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5143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

《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朔州市二中校史.docx

朔州市二中校史

十年壮歌

——朔州市第二中学校史

巍巍洪涛山,孕育了一方钟灵毓秀的土地;

悠悠桑干水,奏响了一曲激越奔腾的乐章。

2002年秋,一所现代化的公助民办高级中学——朔州市第二中学,在朔城区开发北路拔地而起,以其宏伟的气势、博大的胸怀、传奇的色彩,一路高歌猛进,为朔州市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回顾十年奋进的历程,其艰苦创业的足迹,奋力拼搏的情怀,飞速发展的气势,可谓感人肺腑,令人赞叹不已。

十年壮歌,十年辉煌,市二中正以万马奔腾的气势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上篇

举步维艰创大业齐心协力展宏图

1989年,朔州由县改为地级市。

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原有的几所高中再加上相继建立的占义学校和朔州市一中,无法满足学生求学的需要,兴办高级中学,满足社会的需求,被提到朔州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2000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以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

综合考虑多方因素,上级领导将目光投向了当地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家,希望企业家能协助政府办学。

社会的客观需求,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与朔州市“二马马”集团董事长柳二文先生回报社会办学育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柳二文先生,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由于家庭贫穷,念不起书,从小就拿起了放羊鞭,度过了辛酸苦涩的童年。

他深知没有文化的苦楚,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有书读,是他儿时的梦想,也是他现时的热望。

十几年的市场打拼,他目睹了与他同时发家致富的一些人将金钱花在了建豪宅、坐豪车、赌博、养二奶、为子女买官买位的现状,陷入了极度的迷茫和彷徨。

“有钱了,干些啥?

”他无数次地问自己。

最终,他想明白了,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惠民政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是善良朴实的朔州人民帮他发了财,他要回报社会,回报朔州的父老乡亲,决心不惜代价为社会办学。

他的举动,遭到了包括亲戚朋友在内的好多人的反对,一是担心他不懂教育,办学校会搞砸了,二是担心他辛辛苦苦积攒下的资产,因办学而耗尽。

这时正赶上煤矿市场复苏,若投资煤矿市场,经济效益会非常可观,柳二文先生却坚定的说:

“我在朔州挣了钱,就是想回报朔州的父老乡亲,我办学,不为挣钱,我只想堂堂正正地去为社会做点事情。

我虽不懂教育,但我可以去聘请最好的校长、最好的老师来办学,这个学校,我柳二文办定了。

很快,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达成了一项兴办一所高级中学的协议——市政府出地占11%的股份,仝校长占9%的股份,柳二文出资占80%的股份,共同兴建朔州市第二中学。

柳二文先生义无反顾地投入了他的光彩事业,首期工程投资1.8亿元。

2002年3月28日开罢隆重的奠基典礼,学校的兴建正式开工。

他带领“二马马”建工集团的员工,日夜奋战,仅用半年时间就在下半年开学之前,建起了一所占地面积55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能容纳108个教学班,供6000多名学生学习、食宿,硬件设施属于全市一流的高标准学校,创造了朔州建筑史上的奇迹。

市委、市政府为了表示对柳二文先生办学的支持,赠予学校一尊高大的孔子铜像。

走进市二中的校园,你会为它的美丽和恢弘所折服。

主体校园占地230亩,视野宽广,气势宏伟,建筑设计井然有序,布局合理。

教学楼、餐厅、学生公寓、运动场掩映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校园里到处是万紫千红的喜人景象。

静谧、安详、馥郁的氛围,让你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这就是一座读书的理想殿堂。

这里设施先进,设备一流。

图书室、阅览室,远程教育网络、互联网、多媒体设施、计算机教室,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等设备齐全,语音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校园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体现出管理者对学生成长无微不至的关怀。

志存高远的柳二文先生,从设计市二中的蓝图之日始,就立足手兴建一流学校的高起点。

2002年9月1日,由省市领导参加的落成典礼在学校隆重召开。

雄伟的教学楼前,红地毯铺满场地,礼炮齐鸣,鼓乐喧天,气势之宏伟、气氛之热烈、场面之壮观,令人欢心鼓舞,情怀激荡,难以忘怀。

副市长史占彪先生、董事长柳二文先生和校长仝庆先生先后在大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市二中迈开了他坚实的第一步。

有了强大的硬件设施,还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还必须有一流的校长和教师队伍来运行。

柳二文先生选中了全市最有名的教育家、怀仁第一中学原校长仝庆先生。

这位誉享教育界,被山西省委、省政府誉为“赵雪芳式的先进工作者”、工作经验丰富,具有强烈责任感和超前意识的校长,被柳二文先生的诚意所感动,欣然应聘,并受市委市政府指派前来市二中主持工作。

