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9764338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

《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夏季生活小贴士.docx

夏季生活小贴士

夏季生活小贴士

夏季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如何夏秋季天气炎热,气候潮湿,是各种肠道病原菌繁殖的最佳时间。

夏季,我们该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呢?

专家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注意饮食卫生,谨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等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拉肚子”。

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副霍乱、痢疾、肠出血、大肠杆菌病、伤寒、传染性肝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

  肠道传染病中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快、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一旦发生和流行将直接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易得,一般是吃了被病菌被污染或变质食物而引起的,主要通过水、食物、接触和苍蝇等四种传播途径。

  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有利于病菌繁殖,加上苍蝇繁殖生长快,细菌传播也广,人易得病。

吃生菜、生食、生腌海产品,喝生水,更可能直接吃进病菌,使人得病。

  食物和水受污染后,往往造成爆发流行,受害的人数决定于食用者的人数,受害的深浅决定于进食数量的多少。

 霍乱和副霍乱在以前又叫02病,是由一种弧菌引起发病的。

两者病菌不同,其他都差不多,都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急、病死率高。

  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拉稀便,一般不发热,儿童发热较多,易造成脱水虚脱,重症患者可能出现休克或出现小腿和腹部肌肉有痛性痉挛。

  人吃进病菌以后,一般1~2天(最短几小时)就发病。

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生剧烈的腹泻,随后呕吐,少数也有先吐后泻。

大多无腹痛(部份为轻度腹痛)无里急后重感。

腹泻一日数次至数十次甚至不计其数。

大便性状初为稀便,继为水样便,当脱水严重时则出现典型米汤样,少数病人出现血水样便,出血较多者,则出现黑色大便。

  呕吐为喷射状,呕吐物初为吃进去的食物,继为水样无色透明,或是洗米汤样。

  一般病人不发热,儿童发热较多。

  脱水虚脱,视泻吐引起体内水份丧失量多少而表现不同。

病型可分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三型。

  也有少数病人吐泻并不严重而迅速进入休克或虚脱状态,则称中毒型。

其他如肌肉,特别是小腿和腹部肌肉有痛性痉挛等。

  感染大肠杆菌O157后患者又会出现鲜血便。

此外部分病原体还会在人体内产生毒素,导致中毒、昏迷和休克。

因此,“拉肚子”不是小毛病,发病后一定要及时到就近的肠道门诊去就诊。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是什么

导致肠道传染病的病原称为肠道致病菌,其种类很多,主要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它们的个头都特别小,肉眼根本看不见,这些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中,还有那些被病人粪便和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水、餐具和其他物品上面。

苍蝇、蟑螂等昆虫是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好帮手”,当它们叮食了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后,又会在食物、水和餐具上爬行,从而一路播撒这些病原体。

  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食用了被肠道致病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而造成的,所以预防肠道传染病的重点就是做好以“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和消灭苍蝇)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病从口入”。

要严把“病从口入”关,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喝生水,要做到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零食前也要记得洗手。

  第二,尽量少吃冷饮,包括雪糕、冰激凌和冰水等,更不要一次吃太多,暴饮暴食会损害肠胃的防御系统,这时候肠道致病原就有机可乘了。

  第三,消灭苍蝇、蟑螂,清洁环境,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

  第四,要选择新鲜食品,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生吃的瓜果蔬菜应该用流动水洗净。

另外,冰箱不是保险箱,吃剩的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内,时间也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第五,尽量少在外面就餐,如果外出就餐要到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饮点,并且尽量少吃或不吃凉菜,千万不要在路边小摊上胡乱的买东西吃。

  得了肠道传染病怎么办

  有很多人不在乎“拉肚子”,认为忍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大量的腹泻使人体严重的失去水分,而水分对人体特别重要,一旦失去过多的水分,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另外有些病原微生物还会释放毒素,引起的中毒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引起死亡。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措施,个人不容易判断。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去就诊和治疗。

如果不能到医院就诊,要遵循下述治疗方法:

  补充腹泻和呕吐丢失的体液:

