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管理执行力途径.docx
《提高管理执行力途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管理执行力途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管理执行力途径
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途径的探析
【摘要】本文从执行力的定义和行政机关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执行载体、营造执行文化和加强团队建设四个方面的措施,从而达到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促进经营单位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执行力;行政管理
(正文)
作为管理学范畴的执行力,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名词和概念。
在企业管理中经常提到并得到有效的运用。
在三年前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执行力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行政管理机关来说,加强执行力建设,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务实为民、提高工作效率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执行力的定义和行政机关管理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执行载体、营造执行文化和加强团队建设四个方面的措施,从而达到提升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促进经营单位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一、行政管理特点及其执行力内涵和意义
有针对性的做好行政管理执行力,首先有必要分析行政管理的特点。
结合行政管理尤其是综合办公室的的工作实际,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综合性。
行政管理政策性强,工作繁杂、内容多,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单位的中枢神经。
对上千条线,对下万根针,这是要求工作人员政治上合格,顾全大局,工作上主动,有预见性;二是服务性。
行政管理既服务于领导、单位人员和社会群众,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细化服务,认认真真抓落实。
要提高效率,避免拖沓。
要淡化名利,端正工作态度;三是窗口性。
行政办公室是内外部接触人员最频繁的部门,是展现单位形象的窗口,这要求要注重接待行为上和语言上的工作落实到位,用诚心、热心来对待,圆满完成任务。
执行力的定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保罗赫赛认为执行力问题就是领导力问题,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执行力就是把一件事做到底的韧性,台湾着名讲师余世维认为执行力是按质按量的完成任务。
作为企业来讲,企业管理的执行力侧重于生产经营目标的提升和完成,而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来讲,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侧重于政策和制度的落实。
基于上述对行政管理特点和执行力的认识,行政管理执行力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即是执行政令、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能力。
行政管理执行力是行政事业单位成功的必要条件,当工作目标的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这时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
目标与执行就好比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给予实践方向性指导,而实践可以用来检验和修正理论。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
执行力抓得好,职工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执行力抓得不好,干部职工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事业就会受到挫折。
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务实为民、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经营单位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管理工作执行中的不良表现
反省我们的日常工作,就不难看出,很多单位成效低下不是战略和决策的问题,而是执行的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行政管理干部和职工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以下四种不良表现:
一是形式主义的执行。
工作上级安排部署后,下级就照本宣科,制定方案、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装模作样程序走完了,认为自己的工作也做完了、执行完了。
事实上,安排了不等于落实和执行,这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二是消极应付的执行。
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已利的就落实,对已无利的就拖沓应付,态度不积极。
缺乏一种敢负责任、敢挑重担的意识;三是教条主义的执行。
在执行中机械死板,不调研、不结合实际情况,致使工作没有创新精神和突破性的成绩;四是效率低下的执行。
工作不分轻重缓急、面面俱到,付出很多,也很辛苦,就是出工成效低。
付出不等于落实到位。
上述这些不良表现虽然是发生在少数干部职工身上,但影响的是行政机关的形象和重点工作的推进及目标的如期完成。
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执行观念,扎扎实实地提高执行能力。
二、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一)完善制度流程,加大监督力度
(二)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执行技能
(三)创新管理方法,营造执行文化
(四)整合人力资源,打造执行团队
完善制度是保障。
提高执行力,只靠自觉性是不行的,还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
企业的制度化主要是指各项管理的制度化,即各项活动是否都按照既定的规则在操作,企业内是否形成规范的、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而非人管人”的管理制度。
我们要根据企业实际,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工作,从选人用人制度、薪酬体系、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各个环节入手,借鉴其他一些企业好的经验,做好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工作,用制度来体现清晰、有效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克服利益不相等、职责不清、工作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将岗位职责细化、立体化,使每项工作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查、有考核,形成管理闭环。
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某些制度与实际脱节,又不能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在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着朝令夕改的现象,有些办法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相互矛盾,结果导致政策变换频繁,连续性不够,刚性不足;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掺杂较多的人为因素,盲目性、随意性很强,制度形同虚设。
是体制机制不健全。
存在上面千棵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导致多头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下;对既定目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持续跟踪考核,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在工作安排上只有形式上的要求,没有实质上的检查和奖惩,抓落实仅仅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就会议落实会议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致使工作力度越来越小。
现在有些乡镇部门就存在这一问题,随着上划部门的增加,可能表现会更加突出。
一是要建立一套强化执行力的制度,明确目标。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从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要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工作,就要从选人用人制度、工资待遇体系、业绩考核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等各个环节入手,借鉴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的经验,做好制度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工作。
用制度来体现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来克服责权利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为什么执行力不强或执行力不到位?
