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 成语 俗语整理.docx
《对外汉语 成语 俗语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 成语 俗语整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成语俗语整理
语音
汉语音节由声母、韵母拼合而成,音节大概有402个这样的组合。
其中,声母不能单独发音,必须与韵母拼读才能发音,汉语共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
韵母“er”只有三个声调:
没有第一声,第二声如“儿”,第三声如“耳”,第四声与其他声调略有不同,如“二”。
“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写成:
“iu、ui、un”。
“Ü”跟“j、q、x”相拼,去掉韵母上面两个小点,跟“n、l”相拼,保持两个小点。
汉语声调是构成词语意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汉语普通话有4个基本声调和一个轻声。
在语流中,拼读时有变调的情况:
1两个三声相遇,第一个三声变成二声,如“你好”;
2“不”是四声,当“不”后面跟了四声词时变成二声,如“不对”;
3“一”是一声,但如果后面跟了一声或三声时变成四声,如“一些”“一点”;
4“一”后跟了四声时变二声,如“一件”。
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起源于图画。
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文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汉字的造字法指汉字的构造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
象形就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会意就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形声就是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
汉字有两个书写版本:
繁体和简体。
词汇
(一)
1.巴不得、恨不得
同:
急切盼望做成某事,带动词作宾语
异:
①“巴不得”所希望的是可能做到的事情;“恨不得”所希望的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E.g.我巴不得有人来帮帮我。
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祖国。
②“巴不得”宾语可带否定式,“恨不得”不能
E.g.我巴不得不去
她恨不得不去(X)
2.不比不如
同:
都有比较的意思
异:
①“不比”用于对比,前后两项不一定谁强谁弱、谁好谁坏,只强调有差别
E.g.今年不比往年(可以是今年比往年好,也可以是今年比往年差)
“不如”用于比较,用来比较的前一项总是比后一项要差
E.g.今年不如往年(今年的收成一定比往年差)
②“不如”后边可以不带宾语,如“连猪狗都不如”,而“不比”则不能这样用,后面一定带宾语。
3.不必未必
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E.g.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
4.不得了了不得
①“了不得”一般有名词性主语(人或物),“不得了”一般没有名词性主语
②“不得了”通常不做定语,“了不得”可作定语(前面常有“什么”)
E.g.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儿,何必那么着急?
③“不得了”不做“有(没有)”的宾语,“了不得”可以
E.g.我看这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不必大惊小怪。
5.不管无论不论
①“不管”多用于口语,“无论”“不论”多用于书面语,因此“不管”后面不能用“如何、何、是否、与否”等文言色彩的字眼。
②“不管”后面可以用“形容词+不+形容词”,而“无论、不论”用这种格式中间一般要加“还是、跟、与”。
E.g.不管天气热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
无论天气热还是不热,他总是穿这么多。
6.不及不如
“不及”只用来比较不同的人或事物,因此只能前后都是名词。
E.g.写字我不如他。
“不如”除了用于比较人或事物以外,还可以比较动作利弊的得失,因此除名词外,前后还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
E.g.谁说你不如他。
骑车不如走路。
一个人唱不如大伙儿一块唱。
7.采取采用
①“采取”的对象是方针、政策、态度等抽象名词。
“采用”的对象多为具体事物或者某种办法。
②“采取”除可带名词宾语外,还可带动词、形容词宾语。
“采用”只能带名词宾语。
8.参与参加
“参与”指参加事物的计划、讨论或处理等活动。
“参加”指加入某种组织或对某事提出意见。
E.g.他参加(参与X)了书法协会
我在公司里从来没参与(参加X)过机密
9.曾经已经
①“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时间一般不是最近。
“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时间一般在不久前。
E.g.这本书我曾经买过好几回,都没买到
这本书我已经买到了,不用你费心了。
②“曾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现在已结束
“已经”所表示的动作或情况可能还在继续
E.g.我曾经在这儿住过三年(现在不住在这儿了)
我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年了(现在还住在这里)