豪爽大度、热情真诚的柳董事长与一身正气、作风严谨的仝校长的合作,真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两人密切配合,扬起了市二中的远航之帆。

开学伊始,仝庆先生便满腔热情地投入了这项伟大的事业。

他呕心沥血,运筹帷幄,为市二中的发展做出了长远的规划:

三年内将市二中建成朔州市一流的学校,五年内建成全省一流的学校,用十年的时间建成全国有名的高中。

气势宏伟,目光远大。

有了目标规划,还需要有实施目标的制度。

美国哈佛大学有句名言,用哈佛的制度来管理哈佛的一切。

“以制度立校”是仝庆先生为市二中制定的规矩。

他将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观念引入学校,为学校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教工考核制度和强有力的奖惩措施,从领导岗位到一线教师、从后勤服务到保安门卫、从奖励方案到处罚决定,每一项制度、每一条细则都量化到实际工作中。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学校日常工作的核心和灵魂,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使学校一建立就有了很高的起点,为市二中的蓬勃发展注入了生机,成了市二中锐意进取的法宝。

名校靠名师。

学校的建筑工地刚刚破土动工的时候,招聘教师的工作也同时展开。

家长为子女选择学校,除学校的硬件设施外,特别看重的是学校的师资力量,没有名师任教,学校也就失去了招引力。

董事长不惜财力,高薪招聘教师。

董事长、校长的真诚邀请以及丰厚的工资待遇,吸引了省内外一大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前来应聘。

然而,其中有不少在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是带着一种试探性的心理来应聘的。

看到刚刚破土动工的建筑工地,能否在这座新型学校长期工作,心中还是游移不定。

如果学校办得不景气,怎么办?

他们停薪留职前来应聘,不能不考虑自己的退路。

但是,他们的顾虑很快就为董事长的真诚相待打消了。

当他们来到学校的时候,学校已为他们把一切生活用品安排就绪,连洗漱用的脸盆、毛巾、香皂、牙刷、牙膏都摆放得停停当当,处处给人一种“宾至如家”的感觉。

卢校长和陈校长刚来时,每到周末休息,董事长都要派车接送,八月十五,又将过节的礼品(白面、大米、月饼、水果等)送至门上。

教师节,董事长为每位教师定做了一套西装。

过年时,家中需要的东西,董事长都给备办的应有尽有,连烧猪肉、丸子、炸豆腐、猪头肉、鞭炮、对联,都每人一份安排停当。

为了稳定教师的情绪,董事长很快盖起了家属宿舍楼,并以每平方米650元的成本价卖给教师。

有的教师没钱买房,董事长又以更为优惠的条件把房卖给教师,即先住房,再从工资里逐步扣除房款。

“人心都是肉长的。

”董事长对教师至诚至真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前来市二中任教的每一位教师,他们唯有安心工作,以优异的教学成果来回报董事长的赤诚之心而已。

那些第一批敢于打破手中的“铁饭碗”,来市二中冒险闯天下的教师,像卢建国副校长、杨逢华副校长、马培植主任、殷满主任、马建峰主任等等,都成了市二中以后发展的中坚力量。

“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是柳董事长和仝庆校长一贯的治校方针。

随着市二中的不断发展,一批批优秀教师,陆续来到了市二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充实,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

当年七月份的招生,可以说是最难打的一场攻坚战。

学校建设尚未完工,招生工作需提前进行,其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一个学生敢拿自己的命运做赌注,没有一个家长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所新学校去“做实验”。

凡慕名前来学校参观考察的学生、家长,一看到校园满地的钢筋水泥,学校还处在建设当中时,都投来了怀疑的目光,甚至望而却步,转投他校了。

招生工作成了学校最关键、最头疼,也是最令人尴尬的事情。

但市二中的开拓者依然满腔热情地开始了他们艰难的破冰之旅。

董事长站在校门口,向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拍着胸口保证9月份一定准时开学,请大家放心,说得嗓子都哑了。

校委领导带着全体教师,挨门挨户地到学生家中作动员工作,为了动员一个好学生,不惜翻山越岭,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的去耐心说服。

6月的某一天,听说山阴县长头铺村有一学生中考成绩630分,学得不错,卢校长带领王湖、董万峰等同志开车前去长头铺村招生,车开到离村还有二三里地时便无法前行,只得徒步前往。