腹泻和呕吐不仅丢失了体内的水份,也丢失了体内的盐份、糖份等,所以最好购买“口服补液盐”并按说明服用(还可以自制糖盐水,以拇指食指中指抓一小撮葡萄糖或两小撮蔗糖,以五指抓一大撮盐加以适量凉开水饮用;或者在米汤内加少许盐服用)。

  服用抗生素:

自己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抗性,而且会杀灭体内的正常菌群,闹不好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所以,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另外,一定不要禁食或禁水,有些人为了减少腹泻量,而不吃饭、不喝水,这是完全错误的。

禁食禁水使本就虚弱的身体得不到营养和水份补充,也没有足够的营养素去修复受损的肠道,会不利于致病微生物排出体外,所以禁食禁水会加重病情。

夏秋季天气炎热,气候潮湿,是各种肠道病原菌繁殖的最佳时间。

夏季,我们该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呢?

专家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注意饮食卫生,谨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夏天如何预防感冒

感冒是人类健康的大敌,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保证睡眠,坚持体育锻炼,重视膳食营养和流行季节尽量少外出外,在流行季节或患感冒时可用下法防治:

预防感冒六法

1.食醋熏蒸法:

关好门窗,取食醋100克,放在燃具上熏蒸,醋分子飘散在空气中,杀死室内感冒病毒。

进食时可用醋作佐料,常食有益。

2.仗姜糖茶法:

用红糖、生姜、红茶各适量,煎或泡茶饮,每日1-2次,连服3-5天,有良好的防治感冒的功效。

3.蒸气吸入法:

在大口茶杯中装满开水(或在开水中加点醋),口鼻俯于其上,对上升的蒸气,作深呼吸运动,直至杯中水凉为止,每日数次,特别是初发感冒效果较佳。

4.涌泉贴药法:

睡前洗净双脚,取一小块伤湿止痛育贴在两脚的涌泉穴,24小时更换一次,一般3天可愈。

此法对患感冒的老年人疗效甚好。

5.冷水洗面法:

一般应是夏季开始,秋冬不断,以增强适应性,每日早晚坚持用冷水洗脸。

6.双掌推腮法:

每日起床后,用双手掌贴在腮颊部,缓缓地以中等力度同时往头上推移,至头顶后双手掌再同时往头后推到枕部即止。

连续做10-40下。

另附:

1.预防感冒小偏方

感冒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通过合理的措施,感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冬春风寒当令季节,可用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服,连服3天。

夏天暑湿当令季节,可用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代饮料(新鲜药材用量应酌情增加)。

如流感期间,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或大青叶12克,生甘草3克煎服,每天一副。

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熏蒸2小时,每天或隔天一次,作空气消毒以预防传染。

同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气候冷热变化时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淋雨及过度疲劳,对于患者应劝阻其去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控制流行。

 

夏季如何预防中暑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

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

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随后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若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1病因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

易发因素包括:

①环境温度过高 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

②人体产热增加 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

③散热障碍 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传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④汗腺功能障碍 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2临床表现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

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

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

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

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

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

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

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

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

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

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

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3检查

可发现高钾、高钙,白细胞计数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肌酐、尿素氮、丙氨酸转移酶(GP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增高,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

4诊断

根据易患人群在高温环境下,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体温升高、晕厥或神志改变等)并排除其他疾病方可诊断。

需与食物中毒、化学中毒、药物中度相鉴别。

5治疗

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

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

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

1.体外降温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

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

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

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

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

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4.对症治疗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

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预后

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

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

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

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

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

7预防

出现早期症状,及时撤离高温现场。

避免高温下、通风不良处强体力劳动,避免穿不透气的衣服劳动,进食含盐饮料以不断补充水和电解质的丧失。

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需改善劳动条件,加强防护措施,尽可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

有易患倾向者应避免从事高温下工作。

夏日如何摆脱蚊子的困扰

蚊子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例如黄热病、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等,蚊子除了传播疾病,它对人的吸血骚扰作用也不容忽视。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3-5亿疟疾的病例,死亡300-500万,每年登革热的病例有数千万。

在我国每年疟疾的报告病例为3-5万,一直不间断地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浙江有流行的报道。