我认为关键是执行人员不知道如何去执行,不清楚执行到什么标准。
往往以为已经执行到位,而实际相去甚远。
所以,我认为应该对执行人员进行执行前制定目标任务,让执行人员明白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该怎么做?
做到什么目标?
这样才能目标一致,执行到位,各尽其责。
?
二是要对执行人员的执行情况检查、评估,成立专门的检查评估小组。
当执行人员明白了如何去执行,清楚执行目标后,然后去执行。
但是,是否执行到位?
是否与执行目标一致?
就要有检查、监督。
不但要对执行结果检查,而且也要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
这样就能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执行是否正确,目标是否一致。
及时发现偏差并给予纠正,从而使执行人员及时改正。
我中心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的情况实行的每两个月一次的工作督导检查,就在督导中发现了问题,根据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要求限期整改,逐步使工作进一步完善。
要健全机制。
提高执行力,只靠自觉性是不行的,还要有健全的执行机制,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
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是提高执行力的必要手段。
要通过科学设定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的程序、标准、办法,强化经常性的监督,加强过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科学民主的目标化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刚性化执行机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监督机制、奖惩兑现的导向化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
通过严格的、科学的、系统的目标绩效管理,将任务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将目标融入各科室甚至是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中,将岗位职责细化、立体化,使每个目标层次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形成管理闭环,奖罚分明。
奖优罚劣是动力。
督导检查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一个好方法。
工作任务布置后,我们不仅要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而且要对执行过程进行监督,这样,我们就能够及时发现偏差并给予纠正,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同时,对于执行中做得好的我们要大张旗鼓地奖励,做得不好的要根据制度惩罚,不搞下不为例,这样就会保障执行的效果。
(二)创新执行载体、?
一是缺乏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
有少数干部职工缺乏责任心、责任心不强,存在着浮、懒、散、粗、虚、拖等方面的问题,形势变化了仍旧我行我素,任务明确了仍旧等待观望,工作部署了仍旧无动于衷,在非常时期仍旧按部就班,毫无责任感;在关键时刻不能经受考验,面对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无所作为、消极不为、甚至是胡作非为。
?
?
?
?
二是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
不能自觉地贯彻上级要求,而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
还有的爱找借口推卸责任。
出了问题怪下属,怪环境、怪条件差,唯独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还有的干部职工只顾眼前指标,不管长远发展,导致上级的指示精神在执行中失真走样甚至是背道而驰。
?
?
?
?
三是
?
?
?
?
四
1、传达到位。
现在很多公司的领导都在喊要提高执行,但是真正的影响执行力提高的就是他们自己,而他们最低级的最不能让人接受的错误就是传达不到位。
一件事情,交待给下属,总是不能说到100%,总要学猫教老虎――留一手,当然不见的都是故意的,这里面存在几个问题:
(1)可能本身的素质不到位,不会传达,传达不明白;
(2)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和下属沟通的形式;(3)避免下属知道的太多,“保密”一部分,“把我和你说的做好就行了,不要问那么多”。
事情没有传达明白怎么会有好的执行?
所以我们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事情与下属说明白,然后在让他去执行!
