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7595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

《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探索校企联合模式.docx

探索校企联合模式

如何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

校企联合模式初探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合作是发展的需要。

我院从2006年组建就将办学方向定位在走校企合作之路上。

当年我院与省内外3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安置了毕业生406人(技师学院组建前招生)。

2007年,与我院合作的单位增加到86家,又安置毕业生393人,实习生997人,就业率95%以上,稳定率78.5%。

这样的就业态势,显然得利于校企合作,那么校企合作作为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即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然而,校企合作不是一想就成,一走就通,我院是10余所层次不统一、观念不一致的学校整合而成,整合后首先面临的是办学方向的选择问题,与企业合作,让我们走过了痛苦的历程,面对学生年龄小,百般挑剔,教育周期短,培养针对性不强,企业又在算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受训职工流失的风险成本等。

学院决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走校企合作之路。

输送毕业生是我院与企业合作的切入点,积极挖掘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和结合点,寻求合作发展的内在动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

一方面,苦练内功,加强实训教学,不合格的“产品”决不推向市场。

学院曾对06届毕业生30人、06级126名实习生重新“回炉”;另一方面,广开就业渠道,从省内到省外,从沿海到内地,从行业入手,着眼于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

二年来,我院为佳市23家企业输送了500多名毕业生,外省市18家企业输送900多名毕业生,走出了一条校企双赢的发展之路。

因此,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是办好职业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校企合作的方式

1、“订单”型。

这种形式是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基地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职业需求定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定向于某一类职业的技术型、操作型、应用型人才。

这种“订单式”合作,使校企双方的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2006年,我院招生,部分是按订单协议进行的,其中电焊、数控、机加、电子等专业的342人于2007年6月起分别到五百强企业大连机床集团、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佳星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热力公司、约翰迪尔佳联等企业实习就业,稳定率90%以上。

电机股份有限公司106名学生中,30%成为机加、数控、装配车间的骨干力量。

通过“订单式”培养,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化,专业设置更加市场化,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质量更有保障,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2、“冠名”型。

这是一种校企互动的合作方式,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学院人才培养。

企业负责确立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要求,提供实习基地;学院负责学生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校内实训等教学。

二年来,我院与7家企业冠名合作。

烟台拓伟公司冠名班的任龙同学现任数控班组长,秦红军同学可以带徒弟工作,王彦同学成为质检班班长;邦泰光电(吴江)有限公司在企业醒目的地方挂出了“佳木斯技师学院实习就业基地”的牌匾;实习生耿丹凤同学现任电子装配车间班长;昆山千灯线路板厂温淑红同学由生产一线晋升为文职主任;青岛金王集团是一家以青岛为总部的全球化贸易制造公司,是全球蜡烛玻璃和时尚工艺品行业的亚洲最大生产基地,世界排名第二,与我院签订了校企冠名合作协议。

①金王英才班,学费由金王集团支付。

②金王班,设立奖学金制度,期中期末考试后由企业颁发奖学金,在金王集团实习合格后全部录用,签订劳动合同。

佳宇物流公司、佳泰进口汽车修配厂、新科技电脑城等三家企业有待下步实体合作。

从我院合作过程和效果看,“冠名”型合作,体现了以人为本;增强了智力资源生产的针对性和使用的有效性;促进了教育终端与入口的良性循环;改善了企业的人才结构;夯实了人才对发展的支撑。

3、“引资”型。

这种形式就是与本地知名的企业合作。

学院按照专业教学特点在校内为企业规划出创业孵化园区,提供创业孵化场地,供在此孵化的企业使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置身于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感受企业的文化理念、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院和佳木斯市华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佳木斯飞天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合作就是这种形式。

学院从厂房设计、设备投入开始就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专门聘请企业专家成立咨询委员会。

委员会的任务是研究课堂和车间一体化设计问题、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和生产技术工人两支队伍问题、教学模块内知识点直观化问题、师傅带徒弟(学生)个性化教学问题等等。

通过研究,最终把基地建成一个企业环境仿真的校内企业。

厂家投入全部生产设备,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企业对生产技术工人和设备有管理权,生产的产品,自行销售获得利润,并负责按要求为机械类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

学院按协议监督企业在设备使用上保证学生实习实训和学院“双师型”教师培训。

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企业与学院共同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现有共同研发的设备产品数控雕刻机、JY95K系列数控压力机、WC67K系列数控折弯机开始进入市场。

学院有了一个完整的实训基地,减少了基地建设投入费用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所用的耗材支出费用。

学生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与师傅一起很直观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一些学生成为技能专长的操作能手,在2007年黑龙江省技工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中,潘宪彬同学在计算机修理工组、柏雨材同学在焊工组比赛中均获得优良的成绩。