到了村里,已中午两点钟了,家长还在地里锄田,卢校长等人只得前去地头拜访家长,为了便于交谈,董万峰忙着帮老乡锄地,卢校长把学校兴建的规模、强大的师资力量、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景,以及招收贫困生的优惠条件一_向家长做了介绍,好话说了一箩筐,只换来了家长十分坚定的一句话,“市二中,没听过,俺不去。

”一行人只得饿着肚子无功而返。

人家不来,且有人家的道理,只得表示理解,毕竟学校刚刚兴建,“八字还未见一撇”。

有时为了说服家长好几次登门拜访,说得人家烦了,正在削山药皮的家长,连山药带箩筐一起扔在了地下,搞得招生老师很尴尬。

还有的,听说市二中老师来招生,放出狗子咬得不让进门。

孵化的过程是艰难的,痛苦的,但孵化的过程也意味着生命的奇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9月10号开学之时,招下了750名学生,学校的建设也在工队日以继夜的奋战下,按时完工。

柳二文董事长在开学前一天等到夜里两点学校餐厅第一笼馒头出笼,第一锅菜做好才放心离去。

学校准时开学了。

市二中艰难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生源问题虽解决了,但招收的学生远远不如普通的公办学校。

三流、四流甚至五流的生源,怎么教?

首先,对学生的管理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

学校刚刚兴办,缺少信度,有希望的学生,家长都不愿冒险让孩子来市二中就读。

唯一的办法就是以极为优惠的条件吸引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来市二中,然而这样的学生毕竟为数甚少。

大部分学生都是住不上公立学校,走投无路,才投奔市二中的。

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为学困生,这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和种种不尽人意的习惯,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有的学生晚上不睡觉在宿舍打扑克;有的早读时间睡大觉;有的上课打瞌睡,或玩手机,看闲书;有的翻墙外出下网吧,甚至和管理人员公开顶撞;男同学留长发、抽烟、说脏话、打群架,女同学染发、穿短裙、吵嘴、不服管教;早恋现象随处可见,考场作弊屡禁不止……有一次,陈校长开车刚刚出了南门,发现两个男同学看到自己出门,拔腿就跑。

陈校长开车追了上去,问:

“为啥不上课?

”俩人理直气壮地说:

“请假了。

”陈校长有所怀疑,开车把俩人带回学校,在饭厅寻问正在吃饭的班主任,班主任老师说:

“根本没有这回事。

”陈校长气得七窍冒烟。

又有一次××班的几位男同学请假为女同学在饭店摆酒设宴过生日,吃饭的过程中,和邻桌社会上的一些小混混发生了磨擦,打了起来。

当公安人员赶到时,挨了打的小混混早已跑得无影无踪了。

××班有一个同学从小养成了下网吧的恶习。

有一次该生企图翻墙外出,被管理人员制止,该生不但不服管教,反而顶撞管理人员,甚至搬起石头要砸管理人员。

为此,学校把管理特别是课堂教学的管理放在了一切工作的首位,甚至组织全体教师课间轮流值日以防止学生翻墙外出。

对学困生进行艰苦仔细的思想教育更是班芏任日常工作的要务。

活动时间,天天都会看到班主任或课任老师在教研室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鼓励。

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使这样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考人大学,向社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让学校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是管理者日夜思考的问题。

“在其他学校毕业后高考能考500分的学生在市二中上完高中至少要考到550分,否则我们没出路。

”这是仝庆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讲到的。

为此,董事长柳二文和仝校长采取一系列严整的行之有效的举措。

第一、实行班级的分层动态管理。

首先严肃考风。

期中和期末考试一旦发现学生作弊,立即张榜公布,给予该生该科成绩记零分的处分。

每学期通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严格按学习成绩来重新组合班级,优者进,差者退,班级成员处于流动状况。

保证重点班每一位学生时时处于一种公平竞争、不断向上的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挖掘出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

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在主动、自主学习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教师的考核、奖惩与教学成绩挂钩,实行优胜劣汰制。

考核成绩处于后三分之一的教员,降至下一年级任教,三年考核连续处于后三分之一的教师,自动淘汰。

还有每学期要进行两次学生问卷调查,那些工作责任心不强,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员,也会被学校警告和解聘。

这样,老教师不敢懈怠,新教师努力工作,每位老师都能以高度的敬业精神,你追我赶,激烈竞争,为教学工作潜心钻研,埋头苦干,为学生的进步操劳付出。

人人勤奋努力,个个争创佳绩,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三、柳二文先生每年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花费四五百万,为部分学业优秀的贫困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补助了伙食费,以激励这些学生发愤学习。

如:

为李冰雪、王永恒、贺胜、蔡永雪等同学免除学杂费4600元/年,补助伙食费150元/月。

第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教师最起码的人格。

管理制度的定立,首先是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对教师中存在的各种违章违纪行为,学校严格按照处罚条款执行。

