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972063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10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全册课时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1课时

三.分一分1课时

四.认位置1课时

五.认数

(一)10课时

六.认识物体2课时

七.分与合6课时

八.加法和减法21课时

九.统计1课时

十.认数

(二)5课时

十一.认识钟表1课时

十二.加法10课时

十三.期末复习4课时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

嗬!

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

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

在小组内说说。

如:

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

火车钻山洞

讲述:

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

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

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

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

 

课题二比一比

单元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单元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元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

比较大小、轻重。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

实物、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支吸管,问:

这支吸管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4)指导看图P4(投影):

图上有什么?

(5)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

(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

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

2、练习P4。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3、出示第5页滑梯图

(!

)要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你有办法吗?

(2)请两位同学上来演示

(3)学生说一说

(4)做书上第6页题目,哪个高?

在高的下画“√”

(5)汇报结果,集体校对。

4、出示第5页“石榴和柿子”图

(1)你们有办法比较这两个水果的轻重?

(2)介绍天平,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

(3)得出结论,你能用完整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4)在重的下面画“√”

5、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五、质疑。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谈谈你的收获。

七、作业。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教后记:

 

三、分一分。

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课时:

1课时

 

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学具和文具放在课桌上。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分一分”。

(1)你们到超市里去过吧?

超市里的东西是怎么放的?

(2)出示商店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物品是按什么标准摆放的?

每一货架上的物品都属于哪一类?

组织讨论进行反馈。

(3)老师小结:

刚才我们把这些物品按照用途分为玩具、书籍和食品。

(4)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2.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图中画了哪些动物?

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

物圈出来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鳄鱼、鱼、河马、螃蟹、海狮)

(2)“想想做做2”.

①图中画了哪些交通工具?

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②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每组分别有哪些文通工具,然后集体交流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的和水里航行的分.)

③老师小结:

这些交通工具我们根据行驶的地方不同,分为天上行

的.公路上行的和水里航行的。

(3)“想想做做3”。

①图中画了些什么?

你可以怎样分?

每类分别有些什么,

②树叶有几种颜色?

你可以怎样分?

每类分别有些什么?

(4)想想做做4

图上有一些小朋友,你能分一分吗?

先仔细观察一下,你准备按什么标准来分,请你自己分一分,分完后请小朋友汇报。

(5)小结:

同样的一幅图,按水果和蔬菜可以分为两类;也可以按红色和绿色分为两类,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法来分,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二、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分一分,分类时可以根据用途、种类、颜色等等标

准来分。

同样的东西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三、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分一分。

四、教后记

 

认位置

(上下、前后)

教学要求: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

粉笔盒、书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

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

(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

2、设疑: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3、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

(板书:

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

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

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

(2)组汇报。

板书: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

(3)讨论: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

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

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如:

——在——的前面

——在——的后面

——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

指出:

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景1:

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

(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景2:

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景3:

(投影演示冰霜)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霜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景4:

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

(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教后记:

 

五.认数

(一)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认识0~10各数。

2.认识“几和第几”。

3.认识“=、>、<”。

重难点、关键:

重点:

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难点:

1.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关键:

使学生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

2.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并进行交流,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课时划分:

10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第二课时:

1~5的认识

第三课时:

认识几和第几

第四课时:

认识o

第五课时:

认识等于、大于、小于

第六课时:

练习一

第七课时:

6—9的认识

第八课时:

6—9的认识

第九课时:

10的认识

第十课时:

练习二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l~5以内物体的个数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

教学准备:

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先认识1、2、3、4、5。

板书:

1~5的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1、2、3、4、5。

出示主题图,

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

图上有些什么?

图上有几个人在拉琴?

有几盆花?

有几个小朋友在跳舞?

几个气球?

黑板上写了几个字?

(结合此主题图向学生进行尊敬老师的文明礼貌教育)。

2.认数、写数。

(1)认识和书写数“1”

①认识数“l”。

a,在黑板上贴上1个算珠,边贴边说明这是算珠,提问:

有几个算珠?

b.请小朋友打开学具盒,分别拿出1根小棒,1个圆,1个正方形,刚才我们摆出的都是几个?

c.刚才老师摆的算珠,小朋友摆的小棒、圆、正方形都用一个数字“1”来表示。

d.板书:

1。

你能用“1"说一句话吗?

(如:

我有一个书包,我有一本数学书等等)

②书写“1"。

a.分析字形:

1像小棒。

b.在黑板上放大的练习格中示范写“1”,边讲边写:

从靠近右上角起,稍微向左下角倾斜。

c.带领学生书写练习。

d.在课本上的练习格中描写,在空格中独立写。

(学生写时老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姿势端正。

注意一拳一尺一寸。

(2)认识和书写数“2”。

①认识数“2”。

a.再在黑板上再贴上1个算珠,提问:

原来有几个算珠?