③“曾经”后的动词以带“过”为主,也可用“了”
“已经”后的动词以带“了”为主,少用“过”
10.除非只有
①“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②“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E.g.除非是你才那样想
只有你才那样想
③“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11.到处处处
“到处”多指具体的处所,而“处处”则可以表示较为抽象的行为,泛指各处。
E.g.这样的好人好事,在我们那里到处可以看到
他处处和我为难
12.得了就是了
同:
用于陈述句末尾,表示肯定语气
E.g.你走得了,家里的事儿不用你操心
这事儿谁不知道,我不说就是了
异:
“得了”有时略带不满的意味
13.多会儿几时
①“多会儿”用于口语,“几时”多用于书面语
②“多会儿”还可用于“没(+动词)+多会儿”,而“几时”不能
E.g.没(坐)多会儿,他就走了
14.非常十分
①“非常”可以重叠,“十分”不能
E.g.非常非常精彩
十分十分(X)精彩
②“十分”前可用“不”,表示程度较低;“非常”不能
E.g.不十分好
不非常(X)好
15.分别分头
同:
“分别”“分头”一般都可用于多个主体对多个客体或多个主体对同一客体。
E.g.老周和老陈分别当了主任和副主任;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接见了他
姐姐和弟弟分头去找爸爸和妈妈
异:
如果是同一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
E.g.我准备分别(分头X)找老李和小张
16.刚才刚(刚刚)
①“刚才”“刚”意思相近,但词类不同,“刚”是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
E.g.我刚来一会儿。
②用“刚”“刚刚”的句子,动词后可以用表示时量词语,“刚才”不行
E.g.他刚(刚才X)走了两天你就回来了
③“刚才”后可以用否定词,“刚”不行
E.g.你为什么刚才(刚X)不说,现在才说?
17.共同共通
①“共同”说明各个方面具有一致性;“共通”说明各个方面相通
E.g.我们有共同的特点。
这些道理是共通的。
②“共同”修饰动词,表示多个主体采取一致的行动,“共通”没有这种用法
E.g.大家共同(共通X)努力,把报纸办好
18.还又:
同:
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
异:
“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
E.g.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
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
19.好在幸亏
“好在”所表示的某种有利条件是本来就存在的。
“幸亏”指由于某种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而侥幸避免了不良后果
E.g.我每天都要去医院照顾他,好在(幸亏X)离得不远
他不小心摔下来,幸亏下面是沙地,他没有受伤
20.何苦何必
同:
都表示无必要、不值得
异:
①“何苦”比“何必”语气更重些
②“何苦”一般都可换成“何必”,“何必”不一定能换成“何苦”
E.g.何苦(何必)在这些小事上伤脑筋?
他根本不会唱歌,你何必(何苦X)难为他
21.既然既
“既”不能用在主语前,书面语色彩比“既然”重。
E.g.既然他有事,我就不等他了。
(既他有事儿……X)
“既然”可用在主语前或后,“既然”没有“既”的副词用法。
E.g.你既然来了,就别走了。
(“既”:
【副词】
1.已经用于固定格式
E.g.既往不咎既成事实
2.表示不止这一方面。
跟“又、且、也”配合,连接并列成分。
)
22.简直几乎
“简直”的意思是“接近完全”,近于“等于”;
“几乎”只表示“接近”,程度上臂“简直”稍差
E.g.嗓子简直不行了,没法唱下去了。
嗓子几乎不行了,可总算是勉强唱完了。
23.尽管不管
“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
“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
E.g.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
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
24.进而从而
“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
“从而”除表示进一步是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
E.g.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进而建立了责任制。
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25.举行进行
①“举行”后面可带名词宾语,“进行”不能
E.g.这里要举行(进行X)一个展览会
明天举行(进行X)毕业典礼
②有些双音词只能用在“进行”后,不能用在“举行”后
E.g.我们对这件事进行了(举行了X)调查
招生的问题正在进行(举行X)研究
26.马上立刻:
“马上”所表示的紧迫性有时幅度较大;
“立刻”没有这种情况,它表示的都是即刻要发生的。
27.没有不:
①“没有”用于客观叙述,限于过去和现在,不能指将来。
“不”用于主管意愿,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E.g.以前他没有去过今天他没有来(客观叙述)
②“不”能用在所有的助动词前,“没有”只限于“能、能够、要、肯、敢”等少数几个。
E.g.不会讲不该去不可以用不应该问他不愿意走
③“不”和“助词+动词”组合,有五形式
E.g.不能去能不去不能不去能不能去?
