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738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2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1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填一填)

一、全球气候变化

1.概述

(1)概念:

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2)度量要素:

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

(3)气候变化史的划分:

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全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

(4)冰期:

指地质历史上气候寒冷、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

(5)间冰期:

指两个冰期之间气候比较温暖的时期。

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1)时间:

距今1万年前。

(2)变化

周期长短不一

3.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1)时间:

第四纪末次冰期结束以后。

(2)变化:

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影响

4.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2.加剧了自然灾害。

如暴雨、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3.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大量物种灭绝。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疾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做一做)

1.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为( C )

A.上亿年       B.10万年以上

C.上千年       D.几百年

解析:

历史时期的气候,一般是指第四纪末次冰期结束以后,近1万年来的气候,因而时间尺度应为上千年。

2.近代气候变暖的趋势( A )

A.是全球范围的变暖现象

B.仅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C.只出现在个别国家

D.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有相同的反映

解析:

近代气候变暖的趋势是全球性的。

3.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B )

A.有百害而无一利

B.中纬度地区受损,高纬度地区受益

C.我国是利大于弊

D.世界粮食产量总体上会上升

解析:

全球变暖使北半球温度带北移,有利于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生长;而中纬度变干,作物所需水分减少。

4.全球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能有( C )

①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②皮肤癌患者增多

③传染病患者增多④白内障患者增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疾病增加,为许多病菌提供了温床,会扰乱人们的新陈代谢,同时病菌多了会使传染病患者增多,而皮肤癌患者增多和白内障患者增多是地球上空臭氧层的空洞,使得进入大气中的紫外线增加而引起的,故选C。

5.人类在20世纪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了20%。

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

下列削弱“温室效应”的做法,你认为不可信的是( D )

A.植树造林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人工降雨

解析:

人工降雨对于二氧化碳的浓度没有影响。

专题一 全球气候变化

该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该漫画反映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冰川大量融化,企鹅将会失去生存的家园。

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解析:

树木的生长与气温和降水有关,而树木生长的快慢通过树的年轮就能体现出来。

由图中可以看出,M时期树生长缓慢,可能这一时期气候寒冷或降水稀少,而其前后气候却温暖或降水丰富。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的是( C )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解析:

气候变化的原因有人为原因,也有自然原因,若是人类的影响,即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但由于人类的排放是逐渐增加的,温度应一直升高,这不符合题意,故应为自然原因,自然原因中太阳活动是其中原因之一。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C )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解析:

M所指时期,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增大,海平面可能下降。

主题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候鸟有迁徙的习性,但是欧洲国家立陶宛的一些候鸟不再在冬季来临之前向温暖的地区迁徙,而是干脆留下来过冬。

一些候鸟竟然改变了习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

全球气候变暖,冬天温度升高,暖冬现象改变了候鸟的生活习性。

1.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海平面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2)对资源及自然灾害的影响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整体而言害大于利,具体表现如下图所示:

2.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最终后果如下图所示。

(2)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工业结构调整,具体如下图所示。

(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图示法理解缓解气候变暖的对策

下图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D )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人烟稀少的格陵兰冰原面积缩小,只能是自然原因气温升高使冰川融化所致。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 )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解析:

全球冰川大量消融以后,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但全球的水量大致是一个定值,不会因此而增加,只能说全球液态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洋面积增大,陆地面积相对缩小,海岸线长度会因此而减小;全球变暖是原因,冰川消融是结果。

读下图,回答1~2题。

1.一百多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是( D )

A.没有变化       B.逐渐下降

C.持续上升       D.波动上升

解析: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波动上升),但不是持续上升。

2.若这一气温变化趋势持续下去,受其直接影响最显著的产业是( D )

A.商业       B.工业

C.运输业       D.农业

解析:

若全球年均气温的上升趋势持续下去,积温增加、蒸发加剧,会直接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引起两极冰川融化等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3~4题。

3.对冰川加速融化产生的后果表述错误的是( C )

A.可以改变当地地貌

B.可以加速水土流失

C.从长远看,可以改善灌溉条件

D.增加了灾害危险

解析:

冰川加速融化会导致水量增大,增加了灾害危险;水量增大,可以加速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当地地貌的变化。

冰川加速融化在近期内增加了某些地区的水资源,但随着冰川数量的减少,从长远来看,当地的灌溉条件会越来越差。

4.冰川消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气温升高,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5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全球普遍变得干旱

B.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

C.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

D.海平面将上升

解析:

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将改变各地区的干湿状况,某些地区将变得干旱,另一些地区将变得湿润。

5.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

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

①光合作用;②沉积作用;③全球生态系统破坏;④气象灾害增加。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加强全球合作;提高人类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解析:

(1)题,结合图示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各数字的作用或结果。

(2)题,CO2的增多一方面是由于大量使用煤炭和石油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CO2;另一方面是由于毁林造成吸收CO2的能力减弱。

第(3)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可从减少矿物燃料使用,提高新能源利用比重,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人们保护大气的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

学习至此,请完成课时作业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