2、力求简单,防止问题复杂化。
现在很多的公司开口则哈佛制度,闭口则GE流程,似乎要跑步进入西方管理模式,其实制度化、流程化就好吗?
我认为不见得,现在我们大部分企业的大环境现在还不适合那么细化的制度化、流程化的操作,很多事情可能因为教条的制度化、流程化影响执行力的提高。
是的,制度化、流程化假如使用的好可能会提高执行力,但是前提是使用的好,不能片面的强调制度化、流程化,应该根据实际来制定制度、改造流程,提高执行力,而不能因为流程化、制度化就将事情搞的复杂化,领取一支笔芯需要N个经理M个副总签字几乎用去一支笔芯,长此以往,什么事情都要领导签字决定,下属只按照领导说的“执行”,下属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会严重影响执行效率的提高,因为只有真正在执行的下属才会知道怎样执行才能速度更快质量更好效率更高。
所以我们应该将事情尽量的简单化,防止越管理越复杂,领导什么都要过问。
3、明确人与制度、流程的关系。
制度制定的合理了,流程再造的合理了,人与制度、流程的矛盾也就更加显现出来,尤其是作为领导的人,好想只有我能违反制度才能体现我多牛一样。
因而很多很好制度、流程执行不下去就是因为人与制度、流程的关系没有明确,就好像我国长期以来讨论的法律与人的关系一样:
人大于法,还是法大于人?
如果制度、流程在企业中管不了某一个人,那么它将慢慢的管不了任何一个人。
所以必须明确人与制度、流程的关系:
确定了执行的制度、流程是任何人都不能逾越的,谁逾越就要拿谁开刀!
4、要求、目标的合理化。
有的目标是实现不了的,但是你一定要制定出来,必须实现,那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是“跑步进入社会主义”实现不了一样,那不是执行力的问题。
如果目标要求合理了,那么大家认为可以实现的就会努力的去做,执行力自然高,但是目标是遥不可及的,那么大家就会认为:
反正实现不了,不干了。
这样执行力一定不会高,甚至执行力可能会出现负数。
5、加强沟通,工作重心迁移。
无论什么工作都要将工作的重心向前向后各推移一段,不能仅仅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为你仅仅看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能的,大家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
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这道工序的前一段工序和后一段工序我们才能真正的弄明白并看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无论是在执行前、执行后还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提高大家对实现执行目标的兴趣。
在制定执行目标之前就充分的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足够的沟通,以便更加了解执行目标和自己需要执行的内容,知道自己去执行的意义。
在执行过程中同样要不断进行沟通:
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沟通、协调,还是处理不了的及时上报。
执行后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为什么会是这种执行结果,怎么会是结果更好,下次执行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哪里没有配合好,等等。
通过这个沟通的过程加强大家之间的联系,增强大家的协作精神,进一步的提高执行力。
要将执行力提高我们应该做到:
每件工作都事先参与,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6、明确职责、权力、利益。
权责力不明确是影响执行力的最大因素之一。
事情出来了,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那么这件事情我们没有责任,我没有权力处理这件事情……有一万条理由不去管;假如有利益可图那么这件事情说破天也是我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再不行,就动用权力压制:
谁说不是我的职责我就“精确打击”谁。
此种状况一多,大家就会乱,有责任没有利益的事情就会没有谁管,有利益没有责任的事情就大家乱管强迫头。
所以执行力不会高,其实“和尚多了没水喝,龙王多了不下雨,菩萨多了不救人”就是没有明确职责、权力和利益的原因造成的执行力不高状况。
7、要好好的指导下属。
下属是需要指导的,无论这件事情在你看来是不是重要,只要下属不能万无一失的作好,那么你就应该好好的指导好,并不是说只有大事情我们才需要去指导,工作当中的事情没有大小之分,因为这都涉及到执行的方法、方式、思路。
我并不是说指导下属怎么做这件事,而是说指导下属这“种”事怎么执行,也就是说我们指导的就是一种方法、方式、思路。
只有下属学会这种方法、方式、思路了你才可以安心的不去执行,让下属执行。
(三)营造执行文化
在企业中,员工的管理、思想教育、培训也是相当重要的。
同样一件事,员工们抱着“要我做”和“我要做”这样两种不同的态度,必然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成效和结果。
在提高执行力建设方面,同样存在着“要我执行”和“我想执行”两种状况,效果也会完全不一样。
解决好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上,最终归结为企业文化的建设。
人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做顺了,员工个个都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真正做到“院荣我荣,院衰我败”,执行力必然会大大提高。
达到了这种思想境界,职工能够自觉地去实践,我们的员工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还会打折扣嘛?