同时输入性疟疾和登革热病例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目前还没有疫苗和有效的预防药物来防治疟疾和登革热,因此必须控制媒介蚊子的数量来阻断蚊媒病的爆发和流行以及减少对人类的吸血危害。

  各国都将蚊子的控制作为公共卫生重要内容,例如悉尼奥运会将白纹伊蚊的监测和防治作为减低登革热爆发的一个主要手段,雅典奥运会中将“没有蚊子骚扰的奥运场馆作为组委会优先考虑的问题”。

  环保的灭蚊措施受到高度重视,其中清除孳生地是一项重要的措施,蚊子一般都生长在各类水体中,如果能够控制、减少和清除积水,蚊子的密度将大幅度地下降。

如果不清除孳生地,而仅仅是针对成蚊进行控制,效果不会持久。

  在北京城市环境中比较常见的蚊子是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俗称“家蚊”,主要孳生在污水沟等积水中,是夜晚城镇入室吸血骚扰的重要蚊种,控制淡色库蚊的方法之一是清除孳生地。

白纹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至辽宁,西到陕西,是白天室外吸人血的蚊种,主要产卵孳生在各类人工和天然的容器积水中,因此控制白纹伊蚊的主要方法是“翻缸倒罐”清除容器积水。

  这些清理孳生地的活动需要广泛动员,人人动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积水。

 一些关于蚊子的常识,有助于您更好的理解蚊子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更好的防范蚊子叮咬和疾病传播。

  1.只有雌性蚊子叮咬人。

  2.传播疾病的蚊子种类有:

伊蚊、疟蚊(又称按蚊)、库蚊、摇蚊、白蛉等。

  •伊蚊俗称花斑蚊,它最大的特点是身体黑白相间;花斑蚊是登革热、乙脑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

  •库蚊通常于黄昏开始在户外觅食,直至翌日清晨;三带喙库蚊是脑炎流行地区的主要媒介。

  •按蚊的特点是成蚊翅上有黑白斑,停落时蚊体翘起与物面呈45度角;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

  •摇蚊最频繁的生活地区为淡水、小溪、江河口的涨潮区、运河、红树林等,一般在晚上和早晨最活跃,比普通蚊子小很多。

  3.各类蚊子因生活地区和环境的不同等因素又分为很多小类。

  4.雄蚊寿命约1~3周,雌蚊寿命1~2月,越冬雌蚊的寿命长达数月。

  5.蚊的活动与温度、湿度、光照及风力等有关,一般都在清晨、黄昏或黑夜活动,但伊蚊多在白天活动。

在我国偏嗜人血的按蚊活动高峰多在午夜前后。

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

兼嗜人畜血的多在上半夜。

如中华按蚊。

  6.成蚊飞翔能力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内,如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骚扰按蚊等;孳生于稻田、河沟离居民点较远的蚊类如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其飞行距离一般都在0.5公里左右,很少超过数公里。

在遇顺风或中途无停留处的海峡、湖泊等强迫飞行的情况下,也可超过十余公里,如刺扰伊蚊。

但凭借现代交通工具蚊子也可被动转移至世界各地,并作为当地新的媒介传播疾病的事实已有报告。

  7.成蚊产卵的地点就是幼虫的孳生地,蚊子孳生地的区别在调查和防治上有重要的意义。

各种蚊子对孳生环境有一定的选择性,可分为五种类型:

稻田型、缓流型、污水型、容器型、丛林型。

  蚊子所携带的病毒及传播的疾病包括:

澳大利亚病毒、巴马森林病毒、西尼罗病毒、日本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黄热病、黑热病等。

  传染性乙型脑炎:

主要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我国华南、华北、东北地区可见,集中在7、8、9三个月发病。

它由病毒引起,经蚊传播,临床上发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兆,重型患者病后往往有后遗症。

  登革热:

登革热是经花斑蚊传播、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1779年在印尼雅加达,1780年在美国费城被发现,然而其病原体登革热病毒则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1944年才由美国和日本学者从鳞斑伊蚊体内首次发现。

登革热的临床症状为发病突然,体温迅速上升至39。

c以上,并伴有剧烈头痛、背痛、肌肉和关节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