能去不能?
“没有”只有一种形式
E.g.没能去
28.莫如不如
“莫如”只限于对不同处理方法的优劣的比较选择,
因而“莫如”前后一般只能是动词性词组或是小句。
E.g.去了生气莫如不去登门拜访莫如打电话问安
“不如”用法宽些,除用于对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选择外,
还可以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比较,因而“不如”可带名词宾语。
E.g.这件衣服不如那件我的梨不如你的大
29.偶尔偶然
“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
“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
E.g.夜深人静,偶尔听到一两声婴儿的啼哭。
偶然相遇
30.千万万万
同:
两者都可做副词,意思相近。
异:
①“万万”只用于否定句,“千万”没有这个限制
E.g.这件事我们万万没有料到
这件事千万不要泄露出去这件事你千万记在心里
②“千万”只用于祈使句,“万万”不受这个限制
③“万万”语气比“千万”强些
31.前后先后
①“前后”可用于空间,“先后”不能
E.g.学校前后
②指整段时间,用“前后”不用“先后”;
指一段时间内发生事件的顺序,用“先后”不用“前后”
E.g.前后放映三个小时
去年我们先后去了北京和上海
③“先后”只修饰动词,极少修饰名词,“前后”不限
E.g.前后两位校长都姓李
32.却倒
①“却”表示转折的语气较轻,有责怪意味的“倒”不能换用“却”
E.g.你说的倒容易,你自己试试看
②“倒”后多用表示积极意义的词语,“却”后不限
E.g.这篇文章论点很新,却站不住
33.确实的确
“的确”只能做副词,不能做形容词
E.g.确实的报道(真实可靠)
34.群批
“批”含有次数的意思,不表示聚集的意思
E.g.门口聚集了一群人
明天又来了一批新同学,已经是第四批了
35.上下左右
“上下”多指年龄,不能指时间、距离
“左右”不限
E.g.晚上九点左右
长度有一百米左右
成语故事
(一)
八仙过海:
比喻互相比赛,各自展示自己的本领。
(八仙指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韩湘子、铁拐李)
拔苗助长:
比喻急于求成,违反了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百发百中:
中,射中。
比喻射箭或射击技术精湛、高明。
半途而废:
废,停止。
比喻工作没做完就停止了。
抱薪救火:
薪,柴草。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害,结果反而使灾害扩大。
杯弓蛇影:
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虑而引起恐惧,自相惊扰。
比肩接踵:
比,并。
踵,脚后跟。
继踵,脚尖捧着脚后跟。
形容人多拥挤。
闭门思过:
过,过错。
指不与人接触,独自反省自己的过错。
(西汉汉昭帝·韩延寿)
病入膏肓:
膏肓,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叫“膏”,心与隔膜之间叫“肓”,比喻危机不可挽救。
(晋景公)
不可救药:
药,治疗。
比喻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周厉王·凡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穴,动物的窝。
焉,怎么。
比喻不大胆实践,就不能取得成就。
(东汉·班固·鄯善·匈奴)
草木皆兵:
皆,都。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稍有一点动静就紧张起来。
(前秦·东晋·苻坚·淝水之战)
长驱直入:
驱,快跑。
长距离不停顿地快速前进。
(三国·徐晃)
初出茅庐:
茅庐,草房子。
比喻刚刚步入社会,缺乏处世经验。
(三国·刘备·诸葛亮)
程门立雪:
程,指宋朝理学家程颐;立雪,站立雪地里。
比喻尊敬师长,虚心好学。
(北宋·杨时·程颐)
打草惊蛇:
比喻行动不谨慎,使对方有所觉察,有所准备。
(五代·王鲁)
大器晚成:
大器,原指宝贵的器物,这里比喻人才。
意思是大才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
也用作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东汉·马援·朱勃)
对牛弹琴: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大讲道理,白费口舌。
(鲁国·公明仪)
妒贤嫉能:
嫉妒品德和才能超过自己的人。
(刘邦·项羽)
恶贯满盈:
贯,串物或钱的绳子。
盈,满。
形容罪大恶极,到该受到惩罚的时候了。
(商纣王)
奉公守法:
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
(赵奢平原君)
赴汤蹈火:
赴,奔向;汤,烧开的水;蹈。
踩。
比喻不怕任何艰险。
(汉景帝·晁错)
高枕无忧:
忧,忧虑。
比喻无所忧虑。
(战国·孟尝君·冯谖)
割席绝交:
绝,断绝。
形容朋友之间断绝交情。
(东汉·管宁·华歆)
害群之马:
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黄帝)
邯郸学步:
学步,学走路。
比喻生搬硬套地模仿别人,闹出笑话。
(战国·赵国邯郸·燕国)
华而不实:
华,开花;实,结(果实)。
比喻徒有漂亮外表,而无实际内容。
(春秋·阳处父·宁嬴)
狐假虎威:
假,借助;威,威风。
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欺压人。
画龙点睛:
比喻说话、写文章时,在关键地方用精辟的词句三言两语点名主题,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南北朝·张僧繇)
黄粱一梦:
黄粱,小米。
比喻好事成空或幻想破灭。
(唐·卢生)
家喻户晓:
喻,明白;晓,知道。
指家家户户都知道。
(梁姑姊)
骄兵必败:
骄兵,轻敌的军队。
自认为强大而轻敌的军队必定被打败。
狡兔三窟:
狡,狡猾;窟,洞穴。
比喻掩蔽的方法要多有几个,才便于逃避灾祸。
(战国·孟尝君·冯谖)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比喻外表好看,可实质却很糟糕。
(明·刘伯温)
九牛一毛:
九,形容多。
比喻极为渺小、轻微。
(汉武帝·李陵·司马迁)
井底之蛙:
比喻眼界狭窄,见识短浅的人。
开诚布公:
开城,敞开胸怀;布公:
公正无私。
形容发表意见时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诸葛亮·陈寿)
刻舟求剑: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战国·楚国)
开卷有益:
卷,书。
指多读书就会得到好处。
(宋太宗·《太平御览》)
口蜜腹剑:
腹,内心。
比喻嘴甜心狠,言行不一。
(唐玄宗·李林甫)
老马识途:
识,辨认。
比喻对情况熟悉,经验丰富,往往能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
(春秋·齐桓公·管仲)
滥竽充数:
滥,不加选择;竽,一种乐器。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只是充数混日子。
有时表示自谦。
(齐宣王·齐湣王·南郭先生)
狼狈为奸:
为,做。
比喻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乐不思蜀:
乐,快乐。
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三国·刘禅·司马昭)
洛阳纸贵:
比喻文章、好书籍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晋朝·左思·《三都赋》)
励精图治:
励,奋勉;图,谋求;治,太平。
比喻奋发振作,力图把国家治理好。
(汉宣帝·霍光)
买椟还珠:
椟,木匣。
比喻舍本逐末,或取舍不当。
(战国·楚国·郑国)
毛遂自荐:
荐,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战国·秦国·赵国·平原君·楚国)
孟母三迁:
迁,迁移。
比喻注意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战国·孟子“亚圣”)
名落孙山:
落,留在后面。
指考试不合格,没有被录取。
(宋朝·孙山)
莫须有:
用来指无中生有、故意捏造的罪名。
(南宋·岳飞·宋高宗·秦桧)
呕心沥血:
呕,吐;沥,滴。
比喻耗尽心血。
(唐朝·李贺)
破釜沉舟:
釜,锅。
比喻决心战斗到底,决不后退。
(秦朝末年·项羽)
扑朔迷离:
扑朔,前腿抖动;迷离,眼睛微开。
形容情况错综复杂,让人分辨不清。
(花木兰)
杞人忧天:
忧,担忧。
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杞国)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比喻任何远大的目标,都要从眼前细微的小事做起。
(《老子》)
黔驴技穷:
黔,贵州一带;穷,完。
比喻炫耀拙略伎俩而本事有限。
请君入瓮:
瓮,大坛子。
比喻用某人整人的方式来整他自己。
(唐代·武则天·周兴·来俊臣)
青云直上:
青云,指青天。
比喻人的地位直线上升。
(战国·魏国·须贾·范雎)
孺子可教:
孺子,儿童。
多用于长辈赞扬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西汉·张良)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比喻诚心诚意地请人帮忙。
(东汉·刘备·诸葛亮)
三令五申:
申,表达、说明。
指再三地命令告诫。
(春秋·吴王·孙武)