企业借助学院的力量在此被孵化成一个成型的小企业。

孵化出的企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繁荣,实现了地方、学院、企业三赢。

4、“集优”型。

是一种校企优势集合形式。

学院在引进合作伙伴时,注重引进企业的技术能力、技术人才和技术装备,注重形成资源上优势互补的结合。

本着为新增专业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和有效实现优势结合的原则,我们与佳木斯格蕾模具厂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组建佳市技师学院格蕾特模具制造中心。

学院看中了厂家的市场、产品和技术含量,看中了它可以为学院新增专业带来的技术提升条件,而厂家看中了学院的生产环境和设备能力。

这样,厂家原有的二十多台电火花、切割等设备和学院的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设备形成了集合优势,提高了生产能力和整体技术含量,为模具专业学生实习创造了更好的空间,使学院技术含量高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为特色专业,使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5、“委培”型。

是一种企业委托学院短期培训形式。

面对国家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和产业的局部调整,有时企业急需培训某些职业的操作型人才,以满足岗位需求,并实现劳动力结构的合理调整。

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积极主动走向市场,与企业进行规定期限的“委培”合作。

二年来,我院对再就业、失业、军转干部等培训22939人。

“委培”型合作,体现了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又在更大规模和更大范围内体现了校企合作的良好前景,实现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二、校企合作的内涵

我院实施“名校工程”战略,质量是关键,就业是亮点,真正把握关键,使亮点亮起来,必须扩大校企合作的内涵,做到学院与企业的“六共”,使企业、学院、学生实现三赢。

1、课程体系共定。

由企业提供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标准,并提供相关专业的最新信息,学院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协调课程体系,创设教学环境和条件,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与权利,组织实施教学。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地将企业文化渗透给学生。

2、师资队伍共建。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可靠保障。

我院一方面坚持在署期成批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的生产一线学习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派工程技术人员到学院作兼职教师,提高了专业技能,使教学与生产的零距离结合。

3、教学过程共管。

校企互动是校企合作过程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

学校提供生源、师资等教育教学资源,并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教学。

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立,并派专业人员承担和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还可定期派代表来校听课、座谈等,并将信息向学院反馈。

学生到企业或企业提供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校企双方通过面试、笔试和实践操作,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

4、实训基地共建。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最普遍的行为。

目前学院与企业共建了56个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成为师生共同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市场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的重要阵地,而且也是开展产学结合,使人才培养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

5、教育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学院和企业各自优势,实现品牌、实训、师资等资源共享。

合作办学,企业为学院提供实验实训设备,学院利用自身的专业设备和教育优势,与企业在技术开发、成果转让、产品加工、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

6、校企文化共融。

职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要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行为文化为把手,以实践教学为桥梁,以文化活动为平台。

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和融合,最终实现学生毕业时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促进毕业生稳定就业。

二年来,我院主要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

一是在开展创建名校活动中引入企业管理理念。

请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来院讲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强化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学习和借鉴企业的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强化全院教职工特别是管理者不出“次品(不合格毕业生)”的理念,在学生教育中开设职业指导和成本管理专题讲座。

筹办“高技能人才直通班”,面向企业事业单位,招收有工作经验,具有中、高级工资格证书的技术骨干进行技能提升培训。

培训采取半工半读或脱产的方式,由企业自主决定。

二是以考促练,双证并举,推行素质就业。

成立佳木斯技师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工种为25个,鉴定等级为初级和中级。

目前已有八个工种、两个等级的773名学生参加了理论考试,有534人参加了实际操作考核,其中519人已顺利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

双证合格者已下厂实习。

三是完善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措施,促进稳定就业。

下厂前由职业指导教师进行职业指导培训,下厂时由学生和企业签订实习、就业协议,下厂后由实习指导教师带队,负责实习期间学生的组织、指导、管理、跟踪服务。

四是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按照学院相关规定给予待遇。

三、建立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

教育行为的动机和目标同企业行为的动机和目标不完全相同,在市场体制环境中,如何建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当前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关键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有合作的积极性。

(一)建立社会制约机制

  第一,建立崇尚技术教育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第二,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政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国外教育投资,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第三,建立具有标准齐备和运行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和培训市场,全面建立和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四,建立法律和相关政策制度,鼓励和保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第五,校企双方更新观念。

企业要以长远的观点,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学校则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是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

(二)建立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大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是靠“关系和信誉”。

这种机制形式简单,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

因此,必须注重构建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1、企业选择优秀的技能人才,利用合作院校资源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从长远观点,通过刺激、激励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化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2、借助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