还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上一套,心里面想的是另一套吗?
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态度。
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决定行动,一个不找借口的员工,肯定是执行力强的员工。
对一个员工来说,责任,就是一种职业使命,就要不找任何借口地去执行。
责任就是使命,责任就是目标。
责任就是勇气,责任就是智慧,责任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力量。
把责任放在心中,从点点滴滴做起;把责任放在心中,从诚信敬业做起;把责任放在心中,从不讲任何借口做起!
在其位,谋其事,担其责,人人都能成为负责的人,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也就能成为高效执行的人。
这样,一个个强大的执行力就会顶天立地,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四)加强团队建设
是要抓好队伍建设。
执行力作为一门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问题,而是一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
在这个流程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因此,一个团队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执行力的强弱。
首先要抓好负责人队伍建设。
负责人是一级组织、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头人,是全面提高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的关键人物。
要提高负责人的执行力,增强其示范性和带动力,关键是要抓好可是负责人的选拔任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要坚持以能力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绩和干部评价制度、标准和方法,全面、科学、正确地评价政绩、认识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示范性和带动力强、执行力强的干部提拔重用到领导岗位,把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办事不负责任、工作不在状态、无所作为的干部坚决调整处理。
其次,要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要面向社会做好人才引进工作,改善、优化、提升干部职工队伍;建立干部职工培训学习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形成干部职工能进能退、职务能上能下、收人能高能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干部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改善、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保护、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企业执行力不强的原因
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先要分析一下执行不力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依笔者之见,造成企业执行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责任意识不强。
个别企业存在着“浮”、“懒”、“散”、“虚”等方面的问题,形势变化了仍旧我行我素,任务明确了仍旧等待观望,工作部署了仍旧无动于衷,在非常时期仍旧按部就班,在关键时刻仍旧唯唯诺诺,面对上级交给的任务,推诿扯皮,消极不为,致使一些工作在实际操作上往往违背初衷,落不到实处。
有的企业对上级三番五次强调的经营纪律熟视无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实际执行中失真走样甚至是背道而驰。
制度办法不全。
市县一体化改革后,部分企业没有及时在省公司改革方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研究各个环节和各个细节,制定科学、细化的相关配套措施;有些新出台的细则办法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结果导致连续性不够,刚性不足。
员工素质不齐。
有的企业员工对执行的偏差缺乏敏感性,对任务的认识不统一,行为也不尽规范,导致在实施中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对问题、意外估计不足,导致执行过程中不能对具体环境巧妙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细节,而是反复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由此延缓了执行的进度和质量。
有效沟通不多。
有的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存有条块分割现象,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信息沟通,导致协调不好甚至隔阂。
有的干部与职工之间没有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彼此缺乏充分信任度,没有形成整体合力。
由于有效沟通较少,执行中不仅造成企业资源浪费,而且使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督查力度不够。
有的企业存在对具体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的频率不够,或对工作有布置少检查,或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跟进不力;有的对既定目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持续跟踪考核;有的在工作安排上只有形式上的要求,没有实质上的检查和奖惩,抓落实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致使执行力越来越弱。
提高企业执行力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们企业存在的执行力不够的现状,笔者认为,提高企业执行力,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环节:
强化责任是前提。
责任心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是一个人生命的纤绳。
它的有无或强弱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有成的关键之所在。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是把责任心挂在嘴上,而是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中。