又贴上几个,现在有几个?

b.让小朋友从学具盒里拿出2根小棒,2个圆和2个正方形。

老师说明:

这些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板书:

2)

c.请学生用“2”说一句话。

②书写“2”。

先分析字形(2像小鸭),再领学生书写,练习写2。

(3)认识和书写数“3”。

①认识数“3”。

a,在2个算珠后面再添上1个算珠,提问:

有几个算珠?

b.要求学生每次从学具盒里拿出3个学具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

板书:

3。

c请学生用“3”说一句话。

②书写“3”。

请小朋友数数看

先分析字形(3像耳朵),再领学生书写,练习写3,数3的书写较难,要重点指导。

(4)认识和书写数“4”。

①认识数“4”。

a.在3个算珠后面再添几个算珠?

提问:

请小朋友数一数

b.请学生拿出个数是4的学具,说说摆的是几个什么?

(并说明这些都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板书“4”。

c请学生用“4”说一句话。

②书写数“4”

先分析字形(4像小旗),是两笔写成,老师要说出每一笔的起笔、收笔过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领学生书空,让学生在书上练习格里先描再写。

(5)认识和书写数“5”。

①认识数“5”。

a,在4个算珠后再添—个算珠,提问:

请小朋友数数有几个算珠。

请学生动手摆出是5的东西。

c.用数5说句话

②书写数“5”。

分析5的字形,(5像秤钩)两笔写成,老师要说出每一笔的起笔、运笔、收笔过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领学生书空,让学生在书上练习格里先描再写。

③把1~5的数字卡片顺着排一遍,倒着排一遍。

三。

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看图连线,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连的?

2.“想想做做2”。

看数画O,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3”。

看图写数,练习完成后分小组说一说有几个梨、几个西瓜、几个菠萝、几根香蕉、几个草莓?

4.“想想做做6”。

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按花瓶上表示应该有的朵数,分别补上缺少的花:

l朵、2朵、2朵。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5各数,学会了书写1~5,写数时要注意书写姿势的正确。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1~5的认识。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几和第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并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用具:

1~5的数字卡片、水彩笔、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已学了5个数,请从1起顺着数出来。

2.把1—5的5张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并请学生依次读

然后提问:

我们一共学了几个数?

二、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数数第一排从小洪同学到小丽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5个)从前往后数,第5个小朋友是谁?

这里的两个5意思是否相同?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知识——几和第几。

板书:

几和第几。

三、新授

1.出示排队买票图。

(1)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请用一句话说出来。

(板书:

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

(3)请小朋友再数一数戴棒球帽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贴出头像板书:

排在第2)

不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贴出头像板书:

排在第5)

(4)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

排在后4个的是哪几个人?

排在第3个的是哪个人?

排在第4个的是哪个人?

这里的第3个人指的是几个人?

第4个人指的是几个人?

老师指出:

这里的第3、第4不是3个人和4个人,而是指排在第3或者第4的那个人。

2.谁能说一说刚才排在第一排的5个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5个小朋友是否相同?

为什么?

3.巩固练习。

(1)指名说说自己座位的一排中有几个人,你的座位在第几个?

(2)请4个小朋友站在前面。

①前后排

问:

一共有几个人?

从前往后数,第1人是谁?

第4人呢?

②摆一摆

摆5个圆,从左边起第2个换成正方形,从右边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

四、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图上画的是什么?

从左边起是从那边起,举起你的手表示一下,第l排涂4个和涂第4个相同吗?

独自完成涂色练习,集体校对后提问:

第一行为什么涂四个?

而第二行为什么只涂1个?

2.完成“想想做做2”。

小女孩住在第几层?

你是怎么数的?

一般的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一共有几只猴子?

戴帽子的是第几只?

你是怎么数的?

3.完成“想想做做3”。

4.完成“想想做做4”。

上山的动物有几只?

谁第一?

下山的动物有几只?

谁第一?

5.完成“想想做做5”。

l号车前面有几辆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

1号车后面几号车?

你还能说出什么?

6.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五、课堂小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几和第几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

“第几”只表示一排中的某一个。

六、布置作业。

教后记:

 

第三课时:

0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1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务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填数

2.填空

二、新授

(1)出示“小白兔采蘑菇”图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第一个小白兔采了几个蘑菇?

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

板书:

3

③第2、3只小白兔呢?

分别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

2、1

④第4只小白兔采到蘑菇了吗?

(一个也没有)

老师说明:

第4只小白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我们就用“0”来表示。

(板书:

o)

领读:

“o”,o和2、1一样,也是一个数。

(2)出示“小白兔拔萝卜图”。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地里原来有几个萝卜?

小白兔拔走了几个?

③地里的萝卜还有吗?

老师说明,没有了也可以用“o”来表示

(3)今天我们认识了“0”,在什么时候要用“0”来表示?

(“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

2.认识0~5的顺序。

(1)出示直尺图,找出0,提问:

0在1的前面还是后面?

老师:

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它排在1的前面。

(2)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找到“o”,说一说“0”的后面第一个数,第二个数……各是几。

(3)请小朋友按顺序读数,不看直尺,从0数到5,从5数到0。

3.0的写法。

分析0的字形(0字像鸭蛋),老师边示范边说明笔顺,着重说明起笔,拐弯和收笔,拐弯要圆滑,指导学生书空,描写、独立书写。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0”,知道“一个也没有”,“没有了”就用“0”来表示,0排在l的前面。

四、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填数,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最后的口里为什么填o?

2.“想想做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