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战国·魏国·庞葱·赵国)
守株待兔:
株,路出地面的树桩。
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春秋·宋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言,说;蹊,小路。
比喻只要自己行为高尚,用不着自我宣扬,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西汉·李广)
图穷匕见:
穷,尽、完;匕,匕首;见,现、显露。
比喻事情发展到一定时候,终于露出了真相。
(战国·秦国·燕国·荆轲)
投笔从戎:
投,扔;戎,军队。
指读书人放弃文字生涯,驰骋疆场。
(东汉·匈奴·班超)
完璧归赵:
完,完整无缺;璧,玉。
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给本人。
(战国·秦国·赵国·和氏璧·蔺相如)
亡羊补牢: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比喻发现失误以后,如果能及时设法补救,还不算迟。
(战国·楚国·顷襄王·庄辛)
望梅止渴:
比喻用想象或虚构的东西来安慰自己,实际上根本达不到目的。
(东汉·曹操)
卧薪尝胆:
薪,柴草。
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春秋·吴国·越国)
闻鸡起舞:
闻,听。
比喻有志为国效力,奋起行动,坚持不懈。
(西晋·祖逖·刘琨)
胸有成竹:
成,完整。
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已经有完整的安排和打算。
(宋代·文同)
掩耳盗铃:
掩,捂;盗,偷。
比喻自作聪明,自己欺骗自己。
夜郎自大:
夜郎,西汉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小国。
比喻妄自尊大。
一箭双雕:
比喻做一件事情,同时达到两方面的目的。
(南北朝·突厥·长孙晟)
一鼓作气:
股,擂鼓;作,振作;气,士气。
形容做事要鼓足勇气,勇往直前。
(春秋·齐国·鲁国·曹刿)
一目十行:
目,用眼睛看。
比喻看书速度很快。
(南朝·萧纲)
一窍不通:
窍,通气的窟窿。
古人把两眼、两耳、两个鼻孔和嘴巴称为七窍。
比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纣王·比干)
一衣带水:
比喻虽有江河之隔,但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障碍。
(隋朝·杨坚·陈国)
一叶障目:
障,遮。
比喻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整体。
叶公好龙:
好,喜欢。
比喻表面上喜欢、赞赏,实际上并不爱好。
游刃有余:
游刃,运转刀刃;有余,有余地。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践经验,毫不费力地解决问题。
(梁惠王·庖丁)
有志者事竟成:
竟,终于;成,成功。
有志气的人呢,做事一定会成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让第三方因此得利。
愚公移山:
比喻做事要有决心,有毅力,不怕艰难险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要;患,担心;辞,言辞。
想要给别人横加罪名,还怕找不到借口。
(晋献公·里克·晋惠公)
欲速则不达:
达,达到目的。
比喻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春秋·齐景公·晏婴)
凿壁偷光:
凿,打穿。
比喻勤学苦读。
(汉朝·匡衡)
朝三暮四:
朝,早晨;墓,晚上。
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
(战国·宋国)
郑人买履:
郑,郑国;履,鞋子。
讽刺那些只相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置之度外:
置,放;之,它;度,考虑。
指不放在心上,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
(西汉·刘秀)
专心致志:
致,到,尽;志,心意,志趣。
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煮豆燃萁:
燃,烧;萁:
豆秸。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也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迫害。
(曹植·曹丕)
自相矛盾:
相,相互。
比喻自己说话、办事前后矛盾,相互抵触。
(楚国)
惯用语
(一)
矮半截子:
比喻身份、地位、水平等方面差得远。
E.g.A:
李华为什么总是没自信?