有了责任心,精力就会集中在执行上,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
因此,我们要时刻加强员工责任心 教育培训,引导大家自觉树立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市县一体化岗位职责,不折不扣地将工作落到实处。
选贤任能是根本。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经营者的战略思想、方针政策、制度办法必须由人来执行,人是执行的主体。
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必须培养一支“执行”意识较强的员工队伍,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
首先,抓好中层管理人员建设。
俗话说,“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
因此,企业执行力能否提高,执行力能否很好地贯彻下去,管理者,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态度,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中层管理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
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是横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墙。
他们在执行文化中发挥的是上下沟通的作用,在管理执行的落实上扮演着执行落地的重要角色。
要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关键是要任人唯贤,选拔聘任那些示范性和带动力强的干部。
其次,抓好普通职工队伍建设。
职工的执行力直接关系企业整体执行力的作用发挥,全面激发职工的动力,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根本之需。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提高职工队伍结构,营造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这样就会直接激发出职工的工作热情,更好地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计划和任务的顺利实现。
有效沟通是基础。
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每个人的执行力都很强,但不能有效沟通,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执行结果也会很差。
由于企业事实存在着管理层级、本位利益,使信息的有效传递受到阻碍,也使有效沟通方式和沟通平台的构建在现代企业更加重要。
通过有效沟通,我们不仅可看到事物的表象、存在的问题,还可了解到造成这种表象、问题的真实原因;不仅能了解到目标与执行之间的差距,还能收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效果,从而使执行更加顺畅无阻。
总之,通过以上对提高企业执行力亟待解决问题的分析和相应对策的实施,笔者认为,定会对我们企业在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市场竞争中增加取胜的砝码,进而为企业实现持续稳健协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
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壮大,执行力是关键。
本文对企业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认为建立适应企业的管理制度、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抓住执行力最重要的载体以及培养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是企业长久生存和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企业执行力责任意识制度素质沟通督查对策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执行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人为了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性,宣称一个成功的企业战略只占5%而95%靠执行!
因此,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提高企业执行力,如何才能提高企业执行力,这对于国企更好地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性
一流的企业必须具备一流的执行力。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企业在执行各项生产任务的时候,有的单位能够不折不扣地完成,而有的单位却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具体到每一项工作,有的员工能够完成得很出色,而有的员工却迟迟得不到落实。
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条无形的“软肋”——执行力不强。
那么何为执行力呢?
执行力是指企业员工理解、贯彻、落实经营者战略思想、方针政策、制度办法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强弱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任务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
1、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管理心态。
2、■员工都很聪明,但是对组织的决策,总是持怀疑态度。
借口决策不够完美,反复进行讨论而去做。
对即使是明确的命令也不去执行。
遇到困难就找第二解决方案。
不遵守纪律,更不懂得服从,像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
(最明显是体现在召开会议、工作安排和目标设定上)
3、■没有责任心:
只要没有规定是自己的责任,就不去做。
经常埋怨组织的制度不完善,不公平,对职责描述不清。
总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把全部的责任都归罪于别人和环境。
部门之间相互推脱责任。
4、■缺乏主动性:
员工做事没有激情和斗志,得过且过。
常说:
“不能”、“不会”、“不可能”、“我们一直这样做”、“这不公平”、“差不多就行了”。
5、2、管理人员的技能。
6、缺乏形势判断-情景判断-时间管理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
7、
8、■形势判断能力差主要表现:
没有事物的危机意识。
9、■情景判断能力差主要表现:
无法预测和控制发展中和未来的事态。
10、■时间管理能力差主要表现:
抓不到工作重点。
11、■管理者角色认知不清:
管理人员身陷具体业务中,角色认知不清。
不懂怎样抽出时间进行管理,不会辅导员工而是替员工去做。
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