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1.docx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1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
题组一 专项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
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
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
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怀古
张 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升:
南宋诗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
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
低垂。
“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浸”有浸染之意。
一个“浸”字描绘出了天幕低垂、天空仿佛被江水完全渗入的景象,表现出了水天相连、浑然一色的宏大开阔的意境。
(语意相近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结合具体的词语,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以口语起入,明白如话,朴素中见真情。
“思君”“此恨”“相思”等词把“我”的感情表露无遗;“只愿”“定不负”等词语体现了“我”的情深意切。
6.阅读下面这首清曲,然后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修辞手法技巧的能力。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他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
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已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答案 借代、反问。
(点明修辞)用“粉黛”代当年的歌女,这是用特征代人。
用“笙箫”代音乐,这是用乐器代音乐,使语句整齐,内涵丰富。
同时运用了反问的语气,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阐释运用)表达了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分析效果)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
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
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
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 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写北岭北驿的一首律诗。
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
②阳月:
农历十月。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诗歌的颈联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描绘眼前景色:
黄昏到来,江潮初平,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
这两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作者悲苦的心情,将抒情又推进一层。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①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
②估客:
指商人。
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犹是”凸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
10.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
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
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以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
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而死。
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②杜陵:
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
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的一种感伤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异:
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十六还苏州①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②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①皇甫冉:
唐代诗人。
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
②阴虫:
指蟋蟀。
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独和惆怅。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 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诗题为“喜雨”,尾联却写“愁”情,这是为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之愁,正是反衬出对雨的喜爱。
尾联写了两种愁,往年愁没有粮食和酒,是真愁;这场雨带来丰年,今年将愁没有储粮储酒之器,是“假愁”,是以愁反写喜。
因此,尾联先以真愁衬假愁,再以假愁衬喜悦,从而更突出对雨能带来丰收、丰年的喜爱。
题组二 综合阅读练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旅居安南
杜审言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1)请简要解说诗歌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围绕首联来写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诗歌的尾联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中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和抒发情感上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回答问题,注重把握诗句描写的景物,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和与首联的关系。
先分析颔联的具体内容,上句写安南因为是亚热带气候,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还能够有果实成熟,这与北方是不相同的,这是围绕“殊风候”中的“寒迟”。
下句描写在正月的时候这里就有野花开放,这也与北方不相同,这是围绕上联中的“暖复催”展开的。
由此可以看到,颔联的两句话紧紧围绕“殊风候”来写,分别写了“寒迟”和“暖复催”的具体表现。
(2)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写作手法和抒发情感两个角度分析。
写作手法方面,《旅居安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即故意夸张安南与京都的距离;《渡湘江》使用了反衬的手法,比如“南”“北”的反衬,人、水的反衬等。
抒发情感方面,《旅居安南》主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渡湘江》从“南窜”“北流”分析表现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1)颔联描写的山果、野花是对“寒迟”“暖复催”的具体化表述,颈联描写的积雨、昏雾、震雷是对“交趾殊风候”的具体描写,中间两联围绕“殊风候”表现交趾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
(2)不同点:
《旅居安南》尾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渡湘江》的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相同点:
都表达了诗人遭遇贬谪的悲凉情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
水面之上。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该题,可以从:
①描写手法(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白描、工笔、点面结合、衬托、渲染、触觉和视觉等);②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③结构方式(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伏笔照应、铺垫);④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复、双关、用典、互文)等角度考虑,诗人说荷花“有意”“无情”,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一写早晨的荷花,一写傍晚的荷花,也兼用了对比,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诗人笔下的荷花生动形象,韵味无穷。
(2)本题考查古代诗歌对比鉴赏的能力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该题,要联系周敦颐的《爱莲说》的相关内容,相同点都是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本诗中“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展现了荷花的高尚品格,与《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一致。
不同点,还应该看到本诗的尾联“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是表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而《爱莲说》则没有这方面的情感的体现。
答案
(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
“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地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
两首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
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1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
(2)题。
春日游北园寄韩侍郎
周 朴
灼灼春园晚色分,露珠千点映寒云。
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
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风林下自氛氲。
仙桃不肯全开拆,应借余芳待使君。
(1)请对颔联“多情舞蝶穿花去,解语流莺隔水闻”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赏析诗句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
内容上可以从表达的情感、诗人的主旨、塑造的形象、烘托的氛围、营造的意境等方面来答题。
结构上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是否照应标题;②是否承上启下;③是否存在转折;④是否存在蓄势、伏笔,是否前呼后应;⑤是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⑥是否为下文抒情(揭示主旨)作铺垫;⑦是否以景结情;⑧是否是文章的线索。
解答此题,先回答运用的手法——拟人,再回答如何运用拟人的:
作者把蝴蝶人格化,写出了蝴蝶绕花飞舞,流莺叫声婉转。
最后再回答作用:
表达了诗人对北园景物的喜爱。
(2)本诗的情感是思念亲友。
解答此题先简单地翻译一下:
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
然后再总结情感:
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
答案
(1)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蝴蝶多情、流莺解语,作者把蝴蝶人格化,写出了蝴蝶绕花飞舞,流莺叫声婉转,表达了诗人对北园景物的喜爱。
(2)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对友人韩侍郎的思念。
诗人春日游园,面对艳丽的春色,见蝶舞,听莺鸣,暖风氤氲,表达出喜爱之情;桃花不肯全开,像是在等待着韩侍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点绛唇·丙寅①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大雨作
张元幹②
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③。
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还知否。
燕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
【注】①丙寅,宋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当时秦桧执政,张元幹已去官多年。
②张元幹,南宋主战派,曾入仕途,后因词得罪秦桧被削除名籍,长期闲居。
③“暝鸦接翅啼榕树”,指傍晚乌鸦啼声不断,一个接一个回到榕树宿巢。
(1)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干问的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故人何处。
一夜溪亭雨’的妙处”,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分析全诗的主旨,然后根据两句的句式特点,用“故人何处”设问,表达了词人不知故人在哪里的惆怅,“一夜溪亭雨”的回答,加重了这种情感。
再根据“一夜”“溪亭”“雨”几个意象分析所构成的意境的特点,最后分析这个意境和全诗主旨之间的关系,即艺术表达效果。
通常的作用有:
寓情于景,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
(2)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必考的题目之一。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抓住标题中的“丙寅”、注释和诗中的“暗”“啼”“故人”“消残暑”“燕将雏去”“又是流年度”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答案
(1)①以“故人何处”设问,以“一夜溪亭雨”形象作答,含蓄不尽,意味深长(或耐人寻味)。
②寓情于景,词人在溪光亭一夜未眠而听大雨之声,间接回答了因不知故人何在而产生的深深的惆怅、忧虑与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2)①对时局黑暗的感慨。
前两句写秋云暗山,暮鸦归巢悲啼,是社会时局的象征;②“故人何处”表达出对故人的挂怀与思念之情;③“消残暑”“燕将雏去”,暑去秋来,燕子长大,词人不禁生发时光易逝、光阴难留的悲叹;④“雁将雏去。
又是流年度”,表达了词人因年华虚度、壮志难酬而产生的悲凉之感;或不甘心闲居,却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苦痛;⑤虽赋闲却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爱国情怀。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注】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注】“精思观”,湖北襄阳附近名胜。
“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
两人结伴出游,中途走散。
(1)诗的颈联是什么意思?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