.河南中医,1997,17

(6):

373.

[36]杨坤英.电针百会印堂穴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天津中医,1998,15

(3):

124.

[37]吴北燕.针灸治疗抑郁症.四川中医,1996,14

(9):

53.

[38]黄巍,等.心理加水针治疗郁证临床分析.山西中医,1996,12

(3):

40.

[39]李振芝,等.针刺配合穴位离子透入治疗抑郁性神经症258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8,18

(8).

[40]方本荣.戴思恭郁证主中焦说探析.江苏中医,1996,17

(1):

37.

[41]王丹莉.郁证概念及治则探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

(5):

10.

[42]金光亮,等.有关抑郁症季节性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启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

(1):

15.

[43]黄亚博.肝郁诊治漫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

(6):

363.

[44]郑彝伦.从脑神与五脏神相关学说探讨郁证的诊治原则.中医药研究,1998,14

(2):

3.

[45]赵益业.肝郁症的免疫学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

(1):

28.

[46]崔承彬,等.中药巴戟天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5,20

(1):

35.

[47]秦路平,等.积雷草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抑郁作用研究.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8,19

(2):

1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