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733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本卷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单选题:

本题包括20小题,1—6每题1分,7—20每题2分,共3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内环境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相对的稳定状态

B.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2.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功能有关的现象是()

A.膝跳反射B.针刺皮肤产生痛觉

C.被护士针刺手指取血时不缩手D.受寒冷剌激不由自主地打寒颤

3.如图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激素①只作用于垂体,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后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

B.当激素③含量少时,激素③会加强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为反馈调节

C.寒冷情况下,激素①分泌量增加,导致激素②与激素③分泌量增加

D.垂体分泌激素受激素①和激素③的调节

4.关于其他植物激素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生长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C.乙烯合成部位是成熟的果实

D.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在根尖

5.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6.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杂草、鸭、害虫等各种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全部分解者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7.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代表的依次是()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

8.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

B.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

C.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反射

D.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不能完成缩手反射

9.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

②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下丘脑

③患者若S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清文字

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A.①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④

1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参与神经调节的器官不能参与体液调节

C.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信号,神经调节的信号是电信号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存在分级调节的现象

1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扁桃体、脾脏、淋巴结、骨髓等免疫器官组成

B.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发挥作用

C.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一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

D.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12.器官移植后,供体器官诱导机体产生的特定效应T细胞裂解供体细胞,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研究发现,大鼠肝移植后腹腔细菌感染会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受体动物而言,外来器官相当于抗原,会激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

B.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大鼠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容易接受外来器官

C.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排斥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13.生长素的发现应该追湖到达尔文父子,他们所做实验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对照组,②-⑥是实验组

B.①②③的结果证明弯曲生长与苗尖端及单侧光有关

C.④⑤⑥的结果证明背光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向光侧

D.该一系列实验结果不能证明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1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①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

②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分别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

③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不相同

④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⑤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与成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

⑥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⑦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1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植物生长素类似物(2,4—D)对富贵竹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为插条生根条数

B.浓度为10-5mol/L的2,4—D溶液对富贵竹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C.如要确定促进富贵竹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缩小2,4—D浓度梯度作进一步实验

D.实验过程中,每条插条的叶片数以及实验室的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16.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多种,比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等。

下列关于动植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不一定是1m2,但需随机取样

B.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

C.样方法调查的对象不一定是植物,而标志重捕法调查的一定是动物

D.利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光线强弱对调查结果没有影响

17.下图甲表示森林群落,图乙表示草地群落。

下列有关这两个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影响图甲中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场所和食物

B.图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草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C.图甲、乙中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不同,丰富度也不同

D.图甲所示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条件的能力

1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同时受外界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最终都能成为森林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19.下列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同学制作的密封生态球,太阳能来于球外,不属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需氧自养型生物,不能利用光能,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蚯蚓是需氧异养型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D.生态系统的结构也包含食物链和食物网

20.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海洋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随食物链营养级升高而浓度降低

二、多选题:

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22.下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的局部,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面诸多因素中,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A.上皮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壁破损

B.长期蛋白质营养过剩

C.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D.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23.免疫失调包括过强与过弱两种情况,如图是重症肌无力致病的机理。

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重症肌无力致病机理属于免疫过强引起的

B.物质a属于抗原,在此过程产生抗体的细胞仅来自B淋巴细胞

C.由图示过程可以推测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

D.过敏反应和重症肌无力都属于免疫过强引起,二者都是在机体二次接触抗原时才会有的病症

24.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C.t1-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第Ⅱ卷综合题(共54分)

三、综合题:

本部分包括7小题,共计54分。

25.(8分)人手指意外接触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引起屈肘反射。

相关反射弧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伤害性刺激引起感受器产生兴奋。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到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并以__________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2)图示反射弧中,M是__________。

当兴奋到达P处时,该结构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奋在反射弧中是___(填“单向”或“双向”)传导的,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伤害性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P处和Q处时,释放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在P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起__________作用,在Q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起__________作用。

26.(8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能参与人体的免疫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由图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具体功能是(2分)。

⑵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

⑶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2分)。

⑷艾滋病病毒(HIV)通过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CD4受体识别T淋巴细胞并侵染,从而破坏人类免疫系统。

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病毒引诱到能导致其死亡的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增殖。

其研究思路是:

利用HIV可识别细胞,让HIV识别并侵染,侵染这种细胞后的HIV病毒却无法增殖。

请简要说明HIV在这种“陷阱”细胞中无法增殖的原因:

(2分)。

27.(8分)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和共同完成的。

(2)图中丙的名称为,判断依据为

;物质A、C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作用。

(3)物质B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促进组织细胞加速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4)除图中所示之外,血糖降低还可抑制(结构名称)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叫调节,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28.(7分)激素调节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