B:
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所以总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矮半截儿。
爱面子:
怕损害自己的体面,被人看不起。
E.g.A:
他这个人太爱面子,明明没有钱还争着请客。
B:
他这种爱面子的人就喜欢打肿脸充胖子。
白费蜡:
白白浪费蜡烛。
源于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
比喻做了很多努力,白辛苦、白费力气,可是没有效果。
E.g.A:
我给他解释了半天他还是不懂,真急死我了。
B:
他不懂技术,你和他说这些,那不是白费蜡!
白日梦:
比喻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E.g.A:
如果我爸爸是个大富翁该多好啊!
B:
你就不要做白日梦了!
白眼狼:
本指怒目而视的恶狼,一般用于无情无义的人,含有贬义。
如果老人对外孙称“白眼狼”则在亲昵中含有责怪之意。
E.g.我当初真是瞎了眼,没看出来他竟然是这么个白眼狼!
摆架子:
指自高自大,为显示自己身份而装腔作势。
E.g.A:
王部长这个人怎么样?
B:
王部长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
(摆谱儿:
做事注重形式、讲排场、比阔气。
撑面子:
维持表面排场,明明没有实力,却硬要维持面子,尤其指面临衰败的情况。
)
板上钉钉:
在板子上钉钉子。
比喻事情已经决定不可能再改变。
E.g.A:
你们公司谁说了算?
B:
当然是总经理了,什么事情只要他一决定,那就板上钉钉了。
半边天:
天空的一半。
借指妇女或者妻子。
E.g.A:
有些工作我担心女的干布好
B:
你可别瞧不起人家半边天。
半吊子:
旧时一千个铜钱串在一起叫一吊,半吊子为五百,不能满串。
比喻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比喻知识不丰富或技艺不熟练的人。
比喻做的不认真或有始无终的事物。
E.g.A:
他电脑学的怎么样?
B:
在电脑方面,他也就是个半吊子。
(二把刀:
本是对厨师的副手的戏称,比喻对某知识或技艺不精通或一知半解的人。
说别人表示看不起,说自己表示谦虚。
E.g.A:
他对汽车是不是挺内行?
B:
你别看他挺能吹,其实他是个二把刀。
)
绊脚石:
行走时绊脚的石头。
比喻阻碍前进的人或物。
E.g.A:
我们决定的事情他总是出来反对
B:
得想个办法踢开这个绊脚石。
帮倒忙:
因帮忙不得法,反而给人家添麻烦。
E.g.A:
妈妈,我帮你做饭吧
B:
你别过来捣乱了,你只会给我帮倒忙。
(打下手:
担任助手,从旁协助)
顺风耳:
小说中指能听到很远的声音的人,常和“千里眼”搭配。
“千里眼”指能看到很远的东西人。
“顺风耳,千里眼”一起用比喻消息灵通的人。
后台(靠山):
指舞台后面的地方,比喻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E.g.A:
他的后台很硬,你不要得罪他
B:
我才不管他的后台的谁,我都按照原则办事。
抱佛脚:
源于谚语“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E.g.A:
我明天要考试,今天晚上我得开夜车。
B:
你每次都(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