从人学的第一天起,学校就对学生实行了严格规范的管理。

学校编印了《德育管理制度手册》,在学生入学参加军训的时候,就组织学生认真学习。

经过几年的实行,不断加以完善,已经形成了具有市二中特色的管理体系。

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全天候24小时对学生进行监管。

严格执行请假销假制度,凭假条出入校门。

学校聘请市公安局刑警队长武良为法制副校长,经常在学校开设法制教育讲座,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法律意识及目我保护意识。

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品行,学校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抓起,杜绝男生留长发、怪发,女生染发、佩戴首饰等现象,杜绝学生在校园内抽烟、酗酒、打架,翻墙出校园、上网吧、早恋。

一经发现,立即严肃处理。

×××班有一名学生因扫雪与其他班一名同学争执起来并打了对方,学校做出劝退处分,尽管家长是仝庆校长的老部下,两人关系很好,当时因病还住医院……

学校政教处的德育老师,课间时间在走廊、校园内检查督促,对学生在教学楼、校园内大声喧哗、打闹等现象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此外,还充分利用早操、课间操时间,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增强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午间、晚间休息时间,德育老师和班主任值班巡查,禁止学生喧哗、吵闹。

楼管人员每日都有检查记录,并及时通报,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积分制量化评比。

第五、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德育行为。

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国旗下的演讲、歌咏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专题演讲比赛、辩论赛,开展拔河赛、广播操比赛、田径赛、越野赛、篮球足球比赛等各项体育竞赛,组织各种大型文艺演出,在各项活动中,可以尽情展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风采,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发展观、文明意识、节约意识、荣校意识、审美教育的最好方法。

2003年,建校一年之际,市二中接受了第一次教学成果的检阅,复读班105名低分学生高考达线46人,达线率居全市之首,出人意料的迎来了令人惊喜的开门红。

2004年高考达线154人,达线率50.5%,再夺朔州市达线率之冠。

2005年,高考又创佳绩,达线271人。

2006年,我校高考达线314人,突破了300大关。

2007年,宫明营同学以672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李艳军同学以623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并夺得了全市文科状元的称号。

这是我校连年高考中出现的令人惊喜的一大突破。

喜讯传来,董事长柳二文先生欣喜万分,连夜召集全校师生,在教学楼门前的操场上大放烟花爆竹,以示庆祝,并为考取清华、北大的宫明营同学和李艳军同学每人颁发奖学金70000元。

2007年,我校普通班的学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0704班王小路同学以527分的成绩达二本线,更为可喜的是C类班0711班曹慧峰同学以518分的成绩达二本线。

这一重大突破,为我校普通班的低分学生上大学开了先河。

为资助贫困大学生入学,董事长柳二文先生大爱无疆,慷慨解囊,出资50万元参与市委统战部提倡的“春雨助学”活动。

2008年,我校高考达线435人,突破了400大关。

安东生以672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并夺得了全市理科状元的桂冠。

董事长柳二文先生为奖励考取名牌大学的学子将考取清华北大的奖学金提高到150000元。

低分学生上大学何其难也!

但二中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

2004年刘剑锋同学补习时成绩为464分,补习一年后,高考成绩为667分,净增203分。

李亮同学补习前高考分数为364分,补习一年后,高考成绩为610分,净增246分。

2005年,应届生达二本线57人,而入学时达城区一中的仅有26人。

这充分体现了市二中“低进优出”的办学特色。

在朔州这块坚实的土地上,市二中以其飞速发展的气势和辉煌的成就真正站稳了脚跟,显示了她强大的生命力。

短短六年,可以说是,一步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飞跃,市二中终于克服了创业之初举步维艰的重重困难,用良好的教学成绩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可,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学校被山西省社会力量办学学会评为山西省民办中学“建校先进单位”。

董事长柳二文先生也先后被评为“山西省民办中学优秀董事长”“中国优秀民办教育家”“山西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民办教育杰出人物理事会理事”。

市二中的飞速发展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从2008年起市二中的部分教师开始编人朔州市正式教员的行列。

2005年秋,市委、市政府将世界乒乓球职业联赛朔州赛区的场地选在了市二中。

董事长柳二文先生在万通源大酒店设宴宴请奥运乒乓球冠军柳承敏和世界乒乓球冠军王励勤,市二中名声大振。

建校六年,是我校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六年,也是我校锐意进取、逐步走向辉煌的六年。

六年来,豪爽大度的董事长柳二文先生,对广大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的关爱、资助和奖励,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壮志。

德高望重的仝校长治校有方,严谨的工作作风,得力的办学措施,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为我校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仝校长殚精竭虑,运筹帷幄,劳苦功高,理应彪炳史册。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郑信健老师,主管政教工作的陈璋老师,主管办公后勤工作的卢建国老师各司其职,功不可没。

下篇

开拓进取谱新篇高效课堂显神威

2008年9月姜功校长应董事长邀请前来我校主持工作。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姜校长是一位治校严谨、勤于检点、善于学习、工作有方、真抓实干、锐意进取的开拓型的领军人物。

自2008年9月主持学校工作以来,我校的校风校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考成绩逐年飚升,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学年伊始,姜校长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教学工作做出十分精细的规划和要求,并在落实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亲自带领一班领导人员深入各科室进行检查和督促,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大力表彰。

这种激励性的工作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对我校的政教工作和教学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姜校长大胆提拔和重用人才,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二中有一个真抓实干、团结务实、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领导集体。

他们--门心思谋发展,群策群力争上游,每位成员都能认真履行职责,独当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无论是主管教学的卢建国校长,主管政教的许剑林校长,还是主管办公室和后勤工作的杨逢华校长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争先做出贡献,成为我校开展各项工作的顶梁柱。

姜校长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学校开展“新老结对,以老带新”的活动,并多次举办青年教师赛讲课和高效课堂汇报课,大张旗鼓地对获奖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教学工作中成绩优异的青年教师以“教学快讯”的方式设专刊予以表彰,为壮大和优化我校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的长效发展夯实了基础。

我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62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的教师占20%,中青年教师占80%,其中有全国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省教学能手、市教学能手多名。

姜校长注重师德的培养。

曾推出卢建国校长、谢铮老师、柳元主任等十五位师德标兵作为全体教师学习的楷模。

尤其注重班主任工作,不仅大幅度提高了班主任的待遇,而且定期组织班主任进行工作培训。

姜校长勤于学习、开拓进取的精神更是令人钦佩。

曾多次带领领导班子到外地参观,学习名校的先进教学经验,以改进我校的教学,并多次邀请省和国家级名校的教师来我校传授经验,指导教学。

我校实行“637高效课堂”以来,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很大,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姜校长认定这是我校走出困境、走向快速发展的一条通道,便坚定不移地在学校推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带领主管教学的一班人马天天深入课堂听课督促,树立典型,全面推广,为我校的教学改革推波助澜,助威呐喊,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飞速发展。

姜校长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对校刊《星河》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

一、走出盲区

市二中的生源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对于家长来说,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想成人成才,就是想让孩子考上大学,而社会舆论评价也从来没人说你生源如何,而是看你考上了多少大学生。

生源确实是差,但我们历来认为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学困生,送到你这儿就得负责,我们的目标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姜校长常给老师们讲:

教师必须有事业心,必须有责任感,必须对每一个学生都负责,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疏忽,不能有一点马虎。

工厂可以出次品、废品,但我们教育不能有一个次品,更不能有废品。

一个次品或废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是永远不能挽回的。

如何安排教学,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学校的信誉度,如何能使更多的学生进得来、留得下、坐得住、跟得上、学得好、有提高,如何能使更多的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成了市二中人研究的重点课题。

客观的讲我们的老师不能说不辛苦,不能说不负责,学生不能说不努力,不能说不想进步,但几年来应届生高考达线人数一直在100人左右徘徊。

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靠时间加汗水来拼,想改变学校的现状真是太难太难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全校上下都在苦思冥想,农业产量大幅度提升靠什么?

靠的是科学种田,一个科学种田能顶十个精耕细作。

我们教学为什么不能也来个“科学种田”呢?

在世界范围内,“满堂灌”已逐步被淘汰,而我们却依然把“满堂灌”视为法宝,这怎么能行?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先天素质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校教学质量不能全面提高的最大症结就是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学生厌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一统天下,唯我独尊,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一股脑儿的讲给学生,尽管老师讲得天花乱坠,手舞足蹈,实际上学生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思维掉队。

课堂讲,自习还讲,没有学生的自我思考、消化,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生硬的满堂灌,盲目的题海战,好一点的学生还能跟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生就跟不上了。

面对如此困境,董事长明确指出:

二中的出路就在课改。

而如何改,构建怎样的模式呢?

这是摆在二中人面前最现实的问题。

二、他山之石

2007年12月9日,卢建国校长、马培植主任、罗志远主任带领教学骨干16人赴河北省武邑中学参观学习,重点考察学习“学案教学”和“配餐”,回校后在应届班实施,拉开了课改的序幕。

2008年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